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聖旨
穿成極品老婦後我綁定了強國係統 作者:咚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喬嵐腦海裏的記憶就像一間囤滿雜貨多年未打開的舊屋子。各種各樣的東西堆在裏麵,放東西時的記憶已經記不清,得仔細翻找才能找個明白。</p>
相對於自家人的記憶,就好比堆在屋子門口常用的物件,隨手一拿就有了。</p>
至於眼前這位老者,喬嵐實在是沒認出來。</p>
“老婆子年紀大了,許多事都記不得,還請大人多多見諒。”喬嵐俯身行禮致歉道。</p>
記不起人家,客氣一點就是了。</p>
那老者摸了摸胡子,渾濁的眸中染上一絲哀愁,“若是當年我在京城就好了,也能勸勸段兄。”</p>
喬嵐立馬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她的熟人,是段嶽秀的熟人啊!</p>
她這個後宅婦人哪裏會認識那麽多的外男呢?說是跟著段嶽秀一起認識的,就沒毛病了。</p>
弄清楚了這茬,喬嵐帶著一行人去了老宅。</p>
進屋以後,紅衣老者掏出了聖旨,喬嵐一行人跪下。</p>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慈聞通州段氏,貞靜持躬、耕於藍田縣,前獻製鹽之良策,後有治蟲之妙計……功在黎明社稷。以覃恩封爾為慧田君……”</p>
喬嵐跪在地上聽著,隻聽著自己多了一個封號,叫什麽慧田君?</p>
意思是會種地?</p>
段茗青跪在地下跟著聽著,發現這聖旨裏還寫著鹽方子的事?</p>
他娘也沒接觸過別人,難道是何公子那邊?</p>
“……賜良田萬畝,欽此。”老者念完了聖旨,仔細合攏了遞到喬嵐跟前,“段喬氏,接旨吧。”</p>
-</p>
前來宣讀旨意的大人姓張,名張梁,乃是兵部侍郎,從三品的大官。</p>
張梁跟段嶽秀是同一考場的考生,又在同年錄的進士,便這樣生出了交情。</p>
跟出身普通的段嶽秀不同,張梁出身大家,後又去了北邊鎮守疆土,為北靖立下了不少功勞。</p>
張梁曾在段嶽秀娶妻生子時親自過來送過禮,那是喬氏生大兒子的時候,後麵的孩子因為張梁遠在北疆,就沒怎麽來過,不過兩人每年還有些書信往來。</p>
這些都是張梁說的。</p>
另一位大人姓烏,名烏鶴榮,是禮部的一位官員。</p>
喬嵐大概明白了,張梁便是段嶽秀的那種“交朋友不看家庭,反正家庭都沒他好”的朋友。</p>
-</p>
尋常宣讀旨意,派的都是禮部的官員。當然也有意外,兩人這次來南方還有別的要事,所以才讓張梁領旨過來。</p>
</p>
喬嵐領了聖旨後,引著張梁去段家的祠堂祭拜了段嶽秀。張梁誇了誇段家的兒孫和院子,就打算啟程離開。</p>
臨行前,張梁舉著茶碗依依惜別。</p>
“若我能早日回京,指不定事情就不一樣了。哪知在西北待了十幾年,就這麽物是人非,天人永隔。”張梁感歎完這番話,朝著祠堂倒了半碗的茶。</p>
“大人不必如此感傷,夫君若泉下有知,自會明白大人的。”喬嵐說完這話拿胳膊肘輕輕碰了碰段茗敬,示意他說些什麽。</p>
段茗敬眼皮子跳了跳,跟著說道:“是啊,大人別傷心。”</p>
喬嵐:……</p>
張梁笑著望向段家人,“見到段家還好好的,我就安心了。希望這有生之年,我能見到段兄的子嗣進入朝堂,在朝為官。”</p>
“托大人吉言!”</p>
-</p>
送走了院子裏所有的大官,頂著村裏人注視的目光,喬嵐讓家裏人把院門給合上。</p>
陛下給的賞賜不少,寫在聖旨上的除開一個爵位、幾箱子禮物,還有萬畝田地以及一座專門賞賜給喬嵐的宅子,田地和宅子都在京城。</p>
張梁還跟喬嵐說了段嶽秀被平反,原先在京城的財物和田地都還到了段家的名下,直接去官府認領就成。</p>
順帶關切了段家什麽時候回去住。</p>
田地和宅屋都準備好了,這明擺著的意思就是讓喬嵐快點回京城。</p>
喬嵐沒明說什麽時候回去,隻說了等兒孫考到了京城再做回京的打算。</p>
“娘,京城的文書和地契在這裏。”段茗敬端著盒子上前。</p>
上麵除開地契,還有替段嶽秀平複汙名的文書,蓋著朱砂的大印。</p>
“好好收著吧!”喬嵐道。</p>
段茗敬點點頭,把這盒子妥善放在一旁,這可是他能當回段家二爺的根基。</p>
一家人幫著收拾賞賜和聖旨,打算把祠堂收拾出來,把聖旨供在裏頭。</p>
段茗敬瞧了一眼文書,拿著其中一份文書上前給喬嵐看,“娘,這張大人可真是個熱心腸的,把這所有的事情都給辦妥了,段…三弟不用去京城了。”</p>
看著這份文書,段茗敬跟著感歎起來,“張大人怎麽這麽晚才回京呢,要是咱家抄家那會兒他就在,指不定就不用離京了。”</p>
他爹當年的罪名本就不大,完全是因為段家在朝中無人才會被牽連的。若是張大人當時在京城,替他們家周旋一番,指不定就不會被牽連了。</p>
喬嵐跟著看了一眼文書,平淡道,“把這個給青兒送過去,不用去京城能省事不少。”至於後麵段茗敬的感歎,喬嵐沒往心裏放。</p>
隻是覺得段茗敬四肢既不發達,頭腦卻很簡單。</p>
要是這張大人跟段嶽秀真有這麽深的情誼,早就動手幫段家了。</p>
段茗浩去世的時候,段嶽秀還在,前來為段家大少爺悼唁的人擠滿了靈堂。</p>
等到段嶽秀去世的那一年,幾乎沒什麽賓客上門,段家門庭冷清極了,更不要說以後。</p>
北邊雖遠,若是有心,好友去世的消息怎麽會不知道?</p>
張家在京城權勢極大,張梁要是惦記著好友的遺孀和子孫,跟家裏多說上兩句,也不會出現段家離開京城時的慘淡。</p>
喬氏厚著臉皮去娘家討來了幾十兩銀子,靠著自己藏在外頭的私產,才攢得了一家人平安回老家的銀子。</p>
喬嵐如今想來,覺得喬氏雖有愚昧冷血之處,但頭腦冷靜堅韌不拔。尋常婦人遇到這事早就丟了主心骨,或依靠著兒子的主意,她直接攬起了全家的責任。</p>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還沒看明白?”喬嵐對著段茗敬問道。</p>
今日領了賞賜,段家上下都高興得很,段茗敬自不例外。被喬嵐打擊了一句,段茗敬臉上的笑容褪去大半,怎麽都高興不起來。</p>
段茗敬認真沉思了一會兒跟喬嵐道,“娘,你說的對,他們沒一個好的。咱家破落的時候沒一個來幫咱們,看著咱家有本事了,起來了,又跑過來好言好語,真不是個東西!”</p>
這話落音,段茗青和段茗琛都跟著望了過來。</p>
“怎麽了?”</p>
喬嵐:“這話你自己想想,可別再說了。”</p>
“娘,為什麽?”段茗敬不解。</p>
“問了你也不明白,日後別說人壞話了。”</p>
“哦!”段茗敬點頭。</p>
相對於自家人的記憶,就好比堆在屋子門口常用的物件,隨手一拿就有了。</p>
至於眼前這位老者,喬嵐實在是沒認出來。</p>
“老婆子年紀大了,許多事都記不得,還請大人多多見諒。”喬嵐俯身行禮致歉道。</p>
記不起人家,客氣一點就是了。</p>
那老者摸了摸胡子,渾濁的眸中染上一絲哀愁,“若是當年我在京城就好了,也能勸勸段兄。”</p>
喬嵐立馬鬆了一口氣,原來不是她的熟人,是段嶽秀的熟人啊!</p>
她這個後宅婦人哪裏會認識那麽多的外男呢?說是跟著段嶽秀一起認識的,就沒毛病了。</p>
弄清楚了這茬,喬嵐帶著一行人去了老宅。</p>
進屋以後,紅衣老者掏出了聖旨,喬嵐一行人跪下。</p>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慈聞通州段氏,貞靜持躬、耕於藍田縣,前獻製鹽之良策,後有治蟲之妙計……功在黎明社稷。以覃恩封爾為慧田君……”</p>
喬嵐跪在地上聽著,隻聽著自己多了一個封號,叫什麽慧田君?</p>
意思是會種地?</p>
段茗青跪在地下跟著聽著,發現這聖旨裏還寫著鹽方子的事?</p>
他娘也沒接觸過別人,難道是何公子那邊?</p>
“……賜良田萬畝,欽此。”老者念完了聖旨,仔細合攏了遞到喬嵐跟前,“段喬氏,接旨吧。”</p>
-</p>
前來宣讀旨意的大人姓張,名張梁,乃是兵部侍郎,從三品的大官。</p>
張梁跟段嶽秀是同一考場的考生,又在同年錄的進士,便這樣生出了交情。</p>
跟出身普通的段嶽秀不同,張梁出身大家,後又去了北邊鎮守疆土,為北靖立下了不少功勞。</p>
張梁曾在段嶽秀娶妻生子時親自過來送過禮,那是喬氏生大兒子的時候,後麵的孩子因為張梁遠在北疆,就沒怎麽來過,不過兩人每年還有些書信往來。</p>
這些都是張梁說的。</p>
另一位大人姓烏,名烏鶴榮,是禮部的一位官員。</p>
喬嵐大概明白了,張梁便是段嶽秀的那種“交朋友不看家庭,反正家庭都沒他好”的朋友。</p>
-</p>
尋常宣讀旨意,派的都是禮部的官員。當然也有意外,兩人這次來南方還有別的要事,所以才讓張梁領旨過來。</p>
</p>
喬嵐領了聖旨後,引著張梁去段家的祠堂祭拜了段嶽秀。張梁誇了誇段家的兒孫和院子,就打算啟程離開。</p>
臨行前,張梁舉著茶碗依依惜別。</p>
“若我能早日回京,指不定事情就不一樣了。哪知在西北待了十幾年,就這麽物是人非,天人永隔。”張梁感歎完這番話,朝著祠堂倒了半碗的茶。</p>
“大人不必如此感傷,夫君若泉下有知,自會明白大人的。”喬嵐說完這話拿胳膊肘輕輕碰了碰段茗敬,示意他說些什麽。</p>
段茗敬眼皮子跳了跳,跟著說道:“是啊,大人別傷心。”</p>
喬嵐:……</p>
張梁笑著望向段家人,“見到段家還好好的,我就安心了。希望這有生之年,我能見到段兄的子嗣進入朝堂,在朝為官。”</p>
“托大人吉言!”</p>
-</p>
送走了院子裏所有的大官,頂著村裏人注視的目光,喬嵐讓家裏人把院門給合上。</p>
陛下給的賞賜不少,寫在聖旨上的除開一個爵位、幾箱子禮物,還有萬畝田地以及一座專門賞賜給喬嵐的宅子,田地和宅子都在京城。</p>
張梁還跟喬嵐說了段嶽秀被平反,原先在京城的財物和田地都還到了段家的名下,直接去官府認領就成。</p>
順帶關切了段家什麽時候回去住。</p>
田地和宅屋都準備好了,這明擺著的意思就是讓喬嵐快點回京城。</p>
喬嵐沒明說什麽時候回去,隻說了等兒孫考到了京城再做回京的打算。</p>
“娘,京城的文書和地契在這裏。”段茗敬端著盒子上前。</p>
上麵除開地契,還有替段嶽秀平複汙名的文書,蓋著朱砂的大印。</p>
“好好收著吧!”喬嵐道。</p>
段茗敬點點頭,把這盒子妥善放在一旁,這可是他能當回段家二爺的根基。</p>
一家人幫著收拾賞賜和聖旨,打算把祠堂收拾出來,把聖旨供在裏頭。</p>
段茗敬瞧了一眼文書,拿著其中一份文書上前給喬嵐看,“娘,這張大人可真是個熱心腸的,把這所有的事情都給辦妥了,段…三弟不用去京城了。”</p>
看著這份文書,段茗敬跟著感歎起來,“張大人怎麽這麽晚才回京呢,要是咱家抄家那會兒他就在,指不定就不用離京了。”</p>
他爹當年的罪名本就不大,完全是因為段家在朝中無人才會被牽連的。若是張大人當時在京城,替他們家周旋一番,指不定就不會被牽連了。</p>
喬嵐跟著看了一眼文書,平淡道,“把這個給青兒送過去,不用去京城能省事不少。”至於後麵段茗敬的感歎,喬嵐沒往心裏放。</p>
隻是覺得段茗敬四肢既不發達,頭腦卻很簡單。</p>
要是這張大人跟段嶽秀真有這麽深的情誼,早就動手幫段家了。</p>
段茗浩去世的時候,段嶽秀還在,前來為段家大少爺悼唁的人擠滿了靈堂。</p>
等到段嶽秀去世的那一年,幾乎沒什麽賓客上門,段家門庭冷清極了,更不要說以後。</p>
北邊雖遠,若是有心,好友去世的消息怎麽會不知道?</p>
張家在京城權勢極大,張梁要是惦記著好友的遺孀和子孫,跟家裏多說上兩句,也不會出現段家離開京城時的慘淡。</p>
喬氏厚著臉皮去娘家討來了幾十兩銀子,靠著自己藏在外頭的私產,才攢得了一家人平安回老家的銀子。</p>
喬嵐如今想來,覺得喬氏雖有愚昧冷血之處,但頭腦冷靜堅韌不拔。尋常婦人遇到這事早就丟了主心骨,或依靠著兒子的主意,她直接攬起了全家的責任。</p>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你還沒看明白?”喬嵐對著段茗敬問道。</p>
今日領了賞賜,段家上下都高興得很,段茗敬自不例外。被喬嵐打擊了一句,段茗敬臉上的笑容褪去大半,怎麽都高興不起來。</p>
段茗敬認真沉思了一會兒跟喬嵐道,“娘,你說的對,他們沒一個好的。咱家破落的時候沒一個來幫咱們,看著咱家有本事了,起來了,又跑過來好言好語,真不是個東西!”</p>
這話落音,段茗青和段茗琛都跟著望了過來。</p>
“怎麽了?”</p>
喬嵐:“這話你自己想想,可別再說了。”</p>
“娘,為什麽?”段茗敬不解。</p>
“問了你也不明白,日後別說人壞話了。”</p>
“哦!”段茗敬點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