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八年,臘月初八日。</p>
大興京都被破,皇帝南狩。</p>
天劍主隕。</p>
大曼可汗蒙哥舒亦重傷。</p>
不淨僧隕,受大興太宗拚死而亡。</p>
天下震動。</p>
然,大曼南下之勢已成,裹挾大批大曼軍民,西域三十六國之民,火獠之民,住入玉江之北。</p>
大興以玉江分南北,玉江以北為北方,玉江以南為江南。</p>
如今大興朝廷盡皆遷入江南,隨大興朝廷南下的還有北方三百萬百姓。</p>
不過,相比於北方三千萬人口,這三百萬百姓不過十一而已,算不得大數。</p>
百姓隻以為是頭頂上換了個朝廷換了個皇帝。</p>
皇權早就難下鄉,百姓甚至都不知朝廷為大興,皇帝姓王。</p>
所以,朝廷換哪家,他們照樣過,稅賦不都得交那麽多。</p>
新豐九年,元月二十九。</p>
皇帝更易年號,改為旌勝。</p>
其意已昭然,大興必然北伐,奪回中原腹地。</p>
旌勝三年,初春四月,中原腹地霄雲州,爆發了一場起義。</p>
起義為大興的江湖人組織,首領者乃曾經聞名天下的鐵麵判官。</p>
曾經人們不知鐵麵判官之名,可時至今日,人們總算知曉了鐵麵判官姓嶽,名不群,霄雲州人,有大義,心係天下。</p>
而這位鐵麵判官竟還有些萬夫莫當之勇,其領了三千不服大曼朝廷殘暴統治的人,直接攻破了大曼設在霄雲州的三萬兵馬。</p>
後,整個霄雲州從者雲集。</p>
實在是大曼朝廷的統治不得人心,其收稅比之大興還要高了兩成,更限製治下百姓的服飾,不得僭越穿著藍色與白色。</p>
而且,從事任何的經商,都得上交一半的所得收入給朝廷。</p>
除此外,還有被朝廷封在各地的貴族收取雜稅。</p>
諸般稅務下來,百姓都得饑一頓飽一頓。</p>
人們這才知曉,曾經的大興還將百姓當個人,而大曼完全不將百姓當人,全是他們的家仆奴隸。</p>
而後便有起義一出出,各地百姓落草為寇,還有諸多江湖好漢常行刺殺事。</p>
光是旌勝元年,在大曼初步伐下北方時,便有江湖好漢行刺大曼官員七十餘起。</p>
隻是大曼的官員也都是高手,多是以八部眾為官,八部眾乃大曼的高手所聚之地,所以這就使得刺殺大多以失敗告終。</p>
除了刺殺,起義也有不少。</p>
旌勝元年,大大小小的起義有十三起。</p>
到得旌勝二年,起義一下子飆升六十八起。</p>
但這些起義皆被大曼的大軍鎮壓。</p>
大曼的鐵騎兵鋒之盛,在北方全然無忌,一切不服皆被鎮壓。</p>
除此外,大興也組織了三次北伐。</p>
但次次皆以失敗告終。</p>
當年未能擋下大曼兵鋒,隻能借著玉江天塹與水師將大曼攔住南下步伐。</p>
除此外大曼未能南下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蒙哥舒重傷,必須回漠北汗庭養傷。</p>
否則以當年大曼之形勢,怎麽可能放任大興朝廷南渡,定然要將之追殺殆盡,直至大興皇帝身死為止。</p>
現如今的情況就是天下隻餘一位宗師人物,而餘下的那一位也已身受重傷,行將死期。</p>
也正因為蒙哥舒頻出將死的傳聞,才有了嶽不群的這一場起義。</p>
嶽不群早先未去江南,而是回到了老家霄雲州青山縣,藏匿自身行蹤,孤身修行,至於父母親卷,已被他遷往江南。</p>
鍾鼎仍跟在身邊習練武功。</p>
嶽不群有感世間百態,更有覺世事不如百姓意,天地之間少有百姓之武,因此粗創了一門武功,名叫拙拳。</p>
他將這門武功傳授給鍾鼎,交由鍾鼎習練,如若鍾鼎都能習練有成,那推廣給世間所有人即可。</p>
拙拳的個中之武,且先不論,嶽不群已先行起義,率領一批早先聯結的江湖人士,於青山縣中誓師,然後分了刀兵,直接殺入縣城,將鎮守縣城的大曼將領斬殺當場,把大曼當地守軍五百人或殺或俘。</p>
而後,嶽不群直接在縣城中招募豪勇之輩。</p>
在大曼手下,大家都過著苦日子,一時間響應者雲集。</p>
即使大曼已經鎮壓過數十場起義,將起義人員的顱首傳檄各地,屍身更是被削尖木樁穿刺過下體,然後從脖頸斷出刺出,如此立於各地道旁,以儆效尤,但起義仍不斷。</p>
實在是在大曼的手底下,討不到生活,既然討不到生活,怎麽都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反了,說不定還能搏出一條生路。</p>
斬殺大曼在青山縣的守城將領和部隊後,嶽不群就直接將青山縣的糧倉打開。</p>
但是裏麵空空,而後去將守城將領的家中倉庫打開。</p>
其實都不必開啟,對糧食尤為鼻尖的人們已經聞到此間倉庫滿是糧食。</p>
最後倉庫一開,露出滿倉的糧食,隨後便開始賑災。</p>
為何要賑災發放糧食,隻因人禍鬧饑荒。</p>
大曼這群隻知縱馬馳騁燒殺搶掠之輩,如何知曉治理中原,他們滿腦子都是掠奪金銀珠寶,奪走他人性命,何時想過治理。</p>
尤其是蒙哥舒重病養傷,眼看不行,且無人可以繼承蒙哥舒的雄心壯誌,大曼的人馬就更無人約束,因此燒殺搶掠更甚之前。</p>
而他們的收稅基本上就是要將百姓的勞作所得征收走大半,足足七成。</p>
其中更有上下小吏鑽空子盤剝一番,也就剩下八成。</p>
如此一來,農民也就不樂意去種地,既然糧食都要被征收走八成,那還種地作甚,不如不種。</p>
如此一年,整個北方就開始鬧饑荒,而饑荒生了,那些不將北方當成自家土地的大曼人也不管,他們隻管自己享樂,他們眼中的“賤民”死了便死了,本來他們就將大興人視為俘虜,而在大曼,俘虜都是奴隸,對他們可以是生殺隨意的。</p>
所以即使饑荒如何鬧,人是如何的成批死,大曼整個朝廷都不理會,隻在乎自己的享受樂事。</p>
這也是嶽不群取得青山縣後,首先第一步就是開倉放糧,賑濟百姓。</p>
待得糧食發放後,嶽不群卻隻從響應者中選來千餘人,然後發放他從大寰所得的武功,就是那巨靈神功。</p>
至於餘下人,他則讓他們去安心種田,他嶽不群來了,便是要做他們的堅強靠山,守護他們的農田,而且嶽不群也不會向他們收受農稅,若是軍隊缺糧食了,他隻會向百姓購買,絕不搶掠,這話是嶽不群當著所有領過賑災糧食的人說的,並且還將這番話貼到縣城大門,並讓人去將他的話轉述到各地。</p>
雖然世界不同,但武功終究是相通的,這門武功在被嶽不群潛心化生出第一縷“邪意”後,便被嶽不群不停的抓來大曼人來習練,把大曼人的精氣神掠奪入內,增強其底蘊,這也是嶽不群這些年一直潛伏在北方的原因之一。</p>
就是為了將這門武功練成。</p>
事從權急,雖然嶽不群看不起大寰的“邪意”武功,但這卻是能讓尋常人最快掌握強大力量的一個法子,也是嶽不群手上唯一一個速成的法子。</p>
而且大寰的武功極適合戰場,比之此界的諸般戰爭陣勢還要有用,而且還能快速強大普通人的武力。</p>
隻三日,嶽不群就操練出了一支可以百戰的巨靈神軍。</p>
而後嶽不群便以這支僅有千人的軍隊殺便半個霄雲州,而這隻花了短短七日時間。</p>
再之後,嶽不群又征兵到三千人,也一同習練巨靈神功。</p>
如此一來,更是將巨靈神功的底蘊增加深厚。</p>
三千人馬聚齊後,大曼朝廷也反應過來,立即就引兵三萬前來霄雲州,意圖圍剿這次的起義。</p>
</p>
但他們初入霄雲州,就先被嶽不群尋上,嶽不群直接率領三千大軍,聚其巨靈兵勢,直接衝陣,其一馬當先,以自身的勇武,直接刺破大曼三萬大軍的“防守”。</p>
大曼這三萬大軍麵對三千兵馬哪有防守之理,隻是在嶽不群的勇武之下,三萬鐵騎的衝鋒竟然就好似在“防守”一般。</p>
奔襲極快的嶽不群直接撞破過去,好似撕爛紙皮一般,率領三千兵馬在鋪了三十裏地的大曼三萬大軍中左突右進,橫切豎割,沒幾下,就將三萬敵軍殺得潰敗。</p>
尤其嶽不群還一槍紮穿了裏三層外三層,有重兵保護的大曼將軍的胸膛,然後高舉著這個大曼將軍的屍身,繞行全場一圈,</p>
如此過後,三萬大軍潰敗,逃的逃,降的降,皆以視嶽不群為神魔,見到嶽不群,就瑟瑟發抖,生怕嶽不群張開“血盆大口”,把他們給生吃了。</p>
霄雲州也在此戰後,徹底歸入嶽不群之手。</p>
攻下霄雲州後,整個北方的人都知曉了嶽不群的大名,真個大曼都知曉了大興這片土地上還有嶽不群這等人物,而江南的朝廷更是直接封了這個他們本看不順眼的鐵麵判官一個官職——討賊大將軍。</p>
可是名頭響了,大曼自然也更為重視了,直接組織了十萬大軍,前來霄雲州,意圖再次殲滅嶽不群,此次的十萬大軍,乃是大曼八部精銳,不是之前那支由火獠人,西域人,大興人,還有大曼人組成的雜軍。</p>
大曼正是憑著這支軍隊打下西域三十六國和火獠,而後更是以這支大軍,將大興的主力兵馬殲滅,將大興朝廷趕到江南,若非他們不擅水性,且江南一代的氣候他們不爽,再加上蒙哥舒重傷,無人率領,因此才使得這支兵馬不渡玉江,去往江南作威作福。</p>
旌勝三年,十二月。</p>
一場大戰於霄雲州的白雲山下落幕。</p>
嶽不群再度以不世之勇武,無敵之統兵將才,率領五千輕騎,大破大曼十萬大軍。</p>
覆滅這支大曼精銳後,嶽不群長驅直入便出霄雲州。</p>
銳不可當,連戰連捷,一路向北,便要直搗黃龍。</p>
然而一場大雪突襲北方全境,從漠北下到玉江邊,雪天一片。</p>
有此隆冬阻路,嶽不群可擋,軍中大將可擋,但士卒難擋,也不得不停下北伐的腳步。</p>
但是,嶽不群此時卻已攻至大興故都。</p>
如此捷報傳至江南,皇帝大為開懷,連封了嶽不群諸多官職,許多爵位,差一步都能叫一聲王爺了。</p>
嶽不群對此,並不在意。</p>
是何爵位有何意,功勳卓著又如何,當他為天地萬民自心底認可時,那等功位便已經落在他身。</p>
何須掛懷。</p>
而皇帝聽聞消息,竟就北狩,意圖重返故土。</p>
然後。</p>
皇帝死了。</p>
不對,駕崩。</p>
皇帝駕崩在了旌勝四年,元月初一。</p>
也許是被趕至南方的勞苦,使之比上一世更早身亡。</p>
享年三十三,死於寒症。</p>
…………</p>
大興京都被破,皇帝南狩。</p>
天劍主隕。</p>
大曼可汗蒙哥舒亦重傷。</p>
不淨僧隕,受大興太宗拚死而亡。</p>
天下震動。</p>
然,大曼南下之勢已成,裹挾大批大曼軍民,西域三十六國之民,火獠之民,住入玉江之北。</p>
大興以玉江分南北,玉江以北為北方,玉江以南為江南。</p>
如今大興朝廷盡皆遷入江南,隨大興朝廷南下的還有北方三百萬百姓。</p>
不過,相比於北方三千萬人口,這三百萬百姓不過十一而已,算不得大數。</p>
百姓隻以為是頭頂上換了個朝廷換了個皇帝。</p>
皇權早就難下鄉,百姓甚至都不知朝廷為大興,皇帝姓王。</p>
所以,朝廷換哪家,他們照樣過,稅賦不都得交那麽多。</p>
新豐九年,元月二十九。</p>
皇帝更易年號,改為旌勝。</p>
其意已昭然,大興必然北伐,奪回中原腹地。</p>
旌勝三年,初春四月,中原腹地霄雲州,爆發了一場起義。</p>
起義為大興的江湖人組織,首領者乃曾經聞名天下的鐵麵判官。</p>
曾經人們不知鐵麵判官之名,可時至今日,人們總算知曉了鐵麵判官姓嶽,名不群,霄雲州人,有大義,心係天下。</p>
而這位鐵麵判官竟還有些萬夫莫當之勇,其領了三千不服大曼朝廷殘暴統治的人,直接攻破了大曼設在霄雲州的三萬兵馬。</p>
後,整個霄雲州從者雲集。</p>
實在是大曼朝廷的統治不得人心,其收稅比之大興還要高了兩成,更限製治下百姓的服飾,不得僭越穿著藍色與白色。</p>
而且,從事任何的經商,都得上交一半的所得收入給朝廷。</p>
除此外,還有被朝廷封在各地的貴族收取雜稅。</p>
諸般稅務下來,百姓都得饑一頓飽一頓。</p>
人們這才知曉,曾經的大興還將百姓當個人,而大曼完全不將百姓當人,全是他們的家仆奴隸。</p>
而後便有起義一出出,各地百姓落草為寇,還有諸多江湖好漢常行刺殺事。</p>
光是旌勝元年,在大曼初步伐下北方時,便有江湖好漢行刺大曼官員七十餘起。</p>
隻是大曼的官員也都是高手,多是以八部眾為官,八部眾乃大曼的高手所聚之地,所以這就使得刺殺大多以失敗告終。</p>
除了刺殺,起義也有不少。</p>
旌勝元年,大大小小的起義有十三起。</p>
到得旌勝二年,起義一下子飆升六十八起。</p>
但這些起義皆被大曼的大軍鎮壓。</p>
大曼的鐵騎兵鋒之盛,在北方全然無忌,一切不服皆被鎮壓。</p>
除此外,大興也組織了三次北伐。</p>
但次次皆以失敗告終。</p>
當年未能擋下大曼兵鋒,隻能借著玉江天塹與水師將大曼攔住南下步伐。</p>
除此外大曼未能南下的原因還有一點,那就是蒙哥舒重傷,必須回漠北汗庭養傷。</p>
否則以當年大曼之形勢,怎麽可能放任大興朝廷南渡,定然要將之追殺殆盡,直至大興皇帝身死為止。</p>
現如今的情況就是天下隻餘一位宗師人物,而餘下的那一位也已身受重傷,行將死期。</p>
也正因為蒙哥舒頻出將死的傳聞,才有了嶽不群的這一場起義。</p>
嶽不群早先未去江南,而是回到了老家霄雲州青山縣,藏匿自身行蹤,孤身修行,至於父母親卷,已被他遷往江南。</p>
鍾鼎仍跟在身邊習練武功。</p>
嶽不群有感世間百態,更有覺世事不如百姓意,天地之間少有百姓之武,因此粗創了一門武功,名叫拙拳。</p>
他將這門武功傳授給鍾鼎,交由鍾鼎習練,如若鍾鼎都能習練有成,那推廣給世間所有人即可。</p>
拙拳的個中之武,且先不論,嶽不群已先行起義,率領一批早先聯結的江湖人士,於青山縣中誓師,然後分了刀兵,直接殺入縣城,將鎮守縣城的大曼將領斬殺當場,把大曼當地守軍五百人或殺或俘。</p>
而後,嶽不群直接在縣城中招募豪勇之輩。</p>
在大曼手下,大家都過著苦日子,一時間響應者雲集。</p>
即使大曼已經鎮壓過數十場起義,將起義人員的顱首傳檄各地,屍身更是被削尖木樁穿刺過下體,然後從脖頸斷出刺出,如此立於各地道旁,以儆效尤,但起義仍不斷。</p>
實在是在大曼的手底下,討不到生活,既然討不到生活,怎麽都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反了,說不定還能搏出一條生路。</p>
斬殺大曼在青山縣的守城將領和部隊後,嶽不群就直接將青山縣的糧倉打開。</p>
但是裏麵空空,而後去將守城將領的家中倉庫打開。</p>
其實都不必開啟,對糧食尤為鼻尖的人們已經聞到此間倉庫滿是糧食。</p>
最後倉庫一開,露出滿倉的糧食,隨後便開始賑災。</p>
為何要賑災發放糧食,隻因人禍鬧饑荒。</p>
大曼這群隻知縱馬馳騁燒殺搶掠之輩,如何知曉治理中原,他們滿腦子都是掠奪金銀珠寶,奪走他人性命,何時想過治理。</p>
尤其是蒙哥舒重病養傷,眼看不行,且無人可以繼承蒙哥舒的雄心壯誌,大曼的人馬就更無人約束,因此燒殺搶掠更甚之前。</p>
而他們的收稅基本上就是要將百姓的勞作所得征收走大半,足足七成。</p>
其中更有上下小吏鑽空子盤剝一番,也就剩下八成。</p>
如此一來,農民也就不樂意去種地,既然糧食都要被征收走八成,那還種地作甚,不如不種。</p>
如此一年,整個北方就開始鬧饑荒,而饑荒生了,那些不將北方當成自家土地的大曼人也不管,他們隻管自己享樂,他們眼中的“賤民”死了便死了,本來他們就將大興人視為俘虜,而在大曼,俘虜都是奴隸,對他們可以是生殺隨意的。</p>
所以即使饑荒如何鬧,人是如何的成批死,大曼整個朝廷都不理會,隻在乎自己的享受樂事。</p>
這也是嶽不群取得青山縣後,首先第一步就是開倉放糧,賑濟百姓。</p>
待得糧食發放後,嶽不群卻隻從響應者中選來千餘人,然後發放他從大寰所得的武功,就是那巨靈神功。</p>
至於餘下人,他則讓他們去安心種田,他嶽不群來了,便是要做他們的堅強靠山,守護他們的農田,而且嶽不群也不會向他們收受農稅,若是軍隊缺糧食了,他隻會向百姓購買,絕不搶掠,這話是嶽不群當著所有領過賑災糧食的人說的,並且還將這番話貼到縣城大門,並讓人去將他的話轉述到各地。</p>
雖然世界不同,但武功終究是相通的,這門武功在被嶽不群潛心化生出第一縷“邪意”後,便被嶽不群不停的抓來大曼人來習練,把大曼人的精氣神掠奪入內,增強其底蘊,這也是嶽不群這些年一直潛伏在北方的原因之一。</p>
就是為了將這門武功練成。</p>
事從權急,雖然嶽不群看不起大寰的“邪意”武功,但這卻是能讓尋常人最快掌握強大力量的一個法子,也是嶽不群手上唯一一個速成的法子。</p>
而且大寰的武功極適合戰場,比之此界的諸般戰爭陣勢還要有用,而且還能快速強大普通人的武力。</p>
隻三日,嶽不群就操練出了一支可以百戰的巨靈神軍。</p>
而後嶽不群便以這支僅有千人的軍隊殺便半個霄雲州,而這隻花了短短七日時間。</p>
再之後,嶽不群又征兵到三千人,也一同習練巨靈神功。</p>
如此一來,更是將巨靈神功的底蘊增加深厚。</p>
三千人馬聚齊後,大曼朝廷也反應過來,立即就引兵三萬前來霄雲州,意圖圍剿這次的起義。</p>
</p>
但他們初入霄雲州,就先被嶽不群尋上,嶽不群直接率領三千大軍,聚其巨靈兵勢,直接衝陣,其一馬當先,以自身的勇武,直接刺破大曼三萬大軍的“防守”。</p>
大曼這三萬大軍麵對三千兵馬哪有防守之理,隻是在嶽不群的勇武之下,三萬鐵騎的衝鋒竟然就好似在“防守”一般。</p>
奔襲極快的嶽不群直接撞破過去,好似撕爛紙皮一般,率領三千兵馬在鋪了三十裏地的大曼三萬大軍中左突右進,橫切豎割,沒幾下,就將三萬敵軍殺得潰敗。</p>
尤其嶽不群還一槍紮穿了裏三層外三層,有重兵保護的大曼將軍的胸膛,然後高舉著這個大曼將軍的屍身,繞行全場一圈,</p>
如此過後,三萬大軍潰敗,逃的逃,降的降,皆以視嶽不群為神魔,見到嶽不群,就瑟瑟發抖,生怕嶽不群張開“血盆大口”,把他們給生吃了。</p>
霄雲州也在此戰後,徹底歸入嶽不群之手。</p>
攻下霄雲州後,整個北方的人都知曉了嶽不群的大名,真個大曼都知曉了大興這片土地上還有嶽不群這等人物,而江南的朝廷更是直接封了這個他們本看不順眼的鐵麵判官一個官職——討賊大將軍。</p>
可是名頭響了,大曼自然也更為重視了,直接組織了十萬大軍,前來霄雲州,意圖再次殲滅嶽不群,此次的十萬大軍,乃是大曼八部精銳,不是之前那支由火獠人,西域人,大興人,還有大曼人組成的雜軍。</p>
大曼正是憑著這支軍隊打下西域三十六國和火獠,而後更是以這支大軍,將大興的主力兵馬殲滅,將大興朝廷趕到江南,若非他們不擅水性,且江南一代的氣候他們不爽,再加上蒙哥舒重傷,無人率領,因此才使得這支兵馬不渡玉江,去往江南作威作福。</p>
旌勝三年,十二月。</p>
一場大戰於霄雲州的白雲山下落幕。</p>
嶽不群再度以不世之勇武,無敵之統兵將才,率領五千輕騎,大破大曼十萬大軍。</p>
覆滅這支大曼精銳後,嶽不群長驅直入便出霄雲州。</p>
銳不可當,連戰連捷,一路向北,便要直搗黃龍。</p>
然而一場大雪突襲北方全境,從漠北下到玉江邊,雪天一片。</p>
有此隆冬阻路,嶽不群可擋,軍中大將可擋,但士卒難擋,也不得不停下北伐的腳步。</p>
但是,嶽不群此時卻已攻至大興故都。</p>
如此捷報傳至江南,皇帝大為開懷,連封了嶽不群諸多官職,許多爵位,差一步都能叫一聲王爺了。</p>
嶽不群對此,並不在意。</p>
是何爵位有何意,功勳卓著又如何,當他為天地萬民自心底認可時,那等功位便已經落在他身。</p>
何須掛懷。</p>
而皇帝聽聞消息,竟就北狩,意圖重返故土。</p>
然後。</p>
皇帝死了。</p>
不對,駕崩。</p>
皇帝駕崩在了旌勝四年,元月初一。</p>
也許是被趕至南方的勞苦,使之比上一世更早身亡。</p>
享年三十三,死於寒症。</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