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燦爛的陽光從高空灑下,落在這年會大院之中。
冬日的暖陽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舒適。
“這種初生的太陽灑下的光輝,是真的美好舒適,就如同少年的那一段時光。
這種比喻太美好了,周璧的勸學詩,怎麽看都似乎要更好一些吧。”
“周玄的勸學詩,給我一種平平無奇的感覺,是隻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嗎?”
“不不不,還有我,這首詩從技巧上看,太過直白淺顯了。
從立意上看,更是不及將太陽喻為少年來的大氣而美好,明顯要差些啊。”
“可是為何周玄的這首詩的文氣,會這麽多呢?”
年會大院中,不少觀禮之人都在皺眉議論。
他們不否認周玄這首詩的確還行,但也沒有好到令人驚豔的程度。
在他們看來,周璧的詩的確要更好一些。
可是文氣的多寡,才是衡量一首詩好壞的最終標準。
為何一首在他們眼中平淡的詩,還要超過周璧那首令人驚豔的勸學詩呢?
“還是讓蔡大家為我等點評一下吧。”
最終,百思不解的觀禮人,還是選擇讓蔡邕來為他們解讀一下原因。
“對對對,大儒點評,字字珠璣。”
“快快將蔡大家請來。”
在一片吵鬧中,蔡邕大步的來到了周玄的身邊。
他直接拿起周玄的這一副詩作,細細的品讀了起來。
半響後,他才歎息一聲:“當真是一首好詩。
這首詩看似簡單直白,其實直點主題。”
蔡邕自身乃是一位大儒,文學水平非凡。
他自然知道作品的好壞,不是看技巧是否精妙,也不是看詞藻是否華麗。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兩句句詩通過具體的現象,寫出少年學習要趁早的道理。”
範式若有所思的點頭:“越具體,越能夠發人深省,勸學的效果自然也會越好。”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是本詩的核心,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
聽到範式的這一句解釋,周瑜的眼睛一亮。
他高興的嚷嚷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見到周瑜迫不及待的樣子,蔡邕不由得笑著問道:“哦,不知周瑜你知道了什麽?”
“我知道了應該怎麽做啊。”
周瑜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我應從現在開始就好好學習,否則將來就會後悔的,而且具體該怎麽做,什麽時候該學習,我也知道了。
大哥這首詩可真好,可不像周璧他的那首詩,淨扯些沒用的,聽完了我都還不知道該怎麽做。”
蔡邕鼓掌微笑。
“這就是子深這一首詩的精妙之處。
我們要始終記得,勸學詩的目的是什麽。”
聽完周瑜和蔡邕的對話,廬江太守範式此時也是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子深的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
它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少年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
這一點,便讓它成為勸學詩中的上上之作了。”
“原來是這樣?”
觀禮的眾人,此時都麵麵相覷。
他們回想了兩首詩後,自己在心中進行了一番對比。
結果卻發現,還真的如同蔡邕他們所說的一樣。
“難道這才是勸學詩的意義所在嗎?”
“周璧的詩作,是一時之經典,咋一看令人眼前一亮。
而周玄的詩作,則是可以名傳千古的經典,能夠勸諫無數少年勤奮學習。”
“我懂了……”
“我服了,周玄果然不愧是周玄。”
“……”
就連周璧自己,在聽完了一番分析後,都認知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的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極為不甘。
好半天後,他才調整好了表情。
他的臉上堆滿了笑意,對著周玄恭喜道:“子深賢弟果然大才,為兄佩服。”
周玄似笑非笑的看了瞥了周璧一眼,點了點頭。
“我有時候也很佩服我自己。”
“額……”
周璧神色一滯,隨後見到周玄臉上那微妙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心虛。
他尷尬的笑了笑後不再多說。
在周玄與周璧之後,其他周家子弟的詩作並無亮眼之作。
就連周暉之作,都還差了一些。
“文會第一輪,詩會勸學主題,周玄取勝。”
周震作為主理人,直接宣布了成績。
隨後他又親周家現任家主周異,來為大家定下第二輪主題。
周異欣然允諾。
第二輪是賦會。
周異沉思片刻後,開口道:“古來文人皆以詩賦來言誌,今日我周家子弟,便效仿一下古人如何?”
以詩賦言誌,這本是一個很正常的主題。
但周玄卻感到周異似乎淡淡的瞥了自己一眼。
眼神中,似有深意。
“以詩賦言誌?
另有深意?”
周玄微微蹙眉。
思索片刻後,他心中有了一個猜測。
“莫非父親他想要通過我作出的賦,來了解我的誌向?”
想到這裏,周玄的嘴角微微翹起。
“看來他在心中已經有些擔心了?”
周瑜知道周異擔心的什麽。
無非是擔心自己會犯上作亂,到時候激怒大漢皇朝,甚至連累到了周家。
“不過黃巾起義已經沒有多少天了,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啊。”
大漢皇朝,黃巾起義之後,便名存實亡了。
就算黃巾起義被評定,後麵又有董卓作亂。
董卓作亂被平定之後,就會正式進入群雄並起的戰亂大時代!
“那麽我要不要通過這次的機會,表露出一絲誌向呢?”
周玄微微沉思了起來。
而此時,一眾周家子弟紛紛開始構思起來。
寫好一篇福,比寫好一首詩更難。
而詠誌賦,則更是難上加難。
不少人都愁眉苦臉,不該如何下手。
就連周璧,此時都皺眉起來。
見到這一幕,蔡邕與範式等人皆是笑了起來。
“看來周異兄的這一題,考住了這些孩子啊。”
“的確如此,詠誌的賦,這是何等之難?
就連我此時都有些一籌莫展,更別說這些學生了。”
“現在,我們也就能期待一下周玄,看看他這一次有什麽驚世之作出世。”
【ps:第二章來了,第三章不一定能夠寫出來,有可能要明天才能補上,大家今天不用等了。】
冬日的暖陽讓所有人都感到一陣舒適。
“這種初生的太陽灑下的光輝,是真的美好舒適,就如同少年的那一段時光。
這種比喻太美好了,周璧的勸學詩,怎麽看都似乎要更好一些吧。”
“周玄的勸學詩,給我一種平平無奇的感覺,是隻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嗎?”
“不不不,還有我,這首詩從技巧上看,太過直白淺顯了。
從立意上看,更是不及將太陽喻為少年來的大氣而美好,明顯要差些啊。”
“可是為何周玄的這首詩的文氣,會這麽多呢?”
年會大院中,不少觀禮之人都在皺眉議論。
他們不否認周玄這首詩的確還行,但也沒有好到令人驚豔的程度。
在他們看來,周璧的詩的確要更好一些。
可是文氣的多寡,才是衡量一首詩好壞的最終標準。
為何一首在他們眼中平淡的詩,還要超過周璧那首令人驚豔的勸學詩呢?
“還是讓蔡大家為我等點評一下吧。”
最終,百思不解的觀禮人,還是選擇讓蔡邕來為他們解讀一下原因。
“對對對,大儒點評,字字珠璣。”
“快快將蔡大家請來。”
在一片吵鬧中,蔡邕大步的來到了周玄的身邊。
他直接拿起周玄的這一副詩作,細細的品讀了起來。
半響後,他才歎息一聲:“當真是一首好詩。
這首詩看似簡單直白,其實直點主題。”
蔡邕自身乃是一位大儒,文學水平非凡。
他自然知道作品的好壞,不是看技巧是否精妙,也不是看詞藻是否華麗。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這兩句句詩通過具體的現象,寫出少年學習要趁早的道理。”
範式若有所思的點頭:“越具體,越能夠發人深省,勸學的效果自然也會越好。”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更是本詩的核心,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
聽到範式的這一句解釋,周瑜的眼睛一亮。
他高興的嚷嚷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見到周瑜迫不及待的樣子,蔡邕不由得笑著問道:“哦,不知周瑜你知道了什麽?”
“我知道了應該怎麽做啊。”
周瑜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我應從現在開始就好好學習,否則將來就會後悔的,而且具體該怎麽做,什麽時候該學習,我也知道了。
大哥這首詩可真好,可不像周璧他的那首詩,淨扯些沒用的,聽完了我都還不知道該怎麽做。”
蔡邕鼓掌微笑。
“這就是子深這一首詩的精妙之處。
我們要始終記得,勸學詩的目的是什麽。”
聽完周瑜和蔡邕的對話,廬江太守範式此時也是恍然大悟。
“原來如此,子深的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
它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少年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
這一點,便讓它成為勸學詩中的上上之作了。”
“原來是這樣?”
觀禮的眾人,此時都麵麵相覷。
他們回想了兩首詩後,自己在心中進行了一番對比。
結果卻發現,還真的如同蔡邕他們所說的一樣。
“難道這才是勸學詩的意義所在嗎?”
“周璧的詩作,是一時之經典,咋一看令人眼前一亮。
而周玄的詩作,則是可以名傳千古的經典,能夠勸諫無數少年勤奮學習。”
“我懂了……”
“我服了,周玄果然不愧是周玄。”
“……”
就連周璧自己,在聽完了一番分析後,都認知到了自己的不足。
他的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極為不甘。
好半天後,他才調整好了表情。
他的臉上堆滿了笑意,對著周玄恭喜道:“子深賢弟果然大才,為兄佩服。”
周玄似笑非笑的看了瞥了周璧一眼,點了點頭。
“我有時候也很佩服我自己。”
“額……”
周璧神色一滯,隨後見到周玄臉上那微妙的表情,不由得有些心虛。
他尷尬的笑了笑後不再多說。
在周玄與周璧之後,其他周家子弟的詩作並無亮眼之作。
就連周暉之作,都還差了一些。
“文會第一輪,詩會勸學主題,周玄取勝。”
周震作為主理人,直接宣布了成績。
隨後他又親周家現任家主周異,來為大家定下第二輪主題。
周異欣然允諾。
第二輪是賦會。
周異沉思片刻後,開口道:“古來文人皆以詩賦來言誌,今日我周家子弟,便效仿一下古人如何?”
以詩賦言誌,這本是一個很正常的主題。
但周玄卻感到周異似乎淡淡的瞥了自己一眼。
眼神中,似有深意。
“以詩賦言誌?
另有深意?”
周玄微微蹙眉。
思索片刻後,他心中有了一個猜測。
“莫非父親他想要通過我作出的賦,來了解我的誌向?”
想到這裏,周玄的嘴角微微翹起。
“看來他在心中已經有些擔心了?”
周瑜知道周異擔心的什麽。
無非是擔心自己會犯上作亂,到時候激怒大漢皇朝,甚至連累到了周家。
“不過黃巾起義已經沒有多少天了,這種擔心完全沒必要啊。”
大漢皇朝,黃巾起義之後,便名存實亡了。
就算黃巾起義被評定,後麵又有董卓作亂。
董卓作亂被平定之後,就會正式進入群雄並起的戰亂大時代!
“那麽我要不要通過這次的機會,表露出一絲誌向呢?”
周玄微微沉思了起來。
而此時,一眾周家子弟紛紛開始構思起來。
寫好一篇福,比寫好一首詩更難。
而詠誌賦,則更是難上加難。
不少人都愁眉苦臉,不該如何下手。
就連周璧,此時都皺眉起來。
見到這一幕,蔡邕與範式等人皆是笑了起來。
“看來周異兄的這一題,考住了這些孩子啊。”
“的確如此,詠誌的賦,這是何等之難?
就連我此時都有些一籌莫展,更別說這些學生了。”
“現在,我們也就能期待一下周玄,看看他這一次有什麽驚世之作出世。”
【ps:第二章來了,第三章不一定能夠寫出來,有可能要明天才能補上,大家今天不用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