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碧天青
陪林先生去了一趟碑林,又在禪房之中聽玄清大師講了會兒經,謝便辭了出來。
踏出寺門,他一路行到半山腰處的那座涼亭,往內看去,蕭翌,範應期與韓輯等人皆在,正作堆閑聊著。
見謝走進後,便三三兩兩地起來同他打招呼。
“師兄過來了。”
“謝師兄。”
謝聞言也便同他們寒暄過去。
且不說一開始有多別扭,四年下來,無論是叫人的,還是被叫的,都已經習慣了,就連崔知著,平日在師長麵前見到謝,也會冷著臉叫他一聲師兄。
寒暄作罷,謝就挑了個蕭翌身邊的位置坐下,也不多話,就靠在欄杆上安靜地聽其他人繼續交談,幾人方才說到的話題正是有關於科舉,言論中多不忿近年來九江書院的作為。
韓輯便是謝同為林行道門下的師弟,五官清秀,身形清瘦,平日之中讀書很是刻苦,待謝這個師兄也一貫有禮,隻不過為人有些衝動易怒,同他的外貌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此時他正語氣頗為不平道:“那九江書院越來越過分了,真以為將學生拉走,就能搶走這第一書院的名頭不成?也不想想隨便就能被搶走的學生能是什麽好貨色!”
他這番話說罷,便引起了在場中許多人的共鳴,就連一貫性子敦厚的範應期都沒忍住,出聲應了幾句。
謝在一旁瞧著,雖沒開口,心中也是認同的。
九江書院這些年來行事愈發強勢霸道起來,或許是因為近年教出不少在科考中名次不錯的學生,甚至還有幾位解元,便一下子抖了起來,竟在去年廣陵書院收人之際,過來搶走了不少學生。
雖然那些大多數都是如韓輯所說,屬於考不上廣陵書院,便被九江招走的的庸才,但即使是謝,也不能否認,裏麵也有幾位書讀得不錯的。
謝抬眸,望著不遠處的一條清溪,心中暗歎一聲,或許是科舉對於讀書人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特別是農商子弟們,寒窗苦讀數十年,就指望著能一朝得登天子堂,入朝為官,平步青雲。
在這種大條件下,九江書院對他們的吸引力便非同一般,仔細想來,竟是無半點指摘之處,隻不過自己作為廣陵書院的學生,對他們這種行為,可以理解,卻不能讚同。
不知不覺,他的思緒就飄了老遠,直到韓輯的聲音才將他喚回來:“師兄,今年你下場嗎?”
這個問題他今天已經聽了三次了,聞言便自然而然地點了點頭。
韓輯一聽就高興起來,連聲道:“師兄若是下場,一個小三元豈不是信手拈來,聽他們說崔師兄這次也要下場,光憑兩位師兄,都能好生壓一壓九江書院!”
說到高興處,連謝與崔知著不合的事兒都忘了,直到收到旁邊的馮子京的眼神示意,才反應過來,不由得悄悄抬眼向謝那邊望去,見他麵上並無不豫之色,才緩了口氣,漸漸放下心來。
韓輯自覺目光隱蔽,實則已被謝察覺到了。
隻不過謝的心胸並沒那麽小,到還不至於旁人不能在他麵前提起崔知著。
眾人皆靜了一瞬,謝便輕笑了笑,出聲打破了這可疑的沉默:“韓師弟看來是對我跟崔師弟頗為信任了,若是考不出好名次來,豈不是要讓你失望了?”
他這話明顯是開玩笑,眾人聞言就笑開了,知道他並沒有將方才之事放在心上,場麵才複熱鬧起來,繼續說起話來。
他們說他們的,謝便轉過頭同蕭翌說起話來:“表哥方才一直在這兒?”
蕭翌點點頭。
謝見狀又道:“那表哥是否知道這一回都有哪些人下場?”
蕭翌聞言,便抱著臂往後一仰,望著前麵正在閑聊的諸人,隨意地答道:“除了你之外,還有崔知著,範應期,馮子京,那個韓輯,還有邵哲,沈鯉,周景行和陳文煥,一共九個。”
還沒等謝再開口,他又道:“書院裏那些知道這件事的人,還給你們取了個名兒,叫廣陵九子,哈哈……”說著便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
謝聽到這個名號,麵色也不由得木了一瞬,不過隨即他就把這點兒無關緊要的事兒扔在了腦後,在蕭翌方才那段話中,他敏銳地抓住了一個信息,不由得皺了眉,開口問道:“表哥不下場?”
蕭翌聽到他這話,笑聲漸漸停了,麵上神色也淡了下來,變得無謂起來,口中閑閑答道:“我今年不打算去,覺得應該再用上幾年功,等學問紮實了再去。”
他這番話謝半個字都不信,這話要是範應期說的,他也就信了,可蕭翌豈是這種人?
他斂了神色,不再開口,就這麽靜靜地看著蕭翌。
卻是蕭翌先頂不住了,仰在欄杆上,抬眸望著亭子的頂,道了一句:“我不打算考科舉。”
謝聞言,心中恍然多過驚訝,其實這幾年他便隱隱約約地看出來,蕭翌對科舉並無多大興趣。
沒想到這件事居然是真的。
他頓了頓,也像蕭翌那般靠在欄杆上,隨即接著開口:“那表哥日後屬意做什麽,是做個風流名士?還是像竇先生他們一樣做個經學大儒?”
蕭翌半晌沒說話,過了許久,才緩慢地道:“這兩者都不想,我想……”
我想做的,現在還不是時候。
隻不過後半句話聲音微不可聞,說了什麽,也隻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願意多說,謝知趣也就不再多問。
就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兄弟之間,誰也應該有不願意讓旁人知道的事,沒必要非得追根究底,平白惹人生厭。
片刻後,韓輯又叫過謝,眾人間又商量起了回家的時間,因縣試要回原籍考,此時又正值二月,便決定三日後就啟程歸家。
回家啊……
謝含笑聽著他們商量,思緒又不知不覺跑遠了,阿g今年也十四了,明年便要及笄,原本他還以為會趕不上,如今倒是正好。
還有阿玨,他剛滿三歲的幼弟,年前他回家時,那小家夥還是個團子樣兒,也不知這次回去後他還記不記得自己了。
唔……還有阿遇這小丫頭,方才聽師父說到要把她送到清平女學去,清平女學倒是素有名聲,怕隻是怕她一時之間適應不了。
……
他們要下場的事林行道已經知曉,在他們臨走之前囑咐了一句“盡力便好”,就不再就此事多言,隻難得細心地提醒了他們一些路途中要注意的事。
眾人皆感念謝過,三日後,便各自踏上了歸鄉的路。
===================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江邊楊柳正青,微風裹挾著微潮的水汽陣陣拂過江麵,在走了好幾日之後,這艘載著謝幾人的船終於停靠在了碼頭邊上。
船靠穩之後,謝站在船頭上,朝碼頭上眺望而去,眼神微動,隨即便隨著人流走下了船。吳亮和月朗風清幾人,就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忙不迭的跟在他後麵,視線半點兒不錯,生怕跟丟了。
謝家來接他的人是謝閣老身邊的大吳管事,而立在他身前那個挺拔的身影,雖然四年未見,麵容有些許變化,卻依舊俊朗如初。
謝緩步走到他對麵停住,清幽的長眸染上一抹笑意。
陪林先生去了一趟碑林,又在禪房之中聽玄清大師講了會兒經,謝便辭了出來。
踏出寺門,他一路行到半山腰處的那座涼亭,往內看去,蕭翌,範應期與韓輯等人皆在,正作堆閑聊著。
見謝走進後,便三三兩兩地起來同他打招呼。
“師兄過來了。”
“謝師兄。”
謝聞言也便同他們寒暄過去。
且不說一開始有多別扭,四年下來,無論是叫人的,還是被叫的,都已經習慣了,就連崔知著,平日在師長麵前見到謝,也會冷著臉叫他一聲師兄。
寒暄作罷,謝就挑了個蕭翌身邊的位置坐下,也不多話,就靠在欄杆上安靜地聽其他人繼續交談,幾人方才說到的話題正是有關於科舉,言論中多不忿近年來九江書院的作為。
韓輯便是謝同為林行道門下的師弟,五官清秀,身形清瘦,平日之中讀書很是刻苦,待謝這個師兄也一貫有禮,隻不過為人有些衝動易怒,同他的外貌給人的感覺並不相同。
此時他正語氣頗為不平道:“那九江書院越來越過分了,真以為將學生拉走,就能搶走這第一書院的名頭不成?也不想想隨便就能被搶走的學生能是什麽好貨色!”
他這番話說罷,便引起了在場中許多人的共鳴,就連一貫性子敦厚的範應期都沒忍住,出聲應了幾句。
謝在一旁瞧著,雖沒開口,心中也是認同的。
九江書院這些年來行事愈發強勢霸道起來,或許是因為近年教出不少在科考中名次不錯的學生,甚至還有幾位解元,便一下子抖了起來,竟在去年廣陵書院收人之際,過來搶走了不少學生。
雖然那些大多數都是如韓輯所說,屬於考不上廣陵書院,便被九江招走的的庸才,但即使是謝,也不能否認,裏麵也有幾位書讀得不錯的。
謝抬眸,望著不遠處的一條清溪,心中暗歎一聲,或許是科舉對於讀書人的誘惑力實在太大,特別是農商子弟們,寒窗苦讀數十年,就指望著能一朝得登天子堂,入朝為官,平步青雲。
在這種大條件下,九江書院對他們的吸引力便非同一般,仔細想來,竟是無半點指摘之處,隻不過自己作為廣陵書院的學生,對他們這種行為,可以理解,卻不能讚同。
不知不覺,他的思緒就飄了老遠,直到韓輯的聲音才將他喚回來:“師兄,今年你下場嗎?”
這個問題他今天已經聽了三次了,聞言便自然而然地點了點頭。
韓輯一聽就高興起來,連聲道:“師兄若是下場,一個小三元豈不是信手拈來,聽他們說崔師兄這次也要下場,光憑兩位師兄,都能好生壓一壓九江書院!”
說到高興處,連謝與崔知著不合的事兒都忘了,直到收到旁邊的馮子京的眼神示意,才反應過來,不由得悄悄抬眼向謝那邊望去,見他麵上並無不豫之色,才緩了口氣,漸漸放下心來。
韓輯自覺目光隱蔽,實則已被謝察覺到了。
隻不過謝的心胸並沒那麽小,到還不至於旁人不能在他麵前提起崔知著。
眾人皆靜了一瞬,謝便輕笑了笑,出聲打破了這可疑的沉默:“韓師弟看來是對我跟崔師弟頗為信任了,若是考不出好名次來,豈不是要讓你失望了?”
他這話明顯是開玩笑,眾人聞言就笑開了,知道他並沒有將方才之事放在心上,場麵才複熱鬧起來,繼續說起話來。
他們說他們的,謝便轉過頭同蕭翌說起話來:“表哥方才一直在這兒?”
蕭翌點點頭。
謝見狀又道:“那表哥是否知道這一回都有哪些人下場?”
蕭翌聞言,便抱著臂往後一仰,望著前麵正在閑聊的諸人,隨意地答道:“除了你之外,還有崔知著,範應期,馮子京,那個韓輯,還有邵哲,沈鯉,周景行和陳文煥,一共九個。”
還沒等謝再開口,他又道:“書院裏那些知道這件事的人,還給你們取了個名兒,叫廣陵九子,哈哈……”說著便自己忍不住笑了起來。
謝聽到這個名號,麵色也不由得木了一瞬,不過隨即他就把這點兒無關緊要的事兒扔在了腦後,在蕭翌方才那段話中,他敏銳地抓住了一個信息,不由得皺了眉,開口問道:“表哥不下場?”
蕭翌聽到他這話,笑聲漸漸停了,麵上神色也淡了下來,變得無謂起來,口中閑閑答道:“我今年不打算去,覺得應該再用上幾年功,等學問紮實了再去。”
他這番話謝半個字都不信,這話要是範應期說的,他也就信了,可蕭翌豈是這種人?
他斂了神色,不再開口,就這麽靜靜地看著蕭翌。
卻是蕭翌先頂不住了,仰在欄杆上,抬眸望著亭子的頂,道了一句:“我不打算考科舉。”
謝聞言,心中恍然多過驚訝,其實這幾年他便隱隱約約地看出來,蕭翌對科舉並無多大興趣。
沒想到這件事居然是真的。
他頓了頓,也像蕭翌那般靠在欄杆上,隨即接著開口:“那表哥日後屬意做什麽,是做個風流名士?還是像竇先生他們一樣做個經學大儒?”
蕭翌半晌沒說話,過了許久,才緩慢地道:“這兩者都不想,我想……”
我想做的,現在還不是時候。
隻不過後半句話聲音微不可聞,說了什麽,也隻有他自己知道。
他不願意多說,謝知趣也就不再多問。
就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兄弟之間,誰也應該有不願意讓旁人知道的事,沒必要非得追根究底,平白惹人生厭。
片刻後,韓輯又叫過謝,眾人間又商量起了回家的時間,因縣試要回原籍考,此時又正值二月,便決定三日後就啟程歸家。
回家啊……
謝含笑聽著他們商量,思緒又不知不覺跑遠了,阿g今年也十四了,明年便要及笄,原本他還以為會趕不上,如今倒是正好。
還有阿玨,他剛滿三歲的幼弟,年前他回家時,那小家夥還是個團子樣兒,也不知這次回去後他還記不記得自己了。
唔……還有阿遇這小丫頭,方才聽師父說到要把她送到清平女學去,清平女學倒是素有名聲,怕隻是怕她一時之間適應不了。
……
他們要下場的事林行道已經知曉,在他們臨走之前囑咐了一句“盡力便好”,就不再就此事多言,隻難得細心地提醒了他們一些路途中要注意的事。
眾人皆感念謝過,三日後,便各自踏上了歸鄉的路。
===================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江邊楊柳正青,微風裹挾著微潮的水汽陣陣拂過江麵,在走了好幾日之後,這艘載著謝幾人的船終於停靠在了碼頭邊上。
船靠穩之後,謝站在船頭上,朝碼頭上眺望而去,眼神微動,隨即便隨著人流走下了船。吳亮和月朗風清幾人,就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忙不迭的跟在他後麵,視線半點兒不錯,生怕跟丟了。
謝家來接他的人是謝閣老身邊的大吳管事,而立在他身前那個挺拔的身影,雖然四年未見,麵容有些許變化,卻依舊俊朗如初。
謝緩步走到他對麵停住,清幽的長眸染上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