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報道和分析出台,輿論風向瞬時被逆轉。


    百萬粉絲大v發布的分析內容,吸引了海量的關注和評論,短短一個小時的時間,就達到了幾十萬的點讚。


    然後,被網站屏蔽、刪除了。


    眾多網友看了內容以後,心裏都產生一種‘智商被侮辱’的感覺,帶著憤怒、鬱悶的情緒直接舉報。


    大量的舉報,自然是非常有效果的,網站就以‘涉及侮辱’為由,直接把分析內容刪除了。


    眾多的網友發現內容被刪除,算是小小的出了一口氣,但依舊沒有能平息心中的鬱悶和憤怒,因為還存在許多相關內容截圖、轉發的消息。


    因為幾乎不存在直接違規內容,網站不可能去一一的審核、刪除。


    隻要點開話題就能看到類似的內容,甚至到話題廣場也能看到。


    這條內容涉及到‘可能的侮辱’倒是其次,關鍵是,就連他們自己都認為說的很有道理。


    當被輿論引導怒罵西海大學、批評特聘流程不合規、質疑論文含金量的時候,大群所謂‘高智商人才’在幹什麽?


    在挖角當事人!


    在研究當事人的論文!


    這說明什麽?


    說明一大群所謂‘高智商人士’,從輿論出現的時候,就知道對方是有真才實學,特聘也就不存在任何問題,而他們則是被輿論引導著,一直在做錯誤的事情。


    眾多的網友都被騙了、被愚弄了,智商被徹徹底底的侮辱,並用力按在地上摩擦了,隻是刪掉一個分析內容,怎麽可能平息憤怒情緒呢?


    當然要找其他對象,首先就是那一篇引導輿論的文章,《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峰作案》。


    舉報!


    瘋狂的舉報!


    輿論的反噬,來了!


    很快。


    《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峰作案》也被刪除了,不止是微薄一個網站,其他網站的轉發、報道也一樣都被屏蔽、刪除。


    然後,作為文章的作者、撰寫發布者,廖振宇的賬號就成為了發泄目標。


    ……


    此時,廖振宇正坐在電腦前,興致勃勃的看著粉絲數據,一大堆的怒罵信息,根本妨礙不到他的好心情。


    輿論風向的轉變,早就在預料之中。


    昨天晚上的時候,網絡上就出現很多消息,是對王浩論文內容的說明,意思差不多都是,“論文不是刷的,很有含金量。”


    “有的論文有行業影響力!”


    “數學計算機論文,不可能是刷的,而且,當事人可能是個大佬,他有一篇數學論文過了頂刊的一審。”


    上午的時候,西海大學公開接受媒體采訪,並發布公告,表明力挺王浩的態度,還表示說要使用法律武器維護學校以及王浩本人的聲譽。


    再想到老上級最初的提醒,任誰都可以肯定,王浩的論文是沒問題的,甚至可以說非常的優秀,他本人很可能是個科研人才,甚至是很優秀的科研人才。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哪怕是到了網絡輿論上,假的也不可能變成真的,早晚有一天、早晚有一刻會被拆穿,學術的東西就更是如此,論文就擺在那裏,內容確實脫離普通群體,還是有很多人能看懂的,也知道是有含金量的。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經達到了目的--


    流量!


    廖振宇趁著熱度設置了‘關注發言’,隻要關注他的粉絲才能評論,才能夠‘去謾罵他、攻擊他’,因為有很多網友都跑了過來,粉絲量就有了大量上漲。


    這些粉絲都可以說是‘黑粉’。


    那又怎麽樣?


    廖振宇根本就不在乎,反倒是興致勃勃的看著粉絲數據,他已經達到了‘吸流量’的目的,馬上準備撰寫一篇‘誠懇的道歉信’,內容就是為自己的錯誤道歉,向受影響的西海大學和王浩道歉,同時也向廣大粉絲道歉。


    然後,他就能重新立一個‘知錯能改’、‘勇於為不公平發聲’的人設。


    到時候,肯定有很多粉絲重新信任他,作為一個正常人,又不是專業的學生,對學術領域的事情,判斷錯誤也是很正常的吧?


    大家肯定會共情。


    因為不止是他‘判斷錯了’,好多人也一樣判斷錯了。


    誰不會犯錯呢?


    古人都曾經曰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太明白大部分網友的心裏了。


    當然,肯定有一部分網友不會原諒他,甚至會成為他的黑粉。


    但是,作為一名網絡薄主,黑粉越多,不就證明越火嗎?隻要粉絲量上漲、流量上漲,黑粉多也就多了。


    小事、小事而已。


    廖振宇正準備動筆寫道歉信的時候,就聽到了手機的響聲,他拿起手機接聽電話,對麵實現西海市的警察局。


    來電的警員語氣很嚴厲,“廖振宇,我們接到了西海大學的報案,你發布的文章,有煽動輿論的傾向,請立刻予以刪除。”


    “西海大學要求你向大學以及事件當事人道歉……”


    來電警員的言辭很犀利,下意識覺得對方不太會配合,因為發布文章本身並不是煽動輿論,對方並沒有涉及到確定的違法行為。


    是否違法,還是要訴訟到法院,等待法院做出相關判決。


    一些擁有大量粉絲的網絡大v,肯定都是有相關經驗的,他們有的甚至比警員還懂相關法律,知道發布什麽消息涉及違法、違規,發布什麽消息無法被追究。


    廖振宇的態度倒是很好,他滿是誠懇的表達了歉意,說自己是不懂專業學術,才會造成網絡上的誤會,並說明文章已經被網站刪除,他也正在寫道歉信。


    來電警員放下了電話。


    這件事,報警方麵就算是解決了,文章被刪掉、對方準備道歉,案件可以說是結束了,後續再糾纏就進入法院訴訟環節。


    廖振宇放下了電話也安了心,他知道西海大學報警,肯定會接到相應的電話。


    現在事情圓滿解決。


    他從中收獲了大量的粉絲,大量的流量,賺了個盆滿缽滿。


    那位王浩老師也沒吃虧,賺到了大量的名氣,也算是學術名人了吧?


    雙贏啊!


    “對方應該會感謝我吧?”廖振宇忍不住笑了。


    與此同時。


    理學院實驗樓,一樓教研室。


    王浩正一個人坐在辦公桌前,仔細的記錄著腦海中的靈感和知識。


    在絕對安靜的環境下,確實適合做記錄、做研發,同時,他也發現教研室並不是適合做日常的辦公室。


    一個是因為,辦公室距離樓梯口太近,偶爾就有大群學生經過,有的就會朝著辦公室裏看。


    然後,一樓的樓道總是免不了髒、亂。


    再然後,樓梯口上去就是院長辦公室,誰會希望自己的辦公室,欒院長、係主任、老教授,出來進去總是路過教研室。


    誰會希望領導們總在門口路過呢?


    別扭!


    很別扭!


    “怪不得教研室空置,根本沒人會在這裏辦公。”王浩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手機響了。


    他看到是個未知號碼,猶豫了一下才按下接聽鍵,就聽對麵說道,“您好,是不是王浩老師?”


    “我是。”


    “這裏是網絡安全中心技術部。我們正在研究您的傅裏葉相關算法論文,以便完善我們的安全構架。”


    “但是,中途遇到了一些小問題,我們知道您在阿巴雲的研發中心做過演講,就和那邊聯係了一下,希望他們能提供您的演講視頻,但是阿巴雲那邊,回複說需要您本人同意,我打電話來是想問一下您的意思……”


    “網絡安全中心,技術部?”


    王浩猶豫了一下,還是點頭道,“如果不是商用就沒問題,我同意,可以走正式授權吧?”


    “當然可以,那就謝謝了。”


    對麵技術部人員很客氣,又說了幾句有關演講視頻的事情,就掛掉了電話。


    等了有幾分鍾,手機又響了起來。


    這次是研發中心技術總監馮友來打來的,說起網絡安全中心想要王浩的演講視頻,因為談好視頻不對外公開,他們就正規走授權的方式。


    很快。


    郵件裏收到了一封阿巴雲發過來的授權協議,個人認證再簽上名字後,授權也就等於是完成了。


    王浩也沒放在心上。


    他整理了下記錄的內容,就回了綜合樓的辦公室。


    ……


    廖振宇終於寫完了道歉信。


    在斟酌著修改了有一個多小時後,看著上麵的文字能讀出的誠懇,表達出內心痛苦的情感,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就這樣了!”


    廖振宇決定下來就打開的微薄,才發現收到了一條官方信息提醒--


    “你發布的文章,《破除唯論文主義大環境下,有高校頂峰作案》,信息內容涉及蓄意引導輿論,無辜詆毀科研工作者,並產生了極大的負麵影響。


    鑒於文章所造成的影響力,你的賬號已經被永久封禁處理。”


    “封號?”


    廖振宇猛地瞪大眼睛,滿臉不可置信,他對於微薄的規則有了解,知道類似的情況直接封號的可能性很小。


    他馬上要打客服電話,才注意到手機上,也收有一條同樣的信息,隻不過是多了個發布方後綴--


    國家網絡安全中心。


    “網絡安全中心?”廖振宇的表情都停住了。


    這六個字的後綴,讓他知道賬號永遠不可能回來了,去法院申訴都沒有任何意義。


    ‘國’字打頭的網絡安全中心,處理的是網絡大案、要案,處理的是網絡安全緊急事件。


    他一個小小的薄主,發了個小小的文章,引起的那麽一小簇浪花,甚至都不會讓對方多看上一眼。


    結果對方直接伸過來一個指頭……


    然而,厄運還沒有結束。


    房門響了。


    門口有人喊了一聲,“有人嗎?您的快遞!”


    廖振宇滿臉頹廢的走到門口,從快遞員手裏接過一份文件,打開一看是一份來自法院的傳票。


    “唉,聰明反被聰明誤啊!”他長歎了一句,把文件放在一邊,坐倒在沙發上,點燃了一根香煙。


    用力,吸了一口。


    煙火繚繞下,那張臉仿佛在一瞬間,蒼老了十幾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小南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小南瓜並收藏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