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並不會因為缺少誰而不旋轉,哪怕再有影響力的人也是如此。
齊王就藩的消息好似淩冽的北風,被京城以一份份告示宣告天下。
對於大明朝的大部分百姓來說,他們並未感覺到齊王的離去給他們帶來了什麽影響。
所有的影響都是在多年後才會呈現出來,齊王就藩一事也是如此。
除了一群經曆過張居正時期的百姓外,其它人都隻是將齊王就藩當做茶餘飯後,甚至在他離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民間就出現了許多攻劾他的聲音。
“齊王刻薄寡恩,隻是仗著他是萬歲弟弟,分走了萬歲的功績罷了。”
“就是,他在的時候,年年天災人禍,現在他一走,旱情就立馬消退了,我看他就是個……災星!”
“我家以前那麽多人,都是因為他舍不得發糧食,全部遷移到了那鳥不拉屎的舊港,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還得是看萬歲和太子殿下,看著吧,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世上從不缺乏愚夫,一群馬後炮總在事後複盤時以朱由檢時期大搞遷移的事情來攻擊他,全盤否認他的功績。
盡管這樣的聲音總會引來大部分百姓的謾罵,但它們卻總能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四下傳播。
官員們還沒有適應齊王的離開,這群愚夫反而第一批適應了。
不過即便再無法適應,時間也足夠衝刷一切。
光陰如梭,天啟二十四年的正旦節如期到來。
這是二十四年以來,朝臣們第一次麵對沒有齊王的大朝會。
以往的大朝會,即便齊王外出征戰,或者有事無法到來,但朝臣們始終如坐針氈。
可是今日,齊王抵達齊國西京城的消息已經傳來,雙方間距數萬裏,一種輕鬆的感覺從百官們起床之時就開始彌漫,到了皇極門外,百官們更是掩不住笑容。
這樣的現象,直到皇極門打開,錦衣衛淨鞭才宣告結束。
鴻臚寺卿擊鍾,高唱入班,數百名文武大臣依次入殿,按部就班。
他們身著朝服,以內閣為首,而內閣又以三王為首。
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身著冕服,手持玉圭,眼觀鼻、鼻觀心。
“唱——”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鴻臚寺卿的聲音再度響起,百官紛紛作揖行禮。
他們沒有下跪稽首,因為朱由校在昨日宣布廢除了這項禮儀,這也宣布著大明朝再也沒有了下跪的規矩。
在群臣的等待中,身著冕服的朱由校走出屏風,坐在了那把象征權力的椅子上。
“平身!”
伴隨著他的聲音響起,群臣紛紛直起了腰杆,同時也看到了他的情況。
相比較兩個月前,朱由校消瘦了不少。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他沒有太多心情在大朝會上,因為真正的事情,他和內閣與三王在乾清宮就能決定。
百官們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作為閣老的洪承疇見狀上前作揖:
“臣內閣首輔洪承疇啟奏陛下,今歲旱情消退,百姓賴安,六部與內閣商議,今歲的夏稅和秋稅可以收取了。”
“嗯……愛卿擬個章程,交由司禮監即可。”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應了收稅一事,畢竟再不收農業稅,大明朝的財政就要破產了。
“臣領旨……”
洪承疇早知道朱由校會同意,因此說完之後便退回了位置上。
之後,百官久久不開口,鴻臚寺卿見狀也擊鍾唱禮:“退……”
“萬歲……”
在萬歲聲中,朱由校率先起身離開,百官也依次退場。
沒有了齊王,大朝會恢複了萬曆年間以慶賀為主的章程,所有事情都在內閣與皇帝、三王之間做出決定。
正月十五,恢複征收農業稅的消息就傳遍了天下,對此的百姓們也早有準備,畢竟齊王時期就是旱情當年蠲免,旱情退去而征收田賦。
這一年的大明朝總體來說政治平穩,官員們還沒有從齊王時期的陰影裏走出來。
百姓們雖然已經從十七年天災人禍裏走了出來,但因為過去十七年的天災人禍,每家每戶都過得尤為節儉。
至於皇帝朱由校,他則是常常召見齊王府三位郡王,賞賜地方獻上的金銀細軟,寶石玉器。
大明朝的總體事物依舊在東宮手中把持著,隻不過朱慈燃每次處理完政務,都需要將奏疏交給司禮監,轉交皇帝朱由校過目。
大明朝的秩序並未在這一年發生變化,而齊國那邊卻是因為齊王的坐鎮而舉國歡慶。
四月初六,齊國與唐國、吉國、淮國簽訂貿易條約,內容為:
“齊國在其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年經濟支援三國一定數量的糧食、以及在朝廷的認可下,對三國的的手工業進行扶持。”
這份條約於天啟二十五年正月初一生效,而它也在簽訂的當天被備份,同時送往了京城來由宗人府的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監督。
六月十五日,該條約獲得大明宗人府認可。
七月十二日,齊王朱由檢下令旨,著孫應元領兵九千對盤踞在株林府的食人部落進行圍剿。
七月二十六日,馬斯頓荒原戰役爆發。
八月初二,將領克倫威爾率部潰魯珀特親王軍的左翼,並猛攻王軍的中路。
由於王軍裝備了足夠的燧發槍,克倫威爾被中軍擊退,雙方各自死傷兩千有餘,各自撤退。
同期,西班牙軍隊支援神聖羅馬帝國,為其擊退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瑞典軍隊。
由於戰事頻繁,新教聯盟軍與天主教聯盟軍心照不宣的停下了戰火,各自休整,準備下一階段的角逐。
八月初九,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向齊王朱由檢手寫親筆信,希望齊國能增加條約中的貿易量,讓西班牙繼續穩定國內物價,增加國民對戰事的信心。
九月十七,朱齊王由檢對西班牙的貿易量在原本基礎上提升三成。
十月十五,大明戶部遞交奏疏,宣布了今年的財政情況。
在新的一年裏,沒有了災情的影響,大明收取農業稅五千六百二十餘萬兩,商稅以及鹽稅、礦稅等國營壟斷稅收為四千三百餘萬兩。
天啟二十四年,大明稅收為一億零六十二萬四千兩,支出為八千四百餘萬兩,淨入太倉一千五百九十五萬兩,是大明財政近十年來第一次淨入。
同年,世界財政前五的國家分別是:
莫臥兒帝國,財政約一千六百萬兩。
西班牙帝國,財政約一千五百萬兩。
齊國,財政約一千三百萬兩。
奧斯曼帝國,財政約一千三百萬兩。
法國,財政約一千二百萬兩……
“算上礦課司,金融司有存銀兩千六百萬了。”
冬月初六,在京城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比起年初顯得更為成熟的朱慈燃拿著奏疏,麵前坐著戶部尚書李長庚。
“回殿下,確實如此。”
李長庚作揖回應,朱慈燃也借機開口道:
“算來時間,也應該償還一部分國債了。”
“撥出兩千萬兩償還部分國債,另外撥六百萬兩采購麓川、舊港、東北四省的糧食,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太低,戶部和皇店做好交接,把糧食鄰省販賣,一點點的販賣給東利未亞諸國和小西洋諸藩。”
朱慈燃說著自己的安排,今年由於風調雨順,東北四省和麓川舊港等地都迎來了大豐收,因此朝廷必須得做出安排,讓六省農民的糧食不至於爛在家裏。
“臣也是如此打算,不過五軍都督府那邊上疏,近來南虜和魯迷國有各自出兵河中,蒙古的打算,請調軍費二百萬兩。”
李長庚說出了他所麵對的局麵,這讓朱慈燃皺眉:
“打個莫臥兒要二百萬兩?”
“五軍都督府的奏疏確實這樣寫的,具體的臣也並不知曉。”李長庚作揖回答。
“傳李定國進宮。”朱慈燃轉頭招呼了一聲李永貞。
李永貞見狀回禮,緊接著下去派人傳喚去了。
在李定國沒有到來之前,朱慈燃也對李長庚開口道:
“近來我翻閱齊王叔監國時期的諸多奏疏,發現一些奏疏找不到了,我問洪閣老,洪閣老說被孫閣老焚毀,可有此事?”
朱慈燃口中的孫閣老自然就是曾經的帝師孫承宗了,不過對於他的問題,李長庚卻並不奇怪,而是作揖回答:
“齊王監國時期曾經說過,將一些不利於朝廷統治的奏疏在執行後集中銷毀,這不僅僅是孫閣老在做,畢閣老和顧閣老時期也一直在做。”
“嗯……”朱慈燃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表情淡然的表情自己知道了。
李長庚見狀也沒有過多說些什麽,而是靜靜等待著作為上直都督的李定國抵達。
這樣的沉寂過去了一刻鍾時間,不多時他們就聽到了春和宮外傳來了腳步聲。
李永貞帶著在武英殿處理政務的李定國走進了殿內,作為行禮,李定國作揖表示,並未口稱千歲,因為這是朱慈燃讓他這麽做的。
“五軍都督府上疏魯迷國和莫臥兒的奏疏,你看過了嗎?”
朱慈燃對李定國的語氣親和,李定國聞言點了點頭:
“看過,二百萬兩的價格有些高,因此上直已經派人去北軍和西軍查看了。”
“兩軍給出的回答是更換部分甲胄。”
“自天啟十四年開始,由於朝廷財政窘迫,五軍都督府的甲胄便一直沒有更換,總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不過,眼下戰爭和以前已然不同,我認為甲胄還是以液壓紙棉胸甲為主較好。”
李定國的話讓朱慈燃點頭認可,紙棉胸甲說白了就是用蒸汽液壓機將五斤紙筋包夾三斤棉花液壓成甲,隨後以硬布裱骨,刷漆而成的甲胄。
這樣的胸甲重量隻有八斤,如果要加上群甲和臂鎧,總體重量能控製在十八斤以內。
這種甲胄最開始被朱由檢用於南方步兵,因體輕,落水以後能讓人漂泊水麵一刻鍾,因此又為海軍多用。
後來被引進陸軍,陸軍士卒的紙甲以上半身和下半身(過膝)為主要防護部位。
因為甲厚一寸而輕盈,因此箭矢和鳥銃在五十步以外皆不能透,長槍短刀也不能輕易破防,所以得到廣大陸軍的喜愛。
紙甲的造價在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大明朝並不算貴,但由於蟲蛀,因此在維護上比較勞費心力。
正常來說,古今王朝對指甲都是以換為主,而明軍倚仗步槍射程四百步而不在意,加上財政窘迫,所以明軍的甲胄大多沒有更換。
這次五軍都督府要更換北軍和西軍的甲胄,少說也得五十萬兩銀子。
加上火藥和輜重、民夫招募,二百萬兩並不算多。
不過,打防禦戰並不是李定國想要的,因此他對朱慈燃作揖道:
“齊王曾說,久守必失,而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因此我以為,當遣大軍率先進攻,不求攻城略地,而是應當破壞其生產,致使敵軍在前沿沒有穩定的補給地點才行!”
李定國所說的,是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常用的手段之一。
明朝騎兵每到秋季,就得要出城火燒城池以北百裏草場,必要的時候還要火燒三百裏,其目的就是加大遊牧民族南侵的成本。
莫臥兒不同於普通的遊牧民族,但說到底即便他變成農業國家,大明也有對付他的手段。
焚毀糧食,破壞道路、橋梁,增加莫臥兒出開伯爾山口的成本。
對於明軍來說,隻需要萬餘騎兵、馬步兵就能摧毀莫臥兒西北數百裏的補給村莊。
以步槍的威力,莫臥兒是很難抵擋和阻攔這支軍隊的。
加上莫臥兒內部本來就因為人口稠密,大片耕地被明軍收複而糧食短缺,所以每一場戰爭的發動都像是在賭博。
現在的大明和莫臥兒,倒是有幾分清初和明末的感覺。
皇太極每一次出兵都在削弱大明,而大明每一次進攻都在賭博。
隻要連續輸個幾次,到時候不用大明出手,莫臥兒自己就會亡於內部勢力的爭鬥。
“按照你的說法,要派多少人馬,增加多少軍費……”
朱慈燃在軍事上還是很倚重李定國的,畢竟這也是朱由檢一直交代他的。
“四營一萬兩千騎兵,以戰養戰,最多增加二十萬兩軍費。”
李定國篤定的開口,朱慈燃又問:“你親自統兵?”
“這是北軍和西軍的分內事,我去就有幾分搶功的意思了。”李定國搖了搖頭,舉薦道:
“我舉薦北軍的朱輔炬和西軍的馬祥麟,以他們二位各自帶兩營騎兵以開伯爾山口,周國汜水關出發,足以重創南虜,讓其休養一載。”
“好……”朱慈燃沒有反駁和提意見,而是直接答應下來,並看向李長庚:
“撥二百三十萬兩給五軍都督府,東宮下令旨入南虜國中平叛。”
“是……”朱慈燃身上還掛著監國的名頭,李長庚不可能反駁,自然是答應了下來。
不過這事情具體還是得內閣開會決議,最後上奏皇帝朱由校才能定下來。
“臣告退……”
見朱慈燃沒了想要交代的,李長庚識趣的退出了春和宮。
李定國也想走,不過卻被朱慈燃眼神示意停住了腳步。
待李長庚離開後,朱慈燃才當著李永貞的麵對李定國皺眉道:
“內閣有焚毀齊王叔回批奏疏的事情,你可知道?”
“知道!”李定國不假思索:“這是當年殿下自己交代的,將一些對國朝統治不利的奏疏政策執行後批量銷毀。”
“有標準嗎?”朱慈燃依舊皺眉詢問,這讓李定國察覺到了不對勁的地方,但他還是繼續說道:
“具體的,諸如抓捕勞改工,將勞改工用於地方建設,還有對各國挑撥的奏疏,以及……”
李定國說出了一長串標準,但都沒有說到朱慈燃想聽的。
見李定國說完,朱慈燃自己詢問:“也就是說,這其中不包含四大案的處置奏疏?”
“自然不包括!”李定國不等朱慈燃說完就皺眉解釋:
“殿下親口說過,四大案的涉事官員都要入檔,奏疏和回批內容都要保留,涉事官員上下三代不得為官。”
“叔父有準確的下令旨嗎?”朱慈燃抓住了重點。
“應該是有的,當時我在燕然戍邊,具體的應該要問問王大伴和曹大伴。”李定國解釋了一下,但這解釋讓朱慈燃頭疼。
無他,王承恩隨朱由檢去了齊國,曹化淳也在今歲四月乘船東渡了。
他們走了,至於李定國說的那份令旨,朱慈燃又沒有看到,說明已經被銷毀了。
“你的意思是,有人焚毀了四大案的奏疏和回批?”李定國察覺不妙,朱慈燃的點頭更是讓他眉頭緊皺。
“我也是偶爾翻閱才發現的,洪承疇說是孫承宗或者之前的內閣焚毀的,但我感覺應該不是孫承宗和畢自嚴。”
朱慈燃解釋著,李定國聽後也皺眉:“洪承疇沒必要為了四大案的人做出焚毀殿下奏疏的事情。”
“顧秉謙更不可能,他在任時期,四大案僅發生兩起,況且他在三年前就已經病逝……”
李定國說著說著沉默了,朱慈燃也皺眉在想這事情是誰做的。
倒是這個時候,春和宮外響起了腳步聲,孫可望當著眾人的麵走進了殿內:
“殿下……”孫可望搖了搖頭,這讓朱慈燃緊了緊拳頭:
“看來想查都查不清楚了……”
“什麽意思?”李定國有些摸不著頭緒,朱慈燃卻咬牙道:
“孫承宗死了……”
(本章完)
齊王就藩的消息好似淩冽的北風,被京城以一份份告示宣告天下。
對於大明朝的大部分百姓來說,他們並未感覺到齊王的離去給他們帶來了什麽影響。
所有的影響都是在多年後才會呈現出來,齊王就藩一事也是如此。
除了一群經曆過張居正時期的百姓外,其它人都隻是將齊王就藩當做茶餘飯後,甚至在他離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民間就出現了許多攻劾他的聲音。
“齊王刻薄寡恩,隻是仗著他是萬歲弟弟,分走了萬歲的功績罷了。”
“就是,他在的時候,年年天災人禍,現在他一走,旱情就立馬消退了,我看他就是個……災星!”
“我家以前那麽多人,都是因為他舍不得發糧食,全部遷移到了那鳥不拉屎的舊港,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還得是看萬歲和太子殿下,看著吧,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世上從不缺乏愚夫,一群馬後炮總在事後複盤時以朱由檢時期大搞遷移的事情來攻擊他,全盤否認他的功績。
盡管這樣的聲音總會引來大部分百姓的謾罵,但它們卻總能以一種驚人的速度四下傳播。
官員們還沒有適應齊王的離開,這群愚夫反而第一批適應了。
不過即便再無法適應,時間也足夠衝刷一切。
光陰如梭,天啟二十四年的正旦節如期到來。
這是二十四年以來,朝臣們第一次麵對沒有齊王的大朝會。
以往的大朝會,即便齊王外出征戰,或者有事無法到來,但朝臣們始終如坐針氈。
可是今日,齊王抵達齊國西京城的消息已經傳來,雙方間距數萬裏,一種輕鬆的感覺從百官們起床之時就開始彌漫,到了皇極門外,百官們更是掩不住笑容。
這樣的現象,直到皇極門打開,錦衣衛淨鞭才宣告結束。
鴻臚寺卿擊鍾,高唱入班,數百名文武大臣依次入殿,按部就班。
他們身著朝服,以內閣為首,而內閣又以三王為首。
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身著冕服,手持玉圭,眼觀鼻、鼻觀心。
“唱——”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當鴻臚寺卿的聲音再度響起,百官紛紛作揖行禮。
他們沒有下跪稽首,因為朱由校在昨日宣布廢除了這項禮儀,這也宣布著大明朝再也沒有了下跪的規矩。
在群臣的等待中,身著冕服的朱由校走出屏風,坐在了那把象征權力的椅子上。
“平身!”
伴隨著他的聲音響起,群臣紛紛直起了腰杆,同時也看到了他的情況。
相比較兩個月前,朱由校消瘦了不少。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他沒有太多心情在大朝會上,因為真正的事情,他和內閣與三王在乾清宮就能決定。
百官們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作為閣老的洪承疇見狀上前作揖:
“臣內閣首輔洪承疇啟奏陛下,今歲旱情消退,百姓賴安,六部與內閣商議,今歲的夏稅和秋稅可以收取了。”
“嗯……愛卿擬個章程,交由司禮監即可。”
朱由校很爽快的答應了收稅一事,畢竟再不收農業稅,大明朝的財政就要破產了。
“臣領旨……”
洪承疇早知道朱由校會同意,因此說完之後便退回了位置上。
之後,百官久久不開口,鴻臚寺卿見狀也擊鍾唱禮:“退……”
“萬歲……”
在萬歲聲中,朱由校率先起身離開,百官也依次退場。
沒有了齊王,大朝會恢複了萬曆年間以慶賀為主的章程,所有事情都在內閣與皇帝、三王之間做出決定。
正月十五,恢複征收農業稅的消息就傳遍了天下,對此的百姓們也早有準備,畢竟齊王時期就是旱情當年蠲免,旱情退去而征收田賦。
這一年的大明朝總體來說政治平穩,官員們還沒有從齊王時期的陰影裏走出來。
百姓們雖然已經從十七年天災人禍裏走了出來,但因為過去十七年的天災人禍,每家每戶都過得尤為節儉。
至於皇帝朱由校,他則是常常召見齊王府三位郡王,賞賜地方獻上的金銀細軟,寶石玉器。
大明朝的總體事物依舊在東宮手中把持著,隻不過朱慈燃每次處理完政務,都需要將奏疏交給司禮監,轉交皇帝朱由校過目。
大明朝的秩序並未在這一年發生變化,而齊國那邊卻是因為齊王的坐鎮而舉國歡慶。
四月初六,齊國與唐國、吉國、淮國簽訂貿易條約,內容為:
“齊國在其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每年經濟支援三國一定數量的糧食、以及在朝廷的認可下,對三國的的手工業進行扶持。”
這份條約於天啟二十五年正月初一生效,而它也在簽訂的當天被備份,同時送往了京城來由宗人府的朱慈燃、朱慈焴、朱慈炅三人監督。
六月十五日,該條約獲得大明宗人府認可。
七月十二日,齊王朱由檢下令旨,著孫應元領兵九千對盤踞在株林府的食人部落進行圍剿。
七月二十六日,馬斯頓荒原戰役爆發。
八月初二,將領克倫威爾率部潰魯珀特親王軍的左翼,並猛攻王軍的中路。
由於王軍裝備了足夠的燧發槍,克倫威爾被中軍擊退,雙方各自死傷兩千有餘,各自撤退。
同期,西班牙軍隊支援神聖羅馬帝國,為其擊退古斯塔夫二世率領的瑞典軍隊。
由於戰事頻繁,新教聯盟軍與天主教聯盟軍心照不宣的停下了戰火,各自休整,準備下一階段的角逐。
八月初九,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四世向齊王朱由檢手寫親筆信,希望齊國能增加條約中的貿易量,讓西班牙繼續穩定國內物價,增加國民對戰事的信心。
九月十七,朱齊王由檢對西班牙的貿易量在原本基礎上提升三成。
十月十五,大明戶部遞交奏疏,宣布了今年的財政情況。
在新的一年裏,沒有了災情的影響,大明收取農業稅五千六百二十餘萬兩,商稅以及鹽稅、礦稅等國營壟斷稅收為四千三百餘萬兩。
天啟二十四年,大明稅收為一億零六十二萬四千兩,支出為八千四百餘萬兩,淨入太倉一千五百九十五萬兩,是大明財政近十年來第一次淨入。
同年,世界財政前五的國家分別是:
莫臥兒帝國,財政約一千六百萬兩。
西班牙帝國,財政約一千五百萬兩。
齊國,財政約一千三百萬兩。
奧斯曼帝國,財政約一千三百萬兩。
法國,財政約一千二百萬兩……
“算上礦課司,金融司有存銀兩千六百萬了。”
冬月初六,在京城大雪紛飛的日子裏,比起年初顯得更為成熟的朱慈燃拿著奏疏,麵前坐著戶部尚書李長庚。
“回殿下,確實如此。”
李長庚作揖回應,朱慈燃也借機開口道:
“算來時間,也應該償還一部分國債了。”
“撥出兩千萬兩償還部分國債,另外撥六百萬兩采購麓川、舊港、東北四省的糧食,今年這些地方的糧食太低,戶部和皇店做好交接,把糧食鄰省販賣,一點點的販賣給東利未亞諸國和小西洋諸藩。”
朱慈燃說著自己的安排,今年由於風調雨順,東北四省和麓川舊港等地都迎來了大豐收,因此朝廷必須得做出安排,讓六省農民的糧食不至於爛在家裏。
“臣也是如此打算,不過五軍都督府那邊上疏,近來南虜和魯迷國有各自出兵河中,蒙古的打算,請調軍費二百萬兩。”
李長庚說出了他所麵對的局麵,這讓朱慈燃皺眉:
“打個莫臥兒要二百萬兩?”
“五軍都督府的奏疏確實這樣寫的,具體的臣也並不知曉。”李長庚作揖回答。
“傳李定國進宮。”朱慈燃轉頭招呼了一聲李永貞。
李永貞見狀回禮,緊接著下去派人傳喚去了。
在李定國沒有到來之前,朱慈燃也對李長庚開口道:
“近來我翻閱齊王叔監國時期的諸多奏疏,發現一些奏疏找不到了,我問洪閣老,洪閣老說被孫閣老焚毀,可有此事?”
朱慈燃口中的孫閣老自然就是曾經的帝師孫承宗了,不過對於他的問題,李長庚卻並不奇怪,而是作揖回答:
“齊王監國時期曾經說過,將一些不利於朝廷統治的奏疏在執行後集中銷毀,這不僅僅是孫閣老在做,畢閣老和顧閣老時期也一直在做。”
“嗯……”朱慈燃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表情淡然的表情自己知道了。
李長庚見狀也沒有過多說些什麽,而是靜靜等待著作為上直都督的李定國抵達。
這樣的沉寂過去了一刻鍾時間,不多時他們就聽到了春和宮外傳來了腳步聲。
李永貞帶著在武英殿處理政務的李定國走進了殿內,作為行禮,李定國作揖表示,並未口稱千歲,因為這是朱慈燃讓他這麽做的。
“五軍都督府上疏魯迷國和莫臥兒的奏疏,你看過了嗎?”
朱慈燃對李定國的語氣親和,李定國聞言點了點頭:
“看過,二百萬兩的價格有些高,因此上直已經派人去北軍和西軍查看了。”
“兩軍給出的回答是更換部分甲胄。”
“自天啟十四年開始,由於朝廷財政窘迫,五軍都督府的甲胄便一直沒有更換,總是縫縫補補又三年。”
“不過,眼下戰爭和以前已然不同,我認為甲胄還是以液壓紙棉胸甲為主較好。”
李定國的話讓朱慈燃點頭認可,紙棉胸甲說白了就是用蒸汽液壓機將五斤紙筋包夾三斤棉花液壓成甲,隨後以硬布裱骨,刷漆而成的甲胄。
這樣的胸甲重量隻有八斤,如果要加上群甲和臂鎧,總體重量能控製在十八斤以內。
這種甲胄最開始被朱由檢用於南方步兵,因體輕,落水以後能讓人漂泊水麵一刻鍾,因此又為海軍多用。
後來被引進陸軍,陸軍士卒的紙甲以上半身和下半身(過膝)為主要防護部位。
因為甲厚一寸而輕盈,因此箭矢和鳥銃在五十步以外皆不能透,長槍短刀也不能輕易破防,所以得到廣大陸軍的喜愛。
紙甲的造價在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大明朝並不算貴,但由於蟲蛀,因此在維護上比較勞費心力。
正常來說,古今王朝對指甲都是以換為主,而明軍倚仗步槍射程四百步而不在意,加上財政窘迫,所以明軍的甲胄大多沒有更換。
這次五軍都督府要更換北軍和西軍的甲胄,少說也得五十萬兩銀子。
加上火藥和輜重、民夫招募,二百萬兩並不算多。
不過,打防禦戰並不是李定國想要的,因此他對朱慈燃作揖道:
“齊王曾說,久守必失,而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因此我以為,當遣大軍率先進攻,不求攻城略地,而是應當破壞其生產,致使敵軍在前沿沒有穩定的補給地點才行!”
李定國所說的,是中原王朝對遊牧民族常用的手段之一。
明朝騎兵每到秋季,就得要出城火燒城池以北百裏草場,必要的時候還要火燒三百裏,其目的就是加大遊牧民族南侵的成本。
莫臥兒不同於普通的遊牧民族,但說到底即便他變成農業國家,大明也有對付他的手段。
焚毀糧食,破壞道路、橋梁,增加莫臥兒出開伯爾山口的成本。
對於明軍來說,隻需要萬餘騎兵、馬步兵就能摧毀莫臥兒西北數百裏的補給村莊。
以步槍的威力,莫臥兒是很難抵擋和阻攔這支軍隊的。
加上莫臥兒內部本來就因為人口稠密,大片耕地被明軍收複而糧食短缺,所以每一場戰爭的發動都像是在賭博。
現在的大明和莫臥兒,倒是有幾分清初和明末的感覺。
皇太極每一次出兵都在削弱大明,而大明每一次進攻都在賭博。
隻要連續輸個幾次,到時候不用大明出手,莫臥兒自己就會亡於內部勢力的爭鬥。
“按照你的說法,要派多少人馬,增加多少軍費……”
朱慈燃在軍事上還是很倚重李定國的,畢竟這也是朱由檢一直交代他的。
“四營一萬兩千騎兵,以戰養戰,最多增加二十萬兩軍費。”
李定國篤定的開口,朱慈燃又問:“你親自統兵?”
“這是北軍和西軍的分內事,我去就有幾分搶功的意思了。”李定國搖了搖頭,舉薦道:
“我舉薦北軍的朱輔炬和西軍的馬祥麟,以他們二位各自帶兩營騎兵以開伯爾山口,周國汜水關出發,足以重創南虜,讓其休養一載。”
“好……”朱慈燃沒有反駁和提意見,而是直接答應下來,並看向李長庚:
“撥二百三十萬兩給五軍都督府,東宮下令旨入南虜國中平叛。”
“是……”朱慈燃身上還掛著監國的名頭,李長庚不可能反駁,自然是答應了下來。
不過這事情具體還是得內閣開會決議,最後上奏皇帝朱由校才能定下來。
“臣告退……”
見朱慈燃沒了想要交代的,李長庚識趣的退出了春和宮。
李定國也想走,不過卻被朱慈燃眼神示意停住了腳步。
待李長庚離開後,朱慈燃才當著李永貞的麵對李定國皺眉道:
“內閣有焚毀齊王叔回批奏疏的事情,你可知道?”
“知道!”李定國不假思索:“這是當年殿下自己交代的,將一些對國朝統治不利的奏疏政策執行後批量銷毀。”
“有標準嗎?”朱慈燃依舊皺眉詢問,這讓李定國察覺到了不對勁的地方,但他還是繼續說道:
“具體的,諸如抓捕勞改工,將勞改工用於地方建設,還有對各國挑撥的奏疏,以及……”
李定國說出了一長串標準,但都沒有說到朱慈燃想聽的。
見李定國說完,朱慈燃自己詢問:“也就是說,這其中不包含四大案的處置奏疏?”
“自然不包括!”李定國不等朱慈燃說完就皺眉解釋:
“殿下親口說過,四大案的涉事官員都要入檔,奏疏和回批內容都要保留,涉事官員上下三代不得為官。”
“叔父有準確的下令旨嗎?”朱慈燃抓住了重點。
“應該是有的,當時我在燕然戍邊,具體的應該要問問王大伴和曹大伴。”李定國解釋了一下,但這解釋讓朱慈燃頭疼。
無他,王承恩隨朱由檢去了齊國,曹化淳也在今歲四月乘船東渡了。
他們走了,至於李定國說的那份令旨,朱慈燃又沒有看到,說明已經被銷毀了。
“你的意思是,有人焚毀了四大案的奏疏和回批?”李定國察覺不妙,朱慈燃的點頭更是讓他眉頭緊皺。
“我也是偶爾翻閱才發現的,洪承疇說是孫承宗或者之前的內閣焚毀的,但我感覺應該不是孫承宗和畢自嚴。”
朱慈燃解釋著,李定國聽後也皺眉:“洪承疇沒必要為了四大案的人做出焚毀殿下奏疏的事情。”
“顧秉謙更不可能,他在任時期,四大案僅發生兩起,況且他在三年前就已經病逝……”
李定國說著說著沉默了,朱慈燃也皺眉在想這事情是誰做的。
倒是這個時候,春和宮外響起了腳步聲,孫可望當著眾人的麵走進了殿內:
“殿下……”孫可望搖了搖頭,這讓朱慈燃緊了緊拳頭:
“看來想查都查不清楚了……”
“什麽意思?”李定國有些摸不著頭緒,朱慈燃卻咬牙道:
“孫承宗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