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場戰亂後,如今長安也已落寞。</p>
荒草妻妻,城牆老漆,路有泥濘,人人頹色,風塵仆仆。</p>
神武門前,皇帝坐在龍輦上,攜一眾朝堂大員立在門前,遠眺等候著一輛不甚起眼的馬車。</p>
馬車緩緩行到神武門前。</p>
車簾拉開,從中走出一人。</p>
此人,穿著簡樸的書生裝,但身形魁梧,麵有長須,就好似個前來長安趕考的書生學子。</p>
但,在場人卻都在見到這位出馬車後,屏住呼吸。</p>
即使是在暗地裏保護著皇帝的高手也是深深吸著氣,然後繃緊全身的筋肉,散著真氣,隨時準備動手。</p>
那麽來者何人?</p>
此人乃南詔拜月教教主。</p>
大概少有人猜到拜月教主竟會不遠萬裏前來長安。</p>
此行要翻閱窮山惡水,更要經曆諸多的險惡絕地。</p>
雖然這些在拜月教主手下定然都不能算個事,</p>
他們本以為來的會是南詔的六曹長官,或者長老。</p>
但真想不到會是嶽不群。</p>
可嶽不群這位南詔如今的實權掌控者前來,大唐便不能當做沒看到。</p>
於是皇帝就被拉來了。</p>
皇帝對於此事在思慮一個時辰後,便應承了下來。</p>
南詔此國如今已非當年,大唐如今也比不得當年。</p>
而南詔的附屬之名早就拆了下來,如今南詔已是南疆的霸主,從巴蜀至南海,超過五千裏的疆土,而且南詔古今國力蒸蒸日上,吐蕃與之交手一遍,即可就敗,甚至被迫割讓出一片不小的土地。</p>
現如今,南詔的“國主”拜月教主前來,他們自然要好生招待。</p>
甚至要遠超一般的規格。</p>
這不,就把皇帝拉來了。</p>
所以,他們相信南詔能知曉他們的誠意。</p>
至於本次國事相交要談什麽。</p>
乃是為了南詔的糧食,以及南詔的蒸氣機技術。</p>
對於大唐之所求,南詔也清楚,但是對於拜月教主親自前往,南詔也不曾知曉會有這一情況。</p>
但嶽不群來到了大唐,來到了長安。</p>
一陣沒有多少意義的寒暄後,大唐皇帝便迎著嶽不群穿過神武門,走入太極宮。</p>
這神武門曾名玄武門,為唐國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戮殺長兄幼弟之所在。</p>
但此事並無大礙。</p>
兩國商談一事頗為順暢。</p>
就糧食一事,南詔可以賣與大唐。</p>
如今在將南疆土地開墾後,獲得大量的耕地,並且覆及青銅古木,將南疆氣候牢牢掌控在南詔人的手中,想要天晴便晴,想要下雨便下雨,甚至違逆氣候的冰雹大雪也可降下,這就使得南詔的糧食可以年年豐收,稻穀一年四熟。</p>
</p>
如此情況下,即使是以巴蜀之地換了一百二十萬石的糧食後,南詔的糧倉依舊滿倉。</p>
大唐此次就想再換購糧食。</p>
就以名義上還是大唐的安南都護府來換。</p>
這筆買賣大唐絕不虧,甚至比買了巴蜀還有的掙。</p>
而大唐開價是八十萬石糧食。</p>
對此,南詔自然不肯。</p>
隻願給出五十萬石的糧食,並且還得將交州交給南詔。</p>
對於這個要求,大唐也不肯。</p>
於是就僵持著,直到嶽不群來長安還僵持不下。</p>
可南詔有的是時間,但大唐時間不多了。</p>
處處鬧饑荒,處處有瘟疫,災民到處是,大唐如今的光景可難了。</p>
因此,南詔等得起。</p>
而嶽不群此次來,則主要是為了大唐的難民。</p>
他想要將大唐的難民遷徙到南詔。</p>
南詔現在土地眾多,但人口不足,即使推動符法,推行蒸氣機後,南詔的勞動力仍然不足,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填補,尤其是質量上乘的大唐百姓。</p>
這可比深山老林中的那些生番野人強太多了。</p>
當然,嶽不群早就讓人在兩國邊境招攬大唐難民。</p>
可此舉立即就遭到了大唐的警覺,開始限製難民往南詔逃去。</p>
但這也止不住大量的邊境難民私自逃往南詔。</p>
南詔將大量的難民收攏後,給他們南詔戶籍,以及諸多便利,然後就將他們送往更南端。</p>
其中較為聰明者,會被留在洱海附近的南詔最初的土地上,其餘者,則是送往新開辟出的蠻荒土地。</p>
可南詔人還是不夠用。</p>
人才仍然是緊缺的。</p>
因此,嶽不群來了長安,要大唐將難民都放出。</p>
本次談判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p>
談了許多事,大唐可比蜀山好說話多了,畢竟蜀山無事求南詔,可大唐多得是事情要求到南詔的頭上。</p>
一等大事便是糧食,二等大事就是吐蕃之事,三等大事便是蒸氣機之事,還有一事便是要借兵。</p>
借兵之事也不過是托詞,畢竟大唐雖然糧食緊缺,但兵員可不缺,各地軍鎮更是眾多,如何會缺兵,而且兵強馬壯,還有以法術訓練出的兵馬。</p>
大唐主要還是想要獲得南詔的那些以奇技淫巧打造而出的戰爭利器。</p>
有這些戰爭利器,大唐也可在北方無往不利,將一種藩鎮打壓,甚至驅趕吐蕃出隴右河西,重取河西走廊,重開通往西域的路途,重開大唐盛世。</p>
可惜沒談成,此時嶽不群不許。</p>
雙方談判半月,最後隻互相答應了三件事,其一是糧食之事,其二便是難民放行之事,其三是關於南詔的鋼鐵軌道的建造之事。</p>
何謂鋼鐵軌道建造之事?便是南詔意圖將鋼鐵軌道鋪設到大唐境內。</p>
對於此事,大唐朝堂上下議論紛紛,已經討論三個月,有讚同的,自然也有反對的。</p>
兩者就在朝堂上爭辯,最後甚至上演一出全武行,老臣們就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招招凶狠都不給自己的對手一點活路。</p>
最後還是皇帝看不過去,喚來侍衛將他們分開。</p>
而嶽不群此番連便以運送糧食為理由,請在大唐國內鋪設鐵軌。</p>
拜月教主都親自來說這事了,大唐怎能不答應?那當然是不答應。</p>
他們想挾此要求更多。</p>
然後嶽不群就拒絕了,大不了就不鋪鐵路就是,到時路上運送糧食的損耗就讓大唐哭去吧。</p>
如此拉扯後,兩邊最終得了一個平衡所在。</p>
大唐可以答應鐵軌鋪設,但是前提是鐵軌的鋪設必須由大唐監控,且每一個站點都由大唐朝廷把控,而且任何進入大唐境內的有軌蒸氣車都得提前申請,然後在檢查過後才能入境。</p>
除此外,南詔必須為大唐訓練一批有軌蒸氣車的駕駛人員,後期的蒸氣車必須由大唐方麵的駕駛人員駕馭。</p>
對於這幾點,南詔統統答應,沒有拒絕一個。</p>
雙方都各懷鬼胎,隻會取有利於自己的條件。</p>
然後嶽不群就在冬日來臨前,乘坐著馬車離開了長安。</p>
世間風雲變幻。</p>
一晃眼便是南詔新年曆十三年。</p>
李逍遙十三歲了,嶽不群四十一歲。</p>
而趙靈兒也十歲了,但被林青兒封印過一段時間,如今也才五六歲的模樣。</p>
這一年,將發生一件大事。</p>
吐蕃滅國。</p>
這個高原霸主,被大唐與南詔夾擊,大唐集結三十萬大軍,攻破隴右河西,殺入吐蕃腹地。</p>
南詔合二十萬大軍,由南北上,攀過高山,倚姚州、河東州、雅州,攻入吐蕃之東。</p>
而後攻城略地,與大唐大軍會師於吐蕃王城邏些。</p>
俘虜吐蕃王室萬餘人,吐蕃兵卒十六萬餘,殺吐蕃兵將十二萬。</p>
另還有部分吐蕃王族遁逃出境,去往西域諸國,乃至是更西之地。</p>
但這些已不是大事,如今的吐蕃已被南詔跟大唐分而治之。</p>
兩國先取締了吐蕃的奴隸製,然後各以手段治理吐蕃。</p>
大唐於北吐蕃立藏安都護府。</p>
而南詔直接將吐蕃分為三郡,以此治之。</p>
吐蕃地雖廣,但卻是真正的地廣人稀,比之南詔還要荒涼。</p>
吐蕃覆滅後,這片土地就隻餘下兩個國家,一個南詔,一個大唐。</p>
一時間兩個國家的關係就僵住。</p>
兩國使者逐漸減少,兩國關係逐漸冰凍。</p>
大唐境內如今也已安定,國力逐漸複原,大有中興之兆。</p>
但與越發興盛的南詔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難以相比。</p>
南詔如今已派出海船,出海遠方,依著國師嶽不群所畫海圖去往新大陸。</p>
除此外,南詔大軍也已沿著昔年的女王國的路繼續往西,沿路諸國一一覆滅,成為南詔的一個個城鎮或者郡縣。</p>
大軍最後抵達了傳說中的身毒天竺。</p>
將這個弱小的國家征服,並建下青銅古木。</p>
如今的青銅古木已經完全成為南詔的象征,就好似國師嶽不群一般深深地烙在南詔百姓的心底。</p>
以上這些大事之後,便是小事三四件。</p>
一,有賊子刺殺拜月教教主。</p>
賊子來源最後也查明,乃是吐蕃餘孽。</p>
當然這麽個結果,有些人並不滿意。</p>
有些人一樣是南詔國內某些人所為,也有些人希望是大唐派來的人。</p>
二,南詔大祭司密謀造反。</p>
林青兒糾結來一批高手,籠絡來南詔朝堂與軍隊中的部分高層,意圖奪走拜月教主的權利。</p>
可以最終以失敗告終。</p>
大祭司之位被取締,南詔諸官吏因此落馬。</p>
林青兒更被困入大祭司宅邸,更別想走出。</p>
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某一日,嶽不群在吐納元氣之時,忽然元神震顫。</p>
“劫?大劫!</p>
”</p>
…………</p>
荒草妻妻,城牆老漆,路有泥濘,人人頹色,風塵仆仆。</p>
神武門前,皇帝坐在龍輦上,攜一眾朝堂大員立在門前,遠眺等候著一輛不甚起眼的馬車。</p>
馬車緩緩行到神武門前。</p>
車簾拉開,從中走出一人。</p>
此人,穿著簡樸的書生裝,但身形魁梧,麵有長須,就好似個前來長安趕考的書生學子。</p>
但,在場人卻都在見到這位出馬車後,屏住呼吸。</p>
即使是在暗地裏保護著皇帝的高手也是深深吸著氣,然後繃緊全身的筋肉,散著真氣,隨時準備動手。</p>
那麽來者何人?</p>
此人乃南詔拜月教教主。</p>
大概少有人猜到拜月教主竟會不遠萬裏前來長安。</p>
此行要翻閱窮山惡水,更要經曆諸多的險惡絕地。</p>
雖然這些在拜月教主手下定然都不能算個事,</p>
他們本以為來的會是南詔的六曹長官,或者長老。</p>
但真想不到會是嶽不群。</p>
可嶽不群這位南詔如今的實權掌控者前來,大唐便不能當做沒看到。</p>
於是皇帝就被拉來了。</p>
皇帝對於此事在思慮一個時辰後,便應承了下來。</p>
南詔此國如今已非當年,大唐如今也比不得當年。</p>
而南詔的附屬之名早就拆了下來,如今南詔已是南疆的霸主,從巴蜀至南海,超過五千裏的疆土,而且南詔古今國力蒸蒸日上,吐蕃與之交手一遍,即可就敗,甚至被迫割讓出一片不小的土地。</p>
現如今,南詔的“國主”拜月教主前來,他們自然要好生招待。</p>
甚至要遠超一般的規格。</p>
這不,就把皇帝拉來了。</p>
所以,他們相信南詔能知曉他們的誠意。</p>
至於本次國事相交要談什麽。</p>
乃是為了南詔的糧食,以及南詔的蒸氣機技術。</p>
對於大唐之所求,南詔也清楚,但是對於拜月教主親自前往,南詔也不曾知曉會有這一情況。</p>
但嶽不群來到了大唐,來到了長安。</p>
一陣沒有多少意義的寒暄後,大唐皇帝便迎著嶽不群穿過神武門,走入太極宮。</p>
這神武門曾名玄武門,為唐國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戮殺長兄幼弟之所在。</p>
但此事並無大礙。</p>
兩國商談一事頗為順暢。</p>
就糧食一事,南詔可以賣與大唐。</p>
如今在將南疆土地開墾後,獲得大量的耕地,並且覆及青銅古木,將南疆氣候牢牢掌控在南詔人的手中,想要天晴便晴,想要下雨便下雨,甚至違逆氣候的冰雹大雪也可降下,這就使得南詔的糧食可以年年豐收,稻穀一年四熟。</p>
</p>
如此情況下,即使是以巴蜀之地換了一百二十萬石的糧食後,南詔的糧倉依舊滿倉。</p>
大唐此次就想再換購糧食。</p>
就以名義上還是大唐的安南都護府來換。</p>
這筆買賣大唐絕不虧,甚至比買了巴蜀還有的掙。</p>
而大唐開價是八十萬石糧食。</p>
對此,南詔自然不肯。</p>
隻願給出五十萬石的糧食,並且還得將交州交給南詔。</p>
對於這個要求,大唐也不肯。</p>
於是就僵持著,直到嶽不群來長安還僵持不下。</p>
可南詔有的是時間,但大唐時間不多了。</p>
處處鬧饑荒,處處有瘟疫,災民到處是,大唐如今的光景可難了。</p>
因此,南詔等得起。</p>
而嶽不群此次來,則主要是為了大唐的難民。</p>
他想要將大唐的難民遷徙到南詔。</p>
南詔現在土地眾多,但人口不足,即使推動符法,推行蒸氣機後,南詔的勞動力仍然不足,這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填補,尤其是質量上乘的大唐百姓。</p>
這可比深山老林中的那些生番野人強太多了。</p>
當然,嶽不群早就讓人在兩國邊境招攬大唐難民。</p>
可此舉立即就遭到了大唐的警覺,開始限製難民往南詔逃去。</p>
但這也止不住大量的邊境難民私自逃往南詔。</p>
南詔將大量的難民收攏後,給他們南詔戶籍,以及諸多便利,然後就將他們送往更南端。</p>
其中較為聰明者,會被留在洱海附近的南詔最初的土地上,其餘者,則是送往新開辟出的蠻荒土地。</p>
可南詔人還是不夠用。</p>
人才仍然是緊缺的。</p>
因此,嶽不群來了長安,要大唐將難民都放出。</p>
本次談判花費了半個月的時間。</p>
談了許多事,大唐可比蜀山好說話多了,畢竟蜀山無事求南詔,可大唐多得是事情要求到南詔的頭上。</p>
一等大事便是糧食,二等大事就是吐蕃之事,三等大事便是蒸氣機之事,還有一事便是要借兵。</p>
借兵之事也不過是托詞,畢竟大唐雖然糧食緊缺,但兵員可不缺,各地軍鎮更是眾多,如何會缺兵,而且兵強馬壯,還有以法術訓練出的兵馬。</p>
大唐主要還是想要獲得南詔的那些以奇技淫巧打造而出的戰爭利器。</p>
有這些戰爭利器,大唐也可在北方無往不利,將一種藩鎮打壓,甚至驅趕吐蕃出隴右河西,重取河西走廊,重開通往西域的路途,重開大唐盛世。</p>
可惜沒談成,此時嶽不群不許。</p>
雙方談判半月,最後隻互相答應了三件事,其一是糧食之事,其二便是難民放行之事,其三是關於南詔的鋼鐵軌道的建造之事。</p>
何謂鋼鐵軌道建造之事?便是南詔意圖將鋼鐵軌道鋪設到大唐境內。</p>
對於此事,大唐朝堂上下議論紛紛,已經討論三個月,有讚同的,自然也有反對的。</p>
兩者就在朝堂上爭辯,最後甚至上演一出全武行,老臣們就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招招凶狠都不給自己的對手一點活路。</p>
最後還是皇帝看不過去,喚來侍衛將他們分開。</p>
而嶽不群此番連便以運送糧食為理由,請在大唐國內鋪設鐵軌。</p>
拜月教主都親自來說這事了,大唐怎能不答應?那當然是不答應。</p>
他們想挾此要求更多。</p>
然後嶽不群就拒絕了,大不了就不鋪鐵路就是,到時路上運送糧食的損耗就讓大唐哭去吧。</p>
如此拉扯後,兩邊最終得了一個平衡所在。</p>
大唐可以答應鐵軌鋪設,但是前提是鐵軌的鋪設必須由大唐監控,且每一個站點都由大唐朝廷把控,而且任何進入大唐境內的有軌蒸氣車都得提前申請,然後在檢查過後才能入境。</p>
除此外,南詔必須為大唐訓練一批有軌蒸氣車的駕駛人員,後期的蒸氣車必須由大唐方麵的駕駛人員駕馭。</p>
對於這幾點,南詔統統答應,沒有拒絕一個。</p>
雙方都各懷鬼胎,隻會取有利於自己的條件。</p>
然後嶽不群就在冬日來臨前,乘坐著馬車離開了長安。</p>
世間風雲變幻。</p>
一晃眼便是南詔新年曆十三年。</p>
李逍遙十三歲了,嶽不群四十一歲。</p>
而趙靈兒也十歲了,但被林青兒封印過一段時間,如今也才五六歲的模樣。</p>
這一年,將發生一件大事。</p>
吐蕃滅國。</p>
這個高原霸主,被大唐與南詔夾擊,大唐集結三十萬大軍,攻破隴右河西,殺入吐蕃腹地。</p>
南詔合二十萬大軍,由南北上,攀過高山,倚姚州、河東州、雅州,攻入吐蕃之東。</p>
而後攻城略地,與大唐大軍會師於吐蕃王城邏些。</p>
俘虜吐蕃王室萬餘人,吐蕃兵卒十六萬餘,殺吐蕃兵將十二萬。</p>
另還有部分吐蕃王族遁逃出境,去往西域諸國,乃至是更西之地。</p>
但這些已不是大事,如今的吐蕃已被南詔跟大唐分而治之。</p>
兩國先取締了吐蕃的奴隸製,然後各以手段治理吐蕃。</p>
大唐於北吐蕃立藏安都護府。</p>
而南詔直接將吐蕃分為三郡,以此治之。</p>
吐蕃地雖廣,但卻是真正的地廣人稀,比之南詔還要荒涼。</p>
吐蕃覆滅後,這片土地就隻餘下兩個國家,一個南詔,一個大唐。</p>
一時間兩個國家的關係就僵住。</p>
兩國使者逐漸減少,兩國關係逐漸冰凍。</p>
大唐境內如今也已安定,國力逐漸複原,大有中興之兆。</p>
但與越發興盛的南詔相比卻是小巫見大巫,難以相比。</p>
南詔如今已派出海船,出海遠方,依著國師嶽不群所畫海圖去往新大陸。</p>
除此外,南詔大軍也已沿著昔年的女王國的路繼續往西,沿路諸國一一覆滅,成為南詔的一個個城鎮或者郡縣。</p>
大軍最後抵達了傳說中的身毒天竺。</p>
將這個弱小的國家征服,並建下青銅古木。</p>
如今的青銅古木已經完全成為南詔的象征,就好似國師嶽不群一般深深地烙在南詔百姓的心底。</p>
以上這些大事之後,便是小事三四件。</p>
一,有賊子刺殺拜月教教主。</p>
賊子來源最後也查明,乃是吐蕃餘孽。</p>
當然這麽個結果,有些人並不滿意。</p>
有些人一樣是南詔國內某些人所為,也有些人希望是大唐派來的人。</p>
二,南詔大祭司密謀造反。</p>
林青兒糾結來一批高手,籠絡來南詔朝堂與軍隊中的部分高層,意圖奪走拜月教主的權利。</p>
可以最終以失敗告終。</p>
大祭司之位被取締,南詔諸官吏因此落馬。</p>
林青兒更被困入大祭司宅邸,更別想走出。</p>
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的某一日,嶽不群在吐納元氣之時,忽然元神震顫。</p>
“劫?大劫!</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