第257章 拉仇恨
大唐:最窮縣令,皇上請我入朝 作者:非可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侯君集看李世民的臉色不是很好看,不由得有些擔心。
自己是不是誇的不太到位,沒有讓陛下滿意?
猶豫片刻,侯君集繼續說道:“其實,微臣,上一次上朝的時候,就想過提議讓李治殿下去賑災。”
“隻不過當時,微臣擔心陛下覺得李治殿下年紀太小。”
“所以微臣沒有敢說出口,現在看來是微臣以小人之心奪君子之腹了。”
“晉王殿下非常適合去災區賑災,微臣沒有任何的反對意見。”
侯君集表態之後,一些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進行表態。
不過李世民對他們的意見並沒有多做考慮。
這些家夥明裏暗裏跟侯君集都有關係,他們的意見基本上和侯君集保持一致。
如果他們會反對侯君集的提議,那才出了怪事。
等到這些人奉承完之後,一些比較中立或者並沒有打算推舉自己人的大臣也表態支持。
對於他們而言,李治前去賑災也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項。
李治身為皇子,而且年紀尚輕,跟任何大臣都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
看到眾人表態比較一致,李世民稍稍鬆了口氣,這事兒算是定下了。
不過李治畢竟年輕,讓他處在這個位置,那等於是他一個人得罪了那些有心思的大臣,這不是一件好事。
得找一個人分擔一下火力才行。
稍加思索之後,李世民嘴角附上一抹弧度。
“對了,這次讓李治做這個監督賑災大臣,其實是得益於一個人。”
“在平遙縣城的時候,平遙縣令劉長卿跟李治聊過賑災的事情,因此對於賑災李治也是有一定基礎的。”
“這也是為什麽我對李治這麽有信心,這個劉長卿你們應該有印象吧?”
聽聞此言,眾人紛紛點頭。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陛下,這個劉長卿,之前您不是還提議想要讓他來長安城。”
“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
魏征也是站出來說道:“陛下,劉長卿的名頭,我們自然再熟悉不過。”
“這個年輕人有膽識,而且有勇有謀,將來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聽到這話,李世民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劉長卿將來的成就當然是不可限量,而且他會跟你在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
到時候朕就在一旁看戲,誰叫你魏征整天跟朕抬杠。???.23sk.
你魏征雖然能言善辯,但是還能吵過這麽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小夥?
到時候你們兩個人吵成一鍋粥,我就可以睡個好覺了。
此時此刻的侯君集是真的把劉長卿給恨上了。
之前這小子不識抬舉,屢次跟他作對。
沒讓他找到把柄也就算了。
這一次劉長卿竟然左右賑災的事務,讓他推薦的人失之交臂。
這小子簡直是活膩歪了。
等到這一陣過去了,他侯君集一定要好好治一治這個劉長卿。
不論如何,絕對不能夠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一個小小的縣令都敢跟他叫板。
其他人豈不是會有樣學樣?
李世民沒有多看侯君集,而是讓李治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治兒,這一次讓你去賑災,確實是艱難萬險,如果你現在反悔的話,父皇還是可以答應你。”
“隻要你說一句話,父皇就能夠再選他人。”
聽到這話,眾人的目光不由得都看向李治,心裏有些期待。
如果李治真的放棄了去賑災,那麽這個位置還有可能落到他們這些人頭上。
這對於他們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果然,李治立刻說道。
“父皇,兒臣絕對不會怕什麽賑災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兒臣甚至還願意向父皇保證,這次賑災若有差池,兒臣絕不回長安城見父皇。”
聽到這話,李世民頓時眼圈一紅,整個人感動得不行。
“好,好啊治兒,你有這樣的雄心,父皇就放心了。”
李治繼續道:“父皇,兒臣這次去災區,一定讓災民重新看到希望,讓災區加足馬力恢複生產,早日回到往日的繁榮景象。”
“除此之外,兒臣還會帶領當地的官員們,更好地為百姓提供便利和救助,讓他們順利地度過災情,爭取兒臣趕到災區之後,不再有餓死的災民。”
“災區的百姓應該盡早恢複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他們沒有錯,錯的是災禍,百姓是無辜的。”
聽到這話,李世民鄭重地點了點頭:“治兒,你說的有道理啊,錯的是災禍,而不是百姓,百姓是無辜的。”
魏征也忍不住激動的說道:“陛下,晉王殿下真是體恤百姓,此乃大唐之福。”
“晉王殿下雖然年紀尚幼,但是卻有一副菩薩心腸。”
“晉王殿下這一次前去災區,一定能夠做好賑災工作,而且能夠為我大唐贏得美譽。”
“災難無情人有情,多難興邦,晉王殿下一定能將壞事變為好事。”
聽到這話,李世民鄭重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長孫無忌也是笑著說道:“是啊,陛下。”
“晉王這一次前去災區,肯定能夠給咱們帶來驚喜。”
“沒想到當年繈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晉王,真是時光飛逝。”
房玄齡也是讚歎道:“是啊,陛下,晉王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這一次由他前去災區主持,災情肯定會很快被壓下去。”
朝中的幾位大臣紛紛站出來給李治站台,其他的那些人自然是一個個有樣學樣。
“是啊,陛下晉王殿下當真是王之典範。”
“晉王殿下愛民如子。”
這些大臣們最是會溜須拍馬,根本就沒有多少不適應。
不過他們嘴上誇的起勁,心裏卻並沒有把李治真的當回事。
之所以這麽說,不過是禮節上的你來我往。
真到做事的時候還是該怎樣怎樣。
很多人現在已經準備要傳遞消息給災區那裏的一些人,讓他們做好準備。
這一次李治前去災區,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會有多大用處。
這種時候不好好撈一筆,如何對得起他們現在的位置。
自己是不是誇的不太到位,沒有讓陛下滿意?
猶豫片刻,侯君集繼續說道:“其實,微臣,上一次上朝的時候,就想過提議讓李治殿下去賑災。”
“隻不過當時,微臣擔心陛下覺得李治殿下年紀太小。”
“所以微臣沒有敢說出口,現在看來是微臣以小人之心奪君子之腹了。”
“晉王殿下非常適合去災區賑災,微臣沒有任何的反對意見。”
侯君集表態之後,一些官員也紛紛站了出來進行表態。
不過李世民對他們的意見並沒有多做考慮。
這些家夥明裏暗裏跟侯君集都有關係,他們的意見基本上和侯君集保持一致。
如果他們會反對侯君集的提議,那才出了怪事。
等到這些人奉承完之後,一些比較中立或者並沒有打算推舉自己人的大臣也表態支持。
對於他們而言,李治前去賑災也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選項。
李治身為皇子,而且年紀尚輕,跟任何大臣都沒有太多的利益糾葛。
看到眾人表態比較一致,李世民稍稍鬆了口氣,這事兒算是定下了。
不過李治畢竟年輕,讓他處在這個位置,那等於是他一個人得罪了那些有心思的大臣,這不是一件好事。
得找一個人分擔一下火力才行。
稍加思索之後,李世民嘴角附上一抹弧度。
“對了,這次讓李治做這個監督賑災大臣,其實是得益於一個人。”
“在平遙縣城的時候,平遙縣令劉長卿跟李治聊過賑災的事情,因此對於賑災李治也是有一定基礎的。”
“這也是為什麽我對李治這麽有信心,這個劉長卿你們應該有印象吧?”
聽聞此言,眾人紛紛點頭。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出來說道:“陛下,這個劉長卿,之前您不是還提議想要讓他來長安城。”
“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行。”
魏征也是站出來說道:“陛下,劉長卿的名頭,我們自然再熟悉不過。”
“這個年輕人有膽識,而且有勇有謀,將來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聽到這話,李世民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
劉長卿將來的成就當然是不可限量,而且他會跟你在朝堂上吵的不可開交。
到時候朕就在一旁看戲,誰叫你魏征整天跟朕抬杠。???.23sk.
你魏征雖然能言善辯,但是還能吵過這麽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小夥?
到時候你們兩個人吵成一鍋粥,我就可以睡個好覺了。
此時此刻的侯君集是真的把劉長卿給恨上了。
之前這小子不識抬舉,屢次跟他作對。
沒讓他找到把柄也就算了。
這一次劉長卿竟然左右賑災的事務,讓他推薦的人失之交臂。
這小子簡直是活膩歪了。
等到這一陣過去了,他侯君集一定要好好治一治這個劉長卿。
不論如何,絕對不能夠允許這種事情再次發生,一個小小的縣令都敢跟他叫板。
其他人豈不是會有樣學樣?
李世民沒有多看侯君集,而是讓李治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治兒,這一次讓你去賑災,確實是艱難萬險,如果你現在反悔的話,父皇還是可以答應你。”
“隻要你說一句話,父皇就能夠再選他人。”
聽到這話,眾人的目光不由得都看向李治,心裏有些期待。
如果李治真的放棄了去賑災,那麽這個位置還有可能落到他們這些人頭上。
這對於他們而言絕對是一個好消息。
當然,這種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果然,李治立刻說道。
“父皇,兒臣絕對不會怕什麽賑災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兒臣甚至還願意向父皇保證,這次賑災若有差池,兒臣絕不回長安城見父皇。”
聽到這話,李世民頓時眼圈一紅,整個人感動得不行。
“好,好啊治兒,你有這樣的雄心,父皇就放心了。”
李治繼續道:“父皇,兒臣這次去災區,一定讓災民重新看到希望,讓災區加足馬力恢複生產,早日回到往日的繁榮景象。”
“除此之外,兒臣還會帶領當地的官員們,更好地為百姓提供便利和救助,讓他們順利地度過災情,爭取兒臣趕到災區之後,不再有餓死的災民。”
“災區的百姓應該盡早恢複到正常的生活當中,他們沒有錯,錯的是災禍,百姓是無辜的。”
聽到這話,李世民鄭重地點了點頭:“治兒,你說的有道理啊,錯的是災禍,而不是百姓,百姓是無辜的。”
魏征也忍不住激動的說道:“陛下,晉王殿下真是體恤百姓,此乃大唐之福。”
“晉王殿下雖然年紀尚幼,但是卻有一副菩薩心腸。”
“晉王殿下這一次前去災區,一定能夠做好賑災工作,而且能夠為我大唐贏得美譽。”
“災難無情人有情,多難興邦,晉王殿下一定能將壞事變為好事。”
聽到這話,李世民鄭重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長孫無忌也是笑著說道:“是啊,陛下。”
“晉王這一次前去災區,肯定能夠給咱們帶來驚喜。”
“沒想到當年繈褓中的嬰兒如今已經長成了頂天立地的晉王,真是時光飛逝。”
房玄齡也是讚歎道:“是啊,陛下,晉王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這一次由他前去災區主持,災情肯定會很快被壓下去。”
朝中的幾位大臣紛紛站出來給李治站台,其他的那些人自然是一個個有樣學樣。
“是啊,陛下晉王殿下當真是王之典範。”
“晉王殿下愛民如子。”
這些大臣們最是會溜須拍馬,根本就沒有多少不適應。
不過他們嘴上誇的起勁,心裏卻並沒有把李治真的當回事。
之所以這麽說,不過是禮節上的你來我往。
真到做事的時候還是該怎樣怎樣。
很多人現在已經準備要傳遞消息給災區那裏的一些人,讓他們做好準備。
這一次李治前去災區,在他們看來,根本不會有多大用處。
這種時候不好好撈一筆,如何對得起他們現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