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否定
大唐:最窮縣令,皇上請我入朝 作者:非可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世民輕咳一聲,道:“話是這麽說,不過科舉製確實能夠選拔出很多優秀的人才。”
“這套製度從隋朝興起,我大唐發揚光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種好的製度怎麽能夠隨便廢掉,當真是不應該。”
長孫無忌卻是拱手道:“陛下,劉大人也並沒有說要直接廢掉科舉製,隻是說用更多有用的學科對科舉製進行改良而已。”
“科舉製,或許能讓那些有能力的人為了研究怎麽寫文章而費盡心思,從而不去想別的有的沒的。”
“但是這也極大地浪費了大唐的人力,如果能讓這些人去鑽研各行各業,讓各行各業能夠不斷進步,對我大唐豈不是更好?”
“改良科舉,將各行各業的人才都發掘出來,不斷推動大唐的進步,這是大唐跟天下各行人才雙贏的局麵。”
晉王李治從平遙縣城回來之後,就經常找他這個舅舅聊天,沒事的時候,就跟他談起在平遙縣城的很多見聞。
對於這個改良科舉的事情,晉王跟他說過好多次。
開始,長孫無忌對於這個也並不很喜歡,甚至是有些抵觸。
因為他也是科舉製的受益者,他的很多門生故舊也都受益於科舉製。
如果真的改良科舉,他的這些門生故舊豈不是會受到影響?
可是很快他就轉變了想法,他畢竟是國舅,他就應該站在大唐的角度去想問題。
隻要大唐能夠蒸蒸日上,他這個國舅的位置就會坐的穩。
或許是受到晉王的影響,長孫無忌對於科舉製現在可以說是相當的排斥。
可是讓他跟陛下關於這種事辯論一番,他又不可能這麽做。
這種事情他也隻能隨口一提,徐徐圖之。
更何況,最近大唐也不太平,連續兩場災情,讓很多事情都擱置了下來。
不過這次,劉長卿的信裏主動提起這些事情,又讓長孫無忌起了想法。
他必須要把這些想法提出來,也隻有他才有這個發言權。
不過,很顯然,李世民對於這個問題看法非常敏感。
“關於改良科舉的事情,我看你就先不要去想了。”
“你要知道,科舉製的目的似乎什麽,是為了大唐千秋萬代,永遠地存續下去。”
“要改良科舉,那就是在動搖咱們大唐的國本,你覺得這種事情我會答應嗎?”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不由得臉色微微一變。
看來陛下一心想要將科舉製繼續運行下去,這可怎麽辦。
李世民臉色很是嚴肅,在這件事情上,他覺得自己應該清醒,不然,很多力量就會走向不可控!
“陛下,既然您這麽堅持,微臣自然不會有什麽特別的意見。”
李世民搖了搖頭,對於晉王和長孫無忌之間的交談,他心裏當然是清楚的很。
他的千牛衛當然不是吃素的,隻不過,平日裏他沒有顯現出來。
晉王在平遙縣城的很多事情,李世民了如指掌,因此,長孫無忌會說出今天這一番話,他並不奇怪。
長孫無忌之前也在很多場合透露過要改良科舉的意思,晉王也是。
不過,李世民每一次都當作沒有聽見,畢竟這種事情怎麽回應,難道真的讓他答應?
這種事關國本的事情,一旦真的答應了,那就是動蕩的開始!
這一次長孫無忌既然當著他的麵說出了這件事情,那他可就不得不回應了。
“改良科舉的事情,就暫且不要提了,朕在位,一切要以穩為主。”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他也明白陛下的顧慮。
科舉製之偉大,並不在於能選拔多少有能力的人,而在於他能夠牢牢地束縛那些讀書人,讓他們為了四書五經,耗盡最能大展宏圖的時光。
他們必須要把自己的經曆全部用在這件事情上,才有可能高中。
為了能夠金榜題名,這些讀書人自然不敢想別的有的沒的,很多事情也就容易許多。
李世民要的就是以聖人的名義把這些讀書人全都束縛在讀書上,這樣才能夠江山永固。
大唐雖然繁榮興盛,一統天下,靠的自然是強大的武力。
但是想要穩固天下,不出亂子,靠的就是穩固這些讀書人。
上陣拚殺當然是靠武將,但是武將們終究莽夫一個,能打天下卻不能守天下。
可是讀書人不一樣,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很容易會帶壞一批人。
李世民所想的並不是什麽讓各行各業繁榮興盛,大唐跑步前進,他要的是大唐先站住腳。
長孫無忌感慨地道:“陛下,微臣不會再跟您提改良科舉,但是晉王殿下估計不會安於現狀,他還很年輕。”
“等到晉王殿下長大,估計他會用自己的方式促成科舉的改良。”
“晉王殿下跟微臣一直提的是,不論各行各業,還是朝代,都要不斷地向前走,才能夠越來越興盛。”
“如果隻想著穩定,而不想著不斷變得更加強大,遲早會被人打醒。”
“他說,故步自封,不論是人還是國,都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李世民聞言,眼睛一亮,笑著道:“這口氣,不像是李治說出來的,更像是那個劉長卿的話。”
長孫無忌笑著點了點頭:“陛下,讓您說中了,這話還真是這位劉大人的原話。”
李世民輕哼一聲,不在意地道:“行啊,這小子是個能人,不過倒也挺能折騰,朕倒是要看看,他跟李治能搞出來什麽花樣。”
“朕還就不信了,這小子能把天捅個窟窿不成?”
長孫無忌嘿嘿一笑,沒有說話。
侯君集心裏也很激動,陛下直接回絕了劉長卿提出改良科舉的提議,這豈不是說,劉長卿在陛下這兒失寵了?
這倒是個好消息,他要趕緊去找女兒分享一下。
“陛下,如果沒事,微臣就先告退了。”
侯君集拱手說道。
長孫無忌也拱手告辭。
李世民點了點頭,等長孫無忌侯君集離開之後,他才對從後麵走出來的長孫皇後說道:“剛才的話你都聽見了?”
長孫皇後麵色複雜地點了點頭。
“這套製度從隋朝興起,我大唐發揚光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種好的製度怎麽能夠隨便廢掉,當真是不應該。”
長孫無忌卻是拱手道:“陛下,劉大人也並沒有說要直接廢掉科舉製,隻是說用更多有用的學科對科舉製進行改良而已。”
“科舉製,或許能讓那些有能力的人為了研究怎麽寫文章而費盡心思,從而不去想別的有的沒的。”
“但是這也極大地浪費了大唐的人力,如果能讓這些人去鑽研各行各業,讓各行各業能夠不斷進步,對我大唐豈不是更好?”
“改良科舉,將各行各業的人才都發掘出來,不斷推動大唐的進步,這是大唐跟天下各行人才雙贏的局麵。”
晉王李治從平遙縣城回來之後,就經常找他這個舅舅聊天,沒事的時候,就跟他談起在平遙縣城的很多見聞。
對於這個改良科舉的事情,晉王跟他說過好多次。
開始,長孫無忌對於這個也並不很喜歡,甚至是有些抵觸。
因為他也是科舉製的受益者,他的很多門生故舊也都受益於科舉製。
如果真的改良科舉,他的這些門生故舊豈不是會受到影響?
可是很快他就轉變了想法,他畢竟是國舅,他就應該站在大唐的角度去想問題。
隻要大唐能夠蒸蒸日上,他這個國舅的位置就會坐的穩。
或許是受到晉王的影響,長孫無忌對於科舉製現在可以說是相當的排斥。
可是讓他跟陛下關於這種事辯論一番,他又不可能這麽做。
這種事情他也隻能隨口一提,徐徐圖之。
更何況,最近大唐也不太平,連續兩場災情,讓很多事情都擱置了下來。
不過這次,劉長卿的信裏主動提起這些事情,又讓長孫無忌起了想法。
他必須要把這些想法提出來,也隻有他才有這個發言權。
不過,很顯然,李世民對於這個問題看法非常敏感。
“關於改良科舉的事情,我看你就先不要去想了。”
“你要知道,科舉製的目的似乎什麽,是為了大唐千秋萬代,永遠地存續下去。”
“要改良科舉,那就是在動搖咱們大唐的國本,你覺得這種事情我會答應嗎?”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不由得臉色微微一變。
看來陛下一心想要將科舉製繼續運行下去,這可怎麽辦。
李世民臉色很是嚴肅,在這件事情上,他覺得自己應該清醒,不然,很多力量就會走向不可控!
“陛下,既然您這麽堅持,微臣自然不會有什麽特別的意見。”
李世民搖了搖頭,對於晉王和長孫無忌之間的交談,他心裏當然是清楚的很。
他的千牛衛當然不是吃素的,隻不過,平日裏他沒有顯現出來。
晉王在平遙縣城的很多事情,李世民了如指掌,因此,長孫無忌會說出今天這一番話,他並不奇怪。
長孫無忌之前也在很多場合透露過要改良科舉的意思,晉王也是。
不過,李世民每一次都當作沒有聽見,畢竟這種事情怎麽回應,難道真的讓他答應?
這種事關國本的事情,一旦真的答應了,那就是動蕩的開始!
這一次長孫無忌既然當著他的麵說出了這件事情,那他可就不得不回應了。
“改良科舉的事情,就暫且不要提了,朕在位,一切要以穩為主。”
長孫無忌點了點頭,他也明白陛下的顧慮。
科舉製之偉大,並不在於能選拔多少有能力的人,而在於他能夠牢牢地束縛那些讀書人,讓他們為了四書五經,耗盡最能大展宏圖的時光。
他們必須要把自己的經曆全部用在這件事情上,才有可能高中。
為了能夠金榜題名,這些讀書人自然不敢想別的有的沒的,很多事情也就容易許多。
李世民要的就是以聖人的名義把這些讀書人全都束縛在讀書上,這樣才能夠江山永固。
大唐雖然繁榮興盛,一統天下,靠的自然是強大的武力。
但是想要穩固天下,不出亂子,靠的就是穩固這些讀書人。
上陣拚殺當然是靠武將,但是武將們終究莽夫一個,能打天下卻不能守天下。
可是讀書人不一樣,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想法,很容易會帶壞一批人。
李世民所想的並不是什麽讓各行各業繁榮興盛,大唐跑步前進,他要的是大唐先站住腳。
長孫無忌感慨地道:“陛下,微臣不會再跟您提改良科舉,但是晉王殿下估計不會安於現狀,他還很年輕。”
“等到晉王殿下長大,估計他會用自己的方式促成科舉的改良。”
“晉王殿下跟微臣一直提的是,不論各行各業,還是朝代,都要不斷地向前走,才能夠越來越興盛。”
“如果隻想著穩定,而不想著不斷變得更加強大,遲早會被人打醒。”
“他說,故步自封,不論是人還是國,都逃不過被淘汰的命運。”
李世民聞言,眼睛一亮,笑著道:“這口氣,不像是李治說出來的,更像是那個劉長卿的話。”
長孫無忌笑著點了點頭:“陛下,讓您說中了,這話還真是這位劉大人的原話。”
李世民輕哼一聲,不在意地道:“行啊,這小子是個能人,不過倒也挺能折騰,朕倒是要看看,他跟李治能搞出來什麽花樣。”
“朕還就不信了,這小子能把天捅個窟窿不成?”
長孫無忌嘿嘿一笑,沒有說話。
侯君集心裏也很激動,陛下直接回絕了劉長卿提出改良科舉的提議,這豈不是說,劉長卿在陛下這兒失寵了?
這倒是個好消息,他要趕緊去找女兒分享一下。
“陛下,如果沒事,微臣就先告退了。”
侯君集拱手說道。
長孫無忌也拱手告辭。
李世民點了點頭,等長孫無忌侯君集離開之後,他才對從後麵走出來的長孫皇後說道:“剛才的話你都聽見了?”
長孫皇後麵色複雜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