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姆湖計劃》不止是一個科研支持計劃,還成為了阿邁瑞肯現任決策團隊的宣傳手段。


    第一決策人當眾簽字是一方麵。


    決策人團隊和新聞官還公開接受記者采訪,回答有關《格魯姆湖計劃》的提問,計劃內容還被公開出來。


    《格魯姆湖計劃》就是針對湮滅物理,直白說就是‘強湮滅力場’以及相關理論和技術進行研究,計劃直屬中心政府機構以及能源部管理,會和超過三十所大學和科研機構進行合作。


    同時,一些頂尖數學家、物理學家的名字,也出現在了計劃報告上,他們都會確定參與到研究中。


    《格魯姆湖計劃》的宣傳非常成功。


    國際媒體進行了大量的報道,一個個標題看起來都非常震撼--《阿邁瑞肯展開格魯姆湖計劃,勢要掌握湮滅物理高端技術!》


    《格魯姆湖計劃,530億美元大手筆震驚世界!》


    《第一決策人發起湮滅物理科技號角!》


    《第一決策人:三年內趕超種花家技術!》


    《新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這次登陸的是湮滅物理!》


    《格魯姆湖引領黑洞科技……》


    媒體的輿論看好《格魯姆湖計劃》,也存在一定的曆史原因。


    阿邁瑞肯的科研支持計劃,大多數都是非常成功的,比如,最著名的曼哈頓計劃以及阿波羅登月計劃。


    曼哈頓計劃,也就是製造出了原子彈。


    在第一次原子彈爆炸之前,多數國家都不敢想象能有如此威力的武器,而即便是知道原子彈的原理,再循著成功的經驗去模彷製造,前s聯也花費了五年時間才完成。


    阿波羅登月計劃就更加不用多說,一直到幾十年後的現在,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國家能完成登月的壯舉。


    現在是支持湮滅物理研究的《格魯姆湖計劃》。


    好多人都認為憑借《格魯姆湖計劃》,阿邁瑞肯在湮滅物理的研究上有希望快速趕超種花家。


    國內對此也非常重視。


    湮滅科技代表著未來的科技發展方向。


    現在流傳的一句話是,“哪個國家掌握最高端的強湮滅力場技術,就能掌握未來科技的主導權。”


    在強湮滅力場技術上,國內一直掌握著最高話語權,高端決策部門對此自然是非常的重視。


    科技部門高層對此召開了會議進行討論,會議上還有人提出擴大支持力度,要建立第二個、第三個實驗組,專門去研究強湮滅力場技術,隻是提議快速被延後討論了。


    因為,經費。


    其實和阿邁瑞肯擬定《格魯姆湖計劃》類似,國內進行科研支持計劃的決策,最大的阻礙也是經費問題。


    湮滅力場的研究就是個‘燒錢’機器。


    阿邁瑞肯隻進行一個《格魯姆湖計劃》,申請經費還被眾-議院砍了一半兒以上。


    王浩的湮滅力場實驗組,每年經費基礎都是‘百億’為單位來計算。


    若是再增加其他的實驗組,總不能讓單獨劃撥幾百億經費,來專門支持相關研究吧?


    科技部門高層討論沒有結果。


    他們就幹脆組建了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f射線實驗組以及湮滅力場實驗基地進行參觀考察。


    領導組是由第二決策人帶隊,但主要負責的還是科技部門徐老師。


    湮滅物理和相關科技方向的研究,一直都是徐老師負責的,領導組來到西海大學以後,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一起單獨見了王浩。


    他們關心的是《格魯姆湖計劃》。


    徐老師很直白的問道,“王院士,他們批準了一個單獨的計劃支持強湮滅力場研究,是不是未來能趕上我們?”


    第二決策人也認真看過來。


    “他們的計劃確實不錯,但是短時間……”王浩搖頭道,“像是那個加莫夫-沙普利說的三年內,不可能的。”


    “為什麽?”第二決策人不解的問道。


    “方向錯了。”


    王浩打開平板電腦,找了一條新聞說道,“加莫夫-沙普利說起了研究方向,他確定的主方向,是以金屬材料為基礎來製造強湮滅力場。”


    “這個方向,首先是以金屬材料製造反重力場,然後通過力場疊加的方式,製造出強湮滅力場。”


    “其實我們最初就是這麽做的。利用金屬超導體製造反重力場,讓兩個場力的進行疊加發現了磁化現象,當時,能製造的反重力場強度超過70%,但後來換成了不到40%的高壓混合材料,為什麽呢?”


    “因為連續性問題。要解決連續性問題,要麽就是選擇直流電力,要麽就是不能達到超導狀態。”


    “最開始是後者,我們現在的技術是前者。”


    “他們想走這個方向,我仔細想了一下,應該是考慮到了升階元素,也就是一階鐵、一階鋰表現出更好的導電性……”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聽的頭腦發暈。


    但最後一句還是聽明白了。


    徐老師馬上恍然問道,“你的意思是,我們不把升階材料賣給他們?”


    “當然不是。”


    王浩笑道,“應該多賣一些,讓他們放手去研究吧,我已經能確定,使用升階材料去研究湮滅物理是走不通的!”


    “……”


    “……”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對視一眼,都不知道該做出什麽反應了。


    這算是坑人吧?


    但也不能這麽去想。


    他們並沒有發布誤導性的內容,隻是對方選錯了研究方向,他們總不能去提醒競爭對手吧?


    王浩繼續道,“其實,即便他們知道升階元素的方向走不通,也根本不用擔心我們的技術被趕超。這個計劃本身是存在問題的。”


    “什麽問題?”徐老師問道。


    “經費太低。”


    王浩道,“530億美元,聽起來很龐大,實際上,針對湮滅力場的研究是遠遠不夠的。”


    “換成是每年一千億美元以上,連續五年,可能會有點機會吧。”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驚訝的張大了嘴。


    一年一千億美元?


    連續五年?


    如果類似的話出自其他人之口,他們肯定會問上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王浩可不是隨便說的。


    強湮滅力場的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一路走來,實驗組攻克了無數的技術難關,有著《科研的饋贈》效果,他們一直走在正確的方向上。


    這才是最根本的。


    從最初的磁化現象發現,到製造出疊加力場設備,再到基礎超導材料的研究,一步步的底層布局設計、螺旋力場的研究,等等。


    後來又研究直流湮滅力場技術……


    一步步、一點點。


    不斷提升。


    之前國際會拿國際湮滅理論組織和他們進行對比,認為他們的技術領先湮滅組織五年左右。


    這是從研發總計時間以及‘湮滅力場強度’進行的分析。


    可實際上,以常規研發速度來計算,他們的技術最少領先湮滅組織二十年以上。


    湮滅力場的研究非常燒錢。


    一個小技術的提升,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研究,實驗花費超過十億美元很輕鬆。


    看看國際湮滅力場組織就知道了。


    即便是有反重力技術以及公開資料支持,花費一百多億美元以及一年時間,也隻製造出了4倍率左右的強湮滅力場。


    他們的研究之所以很輕鬆,是因為有‘正確方向’指引。


    正確方向實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舉例來說,他們早已掌握超導電池技術,並使用超導電池製造出了空艦係列飛行器。


    阿邁瑞肯方麵,則一直沒有研究出來。


    王浩和第二決策人以及徐老師談了很多,也說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實國際湮滅理論組織的研究才是正確的。”


    “他們製造的強湮滅力場倍率不高,但也隻是對比我們而已,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就是最先進的。”


    “隻要順著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斷提升,到時候,發現f射線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尹-諾沃提尼……”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走在了湮滅力場實驗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斷研究提升湮滅力場的強度,再結合磁場擠壓的方向進行研究。


    如果繼續下去,早晚會發現f射線。


    現在……


    難了!


    在失去了阿邁瑞肯方麵的支持以後,國際湮滅理論組織連製造第二台設備的資金都是問題,組織是否能維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數。


    ……


    在和王浩談了一下湮滅力場的研究問題後,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變得心情舒暢。


    他們感覺有兩大收獲。


    一個是了解到阿邁瑞肯的新計劃走錯了方向。


    另一個就是f射線的問題。


    國際湮滅理論組織有機會發現f射線,可他們的研究已經進行不下去,再繼續不知道要到什麽時候。


    未來很多年內,f射線都會是國內獨有的技術。


    領導組參觀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就直接去了f射線實驗基地,f射線的研究有了很大進展,還申請了《f射線持續性做進一步研究項目》,也就是‘超導武器項目’。


    廖建國對於新項目非常期待,一路上給領導組做著介紹,“王浩院士的新實驗研究,發現了f射線的可持續性。”


    “其關鍵就在於內部的熱源強度。”


    “我們和王院士一起進行過討論,都認為內部熱源的最佳選擇是小型核反應堆。”


    “如果研究能成功,最低也能製造出持續超過一秒的f射線。”


    “所以才叫做‘超級武器’……”


    “想一想……”


    “f射線釋放出來,還有時間控製偏轉,遠距離釋放覆蓋範圍就太大了,到時候,f射線武器就可以投入應用,甚至正式服役。”


    領導組對‘超級武器’已經有了解了。


    這次來的目的就是參觀深入了解一下,第二決策人當即確定會支持‘超級武器項目’。


    徐老師則談起了經費問題,“這個研究很龐大,經費上,科技部門和軍-方會一起支持。等湮滅科技公司成立,也可以劃撥一些利潤來支持研發。”


    廖建國頓時滿意了。


    湯建軍也一直跟著領導團隊,他發現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都很好說話,說給項目支持就直接確定了經費。


    等說完了‘超級武器’計劃後,他就談起了核聚變研究,“超級武器項目所使用的技術,和控製核聚變直接相關。”


    “如果能進一步做研究,就能掌握可控核聚變……”


    “我們可以把實驗深入,研究和控製核聚變有關的技術,為未來可控核聚變積累技術和經驗……”


    湯建軍說了很多。


    徐老師聽著不斷的點頭,思考著說道,“湯院士,確實像你說的,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很重要,而且超級武器和核聚變控製,理論技術上存在一定的交叉。”


    “這樣吧……”


    “兩個研究可以一起進行。在可控核聚變相關的技術方向上,我能給你批一千萬一年……”


    他說完就繼續和第二決策人談‘超級武器’的經費問題。


    湯建軍都聽懵了。


    可控核聚變,一年一千萬?


    一千萬連造個螺旋磁場設備都遠遠不夠,更別說,研究什麽控製核聚變技術了。


    徐老師的想法正好相反。


    正因為可控核聚變和超級武器項目有技術重複,他才會直接開口承諾一年一千萬。


    否則,根本不可能!


    可控核聚變,就是未來的科技研發,暫時還處在技術積累階段,理論上的技術一年一千萬已經很多了。


    一般的項目,一年批幾百萬就不少了。


    即便是一年幾百萬經費的項目,也是要打很多次申請報告,再召開會議討論審核才能通過的。


    徐老師思考著又慢慢走回去,對湯建軍強調說道,“對了,核聚變相關技術研發,千萬不能影響到f射線相關技術研發。”


    “哦……”


    湯建軍頓時感覺受到了雙重打擊。


    ……


    領導組的最後一站是湮滅力場實驗基地。


    廖建國和湯建軍過來了。


    他們跟著領導組一起查看了製造f射線的新設備,並對於新設備以及研究方向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王浩很快也來了。


    徐老師想起了湯建軍說的‘超級武器和控製核聚變技術’的相關性,就針對的問了起來。


    王浩肯定了湯建軍的說法,“兩個研究確實有很大的相關性。從理論上來說,f射線的發生設備非常適合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


    第二決策人忽然開口問道,“既然是這樣,我們是否可以要研究控製核聚變?”


    “這個……”


    王浩仔細想了一下,“可以適當研究一下,但主要還是底層基礎。現有的湮滅力場技術,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容器,容錯率還是太低了。”


    “問題最主要處在材料上。”


    “我們使用的是高壓混合材料,高壓環境本來就有危險,再加上高功率、高磁等環境……”


    他說著搖了搖頭,繼續道,“如果能采用金屬材料,比如說,升階材料製造出反應容器,才是最好的選擇。”


    “到時候,容錯率也會大大提升。”


    徐老師疑惑的小聲問道,“王院士,我記得你不是說過,升階材料製造湮滅力場會受限……”


    “不是一個問題。”


    王浩道,“核聚變控製需求的容器環境,不需要太強的湮滅力場,強度倍率在4左右就足夠了。”


    “這就是兩個研究的區別。”


    第二決策人和徐老師頓時明白過來。


    第二決策人思考著問道,“如果進行核聚變的研究,王院士,你覺得多久能實現製造出第一台穩定設備呢?”


    “五年、十年?也許吧。”


    王浩不確定的說道,“在沒有金屬材料支持的強湮滅力場發生技術前,我暫時不會考慮做這個方向的研究。”


    “有點可惜啊!”


    第二決策人覺得相對可控核聚變技術,十年的研發時間完全是可以接受的,他馬上承諾說道,“王院士,你什麽時候有想法了,我們肯定支持的,經費方麵不用擔心。”


    “湮滅科技公司馬上要成立了,我可以承諾拿出新公司以及超導材料公司的利潤,來支持這個技術。”


    “一年,一千億沒有問題。”


    “嗯。”


    王浩很澹定的點頭。


    湯建軍站在旁邊都聽愣了。


    之前他說起研究核聚變技術,領導給出的答複是‘一年一千萬’經費支持,到了王浩這裏就變成‘一年一千億’?


    一千萬、一千億……


    算一下。


    “所以說,王浩約等於一萬個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