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監控室。


    王浩指揮著讓實驗暫停,隨後拿出了一份資料遞給了徐保功,“這是我對於實驗過程的判斷。”


    徐保功有些發愣的接過了資料。


    他本來以為實驗是出了大問題,結果聽到說一切都在預料之中,實在是感到非常的驚訝。


    他深吸一口氣,也低頭看起了資料,沒過上幾秒鍾就忍不住咧了咧嘴,“這個……”


    旁邊有個領導也跟著看了過去,馬上明白了徐保功的尷尬。


    看不懂啊!


    上麵有一大堆的數學論證,一大堆特殊符號和列式,對他們來說就好像是一種外星人的語言,就連個中文解釋都沒有。


    徐保功清咳一聲,把資料遞給了鄧建,道,“鄧教授,你看看!”


    鄧建拿過資料看了起來。


    趙諱然也湊了過去。


    他們都是反重力實驗團隊的負責人,本身就是數學物理領域的頂尖學者,不管是對於湮滅理論還是反重力技術都是有深入了解的。


    等拿過資料以後,他們仔細研究了一下,就知道資料內容是什麽。


    那是一些強湮滅力有關的數學推導,其中還牽扯到了湮滅理論基礎、磁場等內容,後續則還有和電子有關的論述。


    這些論述大部分都是數學表達,簡單來說就是以數學的方式來解析強湮滅力,並表述出實驗的過程。


    雖然知道資料上大體是什麽內容,但想要完全讀懂還是需要仔細研究的。


    兩人一起研究了有十幾分鍾,還在針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其他人都有些等不及了。


    何毅幹脆過去看了眼,聽著兩人的討論說了一句,“這個列式說的是,湮滅力強度的變化過程。”


    “看這個函數,‘γ’直接代表了數值……”


    他說著做了一些專業數學的解釋。


    鄧建和趙諱然頓時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我剛才還以為是在描述磁場,就感覺有些怪怪的。”


    “按照這個函數的趨向,高磁場的排斥效應,會讓湮滅力強度繼續增加?”


    “沒錯。”


    何毅繼續解讀著,“下麵的一部分,是描述增加的倍率,但有三個未知數,而且是不確定的,隻有簡單描述。”


    “應該是沒有基礎理論的原因,湮滅理論還存在一定的缺失,我們暫時隻能把常規的湮滅力,定義為‘1’。”


    “即便是有參照性,但增加的部分依舊……”


    當何毅不斷做解釋的時候,房間裏的人也都在旁邊聽著,感興趣的學者就走近了一些,其他人則是到了一邊。


    徐保功則是拉著王浩,感慨道,“何教授的水平很不錯啊!”


    雖然他是一個純粹的外行人,但也能看出何毅看到資料,馬上就能夠做出解析,而且很明顯何毅是沒看過資料的。


    鄧建和趙諱然也能看懂內容,但對於有些內容則是一知半解,還需要討論才能確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 換源app】


    所以大部分都是何毅在講解,兩人就是跟著理解而已。


    王浩點頭,簡單評價了一句,“何教授的水平可不差。”


    如果是放在幾年以前,何毅也隻是一個有點水平的物理教授而已,到現在就不一樣了,他一直跟著王浩做研究,個人也非常的努力學習積累,不管是實驗能力還是研究深度都不斷的提升。


    在反重力技術以及湮滅理論方向上,何毅一直在進行相關的研究,水平自然是不可能差的,對於相關的知識、理論的積累,其他人也很難比得上。


    比如,鄧建和趙諱然。


    他們都是物理領域的頂尖學者,但因為之前並不是一心研究湮滅理論,也不像是何毅一直站在技術最前沿,相比來說自然要差上不少。


    徐保功聽著何毅的講解,也不由得點了點頭。


    人才方麵,必須要重視,尤其是反重力以及湮滅理論的方向上,每一個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


    之前提到反重力相關的研究,他能直接想到的就是王浩,覺得所有一切的研究,都和王浩直接相關。


    在組建其他反重力實驗團隊,考慮的也是讓其他學者擔任負責人,並沒有指望他們做出什麽成果,隻要能配合王浩團隊的研究就可以了。


    現在他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反重力心態研究中心專業從事相關的研究,幾年時間裏,一起跟著研究的學者,都可以說是反重力以及湮滅理論的人才。


    這些人都堆在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似乎是有些浪費了。


    比如,像是何毅。


    這種湮滅理論以及反重力技術領域頂尖的學者,去擔任其他反重力實驗團隊的負責人,也許就能提升其他實驗團隊的水平,從而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在徐保功思考人才方麵的問題時,何毅就在不斷的講解著資料上的內容。


    王浩在資料上用數學的方式描述了實驗理論推導和過程,最開始的部分說的是湮滅力和磁場的關係。


    在湮滅力的作用下,磁場被激發出來,而磁場是在常規湮滅力環境下激發的,當麵對更強的湮滅力,就會產生場力排斥效應。


    場力排斥效應是具有方向性的。


    現在的實驗可以把強湮滅力場形容成表麵質地非常柔軟的環狀氣球,環狀氣球的中間圓環被固定住,高磁場就像是激發了‘強風’,強風橫向吹著氣球。


    這種情況下環狀氣球,正對風向的一側肯定會變薄,裏麵的空氣都被吹到了另一側,另一側就會相應的加厚,並在反向正對的位置形成凸起。


    強湮滅力場受到磁場影響,和氣球受到風力影響的區別在於,氣球是單方向受到風力影響的,最多就是表麵受力,而磁場充斥著所有空間,強湮滅力場就是內外全部受力,單側‘凸起’效應自然就非常強。


    在高磁場的環境下,強湮滅力場的一側會薄到忽略不計,而另一側受到影響甚至會變成‘錐形’,隻不過不會形成尖端而已。


    等何毅解釋完這部分以後,王浩忽然開口道,“何教授說的很對。”


    “這裏我補充一句,強湮滅力場並不像是反重力場,區域內的每一個位置湮滅力強度一致,反之,可能每個位置都強度都不一樣。”


    “像是錐形結構,尖端部分的強度最高,這就是磁場帶來的影響。”


    “在剛才的實驗中,錐形結構的前部分觸碰到了電子設備,因為強湮滅力會增加電子的活躍性,從而導致瞬間的電流過載,讓電子設備直接出現了故障。”


    “這個結果比我預料的還要強一些,我沒有想到,湮滅力強度會增加的這麽高。”


    其他人理解的聽罷,馬上提出了各種問題,王浩也耐心的做出了解答。


    現在實驗已經結束了。


    雖然實驗過程中二號設備發生了故障,但大體上還是在預料之中的。


    實驗驗證了理論推導內容,同時也帶來了最重要的數據。


    他們根據數據能分析出很多結論。


    第一個重要的就是,磁場對於強湮滅力力場排斥效應的方向。


    第二則是強湮滅力場的強度增加問題。


    這個問題還需要更多的實驗才能有結論,因為他們對於湮滅力強度的檢測,唯一相對準確的方法,就是依靠測試物質的磁化反應數據。


    很快。


    實驗有了新的發現。


    那是王善慶的檢測報告,二號設備損壞實驗暫停以後以後,有工作人員馬上剪掉了強湮滅力場接觸的線路。


    那些線路接觸了強湮滅力場,才造成了設備損壞,接觸強湮滅力場當然會產生磁化反應。


    這些都是實驗收獲。


    線路被送到檢測是以後,王善慶就發現裏麵的導線產生了異常高數據的磁化反應,某些部分甚至產生一定的損壞。


    那有點像是金屬被融化,可仔細檢測就發現,並不單純是金屬融化,有的部分似乎有些異常。


    王善慶解釋道,“這種異常並不是金屬融化帶來的。”


    “王院士,來看這張圖片。”他指著電腦屏幕說道,“是損壞部分的高倍放大圖,裏麵的光點區域,看到了吧?如果是金屬融化,不太可能出現這些光點。”


    “但究竟是什麽,暫時也不能確定,還需要更詳細的檢測。”


    王浩耐心的聽著,眼睛卻亮了起來。


    徐保功馬上問道,“怎麽?王院士,這部分有什麽想法?”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隨後很認真的說道,“雖然還不能確定,但這個發現很可能代表材料學即將迎來革命性的進步!”


    “——?”


    徐保功聽的有些發蒙。


    其他人聽的也很是不解,就連王善慶也同樣如此,怎麽強湮滅力的研究,就忽然轉到了材料學?


    還革命性進步?


    這到底是在說什麽?


    ……


    阿邁瑞肯,新墨西州,首府聖菲,市政辦公室。


    一個頭發花白的白人老者,正滿臉嚴肅的坐著,找個阿邁瑞肯記者就能認得出來,他正是阿邁瑞肯的四號人物--


    杜魯克-本特。


    另一邊坐著的是恩波利-庫博,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物理專家,現任實驗室新型科技部主管,瓦爾-克羅寧離開以後,暫代反重力實驗團隊負責人。


    恩波利-庫博確實沒有足夠的水平,帶隊去研發反重力相關技術,他隻是臨時擔任團隊的負責人。


    現在則是來和杜魯克-本特談一下反重力技術問題。


    恩波利-庫博很坦然的說道,“我們在反重力技術上遠遠落後於種花家。”他能很直白的這麽說,是因為他隻是剛接任團隊負責人職位,而且知道自己幹不長,他的主職還是新型科技部門主管。


    “不止是反重力技術,與之相關的技術也遠遠不如,比如,為反重力提供基礎支持的超導材料科技。”


    “當然,也有你們最關心的灰暗空間,也就是強湮滅力場。”


    杜魯克-本特就是為強湮滅力場來的,若隻是反重力技術比不上種花家,倒是沒有那麽緊迫,隻需要正常去研發,肯定會慢慢有提升的。


    現在不一樣了。


    種花家的團隊利用反重力技術,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物理現象。


    這種全新的物理現象,裏麵蘊含著什麽物理原理,什麽科技潛力,他們沒有理論、無法參與實驗,就根本什麽都不知道。


    “庫博先生,你應該知道,那可能代表未來的科技方向,而我們現在連參與資格都沒有。”杜魯克-本特說的很認真。


    恩波利-庫博抿著嘴點頭,“我當然知道,但是也沒有辦法。”


    “我詳細了解過,現在缺少的是材料,大概率是一種高壓混合材料,這是很多專家一起推斷的結果。”


    “種花家的團隊使用了一種新型的高壓混合材料,並在沒有進入超導狀態時,激發製造了反重力場,再以此疊加場力製造出了灰暗空間。”


    “我們想要追趕上,就必須要攻克這種材料技術。”


    “或者,還有一個方向。”


    恩波利-庫博說著停頓了一下,隨後才繼續道,“加大研發投資!”


    “我們已經有了一種混合材料的配比,並可以以此製造出百分之二十一強度的反重力場。”


    “如果能以此製造五重疊加力場,就可以製造出灰暗空間。”


    他說著特別補充一句,“這是確定的結論!”


    杜魯克-本特思考著點點頭,好半天才開口道,“大概需要多少投資?”


    “超過八十億美元!”


    “八十億?”


    “對!”


    恩波利-庫博非常肯定的點頭,“如果能找到新的混合材料配比,製造出超過百分之三十強度的反重力場,就隻需要製造四重疊加力場,可能隻需要幾億美元就夠了,但是……”


    他說著搖了搖頭。


    杜魯克-本特思考著問道,“你有多大把握?”


    “那是專家的推斷。”恩波利-庫博隻是臨時擔任反重力團隊負責人,可不想為此擔負什麽責任。


    所以隻強調是‘專家的推斷’,而不是他的個人看法。


    杜魯克-本特皺眉思考著。


    作為阿邁瑞肯的四號人物,他可不會隻考慮科研問題,相對來說,政-治問題更加的重要。


    如果大手筆撥-款支持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反重力團隊,讓他們放開手去研究並製造出灰暗空間……


    有什麽好處呢?


    至多就是和種花家一樣,製造出灰暗空間,再開啟後續的研究。


    這種新物理確實很有吸引力,但一向全新的物理研究,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最開始就是幾十、上百億美元,後續呢?


    他們還能源源不斷的大手筆投入?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一項全新的物理短時間內就隻是理論而已,根本不可能轉化為技術並帶來利益。


    或許……


    再過上幾年以後,相關的理論研究都會公開出來,到時候,他們的投入等於是打了水漂。


    杜魯克-本特問道,“是不是能組建個國際研究組織,和其他團隊一起研究?”


    “我記得你們先前就準備這麽做,但似乎停止了。”


    恩波利-庫博點頭道,“菲利普主導的,他失敗了。種花家公開的技術,都要高於比他的研究成果。”


    “我們也考慮過這麽做,或許也應該讓種花家加入進來。”


    “現在種花家擁有最高的技術,讓他們提供技術,其他團隊也能參與研究,到時候,我們就能追上來。”


    “這是個好辦法。”


    杜魯克-本特說罷繼續思考著,他當然知道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種花家不可能傻到直接公開技術。


    那麽他們能拿出的籌碼是什麽?


    組織主導權?


    他半皺著眉頭,思考著說道,“或許,這個方向上,應該讓種花家和我們一起主導研究。”


    “這樣他們就不會拒絕了吧?”


    恩波利-庫博聽罷扯扯嘴角,但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對方是阿邁瑞肯的四號人物,他說什麽估計也沒有用處,但心裏完全是不認可的,覺得杜魯克-本特過於高傲了。


    還說什麽讓種花家加入進來,和種花家一起主導研究?


    阿邁瑞肯有什麽資格呢?


    如果種花家不能完全主導研究,他們憑什麽白白貢獻出技術,自己悶頭做研究不就好了?


    杜魯克-本特……


    這老家夥是不是還活在幾十年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