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激光武器的問題時,徐老師和趙老師變得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趙老師,他是軍方層麵的領導,自然對於各類武器很感興趣。


    徐老師比趙老師知道的更多,因為當時做研究的時候,然後提交了一個激光研究的報告。


    他問道,“我知道這個研究,應該是圍繞湮滅粒子進行的吧?你們到什麽程度了?”


    王浩點頭道,“這個項目是唐洪超教授的團隊負責的,上上個月的時候,他們已經利用湮滅粒子設備製造出了強激光,我們做過強度檢測,地麵能夠對來襲目標形成打擊,最遠有效打擊距離超過兩百公裏。”


    “從理論上來說,在宇宙中,有效覆蓋距離會超過一萬公裏,而在100公裏以上的高空,有效距離大概在3000到5000公裏範圍內。”


    “這主要受到空氣密度的影響。”


    空氣密度和灰塵對於激光武器的影響太大了,兩者能夠吸收激光的能量,從而大大降低有效距離。


    即便是在100公裏以上的高空,依舊有稀薄的空氣,也會對於激光打擊範圍有產生影響。


    王浩說著皺起了眉頭,他對於激光的威力還是有些不滿意。


    趙老師可不這麽看。


    他對於激光武器技術還是有了解的,軍方就有相應的激光武器,但一般隻能用於打擊近地的無人機,有效距離達到20公裏就很了不起了。


    現在圍繞湮滅粒子設備研發的激光技術,能有效打擊距離提升超過十倍,簡直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激光,可是以光速打擊目標,不管是任何目標,隻要被鎖定就沒有逃脫的可能。


    如果覆蓋距離能夠達到兩百公裏,從理論上來說,任何的導彈都不會形成威脅,在幾十上百公裏的高空,被鎖定就會瞬間被引爆。


    趙老師驚訝的張大了嘴,他看著王浩那副不滿意的樣子,都感覺對方是故意擺出這副表情。


    有一個詞怎麽說來著?


    凡爾賽!


    “這也太凡爾賽了!這麽厲害的武器都可以頂替大部分防空裝備……”


    王浩默默搖了搖頭,他確實有些不滿意。


    一方麵是對於激光武器的威力不滿,或者說對於技術能力不滿,因為唐洪超團隊的研究,技術沒有任何進步,主要提升的是材料強度以及凹麵反射鏡內部的強光源環境,兩者和純粹的激光技術沒有關係。


    這也沒什麽好辦法。


    激光武器,說直白些,就是凝聚光束,和製造光壓的原理很類似,純粹光束製造的威力就是如此,限製其威力的還是材料。


    如果有適合的材料能承受極高的溫度,再擁有非常高的強度,那麽激光武器的威力就會大大提升。


    但是材料的突破實在太難了,他們已經使用了純粹的一階材料,短時間已經無法再提升。


    另一個不滿的地方在於激光武器的威力不足。


    激光武器不能夠製造大規模的爆炸,針對的是一個確定的目標,並不能波及到其他的目標。


    空天母艦裝配了激光武器以後,防禦體係還是有著極大的漏洞。


    比如說,碰到大範圍撞擊過來的隕石顆粒,又或者是密集的衛星碎片,激光武器的防護力還是太差了


    當打擊對象是成千上萬個的時候,一百多個打擊端口效果並不明顯,而在太空中、宇宙中,包括衛星、隕石,速度輕易達到每秒幾千米,有的還會更快一些,算上相對速度就更快了。


    當碰到大範圍的隕石顆粒、衛星碎片,空天母艦的防護能力就會受到嚴峻的挑戰。


    王浩做了一番解釋以後,很無奈的說道,“所以即便有了激光武器,光壓發動機也包括未來的空天母艦,防護能力還是有很大的缺失啊!”


    他很無奈的搖了搖頭。


    三位老師聽的直扯嘴角,他們覺得有了激光武器已經夠完美了,還要追求什麽呢?


    如果是碰到大範圍的隕石顆粒,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就像是地球上有很多的天災,人類根本就無法對抗。


    換做是大範圍的衛星碎片,人為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總之,已經非常完美了。


    ……


    第二天航天飛船工業公司舉行了針對光壓發動機測試的新發布會。


    這是確定進行的發布會。


    如果測試過程發生了什麽重大問題,發布會自然就酌情推遲舉行,測試成功自然不用多說,就像是現在直接就舉行了。


    很多人出席了發布會。


    其中大部分都是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管理層,他們談著現階段的研發工作以及未來前景,畫大餅似的言辭給人的感覺有些虛假,最主要是他們沒什麽影響力,說直白一些,說的話沒有多少人相信。


    所以他們談什麽空天母艦、星際探索之類,根本沒有多少人在意,也隻是象征性的記錄下來而已。


    記者們都等待著王浩接受采訪。


    光壓發動機項目組中,隻有兩人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一個是朱啟強,另一個就是王浩。


    朱啟強很有軍人風範,談的話題大開大合、話音鏗鏘有力,他不斷表達對於未來的信心。


    隻是,實質內容是根本沒有的。


    下一個就是王浩了。


    王浩坐在最中央的位置,他拿起麥克風的時候,好多的攝像機迅速指了過去。


    很快。


    幾乎所有的攝像照相設備都指向了王浩,也讓正在說話的朱啟強有些尷尬,因為他知道自己說什麽根本不被在意,幹脆來了個簡短的結尾。


    當現場安靜下來以後,王浩開口說道,“這次進行的是光壓發動機高空測試,整個測試過程很成功,很順利,每個人都很高興。”


    “我們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會放在太空測試上,同時我們也會開啟空天母艦的設計研發以及先期製造工作。”


    “我們對於後續的工作很有信心!”


    他隻是簡短說了幾句話,全場的媒體記者們卻非常認真,區別對待的態度讓其他人都感覺很鬱悶,因為王浩並沒有說什麽新奇的東西,他說的內容甚至已經被別人說過了,可從王浩嘴裏說出來,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


    王浩簡單介紹了幾句以後,發現自己也沒什麽可說的,因為好多內容其他人都說過了。


    他就幹脆直接跳到采訪環節。


    媒體記者們也終於等到了采訪環節,有來自鷹國的記者直接問起了光壓發動機的參數,“我們看到了整個測試過程,直徑120米的光壓發動機非常龐大,但我們看到它很快就飛上了高空。那麽王教授,你能不能說一下,發動機的最高載力是多少?”


    這個問題提出來以後,很多人都認為王浩不會回答。


    即便光壓發動機是正常研發,但一些關鍵的參數不會透露出去。


    不過王浩根本不在意,他直接開口的,“我們確實沒有公開過有關光壓發動機的參數,有些內容涉及到保密技術,但你剛才這個問題沒有關係。”


    “我可以明確的說,現在我們所製造出的光壓發動機最高載力在10萬噸左右。”


    10萬噸,是理論上的最高載力。


    如果讓發動機功率強度達到一定數值,凹麵反射鏡內部溫度在7000度以上,就可以推動10萬噸的重量加速升空。


    當凹麵反射鏡內部溫度提升的時候,發動機的功率也會呈現倍數級的上升,而限製發動機載力的有兩點,一個就是發動機的大小。


    發動機的大小,實際上就是凹麵反射鏡的大小,當凹麵反射鏡足夠龐大的時候,同樣溫度的情況下,內部所能承載的能量自然會更高。


    另一個就是激發推進裝置噴口的寬度。


    當製造同樣強度的圓形高壓光柱,1米寬和2米寬,後者麵積是前者的四倍,所能提供的推力自然也是四倍。


    現在光壓發動機受限是因為設備能力,而不是技術限製,技術層麵來說是沒有限製的。


    當聽到王浩說起載力數值的時候,全場頓時傳來一片嘩然聲。


    10萬噸的載力是非常驚人的。


    這也就能代表空天母艦最高能建造達到10萬噸,完全不比巨大的航空母艦來的差。


    之後有記者又問起了空天母艦的問題,他們希望知道空天母艦設計的進度。


    王浩說道,“我們已經確定了空天母艦的基礎構造,外形上會采用環繞凹麵反射鏡的艙體設計,同時也會引入最新的引力場技術。”


    他隻是說了一句話,就引起了全場再一次嘩然。


    這一句話透露的信息足以令全世界震驚,因為他明確表示了空天母艦會使用引力場技術,也就表明引力場技術已經可以正式應用。


    之前引力場還隻是一個新發現而已。


    好多記者都忍不住討論起來,“聽王院士這麽說,難道引力場技術已經成熟了?”


    “不可能吧這麽快?”


    “我怎麽沒聽過這個技術……不過好像是聽過,是學術方麵的吧?”


    “我知道,這個好像發表過論文,是反重力中心的研究成果,但也隻是發現了引力場,利用什麽空間……波?”


    “剛發現的引力場,就能夠應用了?難道他們已經能製造出很高的引力數值?”


    “如果能製造達到地球表麵重力的引力場,豈不是說,未來的空天母艦,將會和科幻電影一樣,人類可以在裏麵正常行走?”


    “這實在太誇張了吧!”


    ……


    新聞發布會結束以後,就是全世界的大規模報道。


    媒體報道圍繞著三個方麵展開,一個就是光壓發動機高空測試成功,一個是10萬噸載力的數據,最後也是引起最大熱議的引力場技術。


    “測試成功和想象中的一樣,王院士參與的研究都會成功。”


    “還真是,我發現王院士做的研究就沒有失敗的時候,他真的是神一樣……”


    “實在太了不起了!”


    “王院士說最高載力達到10萬噸,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太空探索公司製造的大型火箭推力也隻有6000噸。”


    “兩者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大型火箭就是一次性用品,發射技術說是能回收,但也隻是主體而已,光壓發動機是持續使用的,是未來空天母艦的核心部分。”


    “引力場技術才是最厲害的,空天母艦竟然會用到引力場技術,說明這個技術已經成熟了。”


    “我怎麽感覺王浩院士已經在造科幻電影那樣的宇宙飛船?”


    “好像真是這樣……”


    “他們都已經造宇宙飛船了,而我們在幹什麽?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好像還在研究區域性強湮滅力場,我的上帝,差距太大了!”


    “最可悲的是,他們還沒研究出來!”


    “國際湮滅組織用的設備,也是來自反重力中心,我們的科技差距越來越大,好像完全看不到希望啊……”


    “現在又一個引力場技術,我們甚至連概念都沒有!”


    引力場技術在空天母艦上的應用,科學界的討論就更加深入了。


    很多科學界人士都知道引力場技術,但上一次反重力中心也隻是發布信息說,利用對空間s波的研究發現了引力場,科學界也感到驚奇而已。


    現在則是震驚了!


    如果隻是發現了某個現象,其實並不怎麽驚人,前沿科技的研究都是新發現,多了一項新發現似乎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技術應用就不一樣了。


    在物理學界,某個物理現象被發現以後,下一步是對於其理論進行研究,再下一步才是研究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以後才能夠實現應用。


    整個過程用時幾十年都是非常正常的。


    科學界完全沒有想到,引力場技術才隻是發布了信息,下一步就直接到了應用層麵。


    很多人完全無法理解。


    同時,一些人也開始討論,引力場技術應用的重大意義,這不隻是新技術的應用,也代表了性能的巨大突破。


    比如,空天母艦。


    在引入了引力場技術以後,空天母艦的穩定性會得到大大提升。


    引力場是可以抵消加速作用的。


    當空天母艦向上加速飛行的時候,若是提供一個反向的引力場,人體就不會受到加速影響,甚至都感覺不到加速環境的存在。


    第二就是高加速能力。


    任何載人飛行裝置的加速度,都會受到人體承受能力的限製,包括火箭裝置也是一樣的,設計上必須要考慮人體承受能力,而不是無限製的增加性能。


    從理論上來說,人體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為31倍重力加速度,也就是31g。


    但31g隻是理論。


    當過山車俯衝向下的時候,人體承受的重力加速度最高能達到5g左右。


    5g的數值已經讓人感覺頭暈、惡心了。


    人體承受重力加速度十幾秒仍然保持非常清醒、絲毫無事的紀錄是14g到15g,一個未經訓練的人,一般在承受6g的時候就會失去知覺。


    飛行器性能的設計,也會考慮人體承受極限的問題。


    這也會直接影響到空天母艦的性能,但有了引力場技術就不一樣了為反向引力場可以抵消加速度,能提供很高的反向引力場,就可以讓加速度不斷的上升,人體在其中卻沒有任何的感覺。


    空天母艦,也就能輕易突破人體承受的限製,並支持航行時開啟超高加速度。


    這會讓性能得到巨大的提升!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