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梁侯府。


    閣樓之中彌漫著一股藥味,今歲天寒,桓武長途行軍之後,來往於神都、關中,身上的病勢卻是越發的沉重。


    輕微的咳嗽聲響徹,持續不斷。桓武的狀態,便是梁侯府中的一名小卒,怕也是能夠看得出來。


    這位執掌天下,手握中原七州的梁侯,天下間最為強大的霸主,怕是大限不遠。


    桓武這樣的病勢,便是想要封鎖消息,也已經瞞不住了。神都之中,暗流湧動,所有的勢力都比以往表現得更為躁動。


    桓氏、蘇氏、常氏、羊氏,神都之中各大豪族都來往頻繁,便是早已經淪為邊緣的夏氏宗室,也忽然生出一股焦躁之感。


    究其原因,神都暗中醞釀著的風暴的窩眼有二。


    第一個原因,桓武病重,卻始終沒有冊立世子之位。而第二個,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桓氏一族,以及依附桓氏的各大勢力,都希望在這個關頭,桓武能夠完成代周的工作,登基稱帝。


    如今整個神都都不平靜,唯二的例外,一個是皇宮中天子居住的桐宮,另外一個則是梁侯府中的小閣樓。


    “主公,今歲冬寒,一應受災的郡縣都發下了物資,處理妥當。隻是雍州的情況特殊,經過蜀軍這一鬧,為了安撫流民以及籌備來年的軍糧,還需要從神都的糧庫之中調運一百萬石糧草。”


    趙業帶著幾名梁侯府的屬臣,將各地因為冬寒而受災的地方處理得具體方案報告給桓武。


    桓武躺在病榻之上,臉色很是不好看。他微微點了點頭,說道:“處理得很好,這文書是誰寫的?”


    “稟主公,是李鈺。”


    桓武一笑,說道:“寫得不錯。”


    得了桓武一句誇讚,李鈺站了出來,拱手而道:“多謝主公!”


    從蜀國出奔,至今已經有五年,現在的李鈺已經不是當初弦城之中的那個紈絝子弟,歲月斂去了他的鋒芒,卻讓他變得更加成熟。


    當初桓武采納了李鈺的計策,讓桓有濟從石羊小道側襲蜀國。結果佟鼓固守落鷹山,桓有濟與兩萬精銳有去無回。


    因此,李鈺在梁國有一段時間內相當不好過,桓氏族人幾乎將桓有濟的死算在了他的身上。不過桓武卻沒有因此而責難李鈺。


    桓有濟帶兩萬精銳不假,落鷹山隻有六千蜀軍也不假,兵敗也是不假,可卻不是因為李鈺的緣故。而後佟鼓帶著六千鷹揚軍,突入三石原戰場,正麵擊穿了梁軍防線,讓二十餘萬梁軍大敗。自此,佟鼓這位當今世上軍中一脈第四位大宗師正式出現在了世人麵前,而李鈺受得責難也少了許多。


    可盡管如此,李鈺對於與楊羨有關的一切,卻是喜歡不起來,尤其是如今陸續從西南之地返回的一些李氏的族人。


    李必是李氏的族長,而他的長子李鈺也是。李鈺曾經嚐試聯絡過這些貶謫西南之地,如今回到蜀國朝堂的李氏族人,可得到的答複卻出奇的一致。


    一臣不事二主。


    這些人中,或許是因為懼怕,或許是因為貪婪,又或者是因為對於楊羨的敬服。


    盡管不願意承認,他的那位兄弟,如今在蜀國水軍中擔任大將的李複,書信之中對於楊羨可謂推崇,甚至還勸李鈺棄暗投明,不要與桓賊為伍。


    哈!


    李鈺當時看到這份回信的時候,簡直就想要當麵給李複兩個巴掌。他難道忘了是誰讓李氏一族流亡到西南郡那個鬼地方,讓李氏一族幾近滅族麽?


    要他為楊羨效力,不可能!


    對於桓武而言,李鈺是少數幾個了解益州具體形勢的屬臣。在如今梁蜀相互較量的時刻,這樣的人的確是珍惜的人才。


    最為重要的是,李鈺對於楊羨的仇恨,卻是實實在在能夠讓桓武利用的。桓武將李鈺放在身邊許久,也不得不佩服魏文的眼光,這個小子的確是個可造之才。雖然他不如孟清那麽驚豔,卻也算是梁侯府屬臣之中年輕一輩的佼佼者了。


    桓武想到這裏,心中忽然起了一股悲痛。若是魏文沒有死在蜀地,想必今日的梁軍也不會落到如此的地步。


    一股怒氣上湧,桓武劇烈的咳嗽著。


    “主公!”


    一眾屬臣有些擔憂,尤以趙業為最。桓武便是病重,每日仍然要處理不少的政事,長此以往,怕是撐不了多久。


    桓武伸了伸手,深深呼吸了一口氣,撫平了心中的悲痛。桓武修為不俗,也懂得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很快便恢複到正常的狀態。


    “還有什麽事情?”


    趙業看了桓武的樣子,從袖子裏拿出了一本奏折,當即跪在了地上。


    “驃騎將軍尚書令羊檢發來奏本,言主公數十年南征北戰,居功至偉,有大功於社稷。周鼎衰微,夏氏無道,主公當上應天命,下順人心,代周興梁,肩承天下安危。”


    趙業一語,他背後的一眾屬臣個個都是驚訝無比,當即多跪了下來。


    桓氏早有代周之心,路人皆知。


    如今桓武病重,這話遲早有人會說出來。


    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最先說出這話的卻不是桓氏中人,而是那個與大部分桓氏耆老有宿怨的羊檢。


    要知道,在外人眼中,羊氏一族雖然重新獲得了氏,可終究與蜀中的楊氏,桓氏一族的大敵有著血緣關係。


    羊檢的身份很是敏感,眾人本以為他會在這件事情中保持謹慎的態度。卻沒有想到,這石破天驚的話卻是他最先說出來。


    而在場的一眾屬臣也相信,這將僅僅是一個開端。有了羊檢的第一個例子在前,接下來,第二個,第三個......勸進的奏本會如雪片一般湧進梁侯府中。


    “臣等以為驃騎將軍所言大善,恭請主公順應天命人心,肩承天下安危。”


    “桓武名微德薄,本隻是一郡之長,幸得將士效命,在這亂世之中安撫一方百姓,又怎敢窺伺大位?諸臣不複再言。”


    桓武沒有答應,眾人自然也不會認為桓武會這麽快答應。接下來,更大的一波勸進的風潮將會掀起,而他們,已經站到了最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丞相保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七星肥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七星肥熊並收藏丞相保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