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策馬,朱由校和朱由檢兄弟兩人玩的不亦樂乎,隻不過在他們玩的高興時,王安卻帶著兩個小太監,送來了厚厚的一疊奏疏。</p>
見到奏疏,朱由校雖然沒有說什麽,但心裏有些不高興。</p>
朱由檢見狀,隻能順著開口道:</p>
“騎了半個時辰,屬實有些累了,倒不如先休息一下?”</p>
“也好”朱由校點了點頭,知道是朱由檢怕自己耽擱奏疏,顧忌麵子說的話。</p>
兩人翻身下馬,坐到了黃蓋羅傘下的椅子上,而旁邊的太監也送來了涼茶。</p>
王安行禮道:</p>
“萬歲、殿下,這是司禮監處理不了的一些奏疏,需要萬歲您的定奪。”</p>
“其中這幾份是兵部送來的奏疏,一份是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疏,一份是戶部關於宣餉的奏疏,另外一份是禦史們關於昌平、通州兵馬的提議。”</p>
“先看兵部的吧。”朱由校對於兵事還是十分上心的,因此接過奏疏掃了一眼,隨後遞給朱由檢,示意他看看。</p>
朱由檢也沒有拒絕,而是接過奏疏掃了一眼。</p>
這奏疏是一名禦史巡視昌平、通州而上疏的奏疏。</p>
其中說明了、上直二十六衛中通州衛的不作為,還有昌平地區兵馬的疏於訓練。</p>
這禦史的建議是,裁撤昌平、通州等通昌一帶的兵馬三千,重新招募新的人馬。</p>
不得不說、他的提議還是有些意思的。</p>
通州朱由檢不知道,但昌平一帶鞏華城的兵馬他是和楊漣一起看過的,確實不行。</p>
隻是眼下禦馬監和羽林三衛的兵馬沒有練起來,要是練起來了,朱由檢都想立馬將羽林三衛歸還好皇兄,叫羽林三衛換下這兩地的兵馬。</p>
這兩地兵馬雖然不多,隻有兩個衛的兵馬,但每年吃餉也有七八萬兩銀子,算上吃的喝的、十萬兩銀子才能搞定。</p>
十萬兩銀子養了這麽些個廢物,想想朱由檢都覺得心疼。</p>
因此他隻能試探性道:“這份奏疏,臣弟以為可以采納。”</p>
“若是皇兄不急,請給臣弟半年時間,半年後臣弟歸還皇兄羽林三衛。”</p>
“屆時、可以調羽林三衛中一衛守皇城,一衛守通州、一衛守昌平。”</p>
“這麽一來、裁撤昌平、通州衛,清點兩衛田畝,不僅能每年省下十萬兩銀子,還能獲得足數的田地,為朝廷的田賦增收。”</p>
“嗯……”朱由校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麽有意義的話,隻是皺著眉看著手中奏疏。</p>
朱由檢瞥了一眼,隻看到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奏疏,叫人頭疼。</p>
過了一會兒、朱由校看完了奏疏才開口道:</p>
“弟弟的話有道理,隻不過你就這麽有自信,可以用兩個衛的兵馬替換掉通州和昌平兵馬,而不會引起底下衛所的不滿?”</p>
“臣弟有自信!”朱由檢自信回答道:</p>
“臣弟留宿鞏華城時曾經看過當地的兵馬,說句實在話,那樣的兵馬即便是有五萬,也擋不住訓練半年的羽林三衛!”</p>
朱由檢已經說得很露骨了,要不是顧忌麵子,他都想說那些家夥就是穿上甲胃和拿起兵器的農民。</p>
不過即便他說的很含蓄,但也讓朱由校意識到了北直隸一帶兵馬是多麽的孱弱。</p>
朱由檢見好皇兄臉色不好看、也乘勝追擊道:</p>
“不如這樣?等明歲開春之後、臣弟叫羽林三衛回京城,在安定門外展露軍威,屆時哥哥再派一員大將統領他們,自然知道他們的厲害。”</p>
“也好……”聽到朱由檢這麽說,朱由校隻能點了點頭,隨後將手中奏疏遞給朱由檢道:</p>
“前些日子禦史馮三元彈劾熊廷弼,說不把他罷免,遼地終究無法保有。”</p>
“我把馮三元的奏章發給朝臣議論,不曾想這熊廷弼惱火了,這下正上書為自己竭力辯解,並且請求罷官回鄉。”</p>
“你怎麽看這事情?”</p>
朱由校開口詢問,而朱由檢則是看了一眼熊廷弼的奏疏。</p>
【臣、遼東經略熊廷弼,遙叩聖恩,再疏請辭,遼地自三路覆沒、老奴再陷開原後……】</p>
這奏疏比朱由檢預想的還要長,足足有上千字,其中開篇便是熊廷弼想要請辭回鄉的疏辭。</p>
再往下、熊廷弼講了講遼東的亂象,又說他將遼兵裁撤後,以每人一座校場、管兵千人,每千人分為四十隊、每隊二十五人。</p>
二十五人中,又設一燕兒窩,這燕兒窩便是五名善射的騎兵。</p>
如此訓練了大半年,才將遼東穩定下來。</p>
隻是眼下遼東雖然經過幾次裁軍,但十二萬兵馬的數量,曠野堪戰者不過三四萬罷了。</p>
他罷官回鄉後,請遼東巡撫袁應泰經略遼東,這樣方能守住遼東。</p>
但努爾哈赤必然會再他罷官後進攻遼東,因此要想抵禦努爾哈赤,必須調九邊精兵再調三萬,再調川東土司兵兩萬才能守住遼東。</p>
再往後、便是熊廷弼對於姚宗文、馮三元等人誣陷自己在遼東沒有作為的哭訴,並且列出了種種證據。</p>
不得不說、從奏疏上來看,熊廷弼除了末尾那幾百字的哭訴外,其餘對於遼東的形式分析的很到位。</p>
不過他要求調九邊精兵三萬和土司兵兩萬的舉措,實在有些不妥。</p>
從十二萬兵馬能看出,熊廷弼顯然又裁軍了,因為滿桂告訴朱由檢的遼東局勢時,遼東還有十六萬兵馬。</p>
但眼下隻有十二萬了,隻能說明熊廷弼又裁軍了,並且裁軍之後,能在曠野作戰的兵馬不過三四萬。</p>
這家夥沒那麽多彎彎繞繞,直接說出這個數字就是想叫朝廷認識清楚,遼東的局勢不足以對努爾哈赤進行反攻。</p>
但這家夥沒有想到、這種上疏的形式,隻會讓朝廷對他的個人能力產生懷疑,尤其是朱由校。</p>
朱由校眼下已經是經過朱由檢幾次說過遼東情況,才知道了遼東當地情況的複雜。</p>
</p>
但即使這樣,他對熊廷弼的奏疏也十分不滿,懷疑起了他的能力。</p>
“這個老粗鄙,他就不能少說兩句?”</p>
朱由檢在心中暗罵兩句,隨後又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為熊廷弼擦屁股。</p>
見到奏疏,朱由校雖然沒有說什麽,但心裏有些不高興。</p>
朱由檢見狀,隻能順著開口道:</p>
“騎了半個時辰,屬實有些累了,倒不如先休息一下?”</p>
“也好”朱由校點了點頭,知道是朱由檢怕自己耽擱奏疏,顧忌麵子說的話。</p>
兩人翻身下馬,坐到了黃蓋羅傘下的椅子上,而旁邊的太監也送來了涼茶。</p>
王安行禮道:</p>
“萬歲、殿下,這是司禮監處理不了的一些奏疏,需要萬歲您的定奪。”</p>
“其中這幾份是兵部送來的奏疏,一份是遼東經略熊廷弼的奏疏,一份是戶部關於宣餉的奏疏,另外一份是禦史們關於昌平、通州兵馬的提議。”</p>
“先看兵部的吧。”朱由校對於兵事還是十分上心的,因此接過奏疏掃了一眼,隨後遞給朱由檢,示意他看看。</p>
朱由檢也沒有拒絕,而是接過奏疏掃了一眼。</p>
這奏疏是一名禦史巡視昌平、通州而上疏的奏疏。</p>
其中說明了、上直二十六衛中通州衛的不作為,還有昌平地區兵馬的疏於訓練。</p>
這禦史的建議是,裁撤昌平、通州等通昌一帶的兵馬三千,重新招募新的人馬。</p>
不得不說、他的提議還是有些意思的。</p>
通州朱由檢不知道,但昌平一帶鞏華城的兵馬他是和楊漣一起看過的,確實不行。</p>
隻是眼下禦馬監和羽林三衛的兵馬沒有練起來,要是練起來了,朱由檢都想立馬將羽林三衛歸還好皇兄,叫羽林三衛換下這兩地的兵馬。</p>
這兩地兵馬雖然不多,隻有兩個衛的兵馬,但每年吃餉也有七八萬兩銀子,算上吃的喝的、十萬兩銀子才能搞定。</p>
十萬兩銀子養了這麽些個廢物,想想朱由檢都覺得心疼。</p>
因此他隻能試探性道:“這份奏疏,臣弟以為可以采納。”</p>
“若是皇兄不急,請給臣弟半年時間,半年後臣弟歸還皇兄羽林三衛。”</p>
“屆時、可以調羽林三衛中一衛守皇城,一衛守通州、一衛守昌平。”</p>
“這麽一來、裁撤昌平、通州衛,清點兩衛田畝,不僅能每年省下十萬兩銀子,還能獲得足數的田地,為朝廷的田賦增收。”</p>
“嗯……”朱由校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麽有意義的話,隻是皺著眉看著手中奏疏。</p>
朱由檢瞥了一眼,隻看到洋洋灑灑上千字的奏疏,叫人頭疼。</p>
過了一會兒、朱由校看完了奏疏才開口道:</p>
“弟弟的話有道理,隻不過你就這麽有自信,可以用兩個衛的兵馬替換掉通州和昌平兵馬,而不會引起底下衛所的不滿?”</p>
“臣弟有自信!”朱由檢自信回答道:</p>
“臣弟留宿鞏華城時曾經看過當地的兵馬,說句實在話,那樣的兵馬即便是有五萬,也擋不住訓練半年的羽林三衛!”</p>
朱由檢已經說得很露骨了,要不是顧忌麵子,他都想說那些家夥就是穿上甲胃和拿起兵器的農民。</p>
不過即便他說的很含蓄,但也讓朱由校意識到了北直隸一帶兵馬是多麽的孱弱。</p>
朱由檢見好皇兄臉色不好看、也乘勝追擊道:</p>
“不如這樣?等明歲開春之後、臣弟叫羽林三衛回京城,在安定門外展露軍威,屆時哥哥再派一員大將統領他們,自然知道他們的厲害。”</p>
“也好……”聽到朱由檢這麽說,朱由校隻能點了點頭,隨後將手中奏疏遞給朱由檢道:</p>
“前些日子禦史馮三元彈劾熊廷弼,說不把他罷免,遼地終究無法保有。”</p>
“我把馮三元的奏章發給朝臣議論,不曾想這熊廷弼惱火了,這下正上書為自己竭力辯解,並且請求罷官回鄉。”</p>
“你怎麽看這事情?”</p>
朱由校開口詢問,而朱由檢則是看了一眼熊廷弼的奏疏。</p>
【臣、遼東經略熊廷弼,遙叩聖恩,再疏請辭,遼地自三路覆沒、老奴再陷開原後……】</p>
這奏疏比朱由檢預想的還要長,足足有上千字,其中開篇便是熊廷弼想要請辭回鄉的疏辭。</p>
再往下、熊廷弼講了講遼東的亂象,又說他將遼兵裁撤後,以每人一座校場、管兵千人,每千人分為四十隊、每隊二十五人。</p>
二十五人中,又設一燕兒窩,這燕兒窩便是五名善射的騎兵。</p>
如此訓練了大半年,才將遼東穩定下來。</p>
隻是眼下遼東雖然經過幾次裁軍,但十二萬兵馬的數量,曠野堪戰者不過三四萬罷了。</p>
他罷官回鄉後,請遼東巡撫袁應泰經略遼東,這樣方能守住遼東。</p>
但努爾哈赤必然會再他罷官後進攻遼東,因此要想抵禦努爾哈赤,必須調九邊精兵再調三萬,再調川東土司兵兩萬才能守住遼東。</p>
再往後、便是熊廷弼對於姚宗文、馮三元等人誣陷自己在遼東沒有作為的哭訴,並且列出了種種證據。</p>
不得不說、從奏疏上來看,熊廷弼除了末尾那幾百字的哭訴外,其餘對於遼東的形式分析的很到位。</p>
不過他要求調九邊精兵三萬和土司兵兩萬的舉措,實在有些不妥。</p>
從十二萬兵馬能看出,熊廷弼顯然又裁軍了,因為滿桂告訴朱由檢的遼東局勢時,遼東還有十六萬兵馬。</p>
但眼下隻有十二萬了,隻能說明熊廷弼又裁軍了,並且裁軍之後,能在曠野作戰的兵馬不過三四萬。</p>
這家夥沒那麽多彎彎繞繞,直接說出這個數字就是想叫朝廷認識清楚,遼東的局勢不足以對努爾哈赤進行反攻。</p>
但這家夥沒有想到、這種上疏的形式,隻會讓朝廷對他的個人能力產生懷疑,尤其是朱由校。</p>
朱由校眼下已經是經過朱由檢幾次說過遼東情況,才知道了遼東當地情況的複雜。</p>
</p>
但即使這樣,他對熊廷弼的奏疏也十分不滿,懷疑起了他的能力。</p>
“這個老粗鄙,他就不能少說兩句?”</p>
朱由檢在心中暗罵兩句,隨後又沒辦法,隻能硬著頭皮為熊廷弼擦屁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