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為何如此重要?自然是他的身份和地位。
劉虞乃是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皇親國戚。
此人不但身份尊貴,而且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當初黃巾之亂中百餘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能夠安居樂業,也是劉虞的功勞,而且他在對待周邊的遊牧民族之事上也是主張以寬和為主。
公孫瓚卻與劉虞相反,他自持兵力強大,放縱自己的部隊經常掠奪幽州百姓,更是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
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幽州之地既有劉虞這個幽州刺史,又有公孫瓚這個北平太守,統兵大將,兩者自然難以和平度日。
劉虞認為公孫瓚窮兵贖武,尤其是參加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及跟袁紹連年的作戰都是對幽州百姓的傷害,所以作為幽州名義上的最高官員,他自然想要製約公孫瓚的行為。
而公孫瓚在幽州橫行多年,對於劉虞的這種舉動卻極為惱怒,不但毫無收斂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掠奪幽州百姓,如此以來也導致了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劉虞終於對公孫瓚忍無可忍,決定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
可惜在戰爭中,劉虞的身份再尊貴,地位和官職再高,在實際對戰中也沒有太多的好處。
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見此重拾信心,當即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
劉虞率領十萬大軍居然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
公孫瓚收攏降兵一路追擊,三日之內便攻陷了居庸縣,隨即生擒了劉虞及其妻子兒女。
公孫瓚並未直接斬殺劉虞,名麵上仍讓他作幽州牧守,實際上卻隻是被當作傀儡,州中事務完全由公孫瓚接掌。
恰逢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
的到了官職後,公孫瓚將袁紹密謀推舉劉虞稱帝知識告發出來,並且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
段訓無奈之下,隻好斬殺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並送首級到京都,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後,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劉虞被公孫瓚誣陷殺死,幽州百姓傷心,他的部下也是不願。
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他們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
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居然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曲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
此時袁紹也將目標放在舊敵公孫瓚占據的幽州上,所以率領大軍悲傷攻伐,如此內憂外患之下,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各地公孫瓚所置長官都被殺,袁紹、鮮於輔、劉和三路軍兵在幽州齊齊圍攻,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堅守,開置屯田。
如果當初公孫瓚不時那麽狂妄,願意跟劉虞進行合作的話,那麽他們兩人合力占據幽州,定然可以在北地穩固自家的地盤,成為當世一大諸侯,可惜兩虎相爭,兩敗俱傷,一切都成了空。
公孫瓚雖說與劉虞的舊部作戰屢戰屢敗,損失不小,但其多年在幽州實力還很雄厚,因此在退守易京之後,還可以堅持良久。
如果這個時候袁紹繼續進兵的話,那公孫瓚即便再強,也抵擋不住這樣強大的兵峰,可曹操和陳重也趁著冀州空虛之時出兵了。
四大諸侯在北方混戰,袁紹的老家冀州被曹操和陳重猛攻,損失了不少的郡縣,無奈之下隻好放棄唾手可得的幽州,折返回來迎戰。
此後陳重奪取了渤海郡後安靜下來,曹操跟袁紹數次對決,袁紹憂煩病死,剩下的三個兒子內鬥,最終被曹操拿下了冀州。
如今曹操傾巢而出直奔荊州,陳重也帶領大軍推到了幽州,抵達公孫瓚死守的易京。
來到易京之後,即便早就的到了情報信息,但陳重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被驚得不輕。
公孫瓚不但臨易河挖了十餘重戰壕,還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更是在土丘上又修築五六丈高的營壘。
在這塹壕中央的土丘上建了一座達十餘丈的高樓,其中囤積糧穀三百萬斛,公孫瓚就在這樓中居住。
公孫瓚將這防禦陣地打造的可算是固若金湯,而且還有那麽多的糧食輜重,看樣子他是打算耗死任何趕來攻伐自己的敵人。
陳重縱馬來到近前,與公孫瓚隔著壕溝和各種防禦工事相望,兩人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也曾見過,隻不過那時候雙方的地位相差不小。
時過境遷,現在的陳重乃是天下有名的諸侯,昔日縱橫天下的公孫瓚卻龜縮在此,真可以說是世事難料了。
公孫瓚屢戰屢敗,但是他的狂妄之意卻絲毫未少,看到陳重之後,當即高呼道:
“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穀。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穀,足知天下之事矣。
陳重你雖親率眾多兵卒到此,但卻依舊無法奈何於我,不如早早離去,也省的耗費糧草輜重。”
聽到公孫瓚這番話,陳重不怒反笑,衝著高樓上的公孫瓚喝道:“昔日單槍匹馬便可震懾鮮卑的公孫瓚,如今卻成了不敢出城的懦夫,難道你真以為我攻不下你這高樓麽?”
劉虞乃是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皇親國戚。
此人不但身份尊貴,而且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當初黃巾之亂中百餘萬青州、徐州人流亡至此,能夠安居樂業,也是劉虞的功勞,而且他在對待周邊的遊牧民族之事上也是主張以寬和為主。
公孫瓚卻與劉虞相反,他自持兵力強大,放縱自己的部隊經常掠奪幽州百姓,更是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遊牧民族。
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幽州之地既有劉虞這個幽州刺史,又有公孫瓚這個北平太守,統兵大將,兩者自然難以和平度日。
劉虞認為公孫瓚窮兵贖武,尤其是參加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以及跟袁紹連年的作戰都是對幽州百姓的傷害,所以作為幽州名義上的最高官員,他自然想要製約公孫瓚的行為。
而公孫瓚在幽州橫行多年,對於劉虞的這種舉動卻極為惱怒,不但毫無收斂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的掠奪幽州百姓,如此以來也導致了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深。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劉虞終於對公孫瓚忍無可忍,決定率兵十萬攻打公孫瓚。
可惜在戰爭中,劉虞的身份再尊貴,地位和官職再高,在實際對戰中也沒有太多的好處。
劉虞手下從事公孫紀,因為同姓而被公孫瓚厚待,趁夜跑到公孫瓚處告發劉虞的計劃。
當時,公孫瓚的部眾都散布在外麵,公孫瓚自覺不敵,本想逃走。結果劉虞的士兵不擅於作戰,又愛惜百姓的房屋,下令不許焚燒城池,一時間竟攻不下來。
公孫瓚見此重拾信心,當即召集精銳勇士數百人,順風縱火,趁勢突襲。
劉虞率領十萬大軍居然大敗,向北逃至居庸縣。
公孫瓚收攏降兵一路追擊,三日之內便攻陷了居庸縣,隨即生擒了劉虞及其妻子兒女。
公孫瓚並未直接斬殺劉虞,名麵上仍讓他作幽州牧守,實際上卻隻是被當作傀儡,州中事務完全由公孫瓚接掌。
恰逢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劉虞的封邑,讓他掌管北方六州的事務,公孫瓚借機拜為前將軍,封易侯,假節督幽、並、青、冀四州。
的到了官職後,公孫瓚將袁紹密謀推舉劉虞稱帝知識告發出來,並且脅迫使者段訓將劉虞斬首。
段訓無奈之下,隻好斬殺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並送首級到京都,半路被劉虞的故吏尾敦劫走安葬。劉虞在北方很得人心,他死後,幽州及流亡至此的百姓都痛哭流涕。
劉虞被公孫瓚誣陷殺死,幽州百姓傷心,他的部下也是不願。
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他們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
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之北,居然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
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曲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大敗公孫瓚於鮑丘,斬首二萬餘。
此時袁紹也將目標放在舊敵公孫瓚占據的幽州上,所以率領大軍悲傷攻伐,如此內憂外患之下,代郡、廣陽、上穀、右北平各地公孫瓚所置長官都被殺,袁紹、鮮於輔、劉和三路軍兵在幽州齊齊圍攻,公孫瓚屢戰屢敗,於是逃回易京堅守,開置屯田。
如果當初公孫瓚不時那麽狂妄,願意跟劉虞進行合作的話,那麽他們兩人合力占據幽州,定然可以在北地穩固自家的地盤,成為當世一大諸侯,可惜兩虎相爭,兩敗俱傷,一切都成了空。
公孫瓚雖說與劉虞的舊部作戰屢戰屢敗,損失不小,但其多年在幽州實力還很雄厚,因此在退守易京之後,還可以堅持良久。
如果這個時候袁紹繼續進兵的話,那公孫瓚即便再強,也抵擋不住這樣強大的兵峰,可曹操和陳重也趁著冀州空虛之時出兵了。
四大諸侯在北方混戰,袁紹的老家冀州被曹操和陳重猛攻,損失了不少的郡縣,無奈之下隻好放棄唾手可得的幽州,折返回來迎戰。
此後陳重奪取了渤海郡後安靜下來,曹操跟袁紹數次對決,袁紹憂煩病死,剩下的三個兒子內鬥,最終被曹操拿下了冀州。
如今曹操傾巢而出直奔荊州,陳重也帶領大軍推到了幽州,抵達公孫瓚死守的易京。
來到易京之後,即便早就的到了情報信息,但陳重還是倒吸了一口涼氣,被驚得不輕。
公孫瓚不但臨易河挖了十餘重戰壕,還在戰壕內堆築高達五六丈的土丘,更是在土丘上又修築五六丈高的營壘。
在這塹壕中央的土丘上建了一座達十餘丈的高樓,其中囤積糧穀三百萬斛,公孫瓚就在這樓中居住。
公孫瓚將這防禦陣地打造的可算是固若金湯,而且還有那麽多的糧食輜重,看樣子他是打算耗死任何趕來攻伐自己的敵人。
陳重縱馬來到近前,與公孫瓚隔著壕溝和各種防禦工事相望,兩人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時也曾見過,隻不過那時候雙方的地位相差不小。
時過境遷,現在的陳重乃是天下有名的諸侯,昔日縱橫天下的公孫瓚卻龜縮在此,真可以說是世事難料了。
公孫瓚屢戰屢敗,但是他的狂妄之意卻絲毫未少,看到陳重之後,當即高呼道:
“昔謂天下事可指麾而定,今日視之,非我所決,不如休兵,力田畜穀。兵法,百樓不攻。今吾樓櫓千重,食盡此穀,足知天下之事矣。
陳重你雖親率眾多兵卒到此,但卻依舊無法奈何於我,不如早早離去,也省的耗費糧草輜重。”
聽到公孫瓚這番話,陳重不怒反笑,衝著高樓上的公孫瓚喝道:“昔日單槍匹馬便可震懾鮮卑的公孫瓚,如今卻成了不敢出城的懦夫,難道你真以為我攻不下你這高樓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