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覺得王浩的申請希望很小,主要是牽扯的資金太龐大,即便是申請批下來,也肯定需要很長時間。


    但因為是王浩的研究需求,他還是同意一起做出申請。


    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直接被繞過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獨自給上級部門打了申請。


    正是因為遲遲等不到消息,他才專門去問了一下,結果卻聽到說已經打了報告。


    「不用我了?」


    「繞過我,直接申請......."杜凱都不知道該做出什麽反應。


    換做是其他人、其他研究組這麽做,他肯定會非常的惱怒,因為超導材料實驗組一部分歸屬超導材料工業公司,公司正式運營之前,監督審核實驗組的經費,也在他的職責範圍內。


    但換成是王浩、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就不一樣了。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是直屬科技處管轄的科研機構,王浩更不是他能夠企及的,他隻能帶著鬱悶去和鄧煥山說。


    鄧煥山解釋的很直白,「王教授不是故意甩開你,是因為你的權限不夠。「


    「權限不夠?」


    「對。」鄧煥山道,「我的權限也不夠。反重力的研究是保密的,我們材料組的工作就是配合,王教授說需要什麽材料,我們就準備什麽材料。」


    「新公司也一樣,沒有權限插手到反重力的研究中,申請報告署了你的名,豈不是說你知道了內容?」


    「王教授也是為了你好.......」


    鄧煥山仔細的一解釋,杜凱的心情頓時平靜了許多。


    確實如此!


    雖然王浩是找他申請資金,要公司的設備配合製備材料,可卻根本沒說反重力研究有什麽成果。


    如果是給上級打報告,肯定會說明研究成果。


    那是保密性質的。


    他的級別和崗位夠不上知道重大保密的成果。


    「但是,即便成果再怎麽重大,想要一個實驗,申請這麽多的資金也不太可能吧?」杜凱思考著搖了搖頭。


    於此同時。


    科技處、科工局都已經收到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申請報告,科技處馬上牽頭召開了內部會議。


    每個參會的人都對於新成果感到不可思議。


    「80以上的場強?而且是橫向、作用於設備本身的場,豈不是能減輕八成以上的重力?」


    「有了這個技術,不就能直接讓設備飛起來了嗎?」


    「那應該暫時做不到,但有了關鍵技術是真的,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太廣泛了,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領域。」


    「確實如此......」


    「研究意義重大啊,ca005的臨界溫度有93k,使用損耗並不高,足以讓反重力技術進入應用。」


    每個參會的人都知道意義重大。


    會議也很快確定全力支持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工作,「不管是超導材料實驗組,還是新的材料公司,隻要能提供資源,都全力配合!」


    「其他部門也一樣,一定要給予足夠的支持!」


    「這是最重點的研究。」


    「在超導材料和反重力兩個方向齊頭並進,未來就能更快的投入到應用中.......」


    會議不止做出了全力支持的決定,還決定成立領導組再去西海大學,親眼看看反重力研究的進展。


    這次科工局的徐保功就成了領導組的帶頭人。


    ........


    杜凱正在新公司的選址地進行考察。


    超導材料工業公司是圍繞兩種關鍵材料cmo0


    1和cmo02成立建造的,他的工作就是快速建立公司,讓兩種新材料實現大規模生產。


    材料公司受到了全世界的矚目,杜凱的壓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他每天都是到處跑,處理各種的文件,還要到工廠建造地來看看。


    當走在新修建的路上時,杜凱就接到了電話,知道科技處發了一份正式的文件。


    他馬上回到辦公室裏去看文件,才知道是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全力配合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工作'。


    杜凱看到文件都愣住了,他當然知道內容代表了什麽——


    王浩的申請通過了。


    「這麽多資金進行一個實驗,還讓新公司配合....」


    「竟然這麽快就通過了?「


    這和杜凱之前預計的完全不一樣,他感到非常的震驚,同時心裏也有些鬱悶。


    因為他的工作是全力配合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但具體做什麽研究完全不知道,他們就成了一個生產材料的機構,而且還是'不惜一切代價去配合‘。


    這聽起來就感覺很鬱悶。


    但是,沒有辦法!


    杜凱苦笑了一聲,他還能怎麽做呢?隻能配合了。


    .........


    王浩也收到了消息,他馬上就去了超導材料實驗組,詳細了解ca005的製備過程。


    杜凱也來了。


    杜凱還帶著兩個專家,一起參觀ca005的製備過程,並針對製備過程進行討論。


    他們需要做的是,把其中一些步驟進行機械化操作,或者幹脆就交給其他機構負責。


    這就是為大批量生產做準備。


    後來十幾個專家都參與了ca005製造討論工作,一起研究拿出了一個方案。


    最終的方案並不令人十分滿意。


    鄧煥山道,「按照我們現有的設備和人員,聯係整個生產過程,想要製造出10噸的ca005,最少也需要兩個月以上。」


    這已經是最快的時間了。


    王浩聽著時間都感覺很鬱悶,隻是等材料生產就需要兩個月,還是上級劃撥了資金、其他部門全力配合的情況下。


    但是,沒有辦法。


    超導材料工業公司隻是建立過程中,隻引入了一些基礎的設備,任何一種新材料,都不可能快速投入大批量的生產。


    即便是討論後的生產過程中,有一部份工作還是要在實驗室進行。


    「隻能等了。」


    王浩帶著些許鬱悶回到了大學,隨後就專注於和比爾卡爾、林伯涵,一起研究'形態缺口'表達問題。


    這是ca005的半拓撲微觀形態構造研究的關鍵部分。


    因為實驗有了新發現,王浩對於理論方向也給出了確定的基礎定義,大大縮小了相關的討論範圍。


    在不斷的研究論證過程中,他們一起確定研究的方向,還有了一些特殊代數簇構造拓撲表達的成果。


    他們所研究的是'特例代數簇",以此展開來獲取更多的'特例代數簇'問題表達,並對於微觀形態缺口的特殊性態進行初步的表征。


    當真正一心到研究的時候,很快就有了些成果。


    比爾卡爾和林伯涵關心的隻有數學問題。


    辦公室裏。


    比爾卡爾很認真的說道,「相對於代數簇拓撲問題的表達,半拓撲的表達更容易一些。」


    「王浩,你的研究要求更容易一些。其實並不用完成所有的拓撲表達,半拓撲本身就是一種簡化。」


    林伯涵聽罷忽然道,「如果能完成幾


    種半拓撲體係和代數幾何關聯問題,我們是不是能夠證明,與之相關的半拓撲體係都可以用代數手段來解析?」


    這個問題讓王浩和比爾卡爾一起愣住了。


    王浩疑惑問道,「雖然半拓撲體係是我們-起創造出來的,但其根本還是拓撲理論。如果像是你說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不是等於完成了'弱化霍奇猜想'的證明?」


    「有道理啊!」


    林伯涵和比爾卡爾聽的眼前一亮,他們頓時感覺鬥誌十足。


    霍奇猜想問題的難度實在太高了,甚至高到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果把各種沒有解決的數學問題進行難度分級,霍奇猜想的難度甚至是最高的,還要超過ns方程、楊-米爾斯問題,幾乎能夠和np問題等同。


    霍奇猜想不像是哥德巴赫猜想猜想,是一道直接的證明題,而是要解決一類問題。做個簡單的理解,就知道霍奇猜想是什麽類型問題了。


    比如,平麵坐標體係中的一條直線,可以用簡單的函數做出表達。


    一個拋物線圖形,自然也能夠做表達,是高中物理知識。


    圓、橢圓、指數增長曲線等,都可以用特定函數做出表達。


    如果放在平麵坐標表達的圖形中,以上的圖形都隻是'有規律的特例'而已。


    那麽問題來了,「是不是平麵坐標能夠畫出的所有圖形,都可以寫出所對應的函數或函數組合?」


    這個問題的形式,就類似於霍奇猜想,隻不過霍奇猜想要複雜的多,它是研究是否可以用代數幾何,來表達一類拓撲相關的問題。


    正因為如此,霍奇猜想才會被認為是代數幾何和拓撲學關聯的橋梁


    。


    王浩、林伯涵以及比爾卡爾一起研究的是'特例的拓撲問題表達',就像是研究平麵坐標中特例的圖形。


    他們想以此來解決霍奇猜想,根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問題簡化呢?


    研究針對的是半拓撲和代數幾何,似乎就有可能把一類半拓撲問題研究透徹,一定程度上,就等於是解決了'弱化霍奇猜想,。


    「這個研究對於簡化半拓撲微觀形態體係非常重要!」


    比爾卡爾帶著激動說道,「這就是我的工作。」


    林伯涵也非常的期待,「如果能完成,肯定也會促進超導理論的發展吧?」


    「當然了。」


    王浩也非常的期待,不管研究是否能夠完成,都能夠促進'ca005微觀性態解析」。


    看著任何靈感值不斷的增長,他都感到有些激動了。


    ........


    '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難度同樣是非常高的,肯定不可能一口氣完成。


    一周後。


    以徐保功為首的領導組來到了西海大學,他們進入大學以後,沒有任何的停留,就直奔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徐保功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實在對於反重力技術的突破,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如果真像是報告上所說,那麽研究很可能會推進反重力技術的應用。


    之前一直覺得反重力是未來科技,短時間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現在卻是覺得技術應用近在眼前。


    很快。


    行人進入了實驗室大樓。


    雖然改名為'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實際上,實驗室前麵基本沒有變化,隻是建造了後麵的實驗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幹脆帶他們去了實驗中心,現場做了一次實驗。


    現在的實驗相對容易了很多,因為材料可以


    重複使用,設備都沒有任何變化,隻需要通電、降溫而已。


    之前最大的難點是降溫,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提升以後,降溫也成了小問題,隻需要往冷卻導管裏注入液気,並控製導管內溫度就可以了。


    實驗室早就準備好了。


    等領導組一進來,就直接正式進行實驗。


    很快。


    結果出來了。


    設備橫向麵產生了交流重力場,強度超過了百分之八十。


    雖然領導組親眼看到了實驗,可實際上,他們能看到的隻是檢測裝置的數據,具體情況還是要解釋了。


    王浩說了起來,「我們是在導體的橫向麵和邊緣位置,特別放置了檢測裝置。」


    「這個設計難度很高,因為橫向麵基本沒有空間,而騰出空間可能會改變材料布局。


    「我們還針對性的,對檢測裝置進行了調整,才完成了設計.......」


    王浩說了一大堆設計的不容易,隨後就介紹起了研究,「現在我們能製造的橫向交流重力場,強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間。」


    「數據基本是穩定的。」


    他說著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關心的,和自己關心的一樣,搖頭繼續道,「但是設備本身以及冷卻液都很重,總計在三噸以上,所以,想要讓設備自己飛起來.......暫時不可能。」


    雖然他很期待能製造出反重力飛行器,但要攻克的技術還有很多,比如,設備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帶裝置,冷卻液都是很重的,而且還需要持續不斷的添加。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減重高達五分之四,想要自動懸浮也是不可能的。


    研究還遠遠沒有達到製造飛行裝置的程度。


    當然了。


    因為超導臨界溫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作用於設備本身的交流重力場強超過百分之八十,新技術肯定是有一定應用空間的。


    王浩說的內容也讓領導組一陣激動,他們也意識到新技術,確實是有了應用空間。


    哪怕是應用空間再狹小,反重力技術投入應用本身,就是技術發展的重大突破了。


    王浩繼續道,「我們做的申請是因為準備進行一項大型實驗,需要用到超過八噸以上的ca005。」


    「這項實驗需要複雜的材料布局,所建造的裝置也會非常大。」


    他拿出了一份準備好的設計圖,上麵有好幾張圖形設計,核心都畫著一個巨大的圓盤。


    好幾種怪異的圓盤形態,讓領導組的人看的摸不到頭腦。


    王浩道,「其實技術不是關鍵。我們的目的是通過幾種實驗收集數據,來完成ca005半拓撲微觀形態的研究。」


    「簡單來說,就是弄懂ca005材料支持產生高強度反重力作用的原理。」


    「隻要能研究出底層的原理,我們就能最大化的讓技術實現突破,也許到時候,就可以讓交流重力強度,提***到九十,甚至更高,也能夠自由的控製場強覆蓋範圍。」


    「理論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


    王浩針對研究突破做了很詳細的解釋。


    領導組都聽明白了。


    他們對於後續的研究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看到技術能實現更進一步的突破,自然對於研究給予絕對支持。


    之後領導組就準備離開,去考察超導材料工業公司的工作。


    王浩和徐保功一起在前麵走著,也一遍說著話。


    徐保功


    沒有再談研究問題,而是我問道,「你下個星期要去首都,對吧?提前恭喜你了,王院士。」


    「謝謝。」


    王浩笑著說了一聲謝。


    院士增選進入到最後階段,下個星期就是評委會評審與終選表決會,隻要能通過表決會,他就會正式成為數學物理學部的院士。


    徐保功繼續道,「等正式成為了院士,你可也要多參與一些決策工作。」


    「決策工作?」


    徐保功點頭道,「科技處,包括科工局,每年都會有很多重要的項目要進行會議決策。」


    「你的意見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超導相關的領域,下個星期就有個超導磁懸浮列車相關的會議,科技處那邊已經通過了。」


    「如果有時間,到時候你也參加一下。對於技術上的問題,王浩啊,你才更專業,我們也都信你。」


    「超導磁懸浮?是廖院士牽頭的那個建造項目?」王浩思考著點頭說道,「好,到時候我會去參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