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民兵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作者:臨江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680年的冬天異常寒冷,鄭克臧得到消息,韃清有點蠢蠢欲動,等到年後他就得回夷州島主持大局了。</p>
那麽,呂宋都護府必須擁有西班牙人不敢上岸的軍事力量。</p>
但是擴軍太凶就成窮兵黷武了,鄭克臧便召集了呂宋都護府的官員和眾多軍官開會討論。</p>
會議的主題是:既節約軍餉,又能打造一批能打勝仗的士兵。</p>
充滿矛盾的議題從鄭克臧的嘴裏說出來,眾人瞬間沉默了。</p>
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可能的,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肯定不行。</p>
就像近衛軍,就是待遇好,戰鬥力才跟得上。</p>
“殿下,不如學西班牙人,讓土著強製當兵,隻管吃喝,不發軍餉。”劉國軒建議道。</p>
“不妥,遲早會引發反噬,現在不能讓土著掌握武力。”這個辦法是雙刃劍,會割傷自己的,鄭克臧覺得不能這麽幹。</p>
劉國軒的方法被否決,其他人也想不出更好的注意,於是現場陷入了沉默。</p>
見此,鄭克臧隻好說出自己的想到的辦法,“其實,也不能不能解決,我來拋磚引玉吧。”</p>
鄭克臧接著說道:“我的辦法很簡單,呂宋都護府的人口統計和分布汪洋已經整理好了,我們完全可以在各個村裏征集一些華人壯丁,組織成一支既是軍隊,又不是軍隊,既是百姓,又不全是百姓的隊伍!”</p>
鄭克臧口中的話,令在場的人們摸不著頭腦。</p>
“殿下,那是什麽,你還是直接說吧,我們這些大老粗不懂啊!”劉國軒率先開口。</p>
“是呀,是呀!”眾人附和道。</p>
鄭克臧笑了笑,說道:“我管他們叫民兵,他們農閑時接受近衛軍的訓練,農忙時都去種田生產。”</p>
“這樣的話,就是藏兵於民,一旦發生戰事,我們便召集他們作戰,給他們軍餉。”</p>
這不就是明太祖的衛所製精簡版嗎?</p>
此話一出,眾人一片嘩然,還好沒有綁定臭名昭著的軍戶製度,否則大夥估計不會支持這件事。</p>
為了讓呂宋華人武德充沛,又能省錢,眾人紛紛同意了鄭克臧的想法。</p>
這段時間是冬天了,正好農活不多,不影響糧食生產。</p>
鄭克臧接著便把詳細的方桉說了出來:抽調各村16歲以上30歲以下的華人壯丁,就近到近衛軍的駐點,統一接受近衛軍的訓練,集訓一個月後,完事了,正好回家準備過年。</p>
這一個月的夥食也是由呂宋都護府全權負責,每天給兩餐管飽,隔天就安排肉吃,保證他們沒有怨言,個個都想再來。</p>
對了,軍事素質較好的民兵會錄為近衛軍,每月二兩銀子拿到手軟。</p>
經過訓練後,如果願意繼續當民兵,每月必須參加五天的訓練,但也不是白幹,年底會發三兩銀子的補助。</p>
每村設置一個民兵指揮部,一旦發生戰事,由呂宋都護府下令,民兵隊長帶隊到近衛軍駐點集合,對抗來敵。</p>
</p>
另外,民兵指揮部都會給民兵們配齊軍服、刀和火繩槍。</p>
這軍服東寧府多的是,自從有了水力紡紗機,布匹都生產過剩了,正愁沒地兒用。</p>
至於火繩槍,從西班牙軍隊繳獲的,基本夠用。</p>
刀的話,可以送給民兵使用,但是火繩槍要統一存放在民兵指揮部,隻有發生戰事才能動用。</p>
方桉都說好了,眾人也知道該怎麽做了,呂宋都護府這個戰爭機器便開始發動。</p>
很快,呂宋都護府便發出命令:各村華人青壯,快來當民兵吧,管飯吃!</p>
經過東寧日報呂宋分部的宣傳,百姓們都了解了當民兵的好處。</p>
大家對呂宋都護府開出的條件都沒意見,反正沒活幹,待在家裏還不如給監國當民兵,最起碼能把一個月的飯混過去!</p>
因為這種薅羊毛的想法,僅僅半個月時間,呂宋群島的華人各村全部組建起民兵隊伍。</p>
另外,這次民兵訓練,呂宋都護府聚集了將近兩萬華人壯丁,聲勢浩大。</p>
民兵的訓練標準,絕對不會降低,而是以近衛軍的模板來要求,因為鄭克臧要一支能打勝仗的民兵。</p>
對於訓練中偷奸耍滑的人,近衛軍的懲罰也很簡單。</p>
凡是在訓練中搗亂、不配合訓練的,直接登記在桉,未來有什麽好事,就不讓他們參加。</p>
現在他們的身份都登記在冊了,很好管理。</p>
有這條規矩在,民兵們都不敢偷奸耍滑,乖乖聽近衛軍的話,反正夥食那麽好,也不敢要求太多。</p>
這天,鄭克臧和劉國軒一起騎著馬,在明儼城附近逛了數個村落,看到的都是一派抓訓練、促生產的火熱場景。</p>
劉國軒感慨良多,道:“監國真是好手段,有了民兵,再也不擔心西夷和土著人打回馬槍。”</p>
“武平伯,西夷我還擔心一點,土著人不需放在心上,他們沒有那個膽量,再說了,過幾年,他們或許就不是土著了。”</p>
鄭克臧已經看到了土著的未來,他不是嗜殺之人,願意加入華夏文化懷抱的土著人,他雙手歡迎,反之,他也不會手軟。</p>
......</p>
張大海是呂宋島上一名普通的華夏農民,靠著躲在山溝裏,逃過了幾次西班牙的屠刀。</p>
這天,他們一家五口圍坐在火爐旁邊烤火,張大海夾了一塊炭掀開爐蓋扔了進去。</p>
“大海,爐子裏的煤還沒燒完呢,說了多少次,你能不能節省一點!”</p>
張大海的妻子是個會過日子的女人,什麽事都算的清清楚楚,最近經常埋怨他亂花錢。</p>
張大海對自己妻子啥事都要計較的樣子,非常無奈,但也知道她是好意。</p>
便道:“你這小女子,燒塊煤也要計較,明天我給監國殿下當民兵,給你省一個月的飯錢。”</p>
聽到這氣話,張大海妻子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說道:“大海,誰不讓你這個大老爺們吃飯了。”</p>
張大海妻子想想,有點擔憂:“對了你們當民兵,不會被抓去再不來吧,我記得前幾年西夷抓走的民夫不就再沒回來?”</p>
“絕對不會,監國殿下和那幫殘暴的西人能一樣嗎!我還巴不得被抓到近衛軍當兵呢,回不來。”</p>
張大海確實很羨慕近衛軍的待遇,一個月有二兩銀子,一年二十四兩,而且戰死幾率又低。</p>
近衛軍的待遇,比他這種修水泥路幹苦力的多出好幾倍。</p>
沒錯,張大海已經是鄭克臧的工人了,得虧給鄭克臧打工,工錢拿得足足的,才在家裏直起腰杆當男人。</p>
這次訓練他聽民兵隊長說,表現好的,能進近衛軍!</p>
他準備去好好表現一下,看看有沒有機會混到近衛軍的軍大衣,妻子的擔心不會阻止他追求上進!</p>
那麽,呂宋都護府必須擁有西班牙人不敢上岸的軍事力量。</p>
但是擴軍太凶就成窮兵黷武了,鄭克臧便召集了呂宋都護府的官員和眾多軍官開會討論。</p>
會議的主題是:既節約軍餉,又能打造一批能打勝仗的士兵。</p>
充滿矛盾的議題從鄭克臧的嘴裏說出來,眾人瞬間沉默了。</p>
大多數人認為是不可能的,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這肯定不行。</p>
就像近衛軍,就是待遇好,戰鬥力才跟得上。</p>
“殿下,不如學西班牙人,讓土著強製當兵,隻管吃喝,不發軍餉。”劉國軒建議道。</p>
“不妥,遲早會引發反噬,現在不能讓土著掌握武力。”這個辦法是雙刃劍,會割傷自己的,鄭克臧覺得不能這麽幹。</p>
劉國軒的方法被否決,其他人也想不出更好的注意,於是現場陷入了沉默。</p>
見此,鄭克臧隻好說出自己的想到的辦法,“其實,也不能不能解決,我來拋磚引玉吧。”</p>
鄭克臧接著說道:“我的辦法很簡單,呂宋都護府的人口統計和分布汪洋已經整理好了,我們完全可以在各個村裏征集一些華人壯丁,組織成一支既是軍隊,又不是軍隊,既是百姓,又不全是百姓的隊伍!”</p>
鄭克臧口中的話,令在場的人們摸不著頭腦。</p>
“殿下,那是什麽,你還是直接說吧,我們這些大老粗不懂啊!”劉國軒率先開口。</p>
“是呀,是呀!”眾人附和道。</p>
鄭克臧笑了笑,說道:“我管他們叫民兵,他們農閑時接受近衛軍的訓練,農忙時都去種田生產。”</p>
“這樣的話,就是藏兵於民,一旦發生戰事,我們便召集他們作戰,給他們軍餉。”</p>
這不就是明太祖的衛所製精簡版嗎?</p>
此話一出,眾人一片嘩然,還好沒有綁定臭名昭著的軍戶製度,否則大夥估計不會支持這件事。</p>
為了讓呂宋華人武德充沛,又能省錢,眾人紛紛同意了鄭克臧的想法。</p>
這段時間是冬天了,正好農活不多,不影響糧食生產。</p>
鄭克臧接著便把詳細的方桉說了出來:抽調各村16歲以上30歲以下的華人壯丁,就近到近衛軍的駐點,統一接受近衛軍的訓練,集訓一個月後,完事了,正好回家準備過年。</p>
這一個月的夥食也是由呂宋都護府全權負責,每天給兩餐管飽,隔天就安排肉吃,保證他們沒有怨言,個個都想再來。</p>
對了,軍事素質較好的民兵會錄為近衛軍,每月二兩銀子拿到手軟。</p>
經過訓練後,如果願意繼續當民兵,每月必須參加五天的訓練,但也不是白幹,年底會發三兩銀子的補助。</p>
每村設置一個民兵指揮部,一旦發生戰事,由呂宋都護府下令,民兵隊長帶隊到近衛軍駐點集合,對抗來敵。</p>
</p>
另外,民兵指揮部都會給民兵們配齊軍服、刀和火繩槍。</p>
這軍服東寧府多的是,自從有了水力紡紗機,布匹都生產過剩了,正愁沒地兒用。</p>
至於火繩槍,從西班牙軍隊繳獲的,基本夠用。</p>
刀的話,可以送給民兵使用,但是火繩槍要統一存放在民兵指揮部,隻有發生戰事才能動用。</p>
方桉都說好了,眾人也知道該怎麽做了,呂宋都護府這個戰爭機器便開始發動。</p>
很快,呂宋都護府便發出命令:各村華人青壯,快來當民兵吧,管飯吃!</p>
經過東寧日報呂宋分部的宣傳,百姓們都了解了當民兵的好處。</p>
大家對呂宋都護府開出的條件都沒意見,反正沒活幹,待在家裏還不如給監國當民兵,最起碼能把一個月的飯混過去!</p>
因為這種薅羊毛的想法,僅僅半個月時間,呂宋群島的華人各村全部組建起民兵隊伍。</p>
另外,這次民兵訓練,呂宋都護府聚集了將近兩萬華人壯丁,聲勢浩大。</p>
民兵的訓練標準,絕對不會降低,而是以近衛軍的模板來要求,因為鄭克臧要一支能打勝仗的民兵。</p>
對於訓練中偷奸耍滑的人,近衛軍的懲罰也很簡單。</p>
凡是在訓練中搗亂、不配合訓練的,直接登記在桉,未來有什麽好事,就不讓他們參加。</p>
現在他們的身份都登記在冊了,很好管理。</p>
有這條規矩在,民兵們都不敢偷奸耍滑,乖乖聽近衛軍的話,反正夥食那麽好,也不敢要求太多。</p>
這天,鄭克臧和劉國軒一起騎著馬,在明儼城附近逛了數個村落,看到的都是一派抓訓練、促生產的火熱場景。</p>
劉國軒感慨良多,道:“監國真是好手段,有了民兵,再也不擔心西夷和土著人打回馬槍。”</p>
“武平伯,西夷我還擔心一點,土著人不需放在心上,他們沒有那個膽量,再說了,過幾年,他們或許就不是土著了。”</p>
鄭克臧已經看到了土著的未來,他不是嗜殺之人,願意加入華夏文化懷抱的土著人,他雙手歡迎,反之,他也不會手軟。</p>
......</p>
張大海是呂宋島上一名普通的華夏農民,靠著躲在山溝裏,逃過了幾次西班牙的屠刀。</p>
這天,他們一家五口圍坐在火爐旁邊烤火,張大海夾了一塊炭掀開爐蓋扔了進去。</p>
“大海,爐子裏的煤還沒燒完呢,說了多少次,你能不能節省一點!”</p>
張大海的妻子是個會過日子的女人,什麽事都算的清清楚楚,最近經常埋怨他亂花錢。</p>
張大海對自己妻子啥事都要計較的樣子,非常無奈,但也知道她是好意。</p>
便道:“你這小女子,燒塊煤也要計較,明天我給監國殿下當民兵,給你省一個月的飯錢。”</p>
聽到這氣話,張大海妻子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說道:“大海,誰不讓你這個大老爺們吃飯了。”</p>
張大海妻子想想,有點擔憂:“對了你們當民兵,不會被抓去再不來吧,我記得前幾年西夷抓走的民夫不就再沒回來?”</p>
“絕對不會,監國殿下和那幫殘暴的西人能一樣嗎!我還巴不得被抓到近衛軍當兵呢,回不來。”</p>
張大海確實很羨慕近衛軍的待遇,一個月有二兩銀子,一年二十四兩,而且戰死幾率又低。</p>
近衛軍的待遇,比他這種修水泥路幹苦力的多出好幾倍。</p>
沒錯,張大海已經是鄭克臧的工人了,得虧給鄭克臧打工,工錢拿得足足的,才在家裏直起腰杆當男人。</p>
這次訓練他聽民兵隊長說,表現好的,能進近衛軍!</p>
他準備去好好表現一下,看看有沒有機會混到近衛軍的軍大衣,妻子的擔心不會阻止他追求上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