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檢測中心。


    會議室。


    一個叫邵軍的研究員,正在台上認真做報告,台下有王浩、向乾生、汪輝、周青等人。


    麵對一眾頂尖的大老,邵軍明顯是有些緊張,他表現出來的樣子都有些畏畏縮縮,好似唯恐自己的報告有問題。


    周青正和王浩小聲說著,“這是計算機組的小邵,還不到四十歲,畢業於水木大學的姚班,是相當優秀的人才。”


    “邵軍帶領他的小組,分析了130多種材料的磁化反應,找出了一種符合二次函數曲線的材料。”


    “哦?”


    王浩頓時來了興趣。


    他特別被邀請過來聽報告,還以為是為了鼓勵研究,沒想到真的看到成果。


    周青的意思很明白了。


    所謂‘符合二次函數曲線’,是對應的未知數就是湮滅力場強度和磁化反應強度。


    一直到現在為止,他們也沒有能找到一種可以用函數計算湮滅力場強度和磁化反應強對應關係的材料。


    “二次函數……”


    這時候,邵軍已經在白板上列出了函數。


    當進入到主要研究內容的時候,他似乎是已經適應了氣氛,但還是頻頻的看向王浩,繼續說道,“大家來看投屏上的列表,那就是錫鉑鉛合金的力場強度以及磁化反應數值對比圖。”


    “我們以白板上的二次函數,代入去做計算就會發現,每一個求解結果和列表的偏差度在10%以內。”


    “隻是我們不知道,10%是否處在正常的誤差區間……”


    邵軍說完直接看向了王浩。


    其他人也看見了王浩。


    王浩笑道,“其實這個問題,你們問汪教授就好了,誤差10%,沒有任何問題。”


    “我們對於磁化反應強度的檢測,是把材料從場力中拿出來以後,再去做及時的檢測,但間隔時間也在半分鍾左右。”


    “任何一種材料,磁化強度都是最開始流失是最快的。”


    “我們現在還無法做出及時的檢測,肯定會存在誤差。”


    “你們的工作做的很好。”


    王浩用力點頭,肯定了邵軍以及其研究組的工作。


    他說完以後也走上了台,到了白板上盯著那個二次函數,再扭過頭看一下投屏上的列表,然後他在函數上做了修改。


    函數中常數,改成了一個列式。


    在做完了修改以後,他後退幾步仔細的看,隨後輕輕點頭轉過身,“我覺得這樣的表達可能會更接近列表上的數據。”


    其他人頓時一起看過去。


    邵軍的小組成員,再包括周青等人,還拿出了紙筆做計算,結果驚奇的發現修改以後的計算結果,和列表上的數值偏差明顯變小了。


    最高隻有2%;


    最低,則隻有0.33%。


    周青馬上站起來鼓起了掌,滿眼讚歎道,“不愧是王浩院士啊,數學就是老本行。”


    “聽個報告直接就能修改……”


    “是啊,數學水平真是太強了,要是換做我,一個月也改不了。”


    其他人也跟著鼓掌。


    他們確實感到非常的驚奇,白板上的函數是邵軍及其小組,一起研究幾個星期的結果。


    王浩隻是聽了一下報告,當即就對函數進行了修改,讓其求解值更加接近於列表上的數據。


    這種數學水平,他們就隻能仰望和讚歎了。


    王浩則完全都不在意,就隻是對著數字修改函數,根本沒什麽大不了,他大大讚揚了邵軍小組的成果,“你們這個研究非常重要啊。”


    “現在我們正缺少一種衡量湮滅力場強度的方法,有了這個研究成果以後,我們就能用錫鉑鉛合金的磁化反應強度,來反推湮滅力場強度。”


    “這會讓我們對於場力判定更加直觀。”


    “你們這個成果可以提交報告,寫的更詳細一些,到時候,讓汪教授、周教授提交上去,也是很大的研究貢獻了。”


    邵軍小組的人頓時感到很興奮。


    在材料檢測中心內部,成果榮譽都屬於頂尖的材料專家,比如汪輝、周青,他們長期接觸最新的研究發現,隻是做檢測都能夠有新發現。


    其他人都是做輔助工作,計算機組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的日常工作甚至是維護電子設備,隻是偶爾做一下數據分析工作,研究成果基本和他們無關。


    現在不同了。


    這個研究成果是獨屬於他們的,而且還得到了王浩的認可,每個人自然都感到非常的興奮。


    王浩也對於成果非常滿意。


    等回到了湮滅力場實驗室以後,他就馬上對上一次的實驗數據做計算,很快就得出了一個結論,“以錫鉑鉛合金的磁化數據作參考,我們上一次的湮滅力場強度在13.3倍率左右。”


    “13.3倍率……比預想的還要高一些。”


    向乾生做出了個評價,“馬上要開始新的實驗,王院士,你覺得這次能有多少強度?”


    “16倍率吧……”


    王浩說了個數字。


    他們的實驗馬上就要開始了。


    現在剩下的就是對於各部分設備進行最後的檢測,並準備檢測力場所使用的材料,然後就可以直接啟動設備。


    一切準備就緒。


    當天晚上八點鍾的時候,向乾生指揮著實驗組成員們,做最後的準備工作,隨後就啟動設備進入實驗。


    王浩並沒有去參與實驗工作。


    類似的實驗已經有過很多次經驗,也不需要他到現場去做什麽,所以他很安穩的留在監控室,隻是看著不要發生意外就好。


    很快。


    設備正式啟動。


    在製造出一個看不到的區域後,好多材料被運送進去,又有很多材料被運送出來。


    然後就是各種設備在外圍進行檢測。


    有些材料在拿出來以後就被檢測磁化反應,其中就包括錫鉑鉛合金,檢測數據也第一時間傳到電腦裏。


    王浩刷新了一下數據,馬上就做出了計算,“16.8倍率……”


    “比預想的還要高一點。”


    他確定了數據以後,看了下時間就去休息了,等到明天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檢測結果,必須要休息好養足精神,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


    第二天上午,實驗室依舊一片忙碌。


    向乾生雙眼通紅的找到王浩,激動的喊道,“16.8倍率!王院士,這個數據比你預想的還要高啊。”


    王浩笑道,“是高了一點。還有什麽好消息嗎?”


    “當然,我們已經確定發現了其他三種升階元素。早上送來的報告說,一階銅的含量高達百分之2.1!”


    “這個數據完全超過了f射線實驗組……”


    向乾生喜滋滋的說道。


    湮滅力場實驗組有自己的驕傲,他們對於f射線實驗組率先發現幾種一階元素,感覺非常不能接受。


    現在追上了,趕超了。


    向乾生自然有理由興奮。


    王浩輕鬆點頭,一階銅含量大幅度提升是在預料之中的,畢竟湮滅力場強度提升了很多。


    他也輕呼一口氣。


    這是目標之一。


    現在的研究是不斷提升湮滅力場強度,但也是存在技術指標分界線的,大幅度提升一階銅的含量,就是其中一個目標。


    技術,終究要轉化為應用。


    哪怕研究出製造出20倍率湮滅力場強度,若是設備製造太複雜,又或者技術使用受到限製,也隻能暫時放在實驗室裏。


    當實現了大幅度提升一階銅的含量,場力強度就可以接受,並可以直接轉化為應用了。


    應用,自然就是大批量製造一階銅。


    在批量製造一階材料的技術上,鐵、銅無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兩種金屬的用途非常廣泛。


    其他的升階元素則顯得不那麽重要。


    包括,碳、汞、矽、鎢。


    有些元素也有重要的應用前景,比如碳、矽,他們都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要大規模製造是非常複雜的,首先就需要真空環境,而湮滅力場中運用真空手段,就會讓設備變得極為複雜。


    鎢和汞,則不需要大批量製造升階元素。


    如果有相應的應用需求,利用磁化材料再進行提取就好了,成本高一些影響也不大。


    ……


    當湮滅力場技術獲得大幅提升的時候,最高興的莫過於湮滅科技公司,鍾民革知道消息以後大喜過望,馬上就帶著技術人員來到湮滅力場實驗組。


    他帶來的是朱誌文。


    朱誌文是湮滅科技公司技術部的二號人物,一號人物王金路則參與了核聚變項目,根本抽不出時間關心其他問題。


    鍾民革找到王浩立刻問起了技術問題,“現在是否能夠搭建新設備,大批量的製造一階銅?”


    “鍾經理,再等等吧,這個不著急。”


    “怎麽能不著急啊!”鍾民革苦笑道,“我們需要大規模拓展業務範圍,現在的收入還是太少了。”


    湮滅科技公司是背靠湮滅力場試驗組的壟斷企業,他們能實現的利潤甚至都快趕上了世界最賺錢的公司。


    但他們依舊希望能夠繼續增加利潤。


    因為,花銷太大。


    湮滅科技公司要給實驗組提供大量的科研經費,同時,還要分攤其他方麵的研發經費。


    比如,科研基金會。


    比如,科技部門的科研支持經費。


    比如,軍-方科技部門。


    等等。


    他們還要定期把一部分利潤上繳國庫。


    鍾民革都有種‘入不敷出’的感覺,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自然就會希望能實現更多的利潤。


    王浩解釋道,“現在我們隻是做實驗,設備布局還沒有定型,後續還要進行幾次實驗。”


    “大概還要一個月左右,才能夠完全定型。”


    “到時候,就可以提供技術,讓你們製造新設備……也可以這樣,你們先準備材料,041顆粒性材料,到時候,有了確定的方案以後,你們就可以按照方案安裝設備。”


    “這個好、這個好!”


    鍾民革聽到王浩的話頓時滿意了,他開始期待大批量製造一階銅,讓公司利潤再增加幾十個點了。


    ……


    於此同時。


    《湮滅物理與理論》發布了新一期內容,第一篇就是王浩以及其團隊發表的《強湮滅力場下的元素變化》。


    這篇研究論文才剛發布,就受到了大量的關注。


    一則是因為,論文的實驗方標注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第一作者則是王浩。


    二則是,研究內容和元素升階直接相關。


    《強湮滅力場下的元素變化》,主要內容和標題一致,說的是強湮滅力場環境下,常規元素會產生的三種變化,它們分別被命名為‘α型’、‘β型’以及‘β-型’。


    α型,也就是常規的升階,就像是一階鐵。


    β型,則是未來元素。


    在介紹元素的β型變化時,研究談到的就是‘未來元素’,但並沒有提起製造出了β型元素。


    所以研究暫時可以被認為是‘理論’。


    β-型,則被大篇幅的介紹,“有些元素可以形成β-型的特殊形態,有些元素則不能形成β-型。”


    “β-型元素,大部分物理特性沒有變化,但會對外釋放一定的輻射,這主要是因為內部原子核的變化。”


    “β-型元素,不會受到特異現象影響,超強湮滅力場作用下,我們認為,可以全部轉化為一階形態。”


    如果隻是看研究內容,就感覺隻是一篇理論物理論文,隻是中途帶有實驗成果,也就是以實驗成果來做推導。


    論文中提到確定的成果,就隻有α型元素,就像是一階鐵、一階鋰。


    β型以及β-型,就隻有理論。


    《強湮滅力場下的元素變化》,引起了學術界諸多的討論,大部分都對於內容感到有些驚愕,“β型以及β-型,就隻是推導出來的,那些數學內容看起來還不錯,但對於王浩、保羅菲爾-瓊斯等人,不算什麽。”


    “這隻是理論猜想吧。”


    “在沒有實驗發現之前,我不相信所謂的β型以及β-型元素,也隻能說,這兩種元素的存在,符合元素變遷理論。”


    “如果真的存在β-型,究竟會是哪些元素呢?”


    “……”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那些專注於研究湮滅力場的學者,可不是以驚愕和議論看待研究成果的,比如,尤尼爾-諾沃提尼。


    諾沃提尼看了論文以後,第一反應就是,“王浩團隊已經發現了β-型元素!”


    “他們隻不過沒有寫在論文裏。”


    “這一篇研究成果符合過往的理論,很可能是真實的,他們不止可能發現了β-型元素,甚至可能製造出了未來元素!”


    “如果是這種情況……”


    “比爾,你覺得王浩團隊製造的湮滅力場,強度有多高?”


    布來恩沒有回答,而是長歎了口氣,說道,“尤尼爾,這一篇論文給我的感覺是,我們的技術已經遠遠落後,甚至連他們的研究是什麽都搞不懂。”


    “如果他們再發表成果,我們不用去看了。”


    “就像是研究蒸汽機的喬治-斯蒂芬森,他抬起頭看到一架f-35,你覺得他能弄懂f-35是靠什麽飛行的嗎?”


    諾沃提尼也沉默了。


    過了好半天,他抬起頭看向布來恩,用力抿了抿嘴,“你竟然自比斯蒂芬森……”


    “太自大了吧?”


    這下子,兩人都沉默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