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驚奇千層浪!


    核聚變工程項目是國內曆史上最大的科研工程項目,成立以來就受到諸多媒體的關注。


    媒體想了解信息並不容易。


    核聚變工程的技術內容是保密的,研究進展也不會對外披露,就導致一直都沒有任何的信息,相關的報道也就比較少。


    核聚變工程總公司的網站也隻是剛剛開放。


    有一些媒體關注到了,有一些沒有關注到,但不管任何的媒體,都沒有想到總公司的網站發布第一條研發進展信息,竟然會是‘成功實現對氘氘聚變的有效控製’。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有些看到公告信息的人,就感覺研究才似乎剛剛開始,再轉過頭就已經完成了?


    “進展太快了,快到難以想象了!”


    “這個公告不是發錯了吧?”


    “上麵說控製了氘氘聚變,持續了一個月以上?那不就等於是度過了實驗階段?”


    “……”


    核聚變工程項目成立的時候,多數人對於工程項目的判斷都認為,實驗階段就會持續很多年。


    比如,十年、八年很正常。


    如果在十年內能夠度過實驗階段,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控製核聚變被認為是人類21世紀的主要研究,也就是說,能在21世紀內完成對核聚變的控製,就已經達到了發展預期。


    那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上百年。


    現在核聚變工程發布的公告,令所有人感到非常震驚,好多人都開始分析公告內容。


    “核聚變的中心裝置內部,氘氘聚變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個月,設備內外檢測一切穩定。”


    “其中透露三個信息,一個是裝置已經造好了。第二就是內置氘氘聚變,不止是完成點火,而且是一直在進行反應。”


    “最後,檢測一切正常,說明對於氘氘聚變進行了有效的控製。”


    “三者加在一起……”


    “核聚變工程可以說完成了60%以上的目標!”


    國內外輿論上,頓時出現了大量的媒體的報道。


    最開始報道的還是國內,好多媒體轉載官網公告,並給報道打上了各種吸引眼球的標題--


    《核聚變工程取得成功!》


    《國家宣布重大成果:實現對氘氘聚變的有效控製!》


    《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


    《這是世紀級的實驗成果,是人類走向擁有無限能源的開端!》


    大量的報道自然帶來大量的議論,“真的假的?竟然完成了可控核聚變?持續一個月也就代表能夠實現控製了吧?”


    “人類的科技要起飛了!”


    “重要的是,是在種花家的帶領下起飛,馬上就要有無限的能源了。”


    “氘氘聚變是最完美的,實現對氘氘聚變的控製,就有了最完美的能源方案。”


    “國際上還在說氘氘聚變點火,我昨天看新聞,阿邁瑞肯一號決策人說,要帶領人類實現控製核聚變……”


    “現在想想還真是好笑!”


    “我們都已經實驗成功了,結果他還在喊口號,竟然還厚著臉皮代表全人類?”


    很快國際也得到了消息。


    國際輿論的質疑聲比較多,他們驚訝於完成核聚變的控製,更驚訝於實驗成功的速度,“這怎麽可能呢?一定是假消息吧!”


    “控製核聚變哪有那麽容易。”


    “就算種花家掌握高端的前沿科技,也不可能這麽快啊。”


    “小道消息,有可能是真的,紅外線衛星拍攝的中心裝置畫麵,發現裝置一直都對外散發高熱反應……”


    “我就是衛星中心工作!”


    ……


    阿邁瑞肯,白房子。


    一號決策人正在和其他人討論接下來的工作,他們討論的內容就是核聚變項目計劃。


    他們有關核聚變的新聞發布會效果很不錯。


    一號決策人宣布要進行核聚變研究項目,得到了輿論的廣泛好評和期待,但實際上,核聚變計劃暫時隻是個概念,還遠遠沒有到開啟項目的時候。


    簡單來說,就隻是喊口號而已。


    核聚變的研究太過於複雜,隻是建造完善的托卡馬克裝置,預估就能達到幾百億美元,再加上湮滅力場技術以及其他附帶設施,項目總經費肯定會以‘千億美元’來做單位。


    一號決策人聽著眾人的討論,滿臉都寫著不滿,“種花家也開啟了項目,他們肯定沒拿出這麽多經費。”


    那是肯定的。


    雖然不清楚種花家核聚變工程項目的總經費,但肯定不會達到‘千億美元’級別。


    “要麽是他們擁有某項不知道的技術。”


    “或者他們的設計問題。”蒂姆-布來恩說道,“我覺得是設計問題,也許他們沒有用托卡馬克磁控製,而是用了一種全新的方案,來配合湮滅力場技術進行核聚變的控製。”


    這個說法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可。


    建造完善的托卡馬克裝置需要非常龐大的經費,種花家的核聚變工程項目沒有這麽多經費,可能就是一種全新的設計。


    “他們是怎麽設計的呢?”


    “難道是以湮滅力場為主?不過……他們的設計確定能夠有效嗎?”


    大家一起討論起來,“我覺得不太可能。”


    “也許他們隻是利用核聚變工程為幌子,進行大型的湮滅力場實驗研究,而不是真要去控製核聚變。”


    “我們知道的信息很少,這是不確定的。”


    “上次情報不是說,他們的中心裝置持續高熱反應嗎?而且已經持續了一個月時間,我覺得那很可能是一個湮滅力場發生裝置,內置了大型核反應堆。”


    “有可能啊……”


    其他人也認可這個說法。


    這時,房門忽然被敲響了,年輕的助理斯波特走了進來,他手裏拿著一份文件,走過來認真道,“我覺得大家在討論之前,應該先看看這條公開,來自核聚變工程公司。”


    斯波特給每個人發了一份公告內容。


    其他人帶著疑惑接了過去,再掃了一眼內容以後頓時沉默了,一號決策人的反應和其他人一樣,也看的文件內容沉默了。


    過了好半天,一號決策人才開口道,“所以說他們已經實現了對於核聚變的有效控製?”


    “公告上是這麽說的。”


    “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他們也可能發布假消息。”


    “但也很可能是真的,這可是核聚變工程總公司發布的成果信息,他們為什麽要發布假消息呢?”


    “針對我們?”


    “種花人可不會開這種玩笑……”


    辦公室裏的每一個人都感到非常震驚。


    有些人嘴裏說的消息是假的,但他們很清楚大概率就是真的,核聚變研究是超大型項目,種花家曆來的作風也說明,他們不會開這種重量級的玩笑。


    很快。


    衛星中心的圖像信息重新被調了進來。


    他們之前就有相關的情報信息。


    核聚變工程的中心裝置一直持續對外散發高熱反應,情報中心的分析認為內部正在進行高熱核反應。


    但是,他們都認為是在進行核裂變反應。


    現在看的情況不是這樣的。


    “外層溫度最高能達到1000攝氏度,持續不斷的高熱反應,如果內部隻是核反應堆,應該不會有這麽高的溫度。”


    “我們都忽略了這一點……”


    “是啊,我當時就在想,有強湮滅力場隔層,外層怎麽會出現這麽高的溫度?原來真是核聚變!”


    “所以說,他們成功了?”


    “現在看來,是的,最少在控製核聚變的實驗層麵上……”


    “……”


    一號決策人沉默了。


    這一刻,他都無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他才剛呼籲代表全人類研究核聚變,結果對方就取得了成功?


    今後,他怎麽再麵對記者談核聚變呢?


    ……


    核聚變工程總公司發布的消息讓全世界感到震驚。


    大量的媒體記者都希望能夠采訪到相關信息,很多記者都聚集到了核聚變工程基地周邊的小鎮上。


    他們也沒有失望而回。


    核聚變工程對外發布的信息,自然就會召開相應的新聞發布會。


    新聞官李建東主持會議。


    在新聞發布會開始的第一時間,李建東就振奮的說道,“我想,大家到來都是以為了一個消息。”


    “現在,我代表核聚變工程項目組宣布,我們已經實現了對於氘氘聚變的有效控製,實驗階段取得了重大成功!”


    “呼啦~~~”


    發布會現場頓時沸騰了。


    現場的嘈雜稍稍平息後,李建東繼續道,“我們取得了實驗階段的成功,也就是實現了對於核聚變的控製,但控製實驗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我們必須確保一切安全穩定……”


    他連續做介紹後,就把話語權交給了王燁。


    王燁說起了很多技術性問題,“雖然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但後續還有很多研究要做。”


    “我們的研究和核聚變的應用還有一段距離。”


    他以技術性問題為開端介紹起了研究進展。


    核聚變進行有效控製,並不代表核聚變工程取得成功,現在麵臨最關鍵的難點在於實現‘輸出大於輸入’。


    現在的核聚變中心裝置,是需要大量電力、能源支持才能運作,也就是需要持續性的供能。


    但是,核聚變研究的最終目的是要對外輸出能源,那麽最基礎的就是要實現,輸出能源大於輸入能源。


    設備本身的功能隻是其中之一。


    “輸入”,還要考慮原材料的製造問題,氘元素的提取也是很不容易的,國際市場上,氘氣的價格每千克超過一千美元。


    當然,考慮到核聚變反應的持續性,氘材料的成本在整個反應成本裏,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總之,實現‘輸出大於輸入’,才代表核聚變工程取得成功。


    現在則是‘核聚變有效控製’的成功,但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足以讓全世界感到震驚。


    在王燁說了一些技術問題後,接下來就是重量級的采訪了。


    王浩!


    王浩出現在了新聞發布會現場,他並沒有坐在中心的位置,隻是在邊緣坐著一直和湯建軍討論問題。


    他也沒有接受記者的提問,隻是對著話筒說了幾句,“我們完成了核聚變的有效控製,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實驗成果。”


    “核聚變是人類工程。”


    “我們的研究最終目標是希望應用核聚變,就代表未來不會再有能源危機,這很重要。”


    “核聚變不隻是一項技術,對於人類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王浩隻是簡單說了幾句,並沒有接受記者的提問采訪,甚至說的內容都有些‘應付’,但他的話依舊成為了報道的核心。


    這就是因為個人影響力。


    其他人說的再好也是其他人,王浩說的再不好也是王浩,他說的每一個字都被認真的分析。


    很多媒體的分析報道,都圍繞他說的一句話,“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


    鷹國《泰晤士報》做的分析報道很有意思,他們認為王浩說起這句話隱含著人類的爭端以及未來的發展問題。


    “現代戰爭都是圍繞能源爭奪展開的。”


    “能源、資源,是人類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基礎,氘氘聚變是最理想的清潔能源,掌握核聚變控製技術,也就代表實現‘無限能源’的可能。”


    “王浩認為,‘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還會影響到人類的戰爭,當真的擁有了無限能源,大部分戰爭自然會被消除,人類的科技、生活也會取得快速進步。”


    《華盛頓日報》則相對不友好,王浩的話隱含著‘軍事科技威懾’,“核聚變確實不隻是一項技術。”


    “掌握核聚變技術,代表著巨大的科技發展潛力,比如,未來能夠製造大型的空中艦艇,為太空爭霸打下基礎。”


    “比如,製造超大型的船隻,會比現有的航母更加龐大。”


    “核聚變,不止是技術,也可能成為軍事科技力量。王浩的話語,隱含著對其他國家的軍事科技威懾……”


    “……”


    當天王浩回到辦公室,就和向乾生一起瀏覽著新聞,結果就看到了各種不同的分析評價。


    他都愣住了。


    在連續看了好幾種分析後,他抬起頭問向向乾生,“我說‘核聚變不止是一項技術’,是強調核聚變的重要性吧?”


    “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竟然還有這麽多內涵?”


    向乾生哈哈一笑,“所以說,世界上最厲害的是新聞媒體啊,他們能把黑的說成白的,假的說成是真的,別在意就行了。”


    “真有意思了~~~~”


    王浩搖頭道,“看來以後不能在記者麵前多說話,感覺我都快成聖人了,說的一句話被各種解讀。”


    “也許再過一百年,你就是聖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