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了動了!”
“成了!”
四月初,當正午的陽光直勾勾的照耀大地,烤的大地滴水成煙時,一群激動的人卻在一座雄偉的宮殿廣場上激動叫嚷。
在他們的麵前,是一輛背後連接著電線的客車。
此時,這輛客車正在道路上行走,唯一不足的就是速度較慢。
不過,這樣速度也是眾人所需要的。
“好了嗎?”
忽的,這時一男子的聲音傳出,眾人聞言紛紛轉身看去,隨後連忙作揖:
“好了殿下,按照研發院的數據,這電車的時速最高可以達到每個時辰八十裏,並載四十九人。”
“接下來隻要建造架空電纜,各地城市的公共交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說罷,領頭的男子也直起了身子,而在他麵前走來的,則是一名身高接近六尺的中年俊朗男子。
在男子身後,還跟著兩個八九歲的圓領袍孩童。
這三人,便是當今齊國監國,齊世子朱伯沐,以及齊太孫朱仲杙、朱仲樞。
朱伯沐當著眾人的麵接過了他們手中的實驗資料,並在翻閱過後點了點頭道:“造價如何?”
“這得看城市規模和電車線路,以及每條線路的班次。”學士認真回答道:
“現在電纜的造價是每裏三百兩,電車的價格是每輛五千兩,諸如西京城這樣規模的城市,大抵最少需要三十六條線路,每條線路最少錯開運行十個班次才行。”
“算下來,大概需要近二百萬兩,每日能滿足最少四十萬人的出行。”
“若是東京城和中都城那樣規模的城市,造價應該可以下降到一百五十萬兩,省會大概在百萬兩左右。”
學士報了一個價格,朱伯沐卻並不在意這些,而是詢問道:“若是三京、省會、府治也全部鋪設呢?”
“那價格恐怕不下五千萬兩,等同國朝全年賦稅。”學士稍微計算便說出了一個大概的數額。
“嗬嗬……”聽到這個數額,朱伯沐笑了笑,將手中資料遞給了學士:
“這電車可以方便百姓,理當多多建造,隻是安全問題你們還得考慮好。”
“殿下不用擔心……”學士接過資料,笑著看向遠處的齊王閣:
“文王早在八十年前就想好了,天啟年間建造的一百五十三城都在道路中央預留了一條公共道路,也就是眼下人們所說的綠化帶。”
“現在隻需要在綠化帶上建設暗軌就足夠,而且乾聖和鹹嘉年間建造的縣城也大多是按照文王年間設計圖紙建造的,因此隻要想建造,那道路都不用返修。”
學士的話,說出了齊文王的高瞻遠矚,而朱伯沐聞言也跟著看向了齊王閣,不由感歎:
“有的時候,我也很好奇,高祖父為什麽能看的那麽久遠。”
感歎之餘,朱伯沐不由笑了笑:
“我倒是詢問過爺爺,高祖父是個什麽樣的人,不過爺爺總說高祖父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聽到這話,學士們不由笑了出來。
他們可不相信那位是一個普通人,畢竟眼下的世界格局和科技進程依舊沒有走出他的影子。
想到這裏,學士剛準備開口說些什麽,卻不想朱伯沐提前開口交代:
“我會告訴戶部和工部與你們交接,之後把電車運用到各府,讓百姓享受一下便利。”
“此外電力地鐵的研究也得加快進度,內燃機和發電機也拜托你們了。”
“請殿下放心……”學士作揖回禮,同時也說起了關於電力的事情:
“研究的問題殿下放心,不過以我國眼下的電力係統來看,想要運行電車,還得提前建設好各地發電廠。”
“火力發電必然是日後長期的發電主力,至於水力發電,我等雖然也覺得文王所講正確,但眼下技術還不足以在諸多河流建設,如果有技術的話,水力發電倒不失為我國電力的一員大將。”
“好……”聽到學士們都這麽說,朱伯沐也隻能點頭:
“我會和父親商量,然後在接下來幾年,大力修建火電廠的,畢竟除了電車,還有路燈這些耗電大戶等著我們。”
說罷,朱伯沐也作揖示意自己要離開了,隨後在學士們的回禮中帶著自家兩個孩子前往了身後的承運殿。
他帶著兩個孩子走上那高高的台階,不得不說齊王宮承運殿前的這數百級台階幾乎成為了齊王一家人每日的運動量。
走到承運殿前時,饒是體力不錯的朱伯沐也不由緩了兩口氣,隨後帶著滿頭大汗的兩小隻走進了殿內。
不過,當他走進殿內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
他將目光投向了側邊的勖勤殿,隨後示意兩小隻在承運殿坐著休息會,自己則是走向了勖勤殿。
走入殿中,他果然看到了十餘名都督府、長史府、六部的重要臣子,而王位上,自家父親朱怡銘則是緊皺著眉頭,手裏拿著一份奏疏。
“怎麽了?”齊國風氣開放,朱伯沐作揖行了一禮後,便好奇詢問起了眾人。
與他關係較好的曹國公曹昇文眼神示意,朱伯沐走了過去,而後曹昇文才小聲回答道:
“國朝舊港南海的……”
曹昇文說出了前幾日爆發的“南海號事件”,這事件讓朱伯沐緊皺眉頭,隨後將目光投向了自家父親。
感受到朱伯沐的目光,朱怡銘也將奏疏放回桌上,揉了揉酸痛的眉頭:
“這事情,看樣子估計是國朝的勳貴們安排的,估計都察院的李紱得知這個消息,恐怕會要求嚴懲勳貴。”
朱怡銘說完,諸多官員也先後開口:
“前幾日才送走皇太子他們,這下國朝就發生了這件事……”
“國朝內部的黨爭看樣子壓不住了,這次連軍隊都動用上了。”
“現在得知道國朝軍中的士兵們是什麽態度,按道理來說士兵們應該是支持新政的。”
“動蕩是肯定的,內戰肯定不會發生,畢竟國朝內部沒有那種苗頭和土壤。”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送信給萬歲,站隊朝廷新政才對。”
“與我國交好的諸藩,也得提醒提醒他們,別犯原則性的錯誤,維持宗藩體係是每個藩國都應該要做的。”
“勳貴這麽做是激化了矛盾,把廟堂之上的事情牽扯到大眾視野了,估計國朝已經開始封鎖消息了。”
“他們的人被緝拿了那麽多,他們急眼也正常……”
勖勤殿內,諸多高官談論著大明“南海號事件”,盡管他們都不覺得會爆發內戰,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擔心。
“三漲政策做的很對,現在城鎮百姓和軍隊士兵,基層官員的訴求都被朝廷滿足了,勳貴們現在不過是狗急跳牆罷了。”
片刻之後,朱伯沐開口說話,霎時間高官們紛紛閉上了嘴巴,針對朱伯沐的話不斷點頭。
他們許多人都沒有去過大明,對於大明的國情並不了解,但朱伯沐不一樣。
他被先王送往大明居住二十餘年,大明的國情如何,各個階級的訴求如何,他比他們更清楚。
“鹹嘉年間,工人和士兵、基層官員就對工價、俸祿問題怨聲載道。”
“眼下新政滿足了他們的訴求,民間的怨氣被平息了不少。”
“農民對於朝廷一直都是抱著感恩之心的,因此不管怎麽看,勳貴派都沒辦法威脅萬歲。”
朱伯沐分析著,隨後又皺眉道:
“隻是即便如此,恐怕萬歲也不會收拾他們,畢竟皇店還需要製衡,而且蔣鼎他們也不會讓勳貴倒下,勳貴若是倒下,他們就該擔心了……”
朱伯沐的話讓眾人點頭,他們都清楚為什麽這次出手的是勳貴,而不是文官。
在當下的局麵下,稍微有些權力的官員都不會想著去直接盤剝百姓,畢竟大明最大的利益在皇店。
對於官員們來說,隻要不怕死,那每年從皇店隨便吸一點血都足夠他們喝飽了。
至於勳貴和民營大商人手上的那點民營市場,他們根本就看不上。
哪怕勳貴倒下了,他們也不會去侵吞民營市場,因為他們知道皇帝需要人製衡他們。
因此,如果勳貴要徹底倒台,那除非有其它勢力可以接替他們,不然文官集團還有可能會拉他們一把,不讓他們太早倒下。
他們要是倒下了,那皇帝恐怕就要專心對付他們了……
“這麽看,當年文王殿下定下的王店輪崗製度還是比較先進,最少我國沒有這個擔心。”
曹國公曹昇文吞了吞口水,他一個武夫,不太了解政治,但他也知道齊國內部之所以沒有大明內部那麽多問題,主要原因還是齊國這邊比較透明化。
齊國的王店使用了輪崗製度,許多官員一旦執政達到三年就得強行換去其它地方,而且手下人全部打亂。
這樣的製度在消息傳遞不發達的時代是很管用的,不過這也讓王店發展速度緩慢,所有人都沒有太大的積極性。
不過,伴隨著電報的出現,這種製度恐怕已經落伍了。
想到這裏,曹國公曹昇文不由的看向了王位上的齊王朱怡銘。
“先表態,讓那群人看看宗室的態度。”
朱怡銘不想過多插手大明的國事,畢竟齊國和大明的關係傳到此時已經有些問題了。
伴隨著齊藩宗室人口不斷增多,許多人都在覺得皇位是屬於齊藩的,隻不過是當年文王心軟罷了。
哪怕現在,許多宗室都覺得齊國有和大明角逐的實力。
對於那些宗室,朱怡銘心裏十分厭惡,但他卻不可能把他們處死,畢竟那些人對於他來說還沒有出五服。
想到這裏,朱怡銘就覺得自己的精力已經跟不上國事了,因此不由在散班前最後交代一句:
“我過些日子要去北邊的河間府避暑,國事就由世子監國。”
“臣等領口諭……”聽到朱怡銘的話,群臣紛紛起身,作揖過後紛紛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後,朱怡銘才看向朱伯沐。
“你坐過來些。”他招了招手。
朱伯沐見狀也走了過去,隨後作揖道:
“爹,三府五房派人剛才找了我,希望內帑能增加一下他們家的俸祿。”
朱伯沐說出自己前來的原因,朱怡銘聽後皺了皺眉,不滿道:
“內帑歲入不過五十萬兩,他們一家每歲支出三千兩已經足夠多了,現在還想要增加,真是越來越變本加厲了!”
朱伯沐口中的“三府五房”,指的是朱慈炯的第五子,朱和垚一家。
朱和垚是乾聖三年生人,如今五十六歲,家中有二子一女,五孫,加上女眷一共十六人。
由於齊國是世襲降爵製,因此朱和垚此時隻是縣公,每年俸銀隻有一千兩,加上作為中尉的三個子女,俸祿也不過兩千多兩罷了。
先王朱和埨覺得他們家中子嗣眾多,因此添了幾百兩,湊足三千。
三千兩銀子,在人均年俸三十兩的齊國絕對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但即便如此,朱和垚卻還是總舔著老臉來王宮要錢。
對此,朱怡銘不生氣才有假。
不過相比較他的暴脾氣,朱伯沐卻和睦笑道:
“我派人查過他們的支出情況,發現他們都過得比較節儉。”
“這位叔爺,恐怕是為了兒孫要銀子罷了,爹您即便不給,他也不會說什麽,給了他反而對你感恩戴德。”
“是這樣?”聽到自家兒子的解釋,朱怡銘也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齊藩宗室眼下傳至五代,人口早已超過千人,不過其中還能領宗人府俸祿的,也不過區區百人罷了。
隻要出了四服,那王宮便不會再管他們的生計,他們也隻能自己去想辦法做些小生意,或者參加恩科踏入仕途。
至於參軍那是不被準許的,畢竟每一個宗室都有文王的血脈,兵權是他們不能觸碰的禁忌。
“好了,你帶杙哥兒和樞哥兒去玩會吧,明年他們倆也要去大明了。”
朱怡銘說起了自家的兩個孫兒,臉上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是……”朱伯沐作揖笑著回禮,緊接著又說道:
“剛才科學院的王學士說了一下電車和發電廠的事情,我……”
“過幾日你監國,你自己看著辦便是。”不等朱伯沐開口說清楚,朱怡銘便打斷了他。
見自家父親這麽說,朱伯沐便作揖回禮,隨後轉身向外走去。
不過他走了幾步過後又停下,隨後轉身看了一眼自家父親,略有擔憂的說道:
“國朝的階級矛盾雖然因為科技而得到了緩解,但我估計以內部的情況,除非這次的新政能解決以蔣鼎為首的文官和勳貴為首的秦、馬、戚三家,不然……”
朱伯沐沒有多說,因為朱怡銘抬手打斷了他。
麵對這樣嚴峻的態勢,朱怡銘笑著放下手:
“國朝的事情,我們齊藩已經管了四代人了,我不希望你還要背負那麽大的包袱。”
“如果國朝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們能幫就幫,幫不了也別把自己陷進去。”
“你記住,我們齊藩不欠國朝,是國朝欠我們。”
朱怡銘這話有些無情,但事實確實如此。
齊國現在手中握有大明的兩億三千餘萬兩國債,幾乎是大明發行國債數額的三分之一。
每一筆國債都是壓在齊國百姓身上的負擔,朱怡銘很想維持宗藩體係,但如果這個維持的代價是以齊國百姓的生活下降為代價,那他寧願這個宗藩體係垮塌。
至少大明垮塌過後,齊國還能有能力把它扶持起來,然後重建這個體係。
實在不行,齊國也可以自己把體係重建起來。
“小子告退……”朱伯沐心裏清楚朱怡銘的話,但一想到此刻身為皇帝的朱伯海,他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他退出了勖勤殿,並在承運殿帶走了朱仲杙和朱仲樞。
在他走後不久,朱怡銘也命人準備收拾行裝,準備前往河間府避暑養養身體了。
朱伯沐帶著兩小隻出了齊王宮,準備帶他們去城外踏青。
走出齊王宮,等待他們的是一輛黑色的轎車,轎車前後還有六輛轎車,以及站在車子旁邊,身著黑色曳撒,腰間配著手槍的士兵。
上了車,朱伯沐看著旁邊的兩小隻在玩擲駟,而他則是將目光放到了窗外。
車隊很快啟動,從齊王宮左邊的洛陽門駛出,來到了西京城的輔道上。
這條輔道左邊是齊王宮,右邊是六部衙門,因此出現在這裏的大多都是官員,沒什麽好看的。
過了片刻,當車輛來到玄武大道後,四周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自行車道上是許多騎車下班的工人,他們身著短衣長褲,和田間的百姓一樣穿著簡便,不容易發生事故。
等他們回家後,他們便會洗個澡,換上圓領袍或道袍、曳撒等服飾休息,亦或上街閑逛。
朱伯沐的目光越過他們,看向了人行道的行人。
由於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因此許許多多穿著圓領袍下課的學子都三五成群的在回家的路上。
他們背著書包,這些書包款式不一,有的是雙肩,有的是斜跨,各有特色。
眼下是齊國立國的第九十七年,盡管沒有路燈、百姓家中也沒有通電,但街上已經有了公共汽車和轎車、卡車、摩托車等產物。
齊國百姓的生活很好,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基本上一戶五口之家每年的收入都在六十兩到一百五十兩之間。
百姓們不一定會買轎車和卡車,但售價五十兩的摩托車還是有不少人買的。
在道路上,騎著摩托車的人並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基層官員和工人。
齊國的物價一直很便宜,原因在於早在朱由檢時期就定下了具體的惠民政策。
即“百姓的衣食住行四項成本不能超過其收入的三分之二”,因此曆代齊王都是在一邊維持物價,一邊小幅度增長工價。
齊國可以做很正常,首先地廣人稀,資源眾多。
加上歐洲和西昆侖都是齊國商品的市場,因此想要維持這個局麵還是比較容易的。
隻要不是過的太奢靡,基本每個齊國百姓還是都能存一些餘錢的。
因此到了摩托車出現的時候,許多人還是可以咬咬牙買一輛摩托車的。
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城市工人之間,也存在地方鄉村之中。
由於眼下是農閑的時候,因此一些采購化肥和農藥的農民也會進城。
坐在車上,朱伯沐可以清楚看到許多農民騎著三輪摩托車,後方的貨鬥裏裝著十幾袋化肥和各種農藥。
看著這一幕,朱伯沐心裏很高興,但卻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他很清楚,這樣的一幕出現在齊國很正常,但暫時還不可能在大明出現。
大明的體量太大,階級固化也比較嚴重,百姓想要使用上這些汽車、摩托車,恐怕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日子。
想到這裏,朱伯沐就不由想到了南海號事件,進而忍不住擔心起了大明朝的百姓。
“唉……”他長歎了一口氣,緊接著揉了揉眉心,望著窗外承平已久而日子滋潤的齊國百姓,他不由閉上了眼睛:
“早點結束吧,希望國朝的百姓也能如齊國百姓這般,早些享受日子……”
“成了!”
四月初,當正午的陽光直勾勾的照耀大地,烤的大地滴水成煙時,一群激動的人卻在一座雄偉的宮殿廣場上激動叫嚷。
在他們的麵前,是一輛背後連接著電線的客車。
此時,這輛客車正在道路上行走,唯一不足的就是速度較慢。
不過,這樣速度也是眾人所需要的。
“好了嗎?”
忽的,這時一男子的聲音傳出,眾人聞言紛紛轉身看去,隨後連忙作揖:
“好了殿下,按照研發院的數據,這電車的時速最高可以達到每個時辰八十裏,並載四十九人。”
“接下來隻要建造架空電纜,各地城市的公共交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說罷,領頭的男子也直起了身子,而在他麵前走來的,則是一名身高接近六尺的中年俊朗男子。
在男子身後,還跟著兩個八九歲的圓領袍孩童。
這三人,便是當今齊國監國,齊世子朱伯沐,以及齊太孫朱仲杙、朱仲樞。
朱伯沐當著眾人的麵接過了他們手中的實驗資料,並在翻閱過後點了點頭道:“造價如何?”
“這得看城市規模和電車線路,以及每條線路的班次。”學士認真回答道:
“現在電纜的造價是每裏三百兩,電車的價格是每輛五千兩,諸如西京城這樣規模的城市,大抵最少需要三十六條線路,每條線路最少錯開運行十個班次才行。”
“算下來,大概需要近二百萬兩,每日能滿足最少四十萬人的出行。”
“若是東京城和中都城那樣規模的城市,造價應該可以下降到一百五十萬兩,省會大概在百萬兩左右。”
學士報了一個價格,朱伯沐卻並不在意這些,而是詢問道:“若是三京、省會、府治也全部鋪設呢?”
“那價格恐怕不下五千萬兩,等同國朝全年賦稅。”學士稍微計算便說出了一個大概的數額。
“嗬嗬……”聽到這個數額,朱伯沐笑了笑,將手中資料遞給了學士:
“這電車可以方便百姓,理當多多建造,隻是安全問題你們還得考慮好。”
“殿下不用擔心……”學士接過資料,笑著看向遠處的齊王閣:
“文王早在八十年前就想好了,天啟年間建造的一百五十三城都在道路中央預留了一條公共道路,也就是眼下人們所說的綠化帶。”
“現在隻需要在綠化帶上建設暗軌就足夠,而且乾聖和鹹嘉年間建造的縣城也大多是按照文王年間設計圖紙建造的,因此隻要想建造,那道路都不用返修。”
學士的話,說出了齊文王的高瞻遠矚,而朱伯沐聞言也跟著看向了齊王閣,不由感歎:
“有的時候,我也很好奇,高祖父為什麽能看的那麽久遠。”
感歎之餘,朱伯沐不由笑了笑:
“我倒是詢問過爺爺,高祖父是個什麽樣的人,不過爺爺總說高祖父是個普通人。”
“普通人?”聽到這話,學士們不由笑了出來。
他們可不相信那位是一個普通人,畢竟眼下的世界格局和科技進程依舊沒有走出他的影子。
想到這裏,學士剛準備開口說些什麽,卻不想朱伯沐提前開口交代:
“我會告訴戶部和工部與你們交接,之後把電車運用到各府,讓百姓享受一下便利。”
“此外電力地鐵的研究也得加快進度,內燃機和發電機也拜托你們了。”
“請殿下放心……”學士作揖回禮,同時也說起了關於電力的事情:
“研究的問題殿下放心,不過以我國眼下的電力係統來看,想要運行電車,還得提前建設好各地發電廠。”
“火力發電必然是日後長期的發電主力,至於水力發電,我等雖然也覺得文王所講正確,但眼下技術還不足以在諸多河流建設,如果有技術的話,水力發電倒不失為我國電力的一員大將。”
“好……”聽到學士們都這麽說,朱伯沐也隻能點頭:
“我會和父親商量,然後在接下來幾年,大力修建火電廠的,畢竟除了電車,還有路燈這些耗電大戶等著我們。”
說罷,朱伯沐也作揖示意自己要離開了,隨後在學士們的回禮中帶著自家兩個孩子前往了身後的承運殿。
他帶著兩個孩子走上那高高的台階,不得不說齊王宮承運殿前的這數百級台階幾乎成為了齊王一家人每日的運動量。
走到承運殿前時,饒是體力不錯的朱伯沐也不由緩了兩口氣,隨後帶著滿頭大汗的兩小隻走進了殿內。
不過,當他走進殿內的時候,他就感覺到了氣氛的不對。
他將目光投向了側邊的勖勤殿,隨後示意兩小隻在承運殿坐著休息會,自己則是走向了勖勤殿。
走入殿中,他果然看到了十餘名都督府、長史府、六部的重要臣子,而王位上,自家父親朱怡銘則是緊皺著眉頭,手裏拿著一份奏疏。
“怎麽了?”齊國風氣開放,朱伯沐作揖行了一禮後,便好奇詢問起了眾人。
與他關係較好的曹國公曹昇文眼神示意,朱伯沐走了過去,而後曹昇文才小聲回答道:
“國朝舊港南海的……”
曹昇文說出了前幾日爆發的“南海號事件”,這事件讓朱伯沐緊皺眉頭,隨後將目光投向了自家父親。
感受到朱伯沐的目光,朱怡銘也將奏疏放回桌上,揉了揉酸痛的眉頭:
“這事情,看樣子估計是國朝的勳貴們安排的,估計都察院的李紱得知這個消息,恐怕會要求嚴懲勳貴。”
朱怡銘說完,諸多官員也先後開口:
“前幾日才送走皇太子他們,這下國朝就發生了這件事……”
“國朝內部的黨爭看樣子壓不住了,這次連軍隊都動用上了。”
“現在得知道國朝軍中的士兵們是什麽態度,按道理來說士兵們應該是支持新政的。”
“動蕩是肯定的,內戰肯定不會發生,畢竟國朝內部沒有那種苗頭和土壤。”
“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趕緊送信給萬歲,站隊朝廷新政才對。”
“與我國交好的諸藩,也得提醒提醒他們,別犯原則性的錯誤,維持宗藩體係是每個藩國都應該要做的。”
“勳貴這麽做是激化了矛盾,把廟堂之上的事情牽扯到大眾視野了,估計國朝已經開始封鎖消息了。”
“他們的人被緝拿了那麽多,他們急眼也正常……”
勖勤殿內,諸多高官談論著大明“南海號事件”,盡管他們都不覺得會爆發內戰,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擔心。
“三漲政策做的很對,現在城鎮百姓和軍隊士兵,基層官員的訴求都被朝廷滿足了,勳貴們現在不過是狗急跳牆罷了。”
片刻之後,朱伯沐開口說話,霎時間高官們紛紛閉上了嘴巴,針對朱伯沐的話不斷點頭。
他們許多人都沒有去過大明,對於大明的國情並不了解,但朱伯沐不一樣。
他被先王送往大明居住二十餘年,大明的國情如何,各個階級的訴求如何,他比他們更清楚。
“鹹嘉年間,工人和士兵、基層官員就對工價、俸祿問題怨聲載道。”
“眼下新政滿足了他們的訴求,民間的怨氣被平息了不少。”
“農民對於朝廷一直都是抱著感恩之心的,因此不管怎麽看,勳貴派都沒辦法威脅萬歲。”
朱伯沐分析著,隨後又皺眉道:
“隻是即便如此,恐怕萬歲也不會收拾他們,畢竟皇店還需要製衡,而且蔣鼎他們也不會讓勳貴倒下,勳貴若是倒下,他們就該擔心了……”
朱伯沐的話讓眾人點頭,他們都清楚為什麽這次出手的是勳貴,而不是文官。
在當下的局麵下,稍微有些權力的官員都不會想著去直接盤剝百姓,畢竟大明最大的利益在皇店。
對於官員們來說,隻要不怕死,那每年從皇店隨便吸一點血都足夠他們喝飽了。
至於勳貴和民營大商人手上的那點民營市場,他們根本就看不上。
哪怕勳貴倒下了,他們也不會去侵吞民營市場,因為他們知道皇帝需要人製衡他們。
因此,如果勳貴要徹底倒台,那除非有其它勢力可以接替他們,不然文官集團還有可能會拉他們一把,不讓他們太早倒下。
他們要是倒下了,那皇帝恐怕就要專心對付他們了……
“這麽看,當年文王殿下定下的王店輪崗製度還是比較先進,最少我國沒有這個擔心。”
曹國公曹昇文吞了吞口水,他一個武夫,不太了解政治,但他也知道齊國內部之所以沒有大明內部那麽多問題,主要原因還是齊國這邊比較透明化。
齊國的王店使用了輪崗製度,許多官員一旦執政達到三年就得強行換去其它地方,而且手下人全部打亂。
這樣的製度在消息傳遞不發達的時代是很管用的,不過這也讓王店發展速度緩慢,所有人都沒有太大的積極性。
不過,伴隨著電報的出現,這種製度恐怕已經落伍了。
想到這裏,曹國公曹昇文不由的看向了王位上的齊王朱怡銘。
“先表態,讓那群人看看宗室的態度。”
朱怡銘不想過多插手大明的國事,畢竟齊國和大明的關係傳到此時已經有些問題了。
伴隨著齊藩宗室人口不斷增多,許多人都在覺得皇位是屬於齊藩的,隻不過是當年文王心軟罷了。
哪怕現在,許多宗室都覺得齊國有和大明角逐的實力。
對於那些宗室,朱怡銘心裏十分厭惡,但他卻不可能把他們處死,畢竟那些人對於他來說還沒有出五服。
想到這裏,朱怡銘就覺得自己的精力已經跟不上國事了,因此不由在散班前最後交代一句:
“我過些日子要去北邊的河間府避暑,國事就由世子監國。”
“臣等領口諭……”聽到朱怡銘的話,群臣紛紛起身,作揖過後紛紛退下。
等他們都退下後,朱怡銘才看向朱伯沐。
“你坐過來些。”他招了招手。
朱伯沐見狀也走了過去,隨後作揖道:
“爹,三府五房派人剛才找了我,希望內帑能增加一下他們家的俸祿。”
朱伯沐說出自己前來的原因,朱怡銘聽後皺了皺眉,不滿道:
“內帑歲入不過五十萬兩,他們一家每歲支出三千兩已經足夠多了,現在還想要增加,真是越來越變本加厲了!”
朱伯沐口中的“三府五房”,指的是朱慈炯的第五子,朱和垚一家。
朱和垚是乾聖三年生人,如今五十六歲,家中有二子一女,五孫,加上女眷一共十六人。
由於齊國是世襲降爵製,因此朱和垚此時隻是縣公,每年俸銀隻有一千兩,加上作為中尉的三個子女,俸祿也不過兩千多兩罷了。
先王朱和埨覺得他們家中子嗣眾多,因此添了幾百兩,湊足三千。
三千兩銀子,在人均年俸三十兩的齊國絕對可以說是一筆巨款,但即便如此,朱和垚卻還是總舔著老臉來王宮要錢。
對此,朱怡銘不生氣才有假。
不過相比較他的暴脾氣,朱伯沐卻和睦笑道:
“我派人查過他們的支出情況,發現他們都過得比較節儉。”
“這位叔爺,恐怕是為了兒孫要銀子罷了,爹您即便不給,他也不會說什麽,給了他反而對你感恩戴德。”
“是這樣?”聽到自家兒子的解釋,朱怡銘也露出了無奈的苦笑。
齊藩宗室眼下傳至五代,人口早已超過千人,不過其中還能領宗人府俸祿的,也不過區區百人罷了。
隻要出了四服,那王宮便不會再管他們的生計,他們也隻能自己去想辦法做些小生意,或者參加恩科踏入仕途。
至於參軍那是不被準許的,畢竟每一個宗室都有文王的血脈,兵權是他們不能觸碰的禁忌。
“好了,你帶杙哥兒和樞哥兒去玩會吧,明年他們倆也要去大明了。”
朱怡銘說起了自家的兩個孫兒,臉上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是……”朱伯沐作揖笑著回禮,緊接著又說道:
“剛才科學院的王學士說了一下電車和發電廠的事情,我……”
“過幾日你監國,你自己看著辦便是。”不等朱伯沐開口說清楚,朱怡銘便打斷了他。
見自家父親這麽說,朱伯沐便作揖回禮,隨後轉身向外走去。
不過他走了幾步過後又停下,隨後轉身看了一眼自家父親,略有擔憂的說道:
“國朝的階級矛盾雖然因為科技而得到了緩解,但我估計以內部的情況,除非這次的新政能解決以蔣鼎為首的文官和勳貴為首的秦、馬、戚三家,不然……”
朱伯沐沒有多說,因為朱怡銘抬手打斷了他。
麵對這樣嚴峻的態勢,朱怡銘笑著放下手:
“國朝的事情,我們齊藩已經管了四代人了,我不希望你還要背負那麽大的包袱。”
“如果國朝發生了什麽事情,我們能幫就幫,幫不了也別把自己陷進去。”
“你記住,我們齊藩不欠國朝,是國朝欠我們。”
朱怡銘這話有些無情,但事實確實如此。
齊國現在手中握有大明的兩億三千餘萬兩國債,幾乎是大明發行國債數額的三分之一。
每一筆國債都是壓在齊國百姓身上的負擔,朱怡銘很想維持宗藩體係,但如果這個維持的代價是以齊國百姓的生活下降為代價,那他寧願這個宗藩體係垮塌。
至少大明垮塌過後,齊國還能有能力把它扶持起來,然後重建這個體係。
實在不行,齊國也可以自己把體係重建起來。
“小子告退……”朱伯沐心裏清楚朱怡銘的話,但一想到此刻身為皇帝的朱伯海,他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他退出了勖勤殿,並在承運殿帶走了朱仲杙和朱仲樞。
在他走後不久,朱怡銘也命人準備收拾行裝,準備前往河間府避暑養養身體了。
朱伯沐帶著兩小隻出了齊王宮,準備帶他們去城外踏青。
走出齊王宮,等待他們的是一輛黑色的轎車,轎車前後還有六輛轎車,以及站在車子旁邊,身著黑色曳撒,腰間配著手槍的士兵。
上了車,朱伯沐看著旁邊的兩小隻在玩擲駟,而他則是將目光放到了窗外。
車隊很快啟動,從齊王宮左邊的洛陽門駛出,來到了西京城的輔道上。
這條輔道左邊是齊王宮,右邊是六部衙門,因此出現在這裏的大多都是官員,沒什麽好看的。
過了片刻,當車輛來到玄武大道後,四周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自行車道上是許多騎車下班的工人,他們身著短衣長褲,和田間的百姓一樣穿著簡便,不容易發生事故。
等他們回家後,他們便會洗個澡,換上圓領袍或道袍、曳撒等服飾休息,亦或上街閑逛。
朱伯沐的目光越過他們,看向了人行道的行人。
由於已經到了放學的時間,因此許許多多穿著圓領袍下課的學子都三五成群的在回家的路上。
他們背著書包,這些書包款式不一,有的是雙肩,有的是斜跨,各有特色。
眼下是齊國立國的第九十七年,盡管沒有路燈、百姓家中也沒有通電,但街上已經有了公共汽車和轎車、卡車、摩托車等產物。
齊國百姓的生活很好,不管是農民還是工人,基本上一戶五口之家每年的收入都在六十兩到一百五十兩之間。
百姓們不一定會買轎車和卡車,但售價五十兩的摩托車還是有不少人買的。
在道路上,騎著摩托車的人並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基層官員和工人。
齊國的物價一直很便宜,原因在於早在朱由檢時期就定下了具體的惠民政策。
即“百姓的衣食住行四項成本不能超過其收入的三分之二”,因此曆代齊王都是在一邊維持物價,一邊小幅度增長工價。
齊國可以做很正常,首先地廣人稀,資源眾多。
加上歐洲和西昆侖都是齊國商品的市場,因此想要維持這個局麵還是比較容易的。
隻要不是過的太奢靡,基本每個齊國百姓還是都能存一些餘錢的。
因此到了摩托車出現的時候,許多人還是可以咬咬牙買一輛摩托車的。
這樣的現象不僅存在於城市工人之間,也存在地方鄉村之中。
由於眼下是農閑的時候,因此一些采購化肥和農藥的農民也會進城。
坐在車上,朱伯沐可以清楚看到許多農民騎著三輪摩托車,後方的貨鬥裏裝著十幾袋化肥和各種農藥。
看著這一幕,朱伯沐心裏很高興,但卻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他很清楚,這樣的一幕出現在齊國很正常,但暫時還不可能在大明出現。
大明的體量太大,階級固化也比較嚴重,百姓想要使用上這些汽車、摩托車,恐怕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日子。
想到這裏,朱伯沐就不由想到了南海號事件,進而忍不住擔心起了大明朝的百姓。
“唉……”他長歎了一口氣,緊接著揉了揉眉心,望著窗外承平已久而日子滋潤的齊國百姓,他不由閉上了眼睛:
“早點結束吧,希望國朝的百姓也能如齊國百姓這般,早些享受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