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鑄鍾過程再遇坎坷
大明:哥,和尚沒前途,咱造反吧 作者:墨色江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著,老李接過鑿岩錘,找準角度,一聲低喝,鑿岩錘重重落下,花崗岩上終於裂開了一道明顯的裂痕。
“看到了沒?找對方法,用對勁兒,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老李邊說邊將鑿岩錘遞回給小陳,小陳接過,眼中重燃鬥誌,再次揮動鑿岩錘,每一次擊打都更加堅定有力。
坑洞外,陽光熾烈,朱瀚急匆匆趕來,臉色因擔憂而略顯凝重。他站在坑洞邊緣,目光掃過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工匠,心中滿是敬意。
“老李,情況如何?”朱瀚的聲音穿透嘈雜,直接傳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頭,擦了一把汗,露出樸實的笑容:“王爺放心,咱們正按計劃推進。隻是這花崗岩確實難纏,不過大夥兒都沒退縮。”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我知道大家的辛苦,我已經加派人手送來更多的工具和清涼物資,務必保證每位工匠的體力。”
這時,一位工匠氣喘籲籲地搬著一筐碎石經過,朱瀚伸手接過,親自將其搬到坑洞邊緣。
朱瀚站在坑洞邊緣,目光緊盯著下方的工匠們,心中滿是關切與期待。他時不時地與老李交流著挖掘的進展與可能遇到的問題。
“老李,坑洞挖掘得如何了?”朱瀚的聲音透過雨聲,清晰地傳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頭望向朱瀚,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回答道:“王爺,坑洞挖掘正在穩步進行,但土質複雜,加之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必須克服。老李,你有什麽具體的計劃嗎?”
老李沉吟片刻,指了指坑洞一側的裂縫,說道:“王爺,您看這裏,土質鬆軟,如果再繼續挖掘,很可能導致坑洞塌陷。我計劃在這裏增設支護結構,確保挖掘工作的安全進行。”
朱瀚順著老李的手指望去,仔細觀察了一番裂縫,隨後點頭表示讚同:“你的考慮很周全,就按你說的辦。需要什麽材料或人手,盡管開口。”
老李感激地看了朱瀚一眼,隨即轉身對身旁的工匠們大聲喊道:“大夥兒聽好了,我們現在要在這裏增設支護結構,防止坑洞塌陷。小張,你速去準備木樁和木板,越快越好!”
小張聞言,立刻應聲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幾名工匠搬來了所需的材料。工匠們迅速行動起來,按照老李的指示,在裂縫兩側打入木樁,並用木板固定,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支護結構。
然而,暴雨並未因此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雨水如注,不斷灌入坑洞,讓工匠們的努力麵臨嚴峻考驗。
“這可如何是好?”一名年輕的工匠焦急地問道。
老李眉頭緊鎖,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不屈的光芒:“我們不能被這場雨打敗!所有人立刻動手,用沙袋和泥土在坑洞周圍築起防水堤壩,減緩水流速度。”
工匠們紛紛響應,迅速投入到築堤工作中。他們齊心協力,冒著大雨,一鏟鏟地將沙袋和泥土堆砌起來。
朱瀚站在一旁,看著工匠們不辭辛勞地工作,心中滿是感動與敬佩。他高聲鼓勵道:“大夥兒加把勁!等雨停了,本王定重重有賞!”
雨勢終於漸漸減弱,最終停了下來。工匠們疲憊不堪,但臉上卻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他們迅速投入到排水工作中,利用水泵和排水溝將坑洞內的積水迅速排出。
隨著積水的消退,坑洞再次露出了幹燥的底部。朱瀚走下坑洞,親自檢查挖掘成果。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老李說道:“老李,你幹得漂亮!坑洞挖掘得既深又穩,本王十分滿意。”
老李憨厚地笑了笑,擺手道:“這都是大夥兒共同努力的結果。王爺過獎了。”
隨著坑洞的挖掘工作順利完成,佛的鑄造工程正式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範模製作。
朱瀚站在新挖成的巨大坑洞旁,心中滿是對接下來挑戰的期待與忐忑。他轉身對身旁的鐵匠師傅老李說道:“老李,坑洞已成,接下來的範模製作便是關鍵。內範與外範的製作必須精確無誤,稍有差池,便可能功虧一簣。”
老李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對工藝的敬畏:“王爺放心,老朽定當竭盡全力,確保範模萬無一失。
隻是這內範與外範的製作,需極為精細,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還需眾工匠齊心協力。”
朱瀚微微頷首,隨即召集所有工匠,圍坐在坑洞邊緣,詳細部署接下來的工作計劃:“諸位,坑洞既已挖好,接下來便是範模的製作。
內範為鍾體之形,需以粘土塑造,務必精準;外範則圍繞內範,用以容納青銅溶液,亦需穩固可靠。大家需分工合作,務必精益求精。”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站起身,拱手問道:“王爺,內範與外範之間如何確保間隙均勻,以防鑄造時產生氣泡或裂紋?”
朱瀚沉吟片刻,看向一旁的書法家代表老張:“張先生,關於此點,你可有何建議?畢竟經文需鑄於鍾體之上,間隙的控製尤為重要。”
老張捋了捋胡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王爺,老朽以為,可在內範表麵均勻塗抹一層細砂與黏土混合物,既便於脫模,又能有效控製間隙。
同時,在外範製作時,可預留排氣孔,確保青銅溶液順利填充且排出氣體。”
“張先生所言極是,此法既精妙又實用。工匠們務必按照此法操作,確保範模製作無誤。”
老李隨即補充道:“王爺,內範的製作需要極為精細,我們要先根據設計圖紙,用黏土逐步塑造出大鍾的內部形狀。這一過程需要極高的耐心和技巧,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成品。”
朱瀚見狀,心中稍感寬慰,他轉身對老李說道:“老李,你經驗豐富,內範的製作便由你全權負責。務必確保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設計進行,不得有絲毫馬虎。”
老李躬身領命,眼中閃爍著責任與榮耀的光芒:“王爺放心,老朽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隨後,朱瀚又將目光投向老張:“張先生,外範的製作同樣重要。它不僅需要穩固可靠,還需預留排氣孔,以確保青銅溶液能夠順暢填充並排出氣體。此任務便交予你與書法家們共同負責,務必確保經文在鑄造過程中不被破壞。”
老張同樣躬身領命,眼中閃爍著智慧與決心:“王爺放心,老朽定當與諸位工匠齊心協力,確保外範製作萬無一失。”
隨著朱瀚的安排完畢,工匠們迅速行動起來。老李帶領著一隊擅長塑形的工匠,開始著手製作內範。他們先將坑洞底部鋪上厚厚的一層黏土,然後小心翼翼地按照設計圖紙,一點一滴地塑造出大鍾的內部形狀。
“王爺,陛下急召您入宮,請速速前往。”傳旨的太監手持聖旨,麵色凝重地宣布道。
朱瀚心中一凜,預感到可能有要事發生,連忙整理衣冠,隨太監匆匆趕往皇宮。
穿過一道道宮門,朱瀚來到了禦書房前。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輕輕叩響了門扉。
“進來。”朱元璋那沉穩有力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朱瀚推門而入,隻見朱元璋正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似乎正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太子朱標則站在一旁,麵色同樣凝重。
“臣弟朱瀚,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朱瀚行禮道。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朱瀚起身。“瀚弟,不必多禮。朕召你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朱瀚心中雖有疑惑,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靜待朱元璋下文。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開口:“瀚弟,朕已決定鑄造這尊佛鍾,然而,這尊鍾需有一個響亮而富有深意的名字,方能彰顯其不凡。”
朱瀚聞言,心中一動,他略作思索後,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所言極是,此鍾之名,當蘊含大明之威儀,又寄托對萬民之福祉。臣以為,可稱其為‘大明洪福鍾’。
朱元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他輕輕點頭,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大明洪福鍾’,好名字!既體現了大明的威嚴與福祉,又易於傳頌,正合朕意。瀚弟,你果然才思敏捷,不負朕望。”
朱標站在一旁,眼中也滿是敬佩之色,他輕聲附和道:“皇叔所言極是,‘大明洪福鍾’之名,不僅響亮且寓意深遠,實乃上上之選。”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再次投向朱瀚:“瀚弟,這尊‘大明洪福鍾’的鑄造之事,便全權交由你來負責。”
朱瀚躬身領命,神色凝重而堅定:“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鑄造出這尊寓意深遠的大明洪福鍾。”
朱瀚從皇宮返回工地,一踏入工地,朱瀚便看到工匠們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鐵錘敲擊聲、鋸木聲和工匠們的交談聲交織成一首勞動的交響樂。他徑直走向鐵匠師傅老李,眼中閃爍著關切與期待。
“老李,我回來了。”朱瀚的聲音沉穩有力,打破了工地的喧囂。
他緩步走向老李,眼神中透露出幾分關切:“老李,內範的製作進展如何了?”
老李停下手中的活計,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回答道:“王爺,內範的製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我們按照設計圖紙,一步步用黏土塑造鍾體內部,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精準無誤。”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掃過那些精心雕琢的黏土模型,滿意地說道:“很好,內範是鑄造的基礎,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工匠們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裏,等佛鍾鑄成之日,我定會重重有賞。”
老李聞言,憨厚地笑了笑,拱手道:“多謝王爺體恤,我等自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這時,一名年輕的工匠匆匆跑來,神色略顯焦急:“李師傅,外模的材料似乎不夠了,我們需要更多的黏土和木材來搭建外模。”
老李眉頭微皺,轉頭看向朱瀚:“王爺,這可如何是好?”
朱瀚略一思索,沉聲道:“你速去城中調集材料,同時,我寫封信給工部,讓他們也協助籌備。我們必須確保材料供應充足,不能因短缺而延誤工期。”
老李領命而去,朱瀚則繼續留在工地,監督並指導工匠們的工作。
正當他沉思之際,一名侍衛匆匆跑來,手中拿著一封信件,氣喘籲籲地說道:“王爺,工部回信了。”
朱瀚聞言,眼睛一亮,連忙接過信件,迅速拆開閱讀。信中,工部表示願意全力支持佛鍾的鑄造工作,並承諾將調配足夠的黏土和木材,以解燃眉之急。朱瀚看罷,心中大石落地,對身旁的侍衛吩咐道:“即刻派人前往工部,協調運輸事宜,務必確保材料盡快送達。”
侍衛領命而去,朱瀚則轉身對身旁的老李說道:“老李,工部已經答應協助我們解決材料問題,你即刻安排人手,準備接收和儲存新到的材料。”
老李聞言,臉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拱手道:“多謝王爺費心,我這就去安排。”說罷,他便匆匆離去,開始著手準備接收新材料的事宜。
然而,就在朱瀚以為問題即將解決之際,一名工匠突然跑來,神色焦急地報告道:“王爺,不好了!新挖的坑洞底部又發現了地下水,而且水量比之前更大,排水工作變得異常困難。”
朱瀚聞言,眉頭再次緊鎖。他沉吟片刻,對身旁的侍衛說道:“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和負責人,到坑洞邊集合,我們要重新評估情況,製定新的解決方案。”
不一會兒,工匠們和負責人紛紛趕到坑洞邊,圍攏在朱瀚周圍。朱瀚站在高處,環視眾人,沉聲道:“諸位,我們遇到了新的難題——坑洞底部再次發現大量地下水。我們必須盡快找到解決方案,否則整個鑄造工程將無法繼續。”
“看到了沒?找對方法,用對勁兒,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老李邊說邊將鑿岩錘遞回給小陳,小陳接過,眼中重燃鬥誌,再次揮動鑿岩錘,每一次擊打都更加堅定有力。
坑洞外,陽光熾烈,朱瀚急匆匆趕來,臉色因擔憂而略顯凝重。他站在坑洞邊緣,目光掃過每一位辛勤工作的工匠,心中滿是敬意。
“老李,情況如何?”朱瀚的聲音穿透嘈雜,直接傳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頭,擦了一把汗,露出樸實的笑容:“王爺放心,咱們正按計劃推進。隻是這花崗岩確實難纏,不過大夥兒都沒退縮。”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我知道大家的辛苦,我已經加派人手送來更多的工具和清涼物資,務必保證每位工匠的體力。”
這時,一位工匠氣喘籲籲地搬著一筐碎石經過,朱瀚伸手接過,親自將其搬到坑洞邊緣。
朱瀚站在坑洞邊緣,目光緊盯著下方的工匠們,心中滿是關切與期待。他時不時地與老李交流著挖掘的進展與可能遇到的問題。
“老李,坑洞挖掘得如何了?”朱瀚的聲音透過雨聲,清晰地傳入老李耳中。
老李抬頭望向朱瀚,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回答道:“王爺,坑洞挖掘正在穩步進行,但土質複雜,加之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中透露出堅定:“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們都必須克服。老李,你有什麽具體的計劃嗎?”
老李沉吟片刻,指了指坑洞一側的裂縫,說道:“王爺,您看這裏,土質鬆軟,如果再繼續挖掘,很可能導致坑洞塌陷。我計劃在這裏增設支護結構,確保挖掘工作的安全進行。”
朱瀚順著老李的手指望去,仔細觀察了一番裂縫,隨後點頭表示讚同:“你的考慮很周全,就按你說的辦。需要什麽材料或人手,盡管開口。”
老李感激地看了朱瀚一眼,隨即轉身對身旁的工匠們大聲喊道:“大夥兒聽好了,我們現在要在這裏增設支護結構,防止坑洞塌陷。小張,你速去準備木樁和木板,越快越好!”
小張聞言,立刻應聲而去,不一會兒便帶著幾名工匠搬來了所需的材料。工匠們迅速行動起來,按照老李的指示,在裂縫兩側打入木樁,並用木板固定,形成了一個穩固的支護結構。
然而,暴雨並未因此停歇,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雨水如注,不斷灌入坑洞,讓工匠們的努力麵臨嚴峻考驗。
“這可如何是好?”一名年輕的工匠焦急地問道。
老李眉頭緊鎖,但眼神中卻透露出不屈的光芒:“我們不能被這場雨打敗!所有人立刻動手,用沙袋和泥土在坑洞周圍築起防水堤壩,減緩水流速度。”
工匠們紛紛響應,迅速投入到築堤工作中。他們齊心協力,冒著大雨,一鏟鏟地將沙袋和泥土堆砌起來。
朱瀚站在一旁,看著工匠們不辭辛勞地工作,心中滿是感動與敬佩。他高聲鼓勵道:“大夥兒加把勁!等雨停了,本王定重重有賞!”
雨勢終於漸漸減弱,最終停了下來。工匠們疲憊不堪,但臉上卻洋溢著勝利的喜悅。他們迅速投入到排水工作中,利用水泵和排水溝將坑洞內的積水迅速排出。
隨著積水的消退,坑洞再次露出了幹燥的底部。朱瀚走下坑洞,親自檢查挖掘成果。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對老李說道:“老李,你幹得漂亮!坑洞挖掘得既深又穩,本王十分滿意。”
老李憨厚地笑了笑,擺手道:“這都是大夥兒共同努力的結果。王爺過獎了。”
隨著坑洞的挖掘工作順利完成,佛的鑄造工程正式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範模製作。
朱瀚站在新挖成的巨大坑洞旁,心中滿是對接下來挑戰的期待與忐忑。他轉身對身旁的鐵匠師傅老李說道:“老李,坑洞已成,接下來的範模製作便是關鍵。內範與外範的製作必須精確無誤,稍有差池,便可能功虧一簣。”
老李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對工藝的敬畏:“王爺放心,老朽定當竭盡全力,確保範模萬無一失。
隻是這內範與外範的製作,需極為精細,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還需眾工匠齊心協力。”
朱瀚微微頷首,隨即召集所有工匠,圍坐在坑洞邊緣,詳細部署接下來的工作計劃:“諸位,坑洞既已挖好,接下來便是範模的製作。
內範為鍾體之形,需以粘土塑造,務必精準;外範則圍繞內範,用以容納青銅溶液,亦需穩固可靠。大家需分工合作,務必精益求精。”
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站起身,拱手問道:“王爺,內範與外範之間如何確保間隙均勻,以防鑄造時產生氣泡或裂紋?”
朱瀚沉吟片刻,看向一旁的書法家代表老張:“張先生,關於此點,你可有何建議?畢竟經文需鑄於鍾體之上,間隙的控製尤為重要。”
老張捋了捋胡須,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王爺,老朽以為,可在內範表麵均勻塗抹一層細砂與黏土混合物,既便於脫模,又能有效控製間隙。
同時,在外範製作時,可預留排氣孔,確保青銅溶液順利填充且排出氣體。”
“張先生所言極是,此法既精妙又實用。工匠們務必按照此法操作,確保範模製作無誤。”
老李隨即補充道:“王爺,內範的製作需要極為精細,我們要先根據設計圖紙,用黏土逐步塑造出大鍾的內部形狀。這一過程需要極高的耐心和技巧,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的成品。”
朱瀚見狀,心中稍感寬慰,他轉身對老李說道:“老李,你經驗豐富,內範的製作便由你全權負責。務必確保每一步都嚴格按照設計進行,不得有絲毫馬虎。”
老李躬身領命,眼中閃爍著責任與榮耀的光芒:“王爺放心,老朽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隨後,朱瀚又將目光投向老張:“張先生,外範的製作同樣重要。它不僅需要穩固可靠,還需預留排氣孔,以確保青銅溶液能夠順暢填充並排出氣體。此任務便交予你與書法家們共同負責,務必確保經文在鑄造過程中不被破壞。”
老張同樣躬身領命,眼中閃爍著智慧與決心:“王爺放心,老朽定當與諸位工匠齊心協力,確保外範製作萬無一失。”
隨著朱瀚的安排完畢,工匠們迅速行動起來。老李帶領著一隊擅長塑形的工匠,開始著手製作內範。他們先將坑洞底部鋪上厚厚的一層黏土,然後小心翼翼地按照設計圖紙,一點一滴地塑造出大鍾的內部形狀。
“王爺,陛下急召您入宮,請速速前往。”傳旨的太監手持聖旨,麵色凝重地宣布道。
朱瀚心中一凜,預感到可能有要事發生,連忙整理衣冠,隨太監匆匆趕往皇宮。
穿過一道道宮門,朱瀚來到了禦書房前。他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輕輕叩響了門扉。
“進來。”朱元璋那沉穩有力的聲音從門內傳來。
朱瀚推門而入,隻見朱元璋正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似乎正在思考著什麽重要的事情。太子朱標則站在一旁,麵色同樣凝重。
“臣弟朱瀚,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朱瀚行禮道。
朱元璋揮了揮手,示意朱瀚起身。“瀚弟,不必多禮。朕召你前來,是有要事相商。”
朱瀚心中雖有疑惑,但麵上卻不動聲色,靜待朱元璋下文。
朱元璋沉吟片刻,緩緩開口:“瀚弟,朕已決定鑄造這尊佛鍾,然而,這尊鍾需有一個響亮而富有深意的名字,方能彰顯其不凡。”
朱瀚聞言,心中一動,他略作思索後,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所言極是,此鍾之名,當蘊含大明之威儀,又寄托對萬民之福祉。臣以為,可稱其為‘大明洪福鍾’。
朱元璋聽後,眼中閃過一絲讚許的光芒,他輕輕點頭,嘴角勾起一抹微笑:“‘大明洪福鍾’,好名字!既體現了大明的威嚴與福祉,又易於傳頌,正合朕意。瀚弟,你果然才思敏捷,不負朕望。”
朱標站在一旁,眼中也滿是敬佩之色,他輕聲附和道:“皇叔所言極是,‘大明洪福鍾’之名,不僅響亮且寓意深遠,實乃上上之選。”
朱元璋微微頷首,目光再次投向朱瀚:“瀚弟,這尊‘大明洪福鍾’的鑄造之事,便全權交由你來負責。”
朱瀚躬身領命,神色凝重而堅定:“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托,鑄造出這尊寓意深遠的大明洪福鍾。”
朱瀚從皇宮返回工地,一踏入工地,朱瀚便看到工匠們正忙碌而有序地工作著,鐵錘敲擊聲、鋸木聲和工匠們的交談聲交織成一首勞動的交響樂。他徑直走向鐵匠師傅老李,眼中閃爍著關切與期待。
“老李,我回來了。”朱瀚的聲音沉穩有力,打破了工地的喧囂。
他緩步走向老李,眼神中透露出幾分關切:“老李,內範的製作進展如何了?”
老李停下手中的活計,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回答道:“王爺,內範的製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我們按照設計圖紙,一步步用黏土塑造鍾體內部,力求每一個細節都精準無誤。”
朱瀚點了點頭,目光掃過那些精心雕琢的黏土模型,滿意地說道:“很好,內範是鑄造的基礎,必須確保萬無一失。工匠們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裏,等佛鍾鑄成之日,我定會重重有賞。”
老李聞言,憨厚地笑了笑,拱手道:“多謝王爺體恤,我等自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這時,一名年輕的工匠匆匆跑來,神色略顯焦急:“李師傅,外模的材料似乎不夠了,我們需要更多的黏土和木材來搭建外模。”
老李眉頭微皺,轉頭看向朱瀚:“王爺,這可如何是好?”
朱瀚略一思索,沉聲道:“你速去城中調集材料,同時,我寫封信給工部,讓他們也協助籌備。我們必須確保材料供應充足,不能因短缺而延誤工期。”
老李領命而去,朱瀚則繼續留在工地,監督並指導工匠們的工作。
正當他沉思之際,一名侍衛匆匆跑來,手中拿著一封信件,氣喘籲籲地說道:“王爺,工部回信了。”
朱瀚聞言,眼睛一亮,連忙接過信件,迅速拆開閱讀。信中,工部表示願意全力支持佛鍾的鑄造工作,並承諾將調配足夠的黏土和木材,以解燃眉之急。朱瀚看罷,心中大石落地,對身旁的侍衛吩咐道:“即刻派人前往工部,協調運輸事宜,務必確保材料盡快送達。”
侍衛領命而去,朱瀚則轉身對身旁的老李說道:“老李,工部已經答應協助我們解決材料問題,你即刻安排人手,準備接收和儲存新到的材料。”
老李聞言,臉上露出了寬慰的笑容,拱手道:“多謝王爺費心,我這就去安排。”說罷,他便匆匆離去,開始著手準備接收新材料的事宜。
然而,就在朱瀚以為問題即將解決之際,一名工匠突然跑來,神色焦急地報告道:“王爺,不好了!新挖的坑洞底部又發現了地下水,而且水量比之前更大,排水工作變得異常困難。”
朱瀚聞言,眉頭再次緊鎖。他沉吟片刻,對身旁的侍衛說道:“立刻召集所有工匠和負責人,到坑洞邊集合,我們要重新評估情況,製定新的解決方案。”
不一會兒,工匠們和負責人紛紛趕到坑洞邊,圍攏在朱瀚周圍。朱瀚站在高處,環視眾人,沉聲道:“諸位,我們遇到了新的難題——坑洞底部再次發現大量地下水。我們必須盡快找到解決方案,否則整個鑄造工程將無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