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基的反重力實驗團隊確實有新的發現。


    在進行疊加力場的研究中,他們發現金屬材料通過力場邊緣,會在短時間內,呈現出極為微弱的磁場反應。


    這個發現的過程也很巧合。當時實驗人員把疊加力場內的實驗品調整位置,後來實驗結束以後,他們看了整個實驗過程,通過監控錄像才發現,有兩個金屬材料黏連在一起。


    有人覺得可能是個新發現,後來連續做了幾次實驗才確定下來,因為金屬材料表麵的磁場反應極為微弱,他們又追加了進行幾次實驗。


    整個團隊都認為是個非常重要的發現,但他們卻沒有公開出來暫時隻是內部討論一些實驗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擔心,把研究發現公開出來,可能會給其他團隊做嫁衣。


    一則是,他們並不知道發現意味著什麽。


    二則,這個實驗並不複雜,就隻是對疊加立場的研究而已。


    林文基的團隊技術水平也不夠,他們最高隻能製造出38%的反重力場強。


    現在國際高端的技術,比如菲利普-羅雷爾的團隊,已經能製造出60%以上的反重力場了。


    西海大學的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甚至能製造70%以上的反重力場,而且他們能製造出超高強度的橫向力場,據說最高能超過80%。


    其他的反重力團隊,技術水平各有不同,但大多都處在35%到50%之間。


    這隻是以製造反重力場強的高低來做判斷的。


    實際上,有一些反重力研究團隊,並沒有投入精力在提升反重力場強上,而是專門去研究反重力場的特性。


    現在林文基團隊的新發現,毫無疑問和反重力場特性相關,成果發布出去,肯定會快速被其他團隊複刻,而他們又不知道具體代表了什麽,發布出去有害無益。


    所以林文基才希望能夠找到相關的理論解釋,來確定新發現代表了什麽。


    他最開始是希望和帕森斯一起研究。


    帕森斯是著名的湮滅理論專家,也是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的教授,自然是很好的合作夥伴。


    現在就不一樣了。


    當看到《強湮滅力》的研究論文,林文基馬上就意識到,他們的新發現很可能和強湮滅力有關。


    「其中有一段電子奇異反應的解釋,可能就會引起磁場反應。」


    「所以我們的新發現很可能和強湮滅力有關……」


    林文基思考著回到了團隊,馬上就提醒所有人,針對新發現要進行絕對保密,他還說明了自己要做什麽,「我覺得應該谘詢一下王浩博士。」


    「比起萊德利,我還是更相信王浩……」


    其他人也表示同意。


    雖然王浩是種花家的學者,但要比其他人值得信任的多。


    一則是,王浩是湮滅理論的創始人,湮滅理論領域範圍內,根本不可能有人比得上王浩。


    即便湮滅理論內部已經形成了派係,一些強硬的歐美派人士,甚至宣稱有些物理學家,對湮滅理論的理解水平,已經完全不亞於王浩。


    但是,宣稱畢竟隻是宣稱,說出來也根本沒有人相信,最少沒有頂尖學者會相信。


    另外,王浩並不缺少榮譽。


    麵對一項可能是諾貝爾級成果的誘惑,也隻有王浩這樣的頂級科學家才會不心動。


    原因很簡單,他有很多項研究,早已超越了‘諾貝爾級,。


    ……


    《自然》雜誌快速發表了論文,讓王浩都感到很意外。


    當然,快速發表也是好消息,隻不過王浩更在意的是強湮滅力相關的


    研究。


    現在已經發現了和強湮滅力有關的現象,但想從這個方向進行研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現在能確定的是疊加立場邊緣,隻是和強湮滅力有關,並不是強湮滅力場。


    那種效果可以理解為強湮滅力的能量邊緣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強湮滅力場的拓撲表現。


    區別有兩點。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非持續性,或者稱作是‘間歇性,,疊加邊緣的效果並不是一直持續的,即便疊加力場一直維持存在狀態,效果也是‘出現、消失、再出現、再消失,,體現出了一種間歇波動性質。


    總之,效果並不穩定。


    王浩也不清楚具體的原因,但他能肯定效果確實具有間歇性。


    另外,就是疊加力場邊緣,有效果的部分太過於薄弱。


    實驗組下一步研究計劃就是,製造更強的疊加力場,希望得到更多的數據。


    雖然下一步研究還沒有開始,但王浩已經有了預感,覺得研究不會有太大收獲,最多就隻是疊加力場邊緣,會讓通過的物質表現出更強的磁場特性。


    僅此而已。


    「想要有新的發現,隻是增加疊加力場的強度肯定不行,必須要有新的設計……」


    「但是,要找到方向就必須有足夠多的數據支持。"


    這裏是數據指的就是不同疊加力場強度,給材料帶來的磁性強度數值。


    材料,不是一種材料。


    疊加力場,也需要分強度去進行實驗。


    兩者加在一起,就需要很多的實驗,考慮到製造不同強度反重力場,調整設備再實驗,都會消耗不菲的經費,再加上製造疊加力場的需求,想要得到大量相關數據,可以稱作是係統性的大工程。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就隻是一個團隊而已,研究人員加在一起也隻有幾十人。


    國內還有另外兩個反重力團隊,就是科學院物理所的團隊,以及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組建的反重力實驗團隊。


    兩個團隊都是全新的,也隻有相關基礎技術,暫時隻能做一些簡單的研究。


    王浩思考著歎了口氣,「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是要慢慢來……」


    工作之餘。


    王浩也打開電腦瀏覽一下網絡信息,他打開了微薄發現了好多的留言。


    因為每天收到很多的留言,他隻會看那些關注人的消息。


    有好幾個知名學者,都做出了同樣的提問,「王院士,我看了你發表在《自然》的論文,強湮滅力真的存在嗎?」


    「強湮滅力,到底該怎麽理解?是超越三維的高維,還是宇宙可能存在的強空間擠壓?」


    「王院士,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黑洞,中子星等高密度星體是否和強湮滅力有關?」


    「……」


    王浩連續看了好幾個留言,發現都和強湮滅力有關。


    他幹脆發表了一則消息,「看到很多人問我‘強湮滅力,有關的問題。


    這裏,我聲明一下。


    《強湮滅力》,是我的學生海倫欣頓和陳蒙檬一起進行的研究,我隻是給學生提供了方向。


    另外,我確定強湮滅力存在。《強湮滅力》論文中,所出現的‘粒子性態弱化,的解釋,我個人認為是真實的。」


    王浩發布了微博信息以後,很快就吸引了大量的點擊和評論,關鍵字‘強湮滅力,,一時間都衝上了網絡熱搜榜單。


    由此可見,他的個人影響力有多大了。


    王浩並沒有特別去關注,他認真看起來郵箱內容,他每天收到很多的郵件。


    其中


    有好多是高校、會議邀請,也有國內外學者發郵件過來詢問問題,還有的則是工作上的事情,等等。


    王浩特別注意到,一封來自阿邁瑞肯佛羅裏達州的郵件。


    「林文基?華人吧?」


    他仔細看了內容,頓時被驚住了。


    林文基在郵件裏麵說,他的團隊研究反重力場時,發現金屬材料表麵形成了微弱磁場。


    郵件內容對於實驗內容說的很模糊,就隻是強調說‘發現金屬表麵的磁場反應,,並沒有說‘疊加力場,之類的關鍵詞。


    如果換上一個人,肯定不明白林文基說的是什麽,或者就幹脆回郵件詳細詢問了。


    王浩則是被驚住了。


    雖然郵件上隻是說起金屬表麵的磁場反應問題,但和反重力場聯係在一起,他馬上就知道林文基的團隊,也同樣發現了疊加力場邊緣效果。


    王浩仔細想想,心情也稍稍平複下來。


    疊加力場的研究並沒有多複雜,就隻是把幾個力場疊加在一起而已。


    隻要有反重力實驗團隊往這方麵去做研究,就肯定能有相關發現。林文基團隊能有發現也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王浩反倒是想到了研究遇到的問題,他們需要大量相關的數據,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疊加力場。


    現在隻是他們一個團隊,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收集到足夠多的數據。


    如果是幾個團隊一起呢?


    疊加力場的研究並不複雜,林文基的團隊已經發現了,其他團隊發現也隻是時間問題,或者說,林文基的團隊也可能把發現公開出去,再去保密也就失去了意義。


    「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公開出來聯合其他的反重力實驗組,一起做相關的研究。」


    「到時候,相關實驗數據共享,強湮滅力,也等於是研究一項新物理吧?」


    王浩思考著,覺得想法還不錯。


    強湮滅力,消息肯定是捂不住了,但研究也隻是剛剛開始而已,另外,強湮滅力的研究,肯定是一項全新的物理。


    他們的優勢在於了解更多底層的基礎理論,還包括一些沒有發表的理論。


    如果說起相關的技術,他們就更加有優勢了。


    哪怕底層的理論全部被公開出來,他們掌握著最先進的反重力技術以及超導技術,也肯定會掌握最高的應用科技。


    王浩仔細思考了一下,還是給林文基寫了封回複郵件。


    「林教授,你好。


    我已經知道了你所說的研究,事實上,有關力場邊緣對於物質造成的磁場特性,我們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研究。


    我們已經在相關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實驗。


    一項新的物理發現,會對於物理學具有重大意義。


    目前,我正考慮組織一次國際會議,專門針對強湮滅力研究,邀請各個反重力團隊一起參加。


    我們需要攜手合作,來加快強湮滅力的研究。


    如果組織召開會議,我可以邀請你一共向全世界公開消息……」


    ……


    很快。


    林文基看到了回複郵件,他仔細看了郵件內容以後,心裏稍稍有些失落,同時也有些激動和興奮。


    失落,是因為確定王浩的團隊,也同樣發現了疊加力場邊緣對於金屬物質表現出的強磁性,甚至還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


    激動和興奮,是因為王浩說要召開國際會議,隻邀請反重力實驗團隊參加。


    到時候,王浩還會邀請他,一起公開實驗發現。


    這就等同於肯定,新發現一部分屬於他和他的團隊,一定


    程度上,也會抬高他和他的團隊,在反重力研究領域的地位。


    事實上,他的實驗團隊組建時間隻有短短的一年,放在全世界幾乎沒什麽影響力可言,就隻是一個很普通反重力研究團隊而已。


    如果能和王浩一起公開消息,也肯定會得到國際認可,另外,參與‘強湮滅力,的研究,也確實非常有吸引力。


    全世界的科學家、研究機構,都希望和王浩一起做研究。


    那才真正代表了科技最前沿!


    林文基也不例外。


    在查看了郵件消息,並消化其中的信息以後,林文基立刻轉變了態度。


    首先,他交代實驗組所有人,不再讓帕森斯來實驗基地。


    「我們不再和帕森斯合作了!」林文基很確定的說道,他還想著用其他方式,和帕森斯直白的劃清界限。


    這很重要。


    在強湮滅力存在的前提下,帕森斯的研究都是錯誤的。


    下一周,理論物理課程。


    林文基在正常教學之餘,還發表了自己有關‘暗物質,爭議的看法,「我相信王浩博士的理論。」


    「《自然》雜誌最新的研究,強湮滅力帶來的粒子性態弱化效應,才是真正的解釋……」


    「萊德利-帕森斯?那就是個騙子!」


    林文基說起帕森斯都咬牙切齒著,「對,他就是個騙子,我看過他的理論,完全是胡編亂造,有很多數學構造內容,都是東拚西湊,隻勉強湊出了邏輯。」


    「他的研究就是個騙局!」


    「他想欺騙全世界,但我可不會相信,我是那種隻相信真實科學的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