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員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是有偏角的,每一次圍繞地球運轉的都存在偏差。


    在廣袤的太空中,即便是運行高度完全一致,隻要軌道存在一點點偏差,相隔距離都是百公裏、千公裏計算的。


    這個距離實在是太遠了。


    現在就連核聚變工程項目組,都不知道所釋放的f射線覆蓋範圍具體有多遠,相關的檢測是非常複雜的。


    他們還是隻是第一次釋放,並沒有以往的數據可參討論這個問題


    項目組也討論了f射線的覆蓋範圍,最後估算大概在500公裏到600公裏之間,正常不會超過600公裏。


    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在410公裏左右,隻要運行軌跡不是正對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的位置,相對還是非常安全的。


    當國際輿論紛紛的時候,核聚變工程項目組自然會討論相關問題,不隻是項目組的人員,還包括來參加實驗的決策人員。


    項目組的人都感到非常驚訝,“這也能拍到?我們是在夜晚最黑暗的時候進行的實驗……”


    “這也太巧了吧!”


    “如果是近地衛星,需要距離很近才能拍到,國際空間站距離還很遠,不過空間站的攝像機精度確實高。”


    “他們大概會研究每一張和中心裝置有關的圖像吧?”


    這句話說到了重點。


    不管是近地衛星也好,國際空間站也好,地麵人員會認真分析和中心裝置有關的任何圖像,正因為如此,才能第一時間注意到放大後的黑線。


    領導都考慮的是另外的問題,“這說明他們的太空監測能力很強啊!”


    “在太空監測領域上,我們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我們的研究是必須要繼續的,但是輿論問題也必須要重視,不能讓所有人覺得我們正在研究恐怖武器。”


    “要不……公開進行實驗?”


    “要發布實驗消息?也對,反正f射線早已被發現了,保密也沒什麽太大的意義。”


    “如果是公開進行實驗,提前說明實驗的時間、範圍,就等於是提前預警,也能對國際有個交代了。”


    最終,項目組決定公開實驗信息。


    他們研究的是f射線技術,可以算是一種超高端的太空武器,但並不是作為秘密武器用於戰爭使用的。


    現在人類掌握的武器威力太大,大國之間發生大型的戰爭會是災難性的,甚至可能會引起人類滅絕。


    戰爭,不是開玩笑的。


    大國之間都遵守不發生直接戰爭的默認規則,即便發生地區性的衝突,也是以代理人的形勢進行,否則戰爭的規模就會變得不可控。


    所以f射線一般是用不到的。


    f射線武器再高端、再先進,也主要起到了震懾作用,讓其他國家知道武器的威力,才不會去主動挑起戰爭。


    很快。


    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發布了消息,確定了對‘黑線’負責,“國際空間站拍攝到的是工程組中心裝置所釋放的湮滅射線,我們稱之為f射線。”


    “但是,f射線的研究並不是要製造出太空武器,而是為了核聚變的後續研發做準備。”


    “f射線是強湮滅力場在磁幹涉的環境下,釋放出的一種特殊射線形式的場力,激發出f射線可以用來點火核反應,包括核裂變和核聚變,都可以用f射線完成遠程點火。”


    “我們對於f射線已經研究了很長時間。”


    “f射線的具體性質,會由發現f射線的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在《湮滅物理與理論》發布相關成果。”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f射線的研發並不針對太空中的衛星,也不具備對衛星精準的打擊能力。”


    “為了讓人類掌握無限能源的可控核聚變技術,我們會繼續研發f射線相關技術,同時,我們也了解到f射線實驗對於太空的影響,所以後續的f射線實驗都會進行提前通報預警……”


    在一係列的解釋和說明後,跟上則是一條‘預警’信息,“我們的下一次實驗計劃在一周後的淩晨,f射線釋放方向,會以核聚變中心裝置為基點,偏角71.8度到72.3度之間,到距離地麵一千公裏太空範圍。”


    “這一片劃定的區域,是根據國際公開衛星軌跡數據劃定出來的,並不會影響衛星的運轉。”


    “如果非公開的軍用或其他衛星,經過這一片區域,請務必提前聯係我們……”


    “我們會根據軌跡計算結果,來確定衛星安全……”


    “……”


    核聚變工程項目組發布的消息迅速被國際各大媒體報道,同時也震驚了整個世界。


    自從格魯姆湖計劃組發布了湮滅射線相關信息後,湮滅射線技術就一直都是國際輿論的焦點。


    阿邁瑞肯發布的信息,則認為種花家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甚至還以湮滅射線擊毀了一台商業衛星。


    種花家對外隻是承認掌握著湮滅射線技術,但並不認可擊毀過商業衛星,而現在核聚變工程實驗組,則確定核聚變中心裝置能夠釋放湮滅射線,甚至釋放距離超過四百公裏。


    其中一些辯解說,“研究是為了核聚變”、“研究不針對衛星”,被很多人下意識的忽略了。


    那些都是安慰話語而已。


    不管湮滅射線的研究是否針對衛星,總歸湮滅射線有能力直接擊毀衛星,技術目的不重要,技術的掌握程度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有些國家和媒體也隻能表達一下不滿。


    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湮滅射線的研究不涉及到任何國際法,也就是沒有違反任何的國際規則,任何機構都有權利進行研究。


    核聚變工程項目組也表態說,會公開進行實驗,對於釋放f射線會進行提前預警。


    這就更讓人難受了。


    項目組劃定了一個釋放f射線的範圍,地麵偏角隻有0.5度,覆蓋到太空卻有1000公裏高度,是一個超大的圓錐範圍。


    雖然地麵的偏角並不大,甚至還不到1度,但擴大到一千公裏也是非常龐大的區域。


    項目組還說是根據國際公開衛星軌跡劃定的區域。


    換句話說,實驗時不會有公開衛星會經過這一片區域,而保密性的未公開衛星數據,可以聯係並提交給項目組?


    別開玩笑了!


    那些保密性的未公開衛星,絕大部分都是軍用衛星,軌跡數據又怎麽可能公開提交給項目組了?


    項目組等於是直白的說,“當天實驗的時候,不要有任何軍用衛星經過這一片劃定的區域,否則被擊毀也要自認倒黴……”


    這些信息引起了國際輿論沸騰。


    如果放在地麵上來說,就等於是進行導彈試射實驗,並劃定一片軍事禁區,現在隻不過換成了太空。


    問題在於……


    太空範圍是沒有所屬權的。


    如果某個國家能夠控製太空的所有區域,他們甚至可以把所有的太空區域都劃給自己。


    那當然是沒有意義的。


    在輿論熱議不斷中,《環球報》的報道說道,“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


    “種花家成為了第一個劃定太空軍事禁區,來實驗衛星武器的國家,他們打響了太空領域爭奪的第一槍!”


    “或許未來,類似的事情會成為常態。”


    “其他國家也肯定會進行類似的實驗,他們不可能放任種花家‘占領’太空……”


    太空領域的爭奪,被認為是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阿邁瑞肯一定會加大研發力度,他們也已經掌握了f射線釋放技術,大眾輿論普遍認為,他們也很快能夠釋放超遠距離的f射線。


    事實並非如此。


    阿邁瑞肯當然會重視f射線技術。


    種花家的實驗已經證明,f射線能夠對於衛星形成直接威脅,甚至說可以輕鬆擊毀近地衛星。


    這種技術是必須要掌握的,否則未來任何的爭端都會在被動中。


    但是,想要繼續研發f射線並不容易。


    決策層再次組織了專家會議,討論的就是f射線的研究,庫博、科羅特-詹姆斯的格魯姆湖計劃項目團隊,自然就是會議的主角。


    一些學者做了報告。


    他們根據公開信息,以及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的報告內容,總結了很關鍵的幾點。


    “種花家的f射線是核聚變中心裝置激發出來的,內置的是超高強度氘氘聚變熱源。”


    “想要釋放出這樣的f射線,就必須首先做到實現核聚變的控製,而且要實現核聚變的控製,就需要非常複雜的設計以及其他方向技術……”


    “湮滅力場技術、材料技術都很重要。”


    “而材料技術……根據我們的情報信息,核聚變工程的中心裝置,使用了大量升階元素製造的高性能材料,換句話說,我們要解決材料問題,還是要製造高強度的湮滅力場,以此才能製造磁化材料、升階元素材料……”


    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最終我們還是必須研究湮滅力場技術!”


    作為會議廳裏的主角,恩波利-庫博的受關注度比主持會議的決策人還多,因為他是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的負責人,專門負責帶隊研究湮滅力場技術。


    恩波利-庫博隻感覺壓力很大。


    現在他們根本找不到提升湮滅力場技術的研究方向,正在進行試驗的方向就是激發f射線並進行研究。


    科羅特-詹姆斯代表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做了報告,他做的是實驗總結報告,也是有高含金量內容的,“我們一直在研究f射線。”


    “現在的f射線覆蓋範圍是23公裏,同時,我們確定f射線的釋放距離,和內置能源強度有關,也和幹涉磁場的強度有關。”


    “所以,內置能源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提升磁場強度來增加覆蓋範圍。”


    “我們可以利用超導材料,製造強度更高的磁場設備……”


    以提升磁場來增加f射線釋放距離,當然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提升也是存在上限的。


    參會人也不關心能夠提升多少。


    現在釋放距離也隻有23公裏,即便再怎麽提升也不可能達到230公裏,而種花家的f射線,釋放距離超過400公裏。


    兩個數據相差太大了。


    等科羅特-詹姆斯做完了報告以後,參會的學者,包括主持會議的決策人,都不由的看向了恩波利-庫博。


    他們希望庫博能說些什麽,但最終庫博還是繼續坐著。


    他沒什麽可說的。


    這也讓決策人感到很鬱悶,他非常確信庫博的工作做的很好,上任很快就發現了f射線,並繼續展開後續研究。


    僅僅是這一點,就比前兩任好太多了。


    但是,還不夠。


    他希望庫博能夠帶隊快速取得一個個成果,快速製造出十幾倍的湮滅力場,隻有這樣才能看到追上種花家的可能。


    顯然,庫博做不到。


    會議也隻能繼續展開,決策人也交代了後續工作,“我們必須要得到更多的信息,情報部門一定要加緊工作。”


    “另外,我們還是要派出衛星觀察f射線實驗。”


    “如果能夠得到一些關鍵信息,就能夠沿著他們的方向繼續研究,我們也需要自己找方向。”


    最後一句話是針對庫博。


    決策人希望庫博能帶隊取得更好的成果,而不隻是一步步的做研究,完全看不到追上種花家的可能。


    ……


    於此同時。


    核聚變工程實驗組,正按照既定計劃做下一次f射線釋放準備。


    中心裝置的f射線要釋放很多次,每一次的目的都是為了積累數據,有了足夠多的數據以後才能夠對於f射線,以及中心裝置本身有更全麵的了解。


    後續的時間就不用王浩參與了。


    王浩也根本不想參與進去,因為每一次實驗他都會被‘流放’很遠,等實驗結束才能夠返回到基地。


    現在也沒有什麽技術難度,他就幹脆回了西海大學,別打算關心一下學生的研究進展。


    陳蒙檬和丁誌強的‘能量素數化’研究,在理論物理這引起了非常重要的反響,很多相關方向的學者都對研究感興趣,還有不少的學者準備以此為基礎做後續研究。


    海倫和保羅的研究內容很不錯。


    王浩也想知道他們的研究是否成功,而在回到梅森樹實驗室並見到海倫時,他就已經知道了結果。


    海倫滿臉寫著激動和興奮。


    在見到王浩以後,似乎迫不及待的說起研究,“我們有進展了!我和保羅……還有丁誌強,我們研究升階光波,以光子以及能量素數化為基……”


    “等等!”


    王浩打斷了海倫的話,滿臉疑惑的指出關鍵,“丁誌強?小丁?怎麽還有他的事……”


    海倫道,“我們找了丁誌強一起研究。”


    “我們一起工作了十幾天時間,終於完成了全部內容,我和保羅,還有丁誌強,我們一起……”


    “丁誌強真的很天才!”


    “雖然他的基礎薄弱一些,但針對研究很有想法……”


    海倫嘰嘰喳喳的說著,還不忘補充一句,“怪不得陳蒙檬能完成能量素數化的研究,那一定是丁誌強的想法!”


    “他真是天才!”


    “而且,他非常喜歡做研究,對待工作很熱情……”


    她連續說了丁誌強一大堆好話。


    與此同時。


    丁誌強從樓梯口走了過來,他聳著肩、駝著背,大大的眼袋鑲在眼眶中,一副生無可戀的頹廢模樣。


    王浩忍不住關心問道,“小丁,這是怎麽了?”


    “你到底經曆了什麽……”


    丁誌強頓時熱淚盈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