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莽夫專用艦炮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作者:臨江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和泰在安徽花天酒地,遠在夷州島的鄭克臧已經開始研究怎麽讓大清水師片板不如海。</p>
即將迎來1681年,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按照慣例,新的一年,從劇透曆史開始。</p>
“係統,請給我兌換1681年大事記。”躺在太師椅上,鄭克臧悠閑地與係統交流。</p>
【扣除5點數,餘額810點】</p>
係統提示的瞬間,一份報紙似的大事記已出現在鄭克臧懷裏。</p>
一月份,康熙皇帝設置木蘭圍場,專供皇家打獵。</p>
真會享受,鄭克臧心中想道。</p>
一月份,大清將靖江王府改作廣西貢院,用來舉辦鄉試。</p>
多少有點羞辱的意味。</p>
三月份,鄭經中風而死,東寧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p>
這個是不存在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父王中風而死。</p>
自西征敗退後,鄭經每日縱情聲色,身體被酒色掏空,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p>
之前鄭克臧也委婉提醒過,可是身為人子,也沒法多他指指點點。</p>
鄭克臧深深歎一了口氣。</p>
這個他盡力了,中風在這個時代很難救活。</p>
中風、癆病、臌脹、噎嗝等病被稱為古代四大內科難症。</p>
簡單的翻譯成現代西醫就是腦血管卒中,肺結核,肝硬化脾腫大,食道癌。</p>
即便是現代科技如此發達,也就肺結核好治一點。</p>
鄭經的事情上,鄭克臧盡力了,除非能把海格力斯天賦給鄭經續命。</p>
陳永華倒是改變曆史,活了下來,因為人家是心理疾病,沒有心病,自然就沒事了。</p>
繼續看看:六月份,大清派大理寺卿明愛前往雅克薩城與沙俄交涉,要求拆除軍事堡壘。</p>
雅克薩之戰的前戲,大清最後雖勝猶敗,鄭克臧搖搖頭。</p>
七月份,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再次召見了已年屆花甲的施琅,任命他複出擔任福建水師提督,批準“專征”。施琅到任後,積極訓練水師,督造戰船,選拔將領,籌措計劃。</p>
施琅要來了,鄭克臧該給他準備一個見麵禮。</p>
說起來,鄭克臧從穿越到現在,都還沒怎麽建設海上力量,也沒給他們更新裝備。</p>
給水師的好處不多,就隻有在呂宋俘虜了不少蓋倫帆船,還有甲米地造船廠建了兩艘四級風帆戰艦。</p>
有點慚愧,鄭家是靠海發家,他一直不怎麽重視海軍建設,有點不務正業了。</p>
不過沒關係,現在明鄭水師還是東亞第一的。他準備給水師物色點新裝備,到時候狠狠地教育施琅那個二五仔。</p>
別以為他施琅很了解明鄭,那些都是過去式了。</p>
鄭克臧思考了一下,覺得先更新艦炮比較好。</p>
一來兌換戰艦圖紙沒必要,造船的周期太長,現在的船夠用了。</p>
二來有領先時代的煉鋼廠在,造炮很輕鬆。</p>
說幹就幹,鄭克臧精挑細選,找到了一款叫“短重炮”的十八世紀艦炮。</p>
花了10點數,現在餘額800點。</p>
說實話,短重炮特別適合明鄭水師,因為明鄭的船小。</p>
在風帆時代,海戰被風帆戰列艦掌控,這些戰艦裝備著大量火炮,一艘風帆戰列艦的火炮數量可以從64門到常見的74門,大型的風帆戰列艦則能裝備106門甚至122門火炮。</p>
西班牙人比較猛,他們搞出過140門火炮戰列艦。</p>
但是,真正掌握海洋的卻是護衛艦。</p>
較小型的護衛艦們不像戰列艦那樣巨大,又遠比那些單桅、雙桅帆船強大。</p>
它們可以進漫長的航行,襲擊敵方商船,也可以輕鬆獵殺海盜,亦可追擊敵方的私掠船,並且趕在船員們忍受不了漫長寂寞要對艦上的小山羊下手之前返航。</p>
</p>
很強大對吧?</p>
但是護衛艦們有個小問題,難以裝備大型火炮。</p>
它們一般搭載著18磅炮,或者部分更小型的火炮,也有的會帶一些24磅炮。</p>
相比戰列艦上遍地跑的36磅/48磅炮,這些小東西很難在正規海戰的戰列線中發揮作用。</p>
所以在風帆時代,戰列艦不會主動攻擊敵方護衛艦(其實也追不上),畢竟對小護衛艦們下手被認為是不紳士的行為。</p>
除非護衛艦主動發起進攻...</p>
但是有一種火炮是個例外。</p>
那就是短重炮!</p>
由於其身管比標準長炮短了一大截,重量也輕。</p>
所以這些炮可以搭載在更小的艦艇上,甚至是上層甲板,也不用擔心太過影響戰艦穩定性。</p>
它們的炮彈也更重,可以輕鬆達到32/48/68磅。</p>
短重炮的炮架結構也不一樣:</p>
這種改良結構也是短重炮的一大賣點,它們可以更快更輕鬆的裝填並複位。</p>
但是短重炮有個問題,就是射程遠遠比不上長炮。</p>
對於護衛艦而言,這個問題很嚴重。</p>
因為它們常常需要在一定距離上摧毀敵方的帆具,來阻止對方逃跑或者反擊。</p>
不過英國皇家海軍不這麽想。</p>
這些莽撞人開局就會搶占上風。</p>
意思是,在上風的一方占據風力優勢,可以快速的衝擊敵艦。</p>
代價就是,你在上風,那麽當你麵對優勢敵人時,你是很難拉開距離跑掉的,頗有背水一戰的意味。</p>
同時上風也意味著艦艇在向敵艦開火時,受風力作用會向敵方一側傾斜,從而損失火炮仰角,導致射程縮短。</p>
這樣還要管個毛線射程!?反正貼上去剛幾輪就接舷唄...</p>
所以英國人看到短重炮時,沒有在意其他細節。</p>
老司機都知道,粗,永遠好過長。</p>
所以,英國人發現炮筒上的銘文是“68pdr”時:</p>
他們忙不迭的把這些短重炮裝上了船。</p>
一般而言,護衛艦可能會搭載幾門短重炮做近距離火力用。</p>
不過英國人開了腦洞。</p>
正巧,他們後來給東印度公司建造一批武裝商船。</p>
其中的9號艦,“格拉頓”號被挑了出來。</p>
下甲板安裝28門68磅短重炮,而上甲板則裝了28門42磅短重炮。</p>
雖然格拉頓號沒有了遠程火力,但是它在側舷交火中完全可以輸出超過頂級戰列艦的毀滅性打擊。</p>
1801年,格拉頓號在哥本哈根海戰中麵對丹麥艦隊。</p>
為了保護英國艦隊旗艦大象號,格拉頓號插入戰列線,並且轉向把側舷對準敵艦最多的區域開始輸出,在一輪齊射後,它成功把敵方的9艘戰艦硬生生的堵了回去,自身也受到了嚴重損傷。</p>
這就是短重炮的魅力,莽夫專用!</p>
即將迎來1681年,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按照慣例,新的一年,從劇透曆史開始。</p>
“係統,請給我兌換1681年大事記。”躺在太師椅上,鄭克臧悠閑地與係統交流。</p>
【扣除5點數,餘額810點】</p>
係統提示的瞬間,一份報紙似的大事記已出現在鄭克臧懷裏。</p>
一月份,康熙皇帝設置木蘭圍場,專供皇家打獵。</p>
真會享受,鄭克臧心中想道。</p>
一月份,大清將靖江王府改作廣西貢院,用來舉辦鄉試。</p>
多少有點羞辱的意味。</p>
三月份,鄭經中風而死,東寧發生政變,年僅12歲的鄭克塽繼任延平王,大權實際上為馮錫範、劉國軒掌握,鄭氏官員向心力開始動搖。</p>
這個是不存在的,唯一的問題,就是他的父王中風而死。</p>
自西征敗退後,鄭經每日縱情聲色,身體被酒色掏空,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p>
之前鄭克臧也委婉提醒過,可是身為人子,也沒法多他指指點點。</p>
鄭克臧深深歎一了口氣。</p>
這個他盡力了,中風在這個時代很難救活。</p>
中風、癆病、臌脹、噎嗝等病被稱為古代四大內科難症。</p>
簡單的翻譯成現代西醫就是腦血管卒中,肺結核,肝硬化脾腫大,食道癌。</p>
即便是現代科技如此發達,也就肺結核好治一點。</p>
鄭經的事情上,鄭克臧盡力了,除非能把海格力斯天賦給鄭經續命。</p>
陳永華倒是改變曆史,活了下來,因為人家是心理疾病,沒有心病,自然就沒事了。</p>
繼續看看:六月份,大清派大理寺卿明愛前往雅克薩城與沙俄交涉,要求拆除軍事堡壘。</p>
雅克薩之戰的前戲,大清最後雖勝猶敗,鄭克臧搖搖頭。</p>
七月份,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再次召見了已年屆花甲的施琅,任命他複出擔任福建水師提督,批準“專征”。施琅到任後,積極訓練水師,督造戰船,選拔將領,籌措計劃。</p>
施琅要來了,鄭克臧該給他準備一個見麵禮。</p>
說起來,鄭克臧從穿越到現在,都還沒怎麽建設海上力量,也沒給他們更新裝備。</p>
給水師的好處不多,就隻有在呂宋俘虜了不少蓋倫帆船,還有甲米地造船廠建了兩艘四級風帆戰艦。</p>
有點慚愧,鄭家是靠海發家,他一直不怎麽重視海軍建設,有點不務正業了。</p>
不過沒關係,現在明鄭水師還是東亞第一的。他準備給水師物色點新裝備,到時候狠狠地教育施琅那個二五仔。</p>
別以為他施琅很了解明鄭,那些都是過去式了。</p>
鄭克臧思考了一下,覺得先更新艦炮比較好。</p>
一來兌換戰艦圖紙沒必要,造船的周期太長,現在的船夠用了。</p>
二來有領先時代的煉鋼廠在,造炮很輕鬆。</p>
說幹就幹,鄭克臧精挑細選,找到了一款叫“短重炮”的十八世紀艦炮。</p>
花了10點數,現在餘額800點。</p>
說實話,短重炮特別適合明鄭水師,因為明鄭的船小。</p>
在風帆時代,海戰被風帆戰列艦掌控,這些戰艦裝備著大量火炮,一艘風帆戰列艦的火炮數量可以從64門到常見的74門,大型的風帆戰列艦則能裝備106門甚至122門火炮。</p>
西班牙人比較猛,他們搞出過140門火炮戰列艦。</p>
但是,真正掌握海洋的卻是護衛艦。</p>
較小型的護衛艦們不像戰列艦那樣巨大,又遠比那些單桅、雙桅帆船強大。</p>
它們可以進漫長的航行,襲擊敵方商船,也可以輕鬆獵殺海盜,亦可追擊敵方的私掠船,並且趕在船員們忍受不了漫長寂寞要對艦上的小山羊下手之前返航。</p>
</p>
很強大對吧?</p>
但是護衛艦們有個小問題,難以裝備大型火炮。</p>
它們一般搭載著18磅炮,或者部分更小型的火炮,也有的會帶一些24磅炮。</p>
相比戰列艦上遍地跑的36磅/48磅炮,這些小東西很難在正規海戰的戰列線中發揮作用。</p>
所以在風帆時代,戰列艦不會主動攻擊敵方護衛艦(其實也追不上),畢竟對小護衛艦們下手被認為是不紳士的行為。</p>
除非護衛艦主動發起進攻...</p>
但是有一種火炮是個例外。</p>
那就是短重炮!</p>
由於其身管比標準長炮短了一大截,重量也輕。</p>
所以這些炮可以搭載在更小的艦艇上,甚至是上層甲板,也不用擔心太過影響戰艦穩定性。</p>
它們的炮彈也更重,可以輕鬆達到32/48/68磅。</p>
短重炮的炮架結構也不一樣:</p>
這種改良結構也是短重炮的一大賣點,它們可以更快更輕鬆的裝填並複位。</p>
但是短重炮有個問題,就是射程遠遠比不上長炮。</p>
對於護衛艦而言,這個問題很嚴重。</p>
因為它們常常需要在一定距離上摧毀敵方的帆具,來阻止對方逃跑或者反擊。</p>
不過英國皇家海軍不這麽想。</p>
這些莽撞人開局就會搶占上風。</p>
意思是,在上風的一方占據風力優勢,可以快速的衝擊敵艦。</p>
代價就是,你在上風,那麽當你麵對優勢敵人時,你是很難拉開距離跑掉的,頗有背水一戰的意味。</p>
同時上風也意味著艦艇在向敵艦開火時,受風力作用會向敵方一側傾斜,從而損失火炮仰角,導致射程縮短。</p>
這樣還要管個毛線射程!?反正貼上去剛幾輪就接舷唄...</p>
所以英國人看到短重炮時,沒有在意其他細節。</p>
老司機都知道,粗,永遠好過長。</p>
所以,英國人發現炮筒上的銘文是“68pdr”時:</p>
他們忙不迭的把這些短重炮裝上了船。</p>
一般而言,護衛艦可能會搭載幾門短重炮做近距離火力用。</p>
不過英國人開了腦洞。</p>
正巧,他們後來給東印度公司建造一批武裝商船。</p>
其中的9號艦,“格拉頓”號被挑了出來。</p>
下甲板安裝28門68磅短重炮,而上甲板則裝了28門42磅短重炮。</p>
雖然格拉頓號沒有了遠程火力,但是它在側舷交火中完全可以輸出超過頂級戰列艦的毀滅性打擊。</p>
1801年,格拉頓號在哥本哈根海戰中麵對丹麥艦隊。</p>
為了保護英國艦隊旗艦大象號,格拉頓號插入戰列線,並且轉向把側舷對準敵艦最多的區域開始輸出,在一輪齊射後,它成功把敵方的9艘戰艦硬生生的堵了回去,自身也受到了嚴重損傷。</p>
這就是短重炮的魅力,莽夫專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