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砰砰砰——”
冬月末,伴隨著明軍步槍的聲音在中南半島發出聲響,交趾占婆府的六萬叛軍在麵對六千明軍時,僅在一瞬間便被打得潰不成軍。
他們瘋狂的往身後密林逃去,但卻被密林中湧出手持短兵的交趾兵馬司和拱衛營兵馬擊退一波又一波。
當日落斜陽,六萬叛軍已經不存半數,所有人都蹲在了地上,恐懼的舉手示意投降。
“收割首級,屍體火化。”
馬背上,年過六旬的戚元功隆聲開口,戚武隆也當即指揮兵馬受降俘虜。
等夜色漸黑,戚武隆才帶人返回了行軍大帳。
“爹,擊斃兩萬六千多,俘虜三萬多。”
戚武隆帶著消息回了大帳,脫下甲胃,頭發花白的戚元功聞言也用手撫了撫額頭:“你自己看著處理吧,你也該獨當一麵了。”
“是!”見戚元功這麽說,戚武隆沒有露出很高興的表情,而是有些難受。
戚元功並不隻有戚武隆一個孩子,隻是在朱由檢大規模推廣《外科實錄》之前,大明的接生和育兒水平並不算高,因此他夭折了三個孩子。
戚武隆是第四個孩子,生他的時候,戚元功已經三十有六,也算是老來得子。
在戚武隆之後,他又生有三子兩女,不過這些兒女的才幹顯然不行。
加上泰昌元年戚元功跟隨父親戚金北上遼東,對兒女的教育也落下了一大截。
如戚武隆也是直到十二歲,才被戚元功送往了燕山官學。
戚武隆算是燕山第三期學子,不過他謹遵祖父戚金的教誨,沒有和燕山派在一起抱團,這也是朱由檢為什麽會選擇他去護送朱慈燃的原因。
“爹,這次的事情,我感覺沒那麽簡單。”
戚武隆看著老邁的戚元功,心裏忐忑的說出這句話。
他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戚元功卻抬手示意他別說了:
“我們戚家,不參與廟堂,隻知行軍打仗,保衛家國……”
“……”見父親這麽說,戚武隆沉默數秒,隨後才緩緩作揖:“是……”
瞧他沉默的模樣,戚元功也察覺到他護送朱慈燃回來後的變化,因此皺了皺眉:
“我知道你這一路與太子相談甚歡,但廟堂的渾水不是你我能趟的。”
“你下去吧……”戚元功看著聽不進去的戚武隆,歎了口氣示意他下去好好想想。
“小子告退……”戚武隆作揖退下,待他走後,戚元功也拿起了一份燕山兵書閱讀了起來。
或許對於他們父子來說,這一夜很是難熬,而對於朱由檢來說,那個位置也如坐針氈。
隻是相比較他們,伴隨著時間推移,一路向南的朱慈燃也在冬月的最後一天抵達了這個時代的廣州城。
盡管不是第一次來廣州,但相比於太原、涼州、成都、昆明、桂林等諸省省治,廣州顯得要繁榮不少。
這樣的繁榮不僅僅體現在了經濟貿易上,也體現在了小民生活上。
廣東經過十六年的不斷移民,人口僅有三百二十萬,這其中僅僅廣州府便有七十餘萬人口,而作為省會和府會的廣州城則是以南海、番禺兩縣合建而成,有常駐居民二十餘萬,占據廣東十六分之一的人口。
這個時代的廣州要比後世距離大海更近,順德、番禺、中山等地的大部分還沒有被珠江衝刷出來。
既然距離大海更近,那貿易上自然就更為繁華。
作為大明本土南部四大港口之首,廣州港每日接待的商船也在數百艘之多。
遠遠地,朱慈燃他們還沒有看到廣州城的城牆,便看到了盤踞在外圍的許多集鎮。
集鎮上生活著許許多多百姓,他們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閑時就在廣州城的港口打工,不可謂不舒服。
在曆史學家眼中,晚明的大明朝正處在一個政治壓抑的年代,而就文化學術而言,已失去了唐、宋時代那種渾然的氣派。
江南心學的盛行,反映了士人對現實的退縮心態。
不過相比較人口稠密、文化老邁的江南,嶺南民間表現出來的蓬勃活力,卻如東風吹柳,為沉甸甸的曆史,抹上了一道耀眼的亮色,使之變得鮮繁繽紛、生機盎然。
這樣的生機盎然,在朱由檢執政的十二年間不斷地被催生。
許許多多人口被遷移之後,廣東省的百姓也漸漸富裕起來,尤其是熬過了天啟初年的那三年大旱後,廣東百姓的生活也更上一層樓。
百姓的富裕,加上南洋的收複,海上貿易的放開,這些環境和政策極大刺激了民間工藝美術的繁榮。
瓷器、漆器、家具、刺繡、景泰藍、宣德爐等,千模萬樣,皆一時之盛……
這其中,尤其以澳門和香港兩地的發展最為迅速。
這兩地背靠廣州和大明各省的市舶貿易,從一個荒涼漁村,搖身變成世界矚目的繁盛商港。
一船一船的繡品、絲綢、金銀、麝香、珍珠、象牙精製品、細工小器、漆器、瓷器,從珠三角的三個港口起航,經過南洋、小西洋的航線,在大明與歐洲商人的交易下,被源源運回歐洲。
在歐洲人心目中,黃金、刺繡、象牙一類的藝術品,都屬於奢華品,得到特別的尊敬,因為它們的材料相當珍貴,常用來裝飾祭壇、聖人遺物或貴重書籍的封套。
即便到了十八世紀,這種心理依然存在,而相比較香港和舊港這兩個新興城池,廣州則是歐洲人尋找這些奢華品的最大市場。
廣州的繁榮也離不開朱由檢的支持,從天啟六年開始,他責令六部對當地進行的整治。
首先就是禁止歐洲人在廣州城貿易,另外遷移廣州大量城外農民前往舊港。
在遷移之後,廣州城區開始改造,水泥被應用於房屋、道路等建築。
到天啟十年,廣州城已經麵貌一新,整個城市整潔了,當地百姓的精神仿佛也清爽了。
每天辰時一過,沿街的店鋪陸續開門營業,一夜無聲的城市,像河渠開閘放水般喧鬧起來。
城門一開,第一批湧進來的,總是那些運花入城販賣的花農。
如眼下,混在排隊進城的隊伍裏,朱慈燃他們的四輪車顯得格格不入。
他們的四周是一車車的鮮花,繁花如海、香氣撲鼻。
花農們“吱吱呀呀”挑著一擔擔素馨花,把馥馥香風也帶進城裏,讓朱慈燃他們也身處花海之中。
“乖乖……這些鮮花如果送去京城,那得賣多少銀子……”
看著四周的花海,一名錦衣衛忍不住開口,朱慈燃也在和旁邊進城的花農聊著天。
在聊天下,他們才得知廣州南邊被衝刷出來的一些土地被人稱為河南地,這上萬畝土地上被人種滿了鮮花。
每天雞還未打鳴,花農們便起床開始裁剪花朵,隨後等著城門一開,花農們立馬將鮮花推往了城內的花市。
經過工部燕山官員的規劃,廣州城的大南門、歸德門、小南門、正東門、正西門、大北門、小北門等大大小小的城門附近基本都做了花市。
這些花市之大,僅素馨花每天就賣出不下數百擔,其它的各種鮮花加起來,不下千擔。
“花還算好的,你現在要是在城門口等著,不到半個時辰,等我們都進去了,你就能看到一群家禽、牲畜被運進城裏了。”
和朱慈燃交談的花農大聲開口,這引起了朱慈燃的興趣。
因此在擠進城內後,他們沒有離開,而是把車推到了兵馬司崗亭的後麵,坐在車上看起了城門不斷湧入的花農。
即便是冬季,即便隻是一個城門口,但運進城內的鮮花還是絡繹不絕,讓人眼花繚亂。
芬香撲鼻的鮮花被一擔擔、一車車的帶進城裏,的遠處就是熱鬧的花市。
花市整體是用水泥混凝土和部分木質幹架搭建起來的,整體呈“口”字,將裏麵的花市圈起來。
外麵作為圍牆的房屋都隻準許有兩層三丈的高度,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朱由檢並沒有因為水泥的產量在提高而催生一大片高層建築。
在他看來,高層建築對於大明來說沒有必要。
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強大,不是用建築的高低來評價的,況且大明地廣人稀,也沒有到需要建造“鴿子籠”來困住百姓的地步。
】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高層建築的老化問題。
修建高層建築,等到建築開始老化,那需要付出的拆卸成本就很高了。
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朱由檢準許的高層建築基本都是各地寺廟、以及坊市的商業街。
寺廟閣樓的高度不能超過二十丈,坊市商業街的高度不得超過五丈。
在這樣的要求下,百姓們並不感覺壓抑,而且也不影響商品交易和貿易。
“哼唧……”
正當朱慈燃在打量花市的時候,伴隨著“哼唧”聲,一頭頭被關在木柵欄裏的土豬被挽馬車拉進了城內。
“來了!”看著被拉進城內的土豬,朱慈燃好奇的打量。
對於一個人口大城,廣州的人口可以從豬肉的銷售量,推測一二。
嘉靖三十五年在廣州生活過的傳教士就在《葡萄牙人來華的見聞錄》中寫道:
“廣州城裏的統治官員命令調查每日的食品消耗量,結論是光是豬肉就要五六千頭。”
“要不是有很多人吃黃牛肉、水牛肉、雞及大量的魚,豬的消耗量將達一萬或一萬頭以上。”
“我難以想象,這樣的消耗,城內到底居住了多少人,恐怕要比裏本斯的人口多上數倍。”
嘉靖三十五年尚且如此,更別提天啟十六年了。
朱慈燃數了數被運進城的家禽和牲畜數量,結果僅僅一個城門口,便湧入了上千輛裝著家禽、活豬、活牛的車子。
這還隻是一個城門,如果放眼廣州所有城門,那恐怕每日湧進的牲畜不下萬頭。
這樣的景象,還是朱由檢已經遷移過許多次廣州人口的結果。
因此朱慈燃很難想象,在萬曆年間的廣州城到底有多少人。
“走,進去逛逛去!”
見識到了廣州城門口的景象,朱慈燃對於城內的情況就更好奇了。
他們騎著四輪車,慢慢的騎行在廣州城內那七丈寬的主幹道上,隨後在當地人的指點下,前往了南城的高第街。
高第街以西是濠畔街,濠畔街則是以玉帶濠相連。
騎著四輪車行駛在這裏,瞧見的是人煙輻輳,貨賄山積,沿濠兩岸,千廡萬室,人煙湊集。
各種各樣的店鋪沿著河邊開設,一眼看不到邊。
河裏,一艘艘烏篷船帶著新鮮的魚蝦沿著河劃船,有人呼喊便停下販賣,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逛早集的笑容。
“公子,我餓了……”
朱慈燃還沉浸在廣州的人文風景中,劉順卻摸了摸肚子,說出了有些煞風景的話。
朱慈燃本想調侃一下他,但感受了一下肚子,便和劉順三人把車停在了一家牛肉麵攤旁邊。
“掌櫃的,來四碗牛肉麵!”
“誒!”
曾經說出來就要人打量的話,此時說出來卻顯得無比正常。
朱慈燃看了看這家麵館,館內是桌椅凳子,牆上張貼著官府蓋章的證書。
證書的字太小,朱慈燃坐得太遠,沒看清,但想來應該是批準販賣牛肉的證書。
宋元明以來,牛肉雖然屬於禁品,但並非不可以販賣。
除了死牛比活牛貴的宋代,元明兩代對於百姓是否能吃牛肉這件事情管得並不嚴重。
哪怕在明初洪武、永樂年間,隻要官府確定牛是正常死亡,那基本就可以正常流入市場。
到了成化、弘治年間,官府更是基本不管了,而到了萬曆年間,別說吃牛肉,你就是戴著違禁品的“鐵胃”出門都沒人管你。
晚明尚且如此,更別提眼下的天啟一朝了。
隨著北方和南州大片草原被開發,大明在對於牛是否宰殺的態度上格外開放。
隻要農戶上報要宰殺家牛,那基本都能宰殺,官府並不阻攔。
或許有人覺得牛是生產力不能殺,但大明卻沒有禁止,因為這種事情越禁止,反而越有人會逆反屠戮,例如宋代禁止過甚,導致死牛比活牛貴,百姓爭先恐後讓活牛“自然死”。
明代之所以放得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清楚百姓的逆反心理。
尤其是朱由檢,他隻讓官府統計耕牛數量,然後把控好數量就行。
當牛肉進入市場,並且站穩腳跟,那一條與之配套的養殖體係也會建立,牛商們也不會殺雞取卵。
“牛肉麵來了,收您十六文。”
當穿著綢緞的店家把牛肉麵一碗碗抬上桌,朱慈燃看了看碗裏切了厚厚六七片的牛肉,也不免在店家離開後對劉順說道:“這廣州的店主倒是還挺實誠的。”
廣州雖然是千年商都,但民風依然淳樸。
“那是!”店家還未走遠,聽到了朱慈燃的話,也對著他們說道:
“你們外地顧客要是在廣州的店鋪裏買了貨品,幾天後發現有瑕疵,拿去更換,店主基本都會準允的,並會不刁難。”
“那這樣不會很麻煩?”劉順好奇詢問,但店主揉著麵說道:
“做生意嘛,最重要的就是講誠信,薄利多銷,隻要有賺就行,不要在乎賺多賺少。”
“你們這樣一碗牛肉麵,我也就賺了你們一文,好吃的話下次繼續來,做做我的回頭客。”
店主的廣味官話很有意思,朱慈燃聽著很有趣,也詢問道:“逛廣州城應該怎麽逛?”
“當然是先逛高第街了……”店主不假思索的回答,並且看著四人的衣著調侃道:
“你們這衣著,一看就是西邊來的。”
“怎麽這麽說?”朱慈燃一遍吃麵一邊詢問,店主也根本不怕得罪人,而是樂嗬嗬的笑著,好似一個彌勒佛般解釋:
“江南、湖廣和閩浙、廣東的百姓,就算是城外麵的菜農,花農,進了城裏也得把家裏壓箱底的綢緞衣服穿在身上,要麵子的人還會穿絲綢和蘇繡。”
“呐……你們看看你們,粗布麻衣、短衣藍褲,一看就是西邊來的才會這麽不注意形象,又不是沒錢。”
店家的話僅聽文字有些刻薄,但配合他的笑容和語態,卻並不讓人反感。
“萬一我們真的是沒錢呢?”朱慈燃好奇心上來了,但店家卻鄙夷道:“現在人人都有六七畝地,就算沒地也能打工。”
“沒錢?去碼頭當十幾天力夫就能買一身綢緞穿了。”
“額……”聽到這話,朱慈燃倒沒想到自己的低調到了廣州後,反而成為了異類。
“去高第街,我們都喜歡到那裏買布料和縫製衣服,又便宜,料子又好。”
“在鄉下才是農民,進了城裏你就是城裏人了。”
“我都在農忙的時候回去養豬,來到城裏,你看看,我還不是綢緞穿在身上揉麵?”
“先去高第街買衣服,然後去濠畔街。”
“去濠畔街幹嘛?有什麽好玩的嗎?”朱慈燃反問,但店主的表情卻耐人詢問:“去了你就知道了。”
“行!”店主這話倒是說的很有意思,朱慈燃他們聽後也表示知道了,因此在吃完了麵後,他們便騎車順著路邊的路標,向高第街進發。
過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他們四人就穿上了綢緞做的圓領袍,稍微洗漱了一下,除了有一些黑瘦外,倒是和城裏的百姓沒什麽區別了。
按照麵館店主的話,換了行頭的他們來到了濠畔街,但一來到這裏他們就傻眼了。
在濠畔街頭,身穿各色紵絲綾羅紗衣服的少女、婦人穿梭往來,香霧成陣,春色滿城。
朝廷不準民婦穿的大紅衣裙,一樣有人穿,還有人穿沉香色、元色、醬色、玉色等五彩斑斕的衣服。
朝廷不準佩戴鐲釧,結果一樣有人戴,有的婦女還用金鏈子把耳挖子、牙簽、攝子、小刀串起來掛在胸前,作為裝飾。
有一些愛美的人,還會頭戴金質如意形牡丹、鳳鳥束發冠,耳朵上有葫蘆形耳墜,做工精致絕倫。
“這群人不怕被搶嗎?”
瞧著這群穿金戴銀的人,朱慈燃和劉順四人好似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四處張望。
“這裏是賣首飾的街,怪不得那麽多女的……”
朱慈燃看到了沿街店鋪清一色的販賣女性成衣、首飾、這才反應過來那店家的表情是什麽意思。
不想沾惹胭脂氣的四人把車停在了官府的驛館,徒步走回了玉帶濠。
相比較滿是女人的濠畔街,這繁華狹長的玉帶濠才更適合他們四個老粗閑逛。
不過逛街這種事情,往往還是女人偏多,隻是相比濠畔街,玉帶濠的女人穿搭稍顯正常了。
雖然也是穿著綢緞,但沒有了許多誇張的頭飾。
她們大多背著一個斜跨的布包,包裏裝有一些胭脂水粉。
由於玉帶濠沿著一條河,一路向南,因此在往南走的路上,各類衝天招牌奪人眼目,呈現一派熱鬧景象。
在玉帶濠,朱慈燃看到最多的就是花卉店,這點從街上男女喜愛在頭上戴花的形象就能知道為什麽花卉店會那麽多。
除去花卉店,其次最多的就是書店,然後是胭脂水粉店和各種小吃攤店,以及眼鏡、成衣等店鋪。
除去這些,還有商鋪、酒樓、茶社、當鋪、錢莊、相館、畫寓、戲台、浴堂、廟宇、民房等錯落其間的建築。
不過對於這些建築,朱慈燃興致缺缺,不太感興趣,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玉帶濠的街上人流漸漸變多,繼而熙攘,車水馬龍。
人流的變多,最引人矚目的便是街上踩高蹺、煙火水嬉、舞龍戲獅、弄棒使械的雜耍班子,以及在戲台上表演“走海倭子進寶”等江湖把戲的戲台表演。
朱慈燃不在意這些,他更多的是在體驗廣州城的人文風景,因此他的目光多在四周行人與街道店鋪裏的百姓身上。
在他眼裏,廣州兩岸的遊人或是臨水賞景,或是悠閑品茶,又或者在木行等手工業作坊定製家具,也有在銅錫老店親手敲打茶壺、刻字鐫碑的書生遊人。
隻是由於逛街的人太多,劉順等人生怕人群裏有人欲行不軌,因此在簡單逛了一圈後,他們就帶著朱慈燃返回了驛館。
“還是鄉村好玩些,城裏沒什麽玩的。”
回驛館的路上,朱慈燃也抱怨起了自己的選擇。
這也正常,畢竟他從小生活在京城,對於城池的繁華他深有體會。
廣州城雖然繁華,但相比較京城,那是拍馬也不及的。
“算了,明日繼續出發吧。”
感覺沒什麽意思的朱慈燃選擇繼續出發,這話讓本以為能休息幾天的劉順幾人像死了親娘一樣難受。
懷著心裏的難受,劉順勉強擠出一個笑意:“卑職……領命……”
“砰砰砰——”
冬月末,伴隨著明軍步槍的聲音在中南半島發出聲響,交趾占婆府的六萬叛軍在麵對六千明軍時,僅在一瞬間便被打得潰不成軍。
他們瘋狂的往身後密林逃去,但卻被密林中湧出手持短兵的交趾兵馬司和拱衛營兵馬擊退一波又一波。
當日落斜陽,六萬叛軍已經不存半數,所有人都蹲在了地上,恐懼的舉手示意投降。
“收割首級,屍體火化。”
馬背上,年過六旬的戚元功隆聲開口,戚武隆也當即指揮兵馬受降俘虜。
等夜色漸黑,戚武隆才帶人返回了行軍大帳。
“爹,擊斃兩萬六千多,俘虜三萬多。”
戚武隆帶著消息回了大帳,脫下甲胃,頭發花白的戚元功聞言也用手撫了撫額頭:“你自己看著處理吧,你也該獨當一麵了。”
“是!”見戚元功這麽說,戚武隆沒有露出很高興的表情,而是有些難受。
戚元功並不隻有戚武隆一個孩子,隻是在朱由檢大規模推廣《外科實錄》之前,大明的接生和育兒水平並不算高,因此他夭折了三個孩子。
戚武隆是第四個孩子,生他的時候,戚元功已經三十有六,也算是老來得子。
在戚武隆之後,他又生有三子兩女,不過這些兒女的才幹顯然不行。
加上泰昌元年戚元功跟隨父親戚金北上遼東,對兒女的教育也落下了一大截。
如戚武隆也是直到十二歲,才被戚元功送往了燕山官學。
戚武隆算是燕山第三期學子,不過他謹遵祖父戚金的教誨,沒有和燕山派在一起抱團,這也是朱由檢為什麽會選擇他去護送朱慈燃的原因。
“爹,這次的事情,我感覺沒那麽簡單。”
戚武隆看著老邁的戚元功,心裏忐忑的說出這句話。
他還想繼續說下去,但戚元功卻抬手示意他別說了:
“我們戚家,不參與廟堂,隻知行軍打仗,保衛家國……”
“……”見父親這麽說,戚武隆沉默數秒,隨後才緩緩作揖:“是……”
瞧他沉默的模樣,戚元功也察覺到他護送朱慈燃回來後的變化,因此皺了皺眉:
“我知道你這一路與太子相談甚歡,但廟堂的渾水不是你我能趟的。”
“你下去吧……”戚元功看著聽不進去的戚武隆,歎了口氣示意他下去好好想想。
“小子告退……”戚武隆作揖退下,待他走後,戚元功也拿起了一份燕山兵書閱讀了起來。
或許對於他們父子來說,這一夜很是難熬,而對於朱由檢來說,那個位置也如坐針氈。
隻是相比較他們,伴隨著時間推移,一路向南的朱慈燃也在冬月的最後一天抵達了這個時代的廣州城。
盡管不是第一次來廣州,但相比於太原、涼州、成都、昆明、桂林等諸省省治,廣州顯得要繁榮不少。
這樣的繁榮不僅僅體現在了經濟貿易上,也體現在了小民生活上。
廣東經過十六年的不斷移民,人口僅有三百二十萬,這其中僅僅廣州府便有七十餘萬人口,而作為省會和府會的廣州城則是以南海、番禺兩縣合建而成,有常駐居民二十餘萬,占據廣東十六分之一的人口。
這個時代的廣州要比後世距離大海更近,順德、番禺、中山等地的大部分還沒有被珠江衝刷出來。
既然距離大海更近,那貿易上自然就更為繁華。
作為大明本土南部四大港口之首,廣州港每日接待的商船也在數百艘之多。
遠遠地,朱慈燃他們還沒有看到廣州城的城牆,便看到了盤踞在外圍的許多集鎮。
集鎮上生活著許許多多百姓,他們農忙時從事農業生產,農閑時就在廣州城的港口打工,不可謂不舒服。
在曆史學家眼中,晚明的大明朝正處在一個政治壓抑的年代,而就文化學術而言,已失去了唐、宋時代那種渾然的氣派。
江南心學的盛行,反映了士人對現實的退縮心態。
不過相比較人口稠密、文化老邁的江南,嶺南民間表現出來的蓬勃活力,卻如東風吹柳,為沉甸甸的曆史,抹上了一道耀眼的亮色,使之變得鮮繁繽紛、生機盎然。
這樣的生機盎然,在朱由檢執政的十二年間不斷地被催生。
許許多多人口被遷移之後,廣東省的百姓也漸漸富裕起來,尤其是熬過了天啟初年的那三年大旱後,廣東百姓的生活也更上一層樓。
百姓的富裕,加上南洋的收複,海上貿易的放開,這些環境和政策極大刺激了民間工藝美術的繁榮。
瓷器、漆器、家具、刺繡、景泰藍、宣德爐等,千模萬樣,皆一時之盛……
這其中,尤其以澳門和香港兩地的發展最為迅速。
這兩地背靠廣州和大明各省的市舶貿易,從一個荒涼漁村,搖身變成世界矚目的繁盛商港。
一船一船的繡品、絲綢、金銀、麝香、珍珠、象牙精製品、細工小器、漆器、瓷器,從珠三角的三個港口起航,經過南洋、小西洋的航線,在大明與歐洲商人的交易下,被源源運回歐洲。
在歐洲人心目中,黃金、刺繡、象牙一類的藝術品,都屬於奢華品,得到特別的尊敬,因為它們的材料相當珍貴,常用來裝飾祭壇、聖人遺物或貴重書籍的封套。
即便到了十八世紀,這種心理依然存在,而相比較香港和舊港這兩個新興城池,廣州則是歐洲人尋找這些奢華品的最大市場。
廣州的繁榮也離不開朱由檢的支持,從天啟六年開始,他責令六部對當地進行的整治。
首先就是禁止歐洲人在廣州城貿易,另外遷移廣州大量城外農民前往舊港。
在遷移之後,廣州城區開始改造,水泥被應用於房屋、道路等建築。
到天啟十年,廣州城已經麵貌一新,整個城市整潔了,當地百姓的精神仿佛也清爽了。
每天辰時一過,沿街的店鋪陸續開門營業,一夜無聲的城市,像河渠開閘放水般喧鬧起來。
城門一開,第一批湧進來的,總是那些運花入城販賣的花農。
如眼下,混在排隊進城的隊伍裏,朱慈燃他們的四輪車顯得格格不入。
他們的四周是一車車的鮮花,繁花如海、香氣撲鼻。
花農們“吱吱呀呀”挑著一擔擔素馨花,把馥馥香風也帶進城裏,讓朱慈燃他們也身處花海之中。
“乖乖……這些鮮花如果送去京城,那得賣多少銀子……”
看著四周的花海,一名錦衣衛忍不住開口,朱慈燃也在和旁邊進城的花農聊著天。
在聊天下,他們才得知廣州南邊被衝刷出來的一些土地被人稱為河南地,這上萬畝土地上被人種滿了鮮花。
每天雞還未打鳴,花農們便起床開始裁剪花朵,隨後等著城門一開,花農們立馬將鮮花推往了城內的花市。
經過工部燕山官員的規劃,廣州城的大南門、歸德門、小南門、正東門、正西門、大北門、小北門等大大小小的城門附近基本都做了花市。
這些花市之大,僅素馨花每天就賣出不下數百擔,其它的各種鮮花加起來,不下千擔。
“花還算好的,你現在要是在城門口等著,不到半個時辰,等我們都進去了,你就能看到一群家禽、牲畜被運進城裏了。”
和朱慈燃交談的花農大聲開口,這引起了朱慈燃的興趣。
因此在擠進城內後,他們沒有離開,而是把車推到了兵馬司崗亭的後麵,坐在車上看起了城門不斷湧入的花農。
即便是冬季,即便隻是一個城門口,但運進城內的鮮花還是絡繹不絕,讓人眼花繚亂。
芬香撲鼻的鮮花被一擔擔、一車車的帶進城裏,的遠處就是熱鬧的花市。
花市整體是用水泥混凝土和部分木質幹架搭建起來的,整體呈“口”字,將裏麵的花市圈起來。
外麵作為圍牆的房屋都隻準許有兩層三丈的高度,在如今的這個時代,朱由檢並沒有因為水泥的產量在提高而催生一大片高層建築。
在他看來,高層建築對於大明來說沒有必要。
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強大,不是用建築的高低來評價的,況且大明地廣人稀,也沒有到需要建造“鴿子籠”來困住百姓的地步。
】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高層建築的老化問題。
修建高層建築,等到建築開始老化,那需要付出的拆卸成本就很高了。
因此在全國範圍內,朱由檢準許的高層建築基本都是各地寺廟、以及坊市的商業街。
寺廟閣樓的高度不能超過二十丈,坊市商業街的高度不得超過五丈。
在這樣的要求下,百姓們並不感覺壓抑,而且也不影響商品交易和貿易。
“哼唧……”
正當朱慈燃在打量花市的時候,伴隨著“哼唧”聲,一頭頭被關在木柵欄裏的土豬被挽馬車拉進了城內。
“來了!”看著被拉進城內的土豬,朱慈燃好奇的打量。
對於一個人口大城,廣州的人口可以從豬肉的銷售量,推測一二。
嘉靖三十五年在廣州生活過的傳教士就在《葡萄牙人來華的見聞錄》中寫道:
“廣州城裏的統治官員命令調查每日的食品消耗量,結論是光是豬肉就要五六千頭。”
“要不是有很多人吃黃牛肉、水牛肉、雞及大量的魚,豬的消耗量將達一萬或一萬頭以上。”
“我難以想象,這樣的消耗,城內到底居住了多少人,恐怕要比裏本斯的人口多上數倍。”
嘉靖三十五年尚且如此,更別提天啟十六年了。
朱慈燃數了數被運進城的家禽和牲畜數量,結果僅僅一個城門口,便湧入了上千輛裝著家禽、活豬、活牛的車子。
這還隻是一個城門,如果放眼廣州所有城門,那恐怕每日湧進的牲畜不下萬頭。
這樣的景象,還是朱由檢已經遷移過許多次廣州人口的結果。
因此朱慈燃很難想象,在萬曆年間的廣州城到底有多少人。
“走,進去逛逛去!”
見識到了廣州城門口的景象,朱慈燃對於城內的情況就更好奇了。
他們騎著四輪車,慢慢的騎行在廣州城內那七丈寬的主幹道上,隨後在當地人的指點下,前往了南城的高第街。
高第街以西是濠畔街,濠畔街則是以玉帶濠相連。
騎著四輪車行駛在這裏,瞧見的是人煙輻輳,貨賄山積,沿濠兩岸,千廡萬室,人煙湊集。
各種各樣的店鋪沿著河邊開設,一眼看不到邊。
河裏,一艘艘烏篷船帶著新鮮的魚蝦沿著河劃船,有人呼喊便停下販賣,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逛早集的笑容。
“公子,我餓了……”
朱慈燃還沉浸在廣州的人文風景中,劉順卻摸了摸肚子,說出了有些煞風景的話。
朱慈燃本想調侃一下他,但感受了一下肚子,便和劉順三人把車停在了一家牛肉麵攤旁邊。
“掌櫃的,來四碗牛肉麵!”
“誒!”
曾經說出來就要人打量的話,此時說出來卻顯得無比正常。
朱慈燃看了看這家麵館,館內是桌椅凳子,牆上張貼著官府蓋章的證書。
證書的字太小,朱慈燃坐得太遠,沒看清,但想來應該是批準販賣牛肉的證書。
宋元明以來,牛肉雖然屬於禁品,但並非不可以販賣。
除了死牛比活牛貴的宋代,元明兩代對於百姓是否能吃牛肉這件事情管得並不嚴重。
哪怕在明初洪武、永樂年間,隻要官府確定牛是正常死亡,那基本就可以正常流入市場。
到了成化、弘治年間,官府更是基本不管了,而到了萬曆年間,別說吃牛肉,你就是戴著違禁品的“鐵胃”出門都沒人管你。
晚明尚且如此,更別提眼下的天啟一朝了。
隨著北方和南州大片草原被開發,大明在對於牛是否宰殺的態度上格外開放。
隻要農戶上報要宰殺家牛,那基本都能宰殺,官府並不阻攔。
或許有人覺得牛是生產力不能殺,但大明卻沒有禁止,因為這種事情越禁止,反而越有人會逆反屠戮,例如宋代禁止過甚,導致死牛比活牛貴,百姓爭先恐後讓活牛“自然死”。
明代之所以放得開,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清楚百姓的逆反心理。
尤其是朱由檢,他隻讓官府統計耕牛數量,然後把控好數量就行。
當牛肉進入市場,並且站穩腳跟,那一條與之配套的養殖體係也會建立,牛商們也不會殺雞取卵。
“牛肉麵來了,收您十六文。”
當穿著綢緞的店家把牛肉麵一碗碗抬上桌,朱慈燃看了看碗裏切了厚厚六七片的牛肉,也不免在店家離開後對劉順說道:“這廣州的店主倒是還挺實誠的。”
廣州雖然是千年商都,但民風依然淳樸。
“那是!”店家還未走遠,聽到了朱慈燃的話,也對著他們說道:
“你們外地顧客要是在廣州的店鋪裏買了貨品,幾天後發現有瑕疵,拿去更換,店主基本都會準允的,並會不刁難。”
“那這樣不會很麻煩?”劉順好奇詢問,但店主揉著麵說道:
“做生意嘛,最重要的就是講誠信,薄利多銷,隻要有賺就行,不要在乎賺多賺少。”
“你們這樣一碗牛肉麵,我也就賺了你們一文,好吃的話下次繼續來,做做我的回頭客。”
店主的廣味官話很有意思,朱慈燃聽著很有趣,也詢問道:“逛廣州城應該怎麽逛?”
“當然是先逛高第街了……”店主不假思索的回答,並且看著四人的衣著調侃道:
“你們這衣著,一看就是西邊來的。”
“怎麽這麽說?”朱慈燃一遍吃麵一邊詢問,店主也根本不怕得罪人,而是樂嗬嗬的笑著,好似一個彌勒佛般解釋:
“江南、湖廣和閩浙、廣東的百姓,就算是城外麵的菜農,花農,進了城裏也得把家裏壓箱底的綢緞衣服穿在身上,要麵子的人還會穿絲綢和蘇繡。”
“呐……你們看看你們,粗布麻衣、短衣藍褲,一看就是西邊來的才會這麽不注意形象,又不是沒錢。”
店家的話僅聽文字有些刻薄,但配合他的笑容和語態,卻並不讓人反感。
“萬一我們真的是沒錢呢?”朱慈燃好奇心上來了,但店家卻鄙夷道:“現在人人都有六七畝地,就算沒地也能打工。”
“沒錢?去碼頭當十幾天力夫就能買一身綢緞穿了。”
“額……”聽到這話,朱慈燃倒沒想到自己的低調到了廣州後,反而成為了異類。
“去高第街,我們都喜歡到那裏買布料和縫製衣服,又便宜,料子又好。”
“在鄉下才是農民,進了城裏你就是城裏人了。”
“我都在農忙的時候回去養豬,來到城裏,你看看,我還不是綢緞穿在身上揉麵?”
“先去高第街買衣服,然後去濠畔街。”
“去濠畔街幹嘛?有什麽好玩的嗎?”朱慈燃反問,但店主的表情卻耐人詢問:“去了你就知道了。”
“行!”店主這話倒是說的很有意思,朱慈燃他們聽後也表示知道了,因此在吃完了麵後,他們便騎車順著路邊的路標,向高第街進發。
過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他們四人就穿上了綢緞做的圓領袍,稍微洗漱了一下,除了有一些黑瘦外,倒是和城裏的百姓沒什麽區別了。
按照麵館店主的話,換了行頭的他們來到了濠畔街,但一來到這裏他們就傻眼了。
在濠畔街頭,身穿各色紵絲綾羅紗衣服的少女、婦人穿梭往來,香霧成陣,春色滿城。
朝廷不準民婦穿的大紅衣裙,一樣有人穿,還有人穿沉香色、元色、醬色、玉色等五彩斑斕的衣服。
朝廷不準佩戴鐲釧,結果一樣有人戴,有的婦女還用金鏈子把耳挖子、牙簽、攝子、小刀串起來掛在胸前,作為裝飾。
有一些愛美的人,還會頭戴金質如意形牡丹、鳳鳥束發冠,耳朵上有葫蘆形耳墜,做工精致絕倫。
“這群人不怕被搶嗎?”
瞧著這群穿金戴銀的人,朱慈燃和劉順四人好似進了大觀園的劉姥姥,四處張望。
“這裏是賣首飾的街,怪不得那麽多女的……”
朱慈燃看到了沿街店鋪清一色的販賣女性成衣、首飾、這才反應過來那店家的表情是什麽意思。
不想沾惹胭脂氣的四人把車停在了官府的驛館,徒步走回了玉帶濠。
相比較滿是女人的濠畔街,這繁華狹長的玉帶濠才更適合他們四個老粗閑逛。
不過逛街這種事情,往往還是女人偏多,隻是相比濠畔街,玉帶濠的女人穿搭稍顯正常了。
雖然也是穿著綢緞,但沒有了許多誇張的頭飾。
她們大多背著一個斜跨的布包,包裏裝有一些胭脂水粉。
由於玉帶濠沿著一條河,一路向南,因此在往南走的路上,各類衝天招牌奪人眼目,呈現一派熱鬧景象。
在玉帶濠,朱慈燃看到最多的就是花卉店,這點從街上男女喜愛在頭上戴花的形象就能知道為什麽花卉店會那麽多。
除去花卉店,其次最多的就是書店,然後是胭脂水粉店和各種小吃攤店,以及眼鏡、成衣等店鋪。
除去這些,還有商鋪、酒樓、茶社、當鋪、錢莊、相館、畫寓、戲台、浴堂、廟宇、民房等錯落其間的建築。
不過對於這些建築,朱慈燃興致缺缺,不太感興趣,並且隨著時間推移,玉帶濠的街上人流漸漸變多,繼而熙攘,車水馬龍。
人流的變多,最引人矚目的便是街上踩高蹺、煙火水嬉、舞龍戲獅、弄棒使械的雜耍班子,以及在戲台上表演“走海倭子進寶”等江湖把戲的戲台表演。
朱慈燃不在意這些,他更多的是在體驗廣州城的人文風景,因此他的目光多在四周行人與街道店鋪裏的百姓身上。
在他眼裏,廣州兩岸的遊人或是臨水賞景,或是悠閑品茶,又或者在木行等手工業作坊定製家具,也有在銅錫老店親手敲打茶壺、刻字鐫碑的書生遊人。
隻是由於逛街的人太多,劉順等人生怕人群裏有人欲行不軌,因此在簡單逛了一圈後,他們就帶著朱慈燃返回了驛館。
“還是鄉村好玩些,城裏沒什麽玩的。”
回驛館的路上,朱慈燃也抱怨起了自己的選擇。
這也正常,畢竟他從小生活在京城,對於城池的繁華他深有體會。
廣州城雖然繁華,但相比較京城,那是拍馬也不及的。
“算了,明日繼續出發吧。”
感覺沒什麽意思的朱慈燃選擇繼續出發,這話讓本以為能休息幾天的劉順幾人像死了親娘一樣難受。
懷著心裏的難受,劉順勉強擠出一個笑意:“卑職……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