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
“啊……”
三月的北京城,在一聲聲監斬聲中,無數官員人頭落地,看得菜市口百姓們頭皮發麻的同時,卻又十分大快人心。
自今年正月朱慈燃委任陸元高清查錦衣衛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腐敗的錦衣衛和被牽連的官員入獄。
這些人積攢了三個多月,最後被朱慈燃論罪輕重分為了流放和斬首這兩種待遇。
這樣做不是因為他仁慈,而是因為自家叔父開口,而且河中之地急需勞改工罷了。
其實在朱慈燃看來,這群人都應該被拉去斬首,他們的妻女子嗣也該為奴至死才對,但麵對自家叔父的政策,朱慈燃也大多選擇服從。
不過為了泄恨,他還是親自帶人來到了菜市口,以一個百姓的身份看著這群貪官汙吏人頭滾滾……
“貪汙那麽多銀子,就這麽死了,倒是便宜他們了……”
瞧著那一個個滾落的頭顱,一身道袍打扮的朱慈燃冷哼一聲,隨後轉身離去。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回宮,而是帶著孫可望、李永貞、陸元高三人在菜市口閑逛了起來。
朱慈燃這一次出來除了泄恨之外,也有幾分散心的意思,因此泄憤之後,體察民生就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了。
隨著天啟二十三年北方大旱落下帷幕,眼下除了南方的浙江、南直隸、湖廣、江西有部分地區遭遇旱情外,全國各行省基本安康。
這樣的安康在短時間內還不能直接反映出什麽,但從一些蔬菜價格上卻不難看出民間的情況。
“今日白菜一文幾斤?”
“三斤,若是要九斤,我可送你一斤,如何?”
“那便來上一斤吧。”
“不來些肉?”
“近來吃肉太多,有些膩味了,吃幾天齋飯吧……”
朱慈燃一副小民口吻在一些肉菜檔口問價買菜,各檔口的檔主也如往常和其他客人閑聊一樣與他閑聊。
他走走轉轉半個時辰,差不多了解了京城近日來的物價,不免滿意點頭。
身後的孫可望見狀也小聲在其身旁說道:“入春來,北方菜價皆降,唯有肉食還價格高昂。”
“不過以眼下的架勢,來年肉價估計也能跌下去,物價恐怕能回到萬曆年間。”
孫可望的話讓朱慈燃不停頷首表示認可,盡管他瞧不上自家那位皇曾祖父,但不可否認,自家那位皇曾祖父在位的中期,民間的物價還是比較低的。
“戶部那邊都交接好了嗎?”
朱慈燃一邊說著,一邊向著李永貞準備的馬車走去。
既然已經了解了京城百姓生活的情況,那他自然也要回去抓緊處理未竟的事物了。
孫可望三人與他上了馬車,坐下後陸元高交代道:
“過去兩個多月查抄出了金銀府邸無數,眼下均交給了皇店變賣,共得現銀一百三十五萬餘兩,黃金七千六百餘兩,耕地七十五萬餘畝。”
“耕地已經被戶部和地方衙門分給了百姓,金銀也已經入庫了。”
陸元高說完,朱慈燃很是滿意的點頭,緊接著又詢問道:
“前些日子的事情落實了嗎?五軍都督府和內閣、六部的態度如何?”
二月十九,朱慈燃按照自家叔父的手書內容,將都督府劃出了平日朝會之中,算是徹底斬斷了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同台議事的可能。
日後軍隊幾乎所有的行動,隻通過五軍都督府向皇帝轉呈,而一應的錢糧消耗則由戶部來進行撥付,中間完全由皇帝來下令即可。
在原來的模式當中,六部和內閣雖然無法對都督府的一應行動指手畫腳,可是對於都督府的花費要進行嚴格審計。
這一步本身就是朱由檢自己親自定下來的,因此對於這一步,朱由檢並沒有修改,隻是主要增加了一條……
這一條的內容就是皇帝本身的手諭也可以直接下令,隻需要事後進行審計核算。
多了這一條之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軍費的暴漲……
隨著明軍在西方和南方的開疆拓土,五軍都督府的軍費開支自然也在逐漸暴漲。
比如河中、嶺北那邊,雖然眼下已經撤回了大軍,隻留下了常駐的四萬多兵馬,可是維持這四萬兵馬後勤線的民夫卻足足有二十多萬人。
盡管火車已經修抵了輪台縣(烏魯木齊)以西,節省了不少路途和時間,但是大量的後勤支出,還是在進一步壓榨軍費開支。
當開支不可抑製的暴漲之後,年度的財政開支計算上,自然也就變得非常不好看。
即便天啟二十三年的大明依靠印刷紙幣來積攢了一億三千多萬兩銀子,但國債是需要還的,而各項工程的銀子、百官的俸祿、軍隊的軍餉、賞銀都不是小數目。
按照朱由檢原本的計劃,大明是應該縮減軍隊開支,然後在保障工業化的基礎上,盡量實現收支平衡。
可是隨著疆域的進一步擴大,行政上也隻能進一步擴大編製,進而增加了朝廷的支出。
河中和嶺北是好地方,但它們現在提供不了一點財政來支援大明朝。
實際上,這是朱由檢執政時期留下的弊端。
朱由檢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將能夠威脅大明的國家全部覆滅和瓦解,或者將其拉入地區戰爭泥潭。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
在朱由檢的影響下,不管是百官還是武將,所有人都想大幹快幹,不想磨磨蹭蹭,因此大明各部花錢也是大手大腳。
如今朱由檢雖然讓大明從原來天啟元年的二千六百萬兩歲入,提高到了九千二百萬兩歲入,也創造了一個隻要正常運轉,就能不斷提高歲入的財政盤子。
但與之對比,那點增長的分量根本不足以滿足朝廷官員們的大手大腳。
發展工商,改革田稅,發行國債,鑄造錢幣,創造科技……
短短的二十四年的時間裏,朱由檢其實把能做的和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
正是在這麽多的措施麵前,才得以讓財政收入實現倍增,可是這也說明,大明在現有環境下可以被挖掘的財政空間已經不多了。
“叔父說的對,寅吃卯糧的法子已經用的差不多了,縮減開支的法子也縮無可縮了。”
“隻是新的財源,到底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呢……”
馬車裏、朱慈燃望著自己麵前桌案上的《大明坤輿總圖》,不由得在心中喃喃自語。
而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校也在詢問朱由檢這個問題。
“朝廷養著那麽多人,如果沒有新的財源,恐怕依舊不能改變財政窘迫的局麵。”
朱由校的聲音響起,但它響起的地方不是海上,也不是寧波,而是應天府南京城內的紫禁城華蓋殿內。
這句話的出現,讓身處華蓋殿內,坐在朱由校對麵的朱由檢也陷入了沉思。
他不是不知道怎麽說,而是在想應該怎麽和自家哥哥說清楚。
從朱由校的話中,不難聽出他掌握了大量的經濟用詞和知識。
不過,用詞和知識隻是理論上的東西,如何實踐才是問題所在。
朱由校雖然從自家弟弟口中知道了科技和興新產業的關係,也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問題在於他僅僅是知道罷了。
現在他需要的,是自家弟弟給出自己一個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案。
自朱由校統治這個國家以來,他越發感受到治國之艱難。
大明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不是靠他,而是靠自家弟弟解決。
他的那些手段,尤其是經濟和軍事方麵的手段令人瞠目結舌,很多布置甚至給人一種未雨綢繆,未卜先知的感覺。
“還是那句話,看準新興產業,創造新的需求。”
朱由檢淡然開口,並意圖明顯的說出了一些軍備院正在研究的東西:
“內燃機雖然還遙遙無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內燃機很快就能化作汽車、摩托車、飛機、輪船、火車……”
“可是這些東西能創造多少財源?”朱由校皺眉開口:
“國朝的火車和輪船已經運行多年,但距離回本還是遙遙無期,甚至每年鐵路都處於虧損狀態。”
“重要的不是火車,而是汽車……”朱由檢搖頭解釋起了汽車,而當他說汽車就是私人且不用鐵軌的火車時,朱由校立馬就充滿了好奇。
“如果內燃機能出現,並且運用在汽車上,那隨著研究的深入,大明會因此得到一個龐大的稅源。”
“我說過,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無憂後,他們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這一點,從每年的自行車銷量也能看出。”
“一旦國朝能夠研究出汽車,那汽車就會一點點的走進百姓的生活中。”
“現在軍備院的試驗品裏一台內燃機預計需要五十兩銀子,而汽車造價是七兩銀子。”
“也就是一輛汽車的造價,最起碼是五十七兩,而朝廷若是能創造出每輛十兩的利潤,那以百姓在災後的收入來看,一個家庭隻需要兩年就可以購置汽車。”
“大明三千多萬戶百姓,隻要家家擁有一輛汽車,那就能創造出三億兩的財政收入。”
“況且,汽車使用的汽油才是國朝能夠長久的財源。”
“每斤汽油賺一文,那每輛車就能賺十幾文,這筆稅銀才是長久且可觀的。”
“更重要的是,汽車衍生出來的工作需求比起自行車要多太多。”
“相比較使用人力的自行車,使用機械力量,並且能夠日行數百裏,裝載上千斤貨物的汽車才是大明百姓衣食無憂後的最大出行工具。”
朱由檢用汽車作為興新產業的代表,大概說了一下汽車一旦出現後,大明將會獲得的財源。
相比較自行車那每年不足五十萬兩的稅銀,汽車及其附加產業所能創造的稅銀簡直就是碾壓式的。
“可是百姓真的願意買那麽貴的汽車嗎?會不會這東西隻能是權貴的玩具……”
朱由校杞人憂天的擔憂著,但朱由檢卻不以為意:
“任何東西剛出來的時候都是奢侈的,當年的自行車也是一樣。”
“可是如今呢?國朝許多百姓都購置了自行車,而那一兩二錢的價格換做以前,許多百姓可能需要考慮很久才能出手購買。”
“臣弟看過自行車廠的產出數量,國朝至今已經生產出了九百二十多萬輛自行車,而且隨著旱情消退,這個數目還在不斷提升。”
“隻要百姓有銀子,他們自然而然會消費,哥哥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賺銀子和存錢的機會。”
朱由檢一邊說,朱由校一邊頷首認可,漸漸地,他也變得通透了起來。
隻是相較於他們這邊的通透,京城那邊卻還是老一套。
朱慈燃在返回東宮之後,立馬就召來了他倚重的財政老臣李長庚,試圖讓李長庚為他解惑。
“殿下千歲……”
“不要虛禮了,召你前來是為了銀子的事情,國朝的財政情況你都知道,如果要開辟新的稅源,那朝廷應該怎麽做?”
當李長庚進入春和宮,朱慈燃在安排座位的同時,當下也單刀直入的詢問了起來。
李長庚在錦衣衛搬來椅子後,直接坐了下來,抬手作揖道:
“國朝財政的未盡之處自然是有的,可是有些措施大明並不具備實施的條件,也無實施的必要。”
李長庚微微一笑,他眼下對朱慈燃的秉性還是非常了解了的,因此賣了個關子,不敢輕易說出他的想法。
見李長庚如此,朱慈燃輕聲哼道:“李閣臣,你還沒老,說話也不用拐彎抹角。”
“你所提及的事情,我權當意見聽取,不會立即執行的。”
李長庚聽完朱慈燃這番話,頓時不由得苦笑起來,他輕聲道:
“殿下所問之意,老臣心裏自然是明白的,隻是老臣實言,眼下國朝的財政都是齊王殿下一手布置的,想要更改並不容易。”
“國朝如今雖然也開始發展工商,推行國債,可終究時間較短的緣故,眼下都還處於播種的階段,並沒有到收獲之時。”
李長庚侃侃而談道:“老臣看過不少齊王殿下所寫的書,上麵也分析了曆代王朝的稅收,甚至還有不少苛捐雜稅。”
“隻是這些苛捐雜稅對於國朝來說很難收取,除了土地本身的農業稅之外,像房屋稅、牛羊稅、人頭稅……等等稅源,都因為齊王殿下反對雜稅的原因,基本都沒辦法成為國朝的稅源。”
“即便是目前殿下很重視的工商行業當中,稅收製度也很難進一步細化,在這一點上,齊王殿下似乎有些走入了歧途。”
朱慈燃聽聞愣了愣,反應過來後又對李長庚這麽說自家叔父有些不滿,皺眉反問道:“我叔父於此節可有何處不妥?”
“臣最開始也覺得沒有什麽不妥,但是後麵拜讀了一下齊王殿下所著的經濟書籍後,這才發現齊王殿下雖然在對待工商行業的發展上,一直都是比較鼓勵的,而且也加大了征稅的力度,可是這些並不夠多。”
“對於國朝而言,鼓勵工商發展不等於放縱工商,國朝本身隻是給工商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齊王殿下在自己所著《經濟》書中,都針對商品流通、銷售和收入三個主要環節上有明確的稅製,可是這一點是目前國產還沒有進一步細化的,或者是齊王殿下一直沒有推動的。”
說著、李長庚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之後才解釋道:
“眼下大明針對工商業和農業的稅收大概是在10%左右,而從曆史來看,國朝的商稅可謂曆史最輕。”
“在老臣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針對眼下的這個局麵來說。”
“老臣研究過各國的財政,發現對於各國而言,10%也隻是一個偏低的數字,其中像暗厄利亞在日常針對工商行業的收稅都達到15%,戰時則有可能達到20%~30%。”
“我大明長期處於戰事環境下,卻始終維持在10%的征稅規模上,自然無法撬動更多的稅收。”
說到這裏,李長庚又輕輕歎了一口氣:“還有一點,殿下可知道,如今大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都要遠遠勝過歐洲人的.”
“因為在目前的歐洲,各國無一不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可富國強兵裏麵可沒有民富之選項”
朱慈燃瞬間明白了過來,李長庚說來說起其實透露的就是一點……
自家叔父對下始終懷有憐憫之心,對下層的壓榨還不夠狠。
如果能夠狠下心腸來,將現有的田稅以及工商稅提高一倍,錢依然是能收的上來,可到時候不輕鬆的可就是老百姓了
“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
朱慈燃突然想到自家叔父在他所著《資本論》中這麽一句話,或許隻他有親眼來見證這一切的發生,才能真正明白資本在原始積累時期的醜惡麵目。
當這頭怪物在剛剛萌芽的階段時,就已經表現出對資源的極大渴求,甚至逼迫大明和朱慈燃也不得不想各種辦法來喂養它,強壯它.
隻是一想到這裏,朱慈燃便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望向了輿圖上的《大明坤輿總圖》。
李長庚的目光跟著朱慈燃一起望了過去,看著如此廣袤,幾乎占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大明本土地圖,李長庚也不得不感歎道;
“殿下、臣有一句話其實想對齊王殿下說很久了,但臣一直不敢……”
“嗯?”朱慈燃聽到他的話,側過了頭,示意他隨便說,而李長庚也作揖表示告罪,繼而開口道:
“齊王殿下太過愛民,而您也是……”
“……”朱慈燃聞言皺眉,麵露不喜:“我聽聞李閣臣你曾經也愛民如子,眼下說出這句話,不覺得羞愧嗎?”
“老臣愛民,但老臣也知道國比家重要。”李長庚並不覺得羞愧,因為他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就是這樣的。
見他理直氣壯,朱慈燃皺眉擺了擺手:“你先下去吧,讓我想想。”
“老臣告退……”李長庚清楚,朱慈燃對他的話感到了十分不喜,因此識趣的離開了春和宮。
也在他走後,朱慈燃向李永貞發話:“傳金先生前來。”
“奴婢領口諭……”李永貞作揖應下,當即派人去找金鉉。
見他去辦事,朱慈燃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老臣雖然好用,但還是過於迂腐,活在以前……”
朱慈燃給出了他心中對李長庚的評價,但同時也對召來金鉉多了幾分忐忑。
他在想,麵對同一個問題,自己同樣愛民如子,且接受了新式教育成長起來的老師,想法會不會和李長庚一樣迂腐,認為為了朝廷,可以讓百姓承受一部分苦頭。
朱慈燃在擔憂,而隨著時間推移,當金鉉的腳步聲出現時,朱慈燃立馬抬頭看向了門口。
比起剛到大明時,金鉉消瘦了不少,可見大明的事物比起齊國繁重了太多。
“老師先坐下吧,不用行禮了,學生有些疑問想問問老師……”
朱慈燃打斷了正要行禮的金鉉,同時也向前探了探身子,將自己和李長庚討論的問題說給了金鉉聽。
對此內容,剛剛坐下的金鉉幾乎在瞬間就皺起了眉頭。
“老師是都覺得,國朝可以加一些稅……”
朱慈燃懷著沉重心情詢問金鉉,金鉉卻不假思索的回答:“簡直迂腐!”
隻是四個字,朱慈燃沉重的心情頓時被一掃而空,心裏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不免對金鉉接下來的話充滿了期待。
“李閣臣看的書太少,而且也不應該隻看殿下所著的經濟類書籍,應該多看看科技方麵的書籍。”
“殿下的經濟宗旨,是以讓百姓富起來,有了閑錢後消費,繼而讓經濟循環起來,而單純的壓榨隻會讓百姓束手束腳。”
“一旦百姓開始對經濟環境產生擔心的心理,那儲蓄就會變成常態。”
“如果百姓都儲蓄,那經濟就循環不起來,消費就會降級而導致經濟通縮。”
“如果要說的更具體一些,那就是……”
金鉉百無禁忌的說著自己的看法,而他的看法更是贏得了朱慈燃的心安。
朱慈燃被李長庚一說,瞬間都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柔弱”了。
但經過金鉉的回答,他才漸漸清楚了一件事。
那就是李長庚他們玩的還是馭民的套路,而金鉉所說的,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因此,在金鉉分析完以後,朱慈燃臉上多出了笑意,同時他也起身對金鉉作揖道:
“多謝老師為學生解惑,學生知道怎麽做了。”
“既然殿下知道,那臣就告退了。”金鉉作揖回應,但最後還是不放心道:
“殿下,臣最後還是想提醒您一句……”
“若是您和萬歲不能像齊王殿下一樣愛民如子,從百姓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所在,那國朝衰落也隻是時間問題。”
金鉉的發言依舊大膽,這也代表著他一直都沒有變,他還是曾經的那個直臣,為了百姓,他從不擔心自己的言論會得罪當權者。
“嗬嗬……”朱慈燃沒有生氣,而是和善的笑了笑:
“老師放心,學生一直沒有變。”
麵對朱慈燃的話,金鉉沒有多說什麽,他事務繁忙,因此沒有過多停留就轉身離開了春和宮。
瞧著他的背影,朱慈燃若有所思,最後在金鉉徹底離開的同時,朱慈燃才喃喃自語的開口:
“有些東西,是該掃入垃圾堆了……”
(本章完)
“啊……”
三月的北京城,在一聲聲監斬聲中,無數官員人頭落地,看得菜市口百姓們頭皮發麻的同時,卻又十分大快人心。
自今年正月朱慈燃委任陸元高清查錦衣衛以來,幾乎每天都有腐敗的錦衣衛和被牽連的官員入獄。
這些人積攢了三個多月,最後被朱慈燃論罪輕重分為了流放和斬首這兩種待遇。
這樣做不是因為他仁慈,而是因為自家叔父開口,而且河中之地急需勞改工罷了。
其實在朱慈燃看來,這群人都應該被拉去斬首,他們的妻女子嗣也該為奴至死才對,但麵對自家叔父的政策,朱慈燃也大多選擇服從。
不過為了泄恨,他還是親自帶人來到了菜市口,以一個百姓的身份看著這群貪官汙吏人頭滾滾……
“貪汙那麽多銀子,就這麽死了,倒是便宜他們了……”
瞧著那一個個滾落的頭顱,一身道袍打扮的朱慈燃冷哼一聲,隨後轉身離去。
不過,他並沒有直接回宮,而是帶著孫可望、李永貞、陸元高三人在菜市口閑逛了起來。
朱慈燃這一次出來除了泄恨之外,也有幾分散心的意思,因此泄憤之後,體察民生就是他需要做的事情了。
隨著天啟二十三年北方大旱落下帷幕,眼下除了南方的浙江、南直隸、湖廣、江西有部分地區遭遇旱情外,全國各行省基本安康。
這樣的安康在短時間內還不能直接反映出什麽,但從一些蔬菜價格上卻不難看出民間的情況。
“今日白菜一文幾斤?”
“三斤,若是要九斤,我可送你一斤,如何?”
“那便來上一斤吧。”
“不來些肉?”
“近來吃肉太多,有些膩味了,吃幾天齋飯吧……”
朱慈燃一副小民口吻在一些肉菜檔口問價買菜,各檔口的檔主也如往常和其他客人閑聊一樣與他閑聊。
他走走轉轉半個時辰,差不多了解了京城近日來的物價,不免滿意點頭。
身後的孫可望見狀也小聲在其身旁說道:“入春來,北方菜價皆降,唯有肉食還價格高昂。”
“不過以眼下的架勢,來年肉價估計也能跌下去,物價恐怕能回到萬曆年間。”
孫可望的話讓朱慈燃不停頷首表示認可,盡管他瞧不上自家那位皇曾祖父,但不可否認,自家那位皇曾祖父在位的中期,民間的物價還是比較低的。
“戶部那邊都交接好了嗎?”
朱慈燃一邊說著,一邊向著李永貞準備的馬車走去。
既然已經了解了京城百姓生活的情況,那他自然也要回去抓緊處理未竟的事物了。
孫可望三人與他上了馬車,坐下後陸元高交代道:
“過去兩個多月查抄出了金銀府邸無數,眼下均交給了皇店變賣,共得現銀一百三十五萬餘兩,黃金七千六百餘兩,耕地七十五萬餘畝。”
“耕地已經被戶部和地方衙門分給了百姓,金銀也已經入庫了。”
陸元高說完,朱慈燃很是滿意的點頭,緊接著又詢問道:
“前些日子的事情落實了嗎?五軍都督府和內閣、六部的態度如何?”
二月十九,朱慈燃按照自家叔父的手書內容,將都督府劃出了平日朝會之中,算是徹底斬斷了文官和武將之間的同台議事的可能。
日後軍隊幾乎所有的行動,隻通過五軍都督府向皇帝轉呈,而一應的錢糧消耗則由戶部來進行撥付,中間完全由皇帝來下令即可。
在原來的模式當中,六部和內閣雖然無法對都督府的一應行動指手畫腳,可是對於都督府的花費要進行嚴格審計。
這一步本身就是朱由檢自己親自定下來的,因此對於這一步,朱由檢並沒有修改,隻是主要增加了一條……
這一條的內容就是皇帝本身的手諭也可以直接下令,隻需要事後進行審計核算。
多了這一條之後,最直觀的影響就是軍費的暴漲……
隨著明軍在西方和南方的開疆拓土,五軍都督府的軍費開支自然也在逐漸暴漲。
比如河中、嶺北那邊,雖然眼下已經撤回了大軍,隻留下了常駐的四萬多兵馬,可是維持這四萬兵馬後勤線的民夫卻足足有二十多萬人。
盡管火車已經修抵了輪台縣(烏魯木齊)以西,節省了不少路途和時間,但是大量的後勤支出,還是在進一步壓榨軍費開支。
當開支不可抑製的暴漲之後,年度的財政開支計算上,自然也就變得非常不好看。
即便天啟二十三年的大明依靠印刷紙幣來積攢了一億三千多萬兩銀子,但國債是需要還的,而各項工程的銀子、百官的俸祿、軍隊的軍餉、賞銀都不是小數目。
按照朱由檢原本的計劃,大明是應該縮減軍隊開支,然後在保障工業化的基礎上,盡量實現收支平衡。
可是隨著疆域的進一步擴大,行政上也隻能進一步擴大編製,進而增加了朝廷的支出。
河中和嶺北是好地方,但它們現在提供不了一點財政來支援大明朝。
實際上,這是朱由檢執政時期留下的弊端。
朱由檢想要在自己有生之年,將能夠威脅大明的國家全部覆滅和瓦解,或者將其拉入地區戰爭泥潭。
但是,問題也就來了……
在朱由檢的影響下,不管是百官還是武將,所有人都想大幹快幹,不想磨磨蹭蹭,因此大明各部花錢也是大手大腳。
如今朱由檢雖然讓大明從原來天啟元年的二千六百萬兩歲入,提高到了九千二百萬兩歲入,也創造了一個隻要正常運轉,就能不斷提高歲入的財政盤子。
但與之對比,那點增長的分量根本不足以滿足朝廷官員們的大手大腳。
發展工商,改革田稅,發行國債,鑄造錢幣,創造科技……
短短的二十四年的時間裏,朱由檢其實把能做的和該做的都已經做完了。
正是在這麽多的措施麵前,才得以讓財政收入實現倍增,可是這也說明,大明在現有環境下可以被挖掘的財政空間已經不多了。
“叔父說的對,寅吃卯糧的法子已經用的差不多了,縮減開支的法子也縮無可縮了。”
“隻是新的財源,到底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呢……”
馬車裏、朱慈燃望著自己麵前桌案上的《大明坤輿總圖》,不由得在心中喃喃自語。
而在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由校也在詢問朱由檢這個問題。
“朝廷養著那麽多人,如果沒有新的財源,恐怕依舊不能改變財政窘迫的局麵。”
朱由校的聲音響起,但它響起的地方不是海上,也不是寧波,而是應天府南京城內的紫禁城華蓋殿內。
這句話的出現,讓身處華蓋殿內,坐在朱由校對麵的朱由檢也陷入了沉思。
他不是不知道怎麽說,而是在想應該怎麽和自家哥哥說清楚。
從朱由校的話中,不難聽出他掌握了大量的經濟用詞和知識。
不過,用詞和知識隻是理論上的東西,如何實踐才是問題所在。
朱由校雖然從自家弟弟口中知道了科技和興新產業的關係,也知道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但問題在於他僅僅是知道罷了。
現在他需要的,是自家弟弟給出自己一個如何解決問題的方案。
自朱由校統治這個國家以來,他越發感受到治國之艱難。
大明的許多問題,很大程度不是靠他,而是靠自家弟弟解決。
他的那些手段,尤其是經濟和軍事方麵的手段令人瞠目結舌,很多布置甚至給人一種未雨綢繆,未卜先知的感覺。
“還是那句話,看準新興產業,創造新的需求。”
朱由檢淡然開口,並意圖明顯的說出了一些軍備院正在研究的東西:
“內燃機雖然還遙遙無期,但一旦走了突破,內燃機很快就能化作汽車、摩托車、飛機、輪船、火車……”
“可是這些東西能創造多少財源?”朱由校皺眉開口:
“國朝的火車和輪船已經運行多年,但距離回本還是遙遙無期,甚至每年鐵路都處於虧損狀態。”
“重要的不是火車,而是汽車……”朱由檢搖頭解釋起了汽車,而當他說汽車就是私人且不用鐵軌的火車時,朱由校立馬就充滿了好奇。
“如果內燃機能出現,並且運用在汽車上,那隨著研究的深入,大明會因此得到一個龐大的稅源。”
“我說過,百姓的需求是向上的,在衣食無憂後,他們追求的就是出行和居住。”
“這一點,從每年的自行車銷量也能看出。”
“一旦國朝能夠研究出汽車,那汽車就會一點點的走進百姓的生活中。”
“現在軍備院的試驗品裏一台內燃機預計需要五十兩銀子,而汽車造價是七兩銀子。”
“也就是一輛汽車的造價,最起碼是五十七兩,而朝廷若是能創造出每輛十兩的利潤,那以百姓在災後的收入來看,一個家庭隻需要兩年就可以購置汽車。”
“大明三千多萬戶百姓,隻要家家擁有一輛汽車,那就能創造出三億兩的財政收入。”
“況且,汽車使用的汽油才是國朝能夠長久的財源。”
“每斤汽油賺一文,那每輛車就能賺十幾文,這筆稅銀才是長久且可觀的。”
“更重要的是,汽車衍生出來的工作需求比起自行車要多太多。”
“相比較使用人力的自行車,使用機械力量,並且能夠日行數百裏,裝載上千斤貨物的汽車才是大明百姓衣食無憂後的最大出行工具。”
朱由檢用汽車作為興新產業的代表,大概說了一下汽車一旦出現後,大明將會獲得的財源。
相比較自行車那每年不足五十萬兩的稅銀,汽車及其附加產業所能創造的稅銀簡直就是碾壓式的。
“可是百姓真的願意買那麽貴的汽車嗎?會不會這東西隻能是權貴的玩具……”
朱由校杞人憂天的擔憂著,但朱由檢卻不以為意:
“任何東西剛出來的時候都是奢侈的,當年的自行車也是一樣。”
“可是如今呢?國朝許多百姓都購置了自行車,而那一兩二錢的價格換做以前,許多百姓可能需要考慮很久才能出手購買。”
“臣弟看過自行車廠的產出數量,國朝至今已經生產出了九百二十多萬輛自行車,而且隨著旱情消退,這個數目還在不斷提升。”
“隻要百姓有銀子,他們自然而然會消費,哥哥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賺銀子和存錢的機會。”
朱由檢一邊說,朱由校一邊頷首認可,漸漸地,他也變得通透了起來。
隻是相較於他們這邊的通透,京城那邊卻還是老一套。
朱慈燃在返回東宮之後,立馬就召來了他倚重的財政老臣李長庚,試圖讓李長庚為他解惑。
“殿下千歲……”
“不要虛禮了,召你前來是為了銀子的事情,國朝的財政情況你都知道,如果要開辟新的稅源,那朝廷應該怎麽做?”
當李長庚進入春和宮,朱慈燃在安排座位的同時,當下也單刀直入的詢問了起來。
李長庚在錦衣衛搬來椅子後,直接坐了下來,抬手作揖道:
“國朝財政的未盡之處自然是有的,可是有些措施大明並不具備實施的條件,也無實施的必要。”
李長庚微微一笑,他眼下對朱慈燃的秉性還是非常了解了的,因此賣了個關子,不敢輕易說出他的想法。
見李長庚如此,朱慈燃輕聲哼道:“李閣臣,你還沒老,說話也不用拐彎抹角。”
“你所提及的事情,我權當意見聽取,不會立即執行的。”
李長庚聽完朱慈燃這番話,頓時不由得苦笑起來,他輕聲道:
“殿下所問之意,老臣心裏自然是明白的,隻是老臣實言,眼下國朝的財政都是齊王殿下一手布置的,想要更改並不容易。”
“國朝如今雖然也開始發展工商,推行國債,可終究時間較短的緣故,眼下都還處於播種的階段,並沒有到收獲之時。”
李長庚侃侃而談道:“老臣看過不少齊王殿下所寫的書,上麵也分析了曆代王朝的稅收,甚至還有不少苛捐雜稅。”
“隻是這些苛捐雜稅對於國朝來說很難收取,除了土地本身的農業稅之外,像房屋稅、牛羊稅、人頭稅……等等稅源,都因為齊王殿下反對雜稅的原因,基本都沒辦法成為國朝的稅源。”
“即便是目前殿下很重視的工商行業當中,稅收製度也很難進一步細化,在這一點上,齊王殿下似乎有些走入了歧途。”
朱慈燃聽聞愣了愣,反應過來後又對李長庚這麽說自家叔父有些不滿,皺眉反問道:“我叔父於此節可有何處不妥?”
“臣最開始也覺得沒有什麽不妥,但是後麵拜讀了一下齊王殿下所著的經濟書籍後,這才發現齊王殿下雖然在對待工商行業的發展上,一直都是比較鼓勵的,而且也加大了征稅的力度,可是這些並不夠多。”
“對於國朝而言,鼓勵工商發展不等於放縱工商,國朝本身隻是給工商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齊王殿下在自己所著《經濟》書中,都針對商品流通、銷售和收入三個主要環節上有明確的稅製,可是這一點是目前國產還沒有進一步細化的,或者是齊王殿下一直沒有推動的。”
說著、李長庚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嗓子之後才解釋道:
“眼下大明針對工商業和農業的稅收大概是在10%左右,而從曆史來看,國朝的商稅可謂曆史最輕。”
“在老臣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針對眼下的這個局麵來說。”
“老臣研究過各國的財政,發現對於各國而言,10%也隻是一個偏低的數字,其中像暗厄利亞在日常針對工商行業的收稅都達到15%,戰時則有可能達到20%~30%。”
“我大明長期處於戰事環境下,卻始終維持在10%的征稅規模上,自然無法撬動更多的稅收。”
說到這裏,李長庚又輕輕歎了一口氣:“還有一點,殿下可知道,如今大明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條件,都要遠遠勝過歐洲人的.”
“因為在目前的歐洲,各國無一不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可富國強兵裏麵可沒有民富之選項”
朱慈燃瞬間明白了過來,李長庚說來說起其實透露的就是一點……
自家叔父對下始終懷有憐憫之心,對下層的壓榨還不夠狠。
如果能夠狠下心腸來,將現有的田稅以及工商稅提高一倍,錢依然是能收的上來,可到時候不輕鬆的可就是老百姓了
“資本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每一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
朱慈燃突然想到自家叔父在他所著《資本論》中這麽一句話,或許隻他有親眼來見證這一切的發生,才能真正明白資本在原始積累時期的醜惡麵目。
當這頭怪物在剛剛萌芽的階段時,就已經表現出對資源的極大渴求,甚至逼迫大明和朱慈燃也不得不想各種辦法來喂養它,強壯它.
隻是一想到這裏,朱慈燃便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望向了輿圖上的《大明坤輿總圖》。
李長庚的目光跟著朱慈燃一起望了過去,看著如此廣袤,幾乎占據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大明本土地圖,李長庚也不得不感歎道;
“殿下、臣有一句話其實想對齊王殿下說很久了,但臣一直不敢……”
“嗯?”朱慈燃聽到他的話,側過了頭,示意他隨便說,而李長庚也作揖表示告罪,繼而開口道:
“齊王殿下太過愛民,而您也是……”
“……”朱慈燃聞言皺眉,麵露不喜:“我聽聞李閣臣你曾經也愛民如子,眼下說出這句話,不覺得羞愧嗎?”
“老臣愛民,但老臣也知道國比家重要。”李長庚並不覺得羞愧,因為他接受的教育和成長環境就是這樣的。
見他理直氣壯,朱慈燃皺眉擺了擺手:“你先下去吧,讓我想想。”
“老臣告退……”李長庚清楚,朱慈燃對他的話感到了十分不喜,因此識趣的離開了春和宮。
也在他走後,朱慈燃向李永貞發話:“傳金先生前來。”
“奴婢領口諭……”李永貞作揖應下,當即派人去找金鉉。
見他去辦事,朱慈燃也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老臣雖然好用,但還是過於迂腐,活在以前……”
朱慈燃給出了他心中對李長庚的評價,但同時也對召來金鉉多了幾分忐忑。
他在想,麵對同一個問題,自己同樣愛民如子,且接受了新式教育成長起來的老師,想法會不會和李長庚一樣迂腐,認為為了朝廷,可以讓百姓承受一部分苦頭。
朱慈燃在擔憂,而隨著時間推移,當金鉉的腳步聲出現時,朱慈燃立馬抬頭看向了門口。
比起剛到大明時,金鉉消瘦了不少,可見大明的事物比起齊國繁重了太多。
“老師先坐下吧,不用行禮了,學生有些疑問想問問老師……”
朱慈燃打斷了正要行禮的金鉉,同時也向前探了探身子,將自己和李長庚討論的問題說給了金鉉聽。
對此內容,剛剛坐下的金鉉幾乎在瞬間就皺起了眉頭。
“老師是都覺得,國朝可以加一些稅……”
朱慈燃懷著沉重心情詢問金鉉,金鉉卻不假思索的回答:“簡直迂腐!”
隻是四個字,朱慈燃沉重的心情頓時被一掃而空,心裏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不免對金鉉接下來的話充滿了期待。
“李閣臣看的書太少,而且也不應該隻看殿下所著的經濟類書籍,應該多看看科技方麵的書籍。”
“殿下的經濟宗旨,是以讓百姓富起來,有了閑錢後消費,繼而讓經濟循環起來,而單純的壓榨隻會讓百姓束手束腳。”
“一旦百姓開始對經濟環境產生擔心的心理,那儲蓄就會變成常態。”
“如果百姓都儲蓄,那經濟就循環不起來,消費就會降級而導致經濟通縮。”
“如果要說的更具體一些,那就是……”
金鉉百無禁忌的說著自己的看法,而他的看法更是贏得了朱慈燃的心安。
朱慈燃被李長庚一說,瞬間都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柔弱”了。
但經過金鉉的回答,他才漸漸清楚了一件事。
那就是李長庚他們玩的還是馭民的套路,而金鉉所說的,才是未來的大趨勢。
因此,在金鉉分析完以後,朱慈燃臉上多出了笑意,同時他也起身對金鉉作揖道:
“多謝老師為學生解惑,學生知道怎麽做了。”
“既然殿下知道,那臣就告退了。”金鉉作揖回應,但最後還是不放心道:
“殿下,臣最後還是想提醒您一句……”
“若是您和萬歲不能像齊王殿下一樣愛民如子,從百姓的角度來分析問題所在,那國朝衰落也隻是時間問題。”
金鉉的發言依舊大膽,這也代表著他一直都沒有變,他還是曾經的那個直臣,為了百姓,他從不擔心自己的言論會得罪當權者。
“嗬嗬……”朱慈燃沒有生氣,而是和善的笑了笑:
“老師放心,學生一直沒有變。”
麵對朱慈燃的話,金鉉沒有多說什麽,他事務繁忙,因此沒有過多停留就轉身離開了春和宮。
瞧著他的背影,朱慈燃若有所思,最後在金鉉徹底離開的同時,朱慈燃才喃喃自語的開口:
“有些東西,是該掃入垃圾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