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除了可以製作玻璃杯、玻璃碗、玻璃擺件,還可以製作鏡子。</p>


    鏡子隻是玻璃的衍生產品,又是趙洹發明的專利,研發過程的花費也是內帑出的,這個專利總不至於還有人有足夠的理由來跟趙洹搶了吧,而且趙洹的虎須在他心情不差的情況下能撫一次,不代表能接二連三的撫。</p>


    按照後世的經驗,玻璃絕對有成為市麵上最廣泛大宗商品之一的潛質,畢竟成本價太低了,比瓷器燒製還要低得多,而且使用範圍可以更廣。</p>


    </p>


    玻璃賣好了,收入比鹽、鐵、茶、酒四大朝廷壟斷商品之中的鹽、茶、酒三樣都要更高,尤其是上市的最初幾年,畢竟在玻璃大規模上市之前,琉璃的價值比同等重量的銀子還要貴,可操作的利潤空間實在是太大了。</p>


    大宋人口過億,其中大部分百姓都很貧窮,但也有大量錢多得都沒地方花的地主老財,貴族士人等等,這部分富裕的人口少說也有幾百萬。</p>


    其他玻璃器物一年能賣多少,趙洹不去估算,但是他的鏡子,一年怎麽也能賣二三十萬塊吧?</p>


    小塊的賣五貫錢,中塊的賣二十貫錢,大塊的賣一百貫錢,極少部分‘限量貨’也可以設計一些奢華的裝飾,賣一千貫一塊,這一年下來,賺個三四百萬貫問題不大。</p>


    相當於趙洹的內帑私房錢翻了一倍不止。</p>


    大宋的朝廷機器全力運作起來,效率絕對夠高,僅僅兩個月時間,大宋每一個府縣的渠道就都擺上了各種玻璃製品,包括趙洹的鏡子。</p>


    每月固定前來批發鹽、鐵、茶、酒的商人們突然看到這麽精美的玻璃製品,尤其是能把自己臉看得無比清晰的鏡子,哪裏有可能不心動,紛紛打聽價格以及貨量。</p>


    當得知朝廷渠道點的玻璃,每月隻有一批,而且價格竟然隻是市麵上‘琉璃’的五分之一,批發商們都瘋狂了,一半以上的批發商,毫不猶豫的出錢進貨。</p>


    商人的嗅覺,讓他們看到機會的時候,必須要果斷。他們不管朝廷是怎麽突然有這麽大一批琉璃器的,成色還這樣驚豔,但隻要知道自己足夠快,在一個月內翻兩倍的價格脫手機會都很大,哪怕隻翻一倍賣出去,也是巨大的暴利。</p>


    至於賣不出去?商人們都沒想過,他們認定隻要朝廷真的每月隻有一批,他們就一定能脫手。</p>


    風險或許有一些吧,可相較於想象得到的利潤,那點風險根本不值一提。</p>


    商人們賣得如何,朝廷這邊不知道,但朝廷第一個月,在整個大宋一千五百多個府縣城,投放的包括趙洹的五萬塊鏡子在內,四十萬件玻璃製品,一天之內,便全部批發出去了。</p>


    第二個月同樣一天之內四十萬件玻璃製品就全部批發出去。</p>


    第三個月開始有變化了,整整四天時間,四十萬件,才全部被批發出去。</p>


    到了第四個月,市場終於出現了飽和的跡象,一整個月都隻堪堪賣了三十九萬六千件,都還差四千件才全部批發出去。</p>


    畢竟大宋的有錢人多,可也都不是傻子,你朝廷那邊每個月都固定有四十萬件投放出來,說明貨源很充足,玻璃器便隻有使用的價值,而沒有收藏的價值。</p>


    如果隻是使用的價值,玻璃器的價格就還是貴了一些。</p>


    第一個月的時候,批發到玻璃器的商人們還能以兩倍左右的價格脫手,第二個月的時候就隻能以一倍的價格脫手了,到了第四個月,甚至隻能賺一成五的價格脫手。</p>


    立刻調低玻璃出貨的價格,一直逐步調低到普通人都買得起,玻璃器與瓷器同等地位的程度?</p>


    以後或許會這樣,但現在沒必要,大宋富豪們的‘韭菜’割上個十年八年的不成問題。把玻璃器宣傳成為‘奢侈品’,隻有富豪與貴族用得起就行。</p>


    玻璃畢竟是易碎品,很容易消耗。雖然價格還是貴了一些,大致是同等普通瓷器的三十倍,但一個玻璃飯碗也僅僅隻是十貫錢左右,隻要‘逼格’在,富豪與貴族們還是願意使用的。</p>


    隨著時間流逝,朝廷玻璃器每個月出貨數量都有波動,但半年過後,每個月的出貨數量都穩定在了十二到十五萬件之間。</p>


    因為玻璃上市的時候已經是靖康三年十一月上旬了,也就是說靖康三年的賦稅,隻有兩個月有玻璃器收入,所以大致隻有六百多萬貫。</p>


    靖康四年,因為頭幾個月還在火爆期,隻是前三個月,就出貨了一百一十萬件,後麵九個月就算出貨數量會陸續下降,但估計整年出貨也會在三百萬件左右。</p>


    所以估計靖康四年,玻璃器就能為朝廷創收三千萬貫左右。如果算上其他富庶收入,以及開封證券交易所的交易稅等等,這一年大宋的賦稅收入必然能突破一億貫!</p>


    過了靖康四年之後的幾年,玻璃器出貨量估計會整年都穩定在每個月十二到十五萬件之間,一年創收一千六百萬貫左右,雖然會比靖康四年少許多,卻也比單個的鹽、茶、酒都要多一些,到時候大宋賦稅可能沒有一億貫,但也至少有九千萬貫。</p>


    治理貪腐隻是初見成效,以前大宋一年開支超過八千萬貫,現在降到了六千五百萬貫左右,將來完全治理貪腐之後,估計能降到五千萬貫以下。</p>


    靖康三年已經過去了,因為開封證券交易所的開辦,以及京畿四大集團,江南四大集團上市發行得到的錢,證券交易的手續費,以及治理貪腐過程中追回的許多贓款,這一年國庫盈餘三千萬貫。</p>


    靖康四年雖然隻剛開始三個月,但今年的賦稅已經預估能突破一億貫,並且靖康四年的正常開支將能控製在六千萬貫以內,加上這一年治理貪腐估計又能追回一千萬貫左右,所以靖康四年國庫預計能盈餘五千萬貫。</p>


    趙洹已經決定在靖康四年秋收之後北伐收複幽雲十六州,到時候預計可以有八千萬貫錢能用在北伐之戰上麵。</p>


    這麽多錢,拿錢堆趙洹也有信心一定能收複幽雲十六州。</p>


    ……</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混在北宋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青穀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青穀子並收藏混在北宋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