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王珩之
待到風清走到跟前, 謝珝便將他麵上的忐忑看得更清了, 心中不免一陣索然無趣,突然就不想問具體的名次了。
這一回盛京的鄉試主考官是崔閣老那邊的人, 祖父那邊雖然不好占這個位置,便計劃著放一個與雙方皆無關係的人來,這樣隻要他才學夠了,名次自然不是問題。
千防萬防,可卻沒料到最終還是被崔閣老鑽了空子, 塞了自己人過來。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謝閣老氣得三天沒好好吃飯,最後還是謝珝去勸了過來。
“祖父,孫兒自知您是替我生氣, 不過隻要孫兒發揮正常, 有您在一旁盯著,還有上次舞弊的案子在那兒擺著, 崔閣老那邊也不能做得太過分, 最多壓一壓孫兒的名次罷了。”
謝閣老沒想到謝珝竟然能想得這般清楚, 看來這兩年在自己身邊待著,也不是毫無進益。
不由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沉吟了許久, 才問他:“六元及第沒有了你也受得了?”
謝珝聞言便怔了怔,不過謝閣老未等他回答,又悠悠地道:“珝哥兒,你可要知道, 不管是前朝,還是我們大永立朝以來,還從未出過一個六元及第,你道為何崔朔這麽一把大年紀了,還要親自下場壓你這麽個小輩的名次?”
謝珝沒有開口,或許謝閣老原本也沒指望讓他回答,說罷便自己喟歎了一聲,才接著道:“因為這個六首狀元的名頭太過好了,若是誰能得了,就算他什麽都不做,也必能在士林中有所聲望,畢竟這個名頭,曠古爍今啊……”
要說謝珝從來都沒有想過六元及第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前世小的時候,還用糾結將來是上清華呢,還是上北大一樣,但凡讀書人,總會對這個名頭有所野望。
不過他心裏自始至終也有數,在中國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曆史上,也隻出過兩個六首狀元,明朝的黃觀和清朝的錢棨,錢棨還算不上是連中六元,據傳他在鄉試時連連落榜,考了多次才考上解元。
如此看來,足見想要連中六元是多困難的事情,實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畢竟六元也不是街邊的大白菜,不是他是穿越者,有一點金手指,就能簡簡單單做到的事。
謝珝便微垂了視線,同謝閣老道:“入朝為官之後能否身居高位,看的還是自身的能力,至於名次,也不過錦上添花之用。”
這句話倒是真的說進謝閣老心裏去了,他點點頭,拍了拍謝珝的肩,又笑道:“說得不錯,跟你爹不愧是父子倆,說的話都一般無二。”
聽見謝閣老的笑,謝珝便知他已經不再生氣了,心中也輕鬆了點兒,完成了祖母給的任務,也有心思同祖父開玩笑了,便道:“孫兒竟是不知,父親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嗎?”
謝閣老聞言便跟謝珝說起了他爹當年因為最後名次沒在一甲之內,才說出這番說辭來糊弄自個兒的事情。
……
這般給自己進行著“不必過分看重名次”的洗腦,謝珝還是認認真真地鄉試中答卷,三日之後腳步虛浮著從貢院中出來。
原本謝珝以為,自己已經對這件事看淡了,卻沒想到事實果然如他所料發生了,還被擺在他眼前的時候,還是讓他舒服不起來。
大概人都是矛盾又複雜的。
也或許他真的有機會觸碰到那個曠古爍今的名頭,卻被中途截斷了,所以此時才不願心平氣和。
風清在自家公子壓迫性的視線中,還是吞吞吐吐地把自己剛剛得知的消息說了出來:“公子……您是這次鄉試的,亞元……”
亞元?
第二?
謝珝聞言便在心中哂笑,他是應該慶幸自己這一回超常發揮了,還是應當感謝崔閣老沒敢做得太過?
他以為自己會語帶嘲諷,而說出口的話卻異常平靜。
他問:“第一是誰?”
風清看著謝珝沒有半分生氣的模樣,卻不知為何覺得心裏更是惴惴了些,聞聲後想了好一會兒,才道:“是一個叫秦維明的。”
見謝珝不說話,又補了一句:“據說是個寒門子弟……”
謝珝麵色未變,過了半晌便衝風清頷了頷首,令他下去了。
風清退下去之後不久,門房上的小廝就帶了人過來,是太子殿下身邊的熟麵孔,言及太子邀他下晌去京郊的馬場,顧延齡也去。
既是太子相邀,謝珝自是答應下來。
他待在盛京這兩年,同太子的關係又重新密切了起來,加上顧延齡同沈行舟在,他們幾人仿佛又回到了當初伴讀的時候。
太子這些年的為人處事相當有進益,同他們相處也不端著儲君的架子,還時常替他們考慮,十分好相處,說是妥帖也不為過。
像今日這個邀約,也是從好友的方向發出的。
謝珝在鄉試前就從長輩處得知,皇帝跟太後打算為太子選正妃,也因此,這些日子裏,盛京裏從各處而來的妙齡女子也多了起來。
就連八大家中,皇帝也點到了,讓他們送女入京。
乍一聽,這跟選秀也沒什麽區別,但事實上,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意地把八大家的女兒們當挑菜一樣挑,最後的結果還需要雙方達成一致。
畢竟就算世家如今已經在開國皇帝,以及後來幾位皇帝的強壓下進行了改造,從一方豪強轉變為亦需要科舉入仕的門第,勢力雖然變小了許多,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皇權想要徹底壓製住他們,暫且還行不通。
因而有些世家女子入京,也就是來湊個熱鬧,對太子妃的位置並無興趣。
不過有些人沒有,有些人就有,畢竟人各有誌,世家的打算也各不一樣。
想到這些,謝珝不由得陷入沉思,難道太子是想讓自己跟顧延齡陪他選人嗎?
雖說如今男女大防並不嚴格,但這種牽扯太多的事情,他們這種外人還是別發表意見得好。
顧延齡如今也成長了許多,回頭自己跟他把道理講一講,他應當就明白了。
===============
八月份,桂子飄香的時節,天氣已經不熱了,外出騎馬確實是個不錯的消遣活動。
喬氏在得知鄉試成績之後,原本還想著怎麽能讓兒子想開些,不料太子就發了邀約,心覺正好,給謝珝挑了件兒藍色騎裝就把他推出了家門。
謝珝也是心下無奈,母親近來越發喜歡讓他穿這類鮮亮的衣裳了。
也幸好這兩年他又竄高了不少,倒也還襯得住。
……
等謝珝騎著翻羽到京郊馬場的時候,太子還未到,顧延齡卻已經在裏頭等著他了。
見謝珝策馬過來,他先是謹慎地端詳了一番謝珝的臉色,並未發現什麽異常之後,才放下心來,頓時開口罵道:“老崔也忒不是個東西了!”
謝珝聽了就輕笑了一聲,出言打斷了顧延齡的控訴,“大好的天氣,換個話題吧,談什麽老崔。”
要說這件事兒在謝珝心裏已經過去了,這是不可能的,他還憋著氣兒想奪了會試的會元和殿試的狀元呢,也好讓他崔閣老看看,就算他沒了解元,崔知著也別想連中六元。
不過他此時不想再談這件事也是真的。
畢竟打嘴炮並沒有什麽卵用。
他話音落下,顧延齡就歎了口氣,開口道:“行吧,你怎麽高興怎麽來。”
說到這兒又語氣惆悵地說:“怎麽行舟才走了半年,我就又不習慣了呢。”
沈行舟在半年前又去了陽城。
聽到沈行舟的名字,謝珝不由沉默了一瞬,眸中閃過不明的情緒。
阿琯在去年便由祖母和母親做主定了親,定下的是琅琊王氏的二房嫡子王珩之,婚期在明年。
謝珝雖是謝府的嫡長孫,是阿琯的親哥哥,但在她的婚事上,其實並沒有話語權,這個人選是祖母和母親定的,琅琊王氏也是大族,家風清正。
王珩之此人,隨親眷來下定時謝珝也見到了,學問出色,品貌亦是不凡。
似乎不管從哪一方麵來看,都比沈行舟要強得多。
待到風清走到跟前, 謝珝便將他麵上的忐忑看得更清了, 心中不免一陣索然無趣,突然就不想問具體的名次了。
這一回盛京的鄉試主考官是崔閣老那邊的人, 祖父那邊雖然不好占這個位置,便計劃著放一個與雙方皆無關係的人來,這樣隻要他才學夠了,名次自然不是問題。
千防萬防,可卻沒料到最終還是被崔閣老鑽了空子, 塞了自己人過來。
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謝閣老氣得三天沒好好吃飯,最後還是謝珝去勸了過來。
“祖父,孫兒自知您是替我生氣, 不過隻要孫兒發揮正常, 有您在一旁盯著,還有上次舞弊的案子在那兒擺著, 崔閣老那邊也不能做得太過分, 最多壓一壓孫兒的名次罷了。”
謝閣老沒想到謝珝竟然能想得這般清楚, 看來這兩年在自己身邊待著,也不是毫無進益。
不由得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沉吟了許久, 才問他:“六元及第沒有了你也受得了?”
謝珝聞言便怔了怔,不過謝閣老未等他回答,又悠悠地道:“珝哥兒,你可要知道, 不管是前朝,還是我們大永立朝以來,還從未出過一個六元及第,你道為何崔朔這麽一把大年紀了,還要親自下場壓你這麽個小輩的名次?”
謝珝沒有開口,或許謝閣老原本也沒指望讓他回答,說罷便自己喟歎了一聲,才接著道:“因為這個六首狀元的名頭太過好了,若是誰能得了,就算他什麽都不做,也必能在士林中有所聲望,畢竟這個名頭,曠古爍今啊……”
要說謝珝從來都沒有想過六元及第這件事,那是不可能的,就像前世小的時候,還用糾結將來是上清華呢,還是上北大一樣,但凡讀書人,總會對這個名頭有所野望。
不過他心裏自始至終也有數,在中國長達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曆史上,也隻出過兩個六首狀元,明朝的黃觀和清朝的錢棨,錢棨還算不上是連中六元,據傳他在鄉試時連連落榜,考了多次才考上解元。
如此看來,足見想要連中六元是多困難的事情,實力與運氣缺一不可。
畢竟六元也不是街邊的大白菜,不是他是穿越者,有一點金手指,就能簡簡單單做到的事。
謝珝便微垂了視線,同謝閣老道:“入朝為官之後能否身居高位,看的還是自身的能力,至於名次,也不過錦上添花之用。”
這句話倒是真的說進謝閣老心裏去了,他點點頭,拍了拍謝珝的肩,又笑道:“說得不錯,跟你爹不愧是父子倆,說的話都一般無二。”
聽見謝閣老的笑,謝珝便知他已經不再生氣了,心中也輕鬆了點兒,完成了祖母給的任務,也有心思同祖父開玩笑了,便道:“孫兒竟是不知,父親也曾說過這樣的話嗎?”
謝閣老聞言便跟謝珝說起了他爹當年因為最後名次沒在一甲之內,才說出這番說辭來糊弄自個兒的事情。
……
這般給自己進行著“不必過分看重名次”的洗腦,謝珝還是認認真真地鄉試中答卷,三日之後腳步虛浮著從貢院中出來。
原本謝珝以為,自己已經對這件事看淡了,卻沒想到事實果然如他所料發生了,還被擺在他眼前的時候,還是讓他舒服不起來。
大概人都是矛盾又複雜的。
也或許他真的有機會觸碰到那個曠古爍今的名頭,卻被中途截斷了,所以此時才不願心平氣和。
風清在自家公子壓迫性的視線中,還是吞吞吐吐地把自己剛剛得知的消息說了出來:“公子……您是這次鄉試的,亞元……”
亞元?
第二?
謝珝聞言便在心中哂笑,他是應該慶幸自己這一回超常發揮了,還是應當感謝崔閣老沒敢做得太過?
他以為自己會語帶嘲諷,而說出口的話卻異常平靜。
他問:“第一是誰?”
風清看著謝珝沒有半分生氣的模樣,卻不知為何覺得心裏更是惴惴了些,聞聲後想了好一會兒,才道:“是一個叫秦維明的。”
見謝珝不說話,又補了一句:“據說是個寒門子弟……”
謝珝麵色未變,過了半晌便衝風清頷了頷首,令他下去了。
風清退下去之後不久,門房上的小廝就帶了人過來,是太子殿下身邊的熟麵孔,言及太子邀他下晌去京郊的馬場,顧延齡也去。
既是太子相邀,謝珝自是答應下來。
他待在盛京這兩年,同太子的關係又重新密切了起來,加上顧延齡同沈行舟在,他們幾人仿佛又回到了當初伴讀的時候。
太子這些年的為人處事相當有進益,同他們相處也不端著儲君的架子,還時常替他們考慮,十分好相處,說是妥帖也不為過。
像今日這個邀約,也是從好友的方向發出的。
謝珝在鄉試前就從長輩處得知,皇帝跟太後打算為太子選正妃,也因此,這些日子裏,盛京裏從各處而來的妙齡女子也多了起來。
就連八大家中,皇帝也點到了,讓他們送女入京。
乍一聽,這跟選秀也沒什麽區別,但事實上,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隨意地把八大家的女兒們當挑菜一樣挑,最後的結果還需要雙方達成一致。
畢竟就算世家如今已經在開國皇帝,以及後來幾位皇帝的強壓下進行了改造,從一方豪強轉變為亦需要科舉入仕的門第,勢力雖然變小了許多,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皇權想要徹底壓製住他們,暫且還行不通。
因而有些世家女子入京,也就是來湊個熱鬧,對太子妃的位置並無興趣。
不過有些人沒有,有些人就有,畢竟人各有誌,世家的打算也各不一樣。
想到這些,謝珝不由得陷入沉思,難道太子是想讓自己跟顧延齡陪他選人嗎?
雖說如今男女大防並不嚴格,但這種牽扯太多的事情,他們這種外人還是別發表意見得好。
顧延齡如今也成長了許多,回頭自己跟他把道理講一講,他應當就明白了。
===============
八月份,桂子飄香的時節,天氣已經不熱了,外出騎馬確實是個不錯的消遣活動。
喬氏在得知鄉試成績之後,原本還想著怎麽能讓兒子想開些,不料太子就發了邀約,心覺正好,給謝珝挑了件兒藍色騎裝就把他推出了家門。
謝珝也是心下無奈,母親近來越發喜歡讓他穿這類鮮亮的衣裳了。
也幸好這兩年他又竄高了不少,倒也還襯得住。
……
等謝珝騎著翻羽到京郊馬場的時候,太子還未到,顧延齡卻已經在裏頭等著他了。
見謝珝策馬過來,他先是謹慎地端詳了一番謝珝的臉色,並未發現什麽異常之後,才放下心來,頓時開口罵道:“老崔也忒不是個東西了!”
謝珝聽了就輕笑了一聲,出言打斷了顧延齡的控訴,“大好的天氣,換個話題吧,談什麽老崔。”
要說這件事兒在謝珝心裏已經過去了,這是不可能的,他還憋著氣兒想奪了會試的會元和殿試的狀元呢,也好讓他崔閣老看看,就算他沒了解元,崔知著也別想連中六元。
不過他此時不想再談這件事也是真的。
畢竟打嘴炮並沒有什麽卵用。
他話音落下,顧延齡就歎了口氣,開口道:“行吧,你怎麽高興怎麽來。”
說到這兒又語氣惆悵地說:“怎麽行舟才走了半年,我就又不習慣了呢。”
沈行舟在半年前又去了陽城。
聽到沈行舟的名字,謝珝不由沉默了一瞬,眸中閃過不明的情緒。
阿琯在去年便由祖母和母親做主定了親,定下的是琅琊王氏的二房嫡子王珩之,婚期在明年。
謝珝雖是謝府的嫡長孫,是阿琯的親哥哥,但在她的婚事上,其實並沒有話語權,這個人選是祖母和母親定的,琅琊王氏也是大族,家風清正。
王珩之此人,隨親眷來下定時謝珝也見到了,學問出色,品貌亦是不凡。
似乎不管從哪一方麵來看,都比沈行舟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