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組根本就沒有想到,能通過從上空劃過的衛星,得到引力護盾激發效果的詳細數據。


    他們已經在一萬到兩萬高空放置了十幾個靶球,附近的空域已經被列為航空管製區域,漂浮的靶球也不會對民航客機造成影響。


    這種實驗方式很難得到準確數據。


    一則是因為靶球會受到風力影響飄忽不定,空氣阻力對於後續計算的影響很大,那麽計算結果就會不準確,隻能通過十幾個靶球數據,得到一個更接近的結果。


    第二就是引力護盾釋放範圍的影響了。


    引力護盾釋放的範圍太大了,包括中心範圍和影響範圍,形成的是一個半徑四公裏左右的半球體。


    另外,引力護盾釋放的距離控製並不精準,也許存在一點點差異,釋放範圍就會偏差幾公裏。


    研究組擔心引力護盾會影響到地麵,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破壞,甚至造成巨大的事故,那麽就隻能讓光壓發動機飛的更高,並讓引力護盾逐漸從上到下接近靶球。


    這樣進行實驗,最開始接觸把球的是引力護盾的邊緣地帶,就可能會讓把球脫離引力護盾範圍。


    那麽光壓發動機隻能進行追蹤式的實驗,情況就會變得有些尷尬了。


    研究組當然也想過去測試引力護盾對於衛星的影響,問題是,一百到一百五十公裏高度的溫度,直接就可以歸在特殊間-諜衛星的行列中,他們並沒有可用於測試的適合目標。


    如果真的那樣去做,還要和軍方部門進行溝通。


    至於專門發射測試用的低空衛星,同樣也需要和軍方部門進行溝通,等於讓軍方部門直接介入到測試中,還會讓其他國家機構注意到,甚至是專門進行監測,就可能會暴露出引力護盾技術,顯得有些得不償失了。


    總之,上空經過的衛星是個驚喜。


    一階雷達做出了的精準測定,並且進行了一分鍾左右的追蹤,一切的數據都擺在眼前,連後續的軌跡都能計算的很清晰,他們得到了精確的數據,甚至能計算出衛星墜落的大概大致範圍。


    但僅僅衛星的數據還不夠。


    這主要是因為引力護盾覆蓋範圍,強度從中心點向外是逐漸降低的,衛星並沒有經過中心區,就隻是在外圍近乎呈現一條直線劃過。


    雷達測定的數據很精確,但也隻是得到了一部分的數據,比如,平均的引力強度為倍地球引力,釋放距離在81公裏左右。


    “從衛星得到的數據上來看,引力場覆蓋範圍是公裏直徑的半球體。”


    “再根據外圍強度的平均數據,我們可以推斷,引力場中心區域的強度在倍地球引力左右。”


    王浩進行了一個小總結,“按照所計算出的引力場強度、釋放距離、覆蓋範圍來說,若是以光壓發動機飛行路徑為中心線,釋放出兩個呈現120度夾角的引力場,就足以保證正前方的安全了。”


    (ps:場力示意圖:o-----》》)


    【o:發動機;》》:場力】


    其他人跟著說道,“範圍確實很大,距離也很遠,強度也夠高,現階段是足夠用了。”


    “除非正麵出現一個龐大到半徑超過一公裏,並且足夠重的東西,否則就不會造成威脅。”


    “如果真的有那樣一個東西,一階雷達早就檢測到,可以提前躲避。”


    “主要危險還是那些非常小的東西,比如說,一些很小的衛星碎片或者飄蕩的小石子,在太空上,這種東西是最危險的。”


    “那確實……”


    當大家討論的時候,光壓發動機已經懸停在86公裏的高空。


    引力護盾的實驗還是繼續進行。


    主控艙的測試人員手動控製調整引力護盾的方向,並讓其對準空中的靶球,靶球的位置不是在飛船的正下方,而是和正下方呈現了一個角度。


    引力護盾釋放以後距離還夠不到靶球,下一步就是操作光壓發動機慢慢的接近靶球。


    這也是對於發動機控製體係的檢測。


    雷達已經鎖定了十幾個靶球位置,利用小型激發推進噴口的作用,光壓發動機可以在高空上朝著任意方向自由的飛行,方向控製上還是很靈活的。


    當引力護盾釋放範圍接近靶球的時候,很明顯靶球就開始橫向移動,所有的靶球都呈現了同一運動模式,就好像是突然被一陣大風吹過一般。


    光壓發動機一直追蹤著靶球的位置,並控製引力護盾中心區靠近靶球,但最後還是有六個脫離了區域,剩下的則正常被中心區域覆蓋。


    這個過程用時超過一個小時。


    整個過程並不隻是測試引力護盾,還測試光壓發動機的電子係統,調控性能以及飛行控製性能,等等。


    研究組也以此拿到了一係列的數據。


    在引力護盾測試結束以後,光壓發動機就執行返回基地的命令,過程中測試人員還進行了下降控製。


    之後控製室就接管了操作,讓光壓發動機返回基地。


    光壓發動機還在返回過程時,控製室已經響起了歡呼聲,他們對於發動機返回基地並不擔心,因為起降測試已經進行過很多次了。


    每個人對於光壓發動機的降落都是非常有信心的。


    這次測試結果令人滿意。


    引力護盾的效果實在太好了,隻看針對衛星的效果,就知道引力護盾是重大的安全保障。


    “在太空中,最怕的就是物理性的碰撞,現在問題已經解決了,有了引力護盾,再也不擔心光壓發動機會在太空上和什麽東西發生碰撞。”


    “不管是隕石,還是衛星碎片都不用擔心。”


    每個人都感到很興奮。


    他們很清楚引力護盾的重大意義,有了引力護盾以後就能直接對抗太空中的物理性危險,同時也能直接對抗地麵的武器威脅。


    這個意義實在太大了。


    其實研究組最開始就想到了太空中的物理性危險以及地麵的武器威脅問題,但關鍵是他們對此沒有任何辦法。


    光壓發動機的塊頭太大了。


    即便靈活性再好、功率再高,因為塊頭的影響對衛星碎片、隕石群也無能為力。


    地麵威脅也一樣。


    光壓發動機的塊頭太大,若是處在幾十公裏的高空,地麵上發射太多的導彈,進行整個區域的飽和攻擊,想逃脫是非常困難的。


    他們能想到的就是利用激光武器來抵抗,但激光武器的數量畢竟是有限的。


    正常來講,大型的航天飛行器能夠擁有防衛以及主動進攻手段,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若是碰到高速的微小太空垃圾,幾乎就隻能自認倒黴,而光壓發動機的塊頭太大,類似的威脅風險更大。


    現在不管是太空中的威脅,還是地麵的威脅,都無法直接威脅到光壓發動機,自身的安全性已經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時,還擁有了另外一種主動進攻手段,可以直接讓太空中的衛星偏離軌道。


    想到這一點,每個人都非常的興奮。


    ……


    阿邁瑞肯,六角大樓,數據室。


    官員和顧問們全程旁觀了光壓發動機的測試,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低空衛星軌道偏離和光壓發動機有關,而是繼續討論著光壓發動機的性能和威脅。


    “光壓發動機,或者說以此製造出的大型飛船,對我們的威脅太大了。”


    “如果研究成功,他們就擁有了無法限製的太空堡壘、太空武器,能夠威脅到所有的衛星。”


    “雖然沒有看到激光武器測試,但如果在太空中,相信他們的激光武器,能夠威脅到千公裏範圍內的任何目標。”


    “這是非常可怕的。”


    “他們想要打下一顆衛星,需要的就隻是接近一千公裏範圍。”


    數據室裏變得很安靜。


    每個人思考一下都感覺很無力,因為雙方的太空科技差距太大了。


    現在考慮的是太空武器,而他們所擁有的太空進攻能力,最高端的還是衛星追蹤能力,通過對於太空中衛星的追蹤就能夠計算出精確的軌跡,然後在地麵發射導彈進行攻擊。


    第二種方式就是利用調整衛星的軌道,來和已追蹤的衛星進行直接碰撞。


    他們已經發射了十幾顆用於空間監測,並可以修正軌道的軍用衛星。


    之前他們認為掌握的技術已經很高端了。


    當然,他們也想過製造太空中的主動進攻武器,但太空武器是需要能量支持的,隻是太陽能電池板提供的能量實在是太弱了。


    如果空天母艦研製成功,雙方的太空軍事科技的差距就會失去比較性。


    他們掌握的太空武器技術就像是普通的刀槍棍棒,還需要人力過去直接進行拚殺,而對方掌握的技術就像是擁有無限子彈的衝鋒槍。


    這怎麽比較呢?


    兩者的差距已經不能以道理計了。


    當然,擁有無限子彈的衝鋒槍也不是無敵的,但想要擊敗這樣的對手,都不知道要填上多少性命才可以。


    數據室的所有人都感覺很無奈,他們想不出直接應對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在低空區域,利用地麵的導彈進行飽和覆蓋攻擊,前提還是對方的飛船飛出國家區域,甚至是直接飛到他們的軍事區域上空,否則距離就太遠太遠了。


    “唉~~”


    好多人都忍不住一聲長歎。


    第二天阿邁瑞肯舉行了高層會議,會議做出了三個決策,一個就是重啟f射線實驗,並讓格魯姆湖計劃項目組和軍事合作研究。


    第二就是增加製造大批量中遠程導彈。


    最後是投入研發太空武器技術,直接要求就是研發出‘擁有發射激光武器性能的軍用衛星’。


    哪怕一顆衛星隻能發射一發激光武器,或許,也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最少擁有一定的震懾能力。


    當然,研發難度還是非常高的。


    這可不單單是把激光武器送上太空。


    首先,能源方麵必須有大容量的電池支持,因為電池都是有壽命的,長期不使用電力就會大大降低。


    第二能發射激光武器的前提是能夠鎖定目標,那麽就需要配備雷達係統,而太陽能電池板支持的雷達係統,性能顯然是非常低的。


    同時,還有其他方方麵麵的問題。


    好多軍事領域的專家聽了研究要求,都感覺高層人員是在做夢。


    有人甚至調侃道,“或許,我們應該研發一種核動力衛星,並讓超大型火箭把它送上太空……”


    ……


    引力護盾測試非常成功。


    光壓發動機上方通過的衛星提供了非常精確的數據,再對比靶球提供的數據,讓研究組對引力護盾的強度、釋放距離和範圍,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


    研究組對於引力護盾的性能非常滿意,下一步就可以開啟製造了。


    他們計劃在光壓發動機上安裝六台引力護盾設備。


    在舉行的總結會議上,王浩也說明了下一步的工作,“第一就是繼續完善環繞艙體,要開放十個左右的艙體,並構建完善的生活循環體係,保證人員能夠在艙體內長期的工作生活。”


    “另外,艙體內引力場還要繼續完善,我們在測試中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當光壓發動機加速度變動很快的時候,引力場調整有些跟不上。”


    “這一部分還要繼續。”


    “最後,我們要給發動機配備小型飛船,要在環繞艙體以及上方位置,建造小型飛船懸停區域。”


    最後一部分隻是在會議上提了一下。


    在會議結束以後,王浩就找到了航天局的代表周昌元,問了一下航天局的反重力飛船研究進度。


    周昌元很尷尬的說道,“……已經在建造。”


    “在建造?第一台樣機什麽時候能完成?”


    “這個、這個……我也不確定啊,王院士,這個部分工作是陳主任負責的。”周昌元更尷尬了。


    “我自己去問問吧。”


    王浩實在是感覺有些無奈,他們已經確定和航天局合作,讓航天局研發各類型的小型飛船。


    航天飛船工業公司的主要研發工作,還是放在光壓發動機、空天母艦上,小型飛船就交給航天局負責。


    他們不可能負責所有的工作。


    航天局能完成各類型小型飛船的研發,他們後續就可以直接下訂單進行采購。


    結果很不如意。


    航天局的研發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他們的反重力飛船研究計劃,和光壓發動機幾乎是同時起步的。


    光壓發動機已經快要進行太空測試,甚至已經配備了激光武器和引力護盾,航天局那邊連反重力飛船的第一台樣機都沒有組裝好?


    “他們到底在幹什麽!”


    “這也太慢了!”


    “是不是都得耗時間?這種工作效率,看來要考慮是否和他們進行小型飛船的合作了……”


    王浩鬱悶的不斷搖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