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燧發槍的防水辦法(求訂閱!)
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觀 作者:臨江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硝煙退散,海澄城門徹底崩塌,而躲在城門後麵的一地清兵,被爆炸波及,有的當場死亡,沒死的則躺在地上發出淒慘的哀嚎聲。</p>
這些傷兵眼見也救不活了,口鼻不斷冒出血泡,出得氣比進得氣少,見狀,第一隊的士兵刺刀一刺,送他一個痛快。</p>
“進攻!”</p>
見城門已破,潘阿強指揮劍命令第一營全體壓上。</p>
原本守城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第一營靠著燧發槍和手雷,輕鬆的壓製了剩餘清兵的反擊。</p>
麵對近衛軍的凶猛進攻,他們慌了,對麵的敵人,火銃射速比他們快,射程比他們遠。</p>
還會妖術,臨近了從手裏扔出一個掌心雷,這怎麽打?</p>
兩相比較之下,他們手裏鳥銃還不如燒火棍呢。</p>
打不過,一些清兵直接後退尋找掩體,一邊躲一邊跑路,他們能打到現在,已經是對大清忠誠至極了。</p>
可是,在近衛軍的盯防下,他們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p>
“砰、砰、砰!”</p>
連串的槍響,那些轉身逃跑的綠營兵,一個接一個被鉛彈擊中倒地,見他們倒地,近衛軍為了求穩,再來一發手雷,確保安全!</p>
“頂住,不許退!”</p>
綠營把總一刀砍翻的逃跑的事情,嘶吼道。</p>
可是這一點用都沒有,此時頂不頂得住已經不是綠營決定得了。</p>
前有猛虎,後有惡犬,見把總不給他們活命的,一名綠營兵直接舉起鳥銃對準那拎著大刀的把總就是一槍。</p>
“砰!”</p>
近距離射擊,綠營把總身上的棉甲如同豆腐一般碎裂,鉛彈強勁的衝擊力,將這名忠心耿耿的把總打翻在地。</p>
“把總死了!兄弟們快跑!”</p>
眼見讓他們送死的人倒下了,綠營兵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鳥銃,使出吃奶的勁逃命。</p>
見敵人陷入混亂,第一營的部隊迅速跟上,沒多久便徹底控製了城牆了,城內的清軍再無鬥誌,跑不掉的,紛紛跪倒在地投降。</p>
</p>
在付出少量傷亡的情況下,海澄城迅速被占領,這座充滿明鄭集團回憶的城鎮再度回歸延平王的懷抱。</p>
......</p>
漳州府城,總兵府邸。</p>
正在酣睡的李永被部將叫醒,“軍門!軍門!”</p>
李永皺起眉頭,從床上坐起,披上衣服,走出房門,見手下部將都過來了,不禁疑惑,問道:“發生了什麽事?”</p>
“啟稟軍門,情況危急,接到海澄急報,偽明海匪突然渡過九龍江,攻陷海澄城。”</p>
李永隨即吃了一驚,惶恐道:“漳州府危矣!”</p>
“軍門!那現在怎麽辦?”部將慌道。</p>
李永沉聲道:“立刻派人通知萬大人。”</p>
部將擔心道:“萬大人駐守在泉州府,恐怕一時間無法立即支援啊!”</p>
李永負手走了幾步,忽然停下,一咬牙道:“既然我是漳州總兵,阻擊海匪,固守漳州,等待泉州支援的任務,就非我莫屬了!”</p>
他不信,偌大的漳州府,還能那麽快被攻破不成!</p>
李永目光掃視諸多心腹,凶狠道:“弟兄們,偽明海匪一定不會放過我們,拚了吧。”</p>
李永一麵派人快馬前往泉州報信,一麵派斥候探查近衛軍動靜。</p>
在李永的指揮下,漳州的清軍城防組織非常迅速。</p>
李永並沒有因為施琅之死,就心灰意冷,相反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反而更加用心的操練軍隊。</p>
因為固有印象,李永認為明鄭的陸師不行,一旦明鄭上岸,他便有露臉發揮的機會。</p>
現在他等的機會到了。</p>
然而,現實殘酷地把他的劇本撕碎了,整整一萬近衛軍,他守衛漳州府城的士兵隻有三千人。</p>
這還怎麽打,他原本從海澄得到的消息是,明鄭攻城部隊約兩千人,他咬咬牙,還能守一守。</p>
如今這局麵,他心想早知道如此,就不應該固守城池,現在成了甕中之鱉,跑也跑不掉,要不投降了吧!</p>
......</p>
永曆三十五年,十月五日清晨。</p>
漳州府城,暴雨如注,傾盆而下。</p>
突如其來的暴雨,讓總兵李永感受到一絲希望,或許不用投降,這大雨來得正是時候,海匪的火炮很可能射不出,槍打不響。</p>
然而,鄭克臧早就考慮到這一點。</p>
東南一帶,天氣陰晴不定,燧發槍的防水手段就很有必要。</p>
比起火繩槍,燧發槍在惡劣環境下,比如潮濕天氣,大風天氣下的點火率就要比火繩優秀了,畢竟它是靠燧石擊打火砧產生的火花來點燃藥引,而不是靠悶燒的火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要好一些。</p>
但如果是大雨天,燧發照樣沒轍。</p>
比如說1841年的三元裏抗英事件中,暴雨導致英軍的燧發槍無法使用而被憤怒的三元裏鄉勇包圍。</p>
那麽問題來了,打仗總不能是掐著天氣打,所以燧發槍在這個時代有沒有防水手段呢?</p>
當然是有的。</p>
燧發槍的擊發就靠擊錘黃帶動擊錘,錘頭的燧石打在火砧上產生火星,火星點燃藥池內的藥引,藥引燃燒之後從一個傳火孔傳入膛內點燃發射藥。</p>
那麽遇到下雨天,最麻煩的事兒就是藥池內的藥引被雨水打濕。</p>
所以,想要不變成燒火棍,得做一些防護措施才能避免藥池被浸濕。</p>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一層防水的玩意把整個擊發組件給套上,等需要開火的時候再打開射擊。</p>
比如,歐美近代打仗或者打獵時常見的裝備,就一層牛皮套在擊發組件上,套上之後長得很像牛的膝關節。</p>
然而問題來了,套這層牛皮太麻煩了,開火的時候還得先取下來,而且打完之後不還得濕麽?</p>
到時候藥池又得重新擦幹,然後再上藥。</p>
其實解決方桉也是有的,比如在整個發射組件外邊套一個薄薄的鐵盒子。</p>
鄭克臧的近衛軍就是采取這樣的辦法。</p>
此鐵盒來自東寧製造總局,質量有保證!</p>
至於大炮,暴雨天使用的關鍵在於,發射過程中,要防止火藥受潮,這一點,近衛軍也做好準備了!</p>
他們用的是木桶密封火藥,同時,為了保證炮管幹燥,每射完一發,近衛軍炮手都會一手拿傘,一手拿類似拖把的玩意,將炮管盡量擦幹。</p>
雖然射速慢,但管用。</p>
另外,近衛軍的爆破組一如既往高效,高大的漳州府城不堪一擊。</p>
見到近衛軍的表現,李永直呼明鄭有妖術,下雨天還能打火銃!</p>
對此,他丟棄了最後的幻想,這城我不要了,投了!</p>
這些傷兵眼見也救不活了,口鼻不斷冒出血泡,出得氣比進得氣少,見狀,第一隊的士兵刺刀一刺,送他一個痛快。</p>
“進攻!”</p>
見城門已破,潘阿強指揮劍命令第一營全體壓上。</p>
原本守城的士兵已經所剩無幾,第一營靠著燧發槍和手雷,輕鬆的壓製了剩餘清兵的反擊。</p>
麵對近衛軍的凶猛進攻,他們慌了,對麵的敵人,火銃射速比他們快,射程比他們遠。</p>
還會妖術,臨近了從手裏扔出一個掌心雷,這怎麽打?</p>
兩相比較之下,他們手裏鳥銃還不如燒火棍呢。</p>
打不過,一些清兵直接後退尋找掩體,一邊躲一邊跑路,他們能打到現在,已經是對大清忠誠至極了。</p>
可是,在近衛軍的盯防下,他們又如何能全身而退呢。</p>
“砰、砰、砰!”</p>
連串的槍響,那些轉身逃跑的綠營兵,一個接一個被鉛彈擊中倒地,見他們倒地,近衛軍為了求穩,再來一發手雷,確保安全!</p>
“頂住,不許退!”</p>
綠營把總一刀砍翻的逃跑的事情,嘶吼道。</p>
可是這一點用都沒有,此時頂不頂得住已經不是綠營決定得了。</p>
前有猛虎,後有惡犬,見把總不給他們活命的,一名綠營兵直接舉起鳥銃對準那拎著大刀的把總就是一槍。</p>
“砰!”</p>
近距離射擊,綠營把總身上的棉甲如同豆腐一般碎裂,鉛彈強勁的衝擊力,將這名忠心耿耿的把總打翻在地。</p>
“把總死了!兄弟們快跑!”</p>
眼見讓他們送死的人倒下了,綠營兵毫不猶豫地扔掉了手中的鳥銃,使出吃奶的勁逃命。</p>
見敵人陷入混亂,第一營的部隊迅速跟上,沒多久便徹底控製了城牆了,城內的清軍再無鬥誌,跑不掉的,紛紛跪倒在地投降。</p>
</p>
在付出少量傷亡的情況下,海澄城迅速被占領,這座充滿明鄭集團回憶的城鎮再度回歸延平王的懷抱。</p>
......</p>
漳州府城,總兵府邸。</p>
正在酣睡的李永被部將叫醒,“軍門!軍門!”</p>
李永皺起眉頭,從床上坐起,披上衣服,走出房門,見手下部將都過來了,不禁疑惑,問道:“發生了什麽事?”</p>
“啟稟軍門,情況危急,接到海澄急報,偽明海匪突然渡過九龍江,攻陷海澄城。”</p>
李永隨即吃了一驚,惶恐道:“漳州府危矣!”</p>
“軍門!那現在怎麽辦?”部將慌道。</p>
李永沉聲道:“立刻派人通知萬大人。”</p>
部將擔心道:“萬大人駐守在泉州府,恐怕一時間無法立即支援啊!”</p>
李永負手走了幾步,忽然停下,一咬牙道:“既然我是漳州總兵,阻擊海匪,固守漳州,等待泉州支援的任務,就非我莫屬了!”</p>
他不信,偌大的漳州府,還能那麽快被攻破不成!</p>
李永目光掃視諸多心腹,凶狠道:“弟兄們,偽明海匪一定不會放過我們,拚了吧。”</p>
李永一麵派人快馬前往泉州報信,一麵派斥候探查近衛軍動靜。</p>
在李永的指揮下,漳州的清軍城防組織非常迅速。</p>
李永並沒有因為施琅之死,就心灰意冷,相反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反而更加用心的操練軍隊。</p>
因為固有印象,李永認為明鄭的陸師不行,一旦明鄭上岸,他便有露臉發揮的機會。</p>
現在他等的機會到了。</p>
然而,現實殘酷地把他的劇本撕碎了,整整一萬近衛軍,他守衛漳州府城的士兵隻有三千人。</p>
這還怎麽打,他原本從海澄得到的消息是,明鄭攻城部隊約兩千人,他咬咬牙,還能守一守。</p>
如今這局麵,他心想早知道如此,就不應該固守城池,現在成了甕中之鱉,跑也跑不掉,要不投降了吧!</p>
......</p>
永曆三十五年,十月五日清晨。</p>
漳州府城,暴雨如注,傾盆而下。</p>
突如其來的暴雨,讓總兵李永感受到一絲希望,或許不用投降,這大雨來得正是時候,海匪的火炮很可能射不出,槍打不響。</p>
然而,鄭克臧早就考慮到這一點。</p>
東南一帶,天氣陰晴不定,燧發槍的防水手段就很有必要。</p>
比起火繩槍,燧發槍在惡劣環境下,比如潮濕天氣,大風天氣下的點火率就要比火繩優秀了,畢竟它是靠燧石擊打火砧產生的火花來點燃藥引,而不是靠悶燒的火繩,對環境的適應性是要好一些。</p>
但如果是大雨天,燧發照樣沒轍。</p>
比如說1841年的三元裏抗英事件中,暴雨導致英軍的燧發槍無法使用而被憤怒的三元裏鄉勇包圍。</p>
那麽問題來了,打仗總不能是掐著天氣打,所以燧發槍在這個時代有沒有防水手段呢?</p>
當然是有的。</p>
燧發槍的擊發就靠擊錘黃帶動擊錘,錘頭的燧石打在火砧上產生火星,火星點燃藥池內的藥引,藥引燃燒之後從一個傳火孔傳入膛內點燃發射藥。</p>
那麽遇到下雨天,最麻煩的事兒就是藥池內的藥引被雨水打濕。</p>
所以,想要不變成燒火棍,得做一些防護措施才能避免藥池被浸濕。</p>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一層防水的玩意把整個擊發組件給套上,等需要開火的時候再打開射擊。</p>
比如,歐美近代打仗或者打獵時常見的裝備,就一層牛皮套在擊發組件上,套上之後長得很像牛的膝關節。</p>
然而問題來了,套這層牛皮太麻煩了,開火的時候還得先取下來,而且打完之後不還得濕麽?</p>
到時候藥池又得重新擦幹,然後再上藥。</p>
其實解決方桉也是有的,比如在整個發射組件外邊套一個薄薄的鐵盒子。</p>
鄭克臧的近衛軍就是采取這樣的辦法。</p>
此鐵盒來自東寧製造總局,質量有保證!</p>
至於大炮,暴雨天使用的關鍵在於,發射過程中,要防止火藥受潮,這一點,近衛軍也做好準備了!</p>
他們用的是木桶密封火藥,同時,為了保證炮管幹燥,每射完一發,近衛軍炮手都會一手拿傘,一手拿類似拖把的玩意,將炮管盡量擦幹。</p>
雖然射速慢,但管用。</p>
另外,近衛軍的爆破組一如既往高效,高大的漳州府城不堪一擊。</p>
見到近衛軍的表現,李永直呼明鄭有妖術,下雨天還能打火銃!</p>
對此,他丟棄了最後的幻想,這城我不要了,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