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捏著下巴臉色嚴肅。
缺少食物是非常急迫和現實的問題,必須作為頭等大事解決。
一頓不吃餓得慌,三天不吃死光光。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本來就缺少禦寒的獸皮的情況下身體就需要更多的熱量維持體溫,大人或許可以勉強抗三天,孩子估計一兩天就凍死餓死了。
因為看五鬼族準備的物品,也不是儲備了大量食物的樣子,甚至他們連藤筐都還不會製作,就用一些獸皮包裹了一點兒幹魚幹肉和一些雜糧幹糧,最多也就能堅持七八天的樣子,吃完之後就全靠狩獵捕魚,收獲難以預料。
拱火族都堅持不住,更別說這些人生地不熟的部落。
經過一番思量之後,徐晨吩咐古和舉準備筆墨,並且拿出一張裁剪好的獸皮,刷刷幾下很快就寫了一封信,又取下出自己的巫王戒指就著墨汁在上麵蓋了一個印鑒遞給雷。
“你讓人拿著這封書信去巴族找大巫和母巴,她們會安排人給你們送來三千斤糧食,這些糧食作為儲備,由你們負責對外借貸,拱火族、五鬼族和其他幾個部落都可以,等到明年入秋收獲之後歸還,當然,有利息,借三還四,到時候總共要還巴族四千斤……”
“謝嘎謝嘎,到時候我們一定會還!”
徐晨還沒說完,拿著獸皮書信的雷就激動的有些語無倫次了,一個巨熊般的鐵塔壯漢此時眼圈竟然有些發紅,感動的近乎於落淚。
糧食就是各部落最大的財富,一直都處於稀缺狀態。
三千斤糧食足夠滿足一個中小型家族幾個月的生存。
尤其是在極度缺糧的狀況下,混合一些野菜根莖煮成雜糧粥,一人一天吃上半碗一碗也勉強能夠維持生存,隻要熬過冬春兩季,入夏之後食物豐富起來就好過多了。
自古以來,部落之間雖然互有來往交流,但從未有過對外借貸糧食的舉動。
巴族這算是首開先河,而且如同及時雨一般,解決了雷族等幾個部落眼下的燃眉之急。
“另外,讓人給拱火族的大巫帶個口信,告訴她仔細安排這些五鬼族的人,並且指導他們建房墾荒盡快安置下來,若是這件事做好了,剩下還在勞改的人員贖金和以後十年的懲罰性賠償將一筆勾銷!”
“好,我一定把巫王陛下的口令轉達給大巫!”雷趕緊點頭。
“你去安排吧,弄完這裏的事,我們還得繼續前行!”
“遵令!”
雷趕緊拱手離開,很快大聲吆喝著開始安排回去的人手。
五鬼聯盟五個家族部落,人數質量參差不齊,喜歡往身上塗抹鉛礦石的白鬼和黑鬼部落人數最少,幾乎已經找不出來一個正常的族人,最後勉強也隻選出來不到二十人,也都是些容貌醜陋身體存在少量缺陷的個體。
另外青、黃、赤三個部落情況要好一些。
最終五個部落選了一百二十人規模的龐大遷徙團隊。
等送走這批人之後,五鬼族一下人口減少三分之一,留下的幾乎全都是身體和智力有缺陷的族人。
這些人也都知道自己以後將會長久留在這裏生存,一直到死,因此在哭泣送別去拱火盆地尋找新生族人的同時,也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讓他們去了拱火盆地,一定要遵守拱火族的規矩,不要給巫王陛下添麻煩等等。
徐晨也在和五鬼族大巫進行了一次簡短的交流之後,帶上幾個五鬼族的向導,拜別五鬼族老老少少,踏上了繼續向東的探索旅程。
按照從五鬼族得到的消息,在烏龍江北岸,繼續往東五到十天的範圍內,還有一個強大的族群存在,以前五鬼族在沒有受到詛咒之前,和那些部落也常年有來往,後來被驅趕遷徙到這個山穀之中後才斷絕了往來,百餘年下來幾乎都處於隔絕生存狀態,隻和夾族偶爾有些交易。
而讓徐晨非常感興趣的那顆猛獁象牙,並不是五鬼族從哪裏交換來,而是當初遷徙到這裏之前就從下遊帶來財富,已經一百多年了。
因為已經過去了好幾代人,也沒有文字記載,具體情況已經無法還原,但據大巫根據前幾代大巫留下的傳承推測,這顆巨大的野獸牙齒來源於下遊一片湖泊沼澤區域,應該是一頭巨大的野獸陷入沼澤死亡之後留下的。
而這個說法也和徐晨的推測不謀而合。
下遊地勢更加平坦,應該有猛獁、大象甚至犀牛等超大型食草類野獸活動,畢竟後世都沒滅絕的物種,現在應該到處都是。
相對於地球的大小來說,現在自己活動的範圍不過半個山區縣的規模,還遠遠無法了解外界的信息。
不過隨著探索的範圍越大,距離越遠,危險也就越大。
猛獁都能失足陷進去的死亡沼澤,人進去之後一樣可能死翹翹。
而越是往平原地區,河流、湖泊、沼澤、荒原之中隱藏的未知危險也就越多,遠比森林之中的情況更加複雜。
……
接下來的幾天,徐晨帶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觀星辯日,一路順著烏龍江往東南方向探索。
五鬼族已經上百年沒有和下遊的部落打過交到了,因此對下遊的情形根本就不了解,不過根據其前幾代大巫留下的傳承,他還是從五鬼族大巫口中得到了一些簡單的地理信息,按照這些信息摸索前進,中途雖然走過幾次回頭路,但大致方向和探索範圍並沒有走錯。
而隨著越往東南方向,山嶺也越發低矮,慢慢進入了大片高度不過百米的丘陵山區。
站在這些丘陵地區回望西北方向,就會發現遠山層巒疊嶂,山峰林立,漸遠漸高,最終有一種聳入雲天的感覺,甚至在最遠的天邊,似乎還能看到最高峰頂之上有一片微微的瑩白,卻不知是雲霧還是積雪。
從地質學來分析,繼續往南找到更多金屬礦物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更多偏向於非金屬類礦產,比如煤、石膏、高嶺土等。
大部分金屬都是在太古時期的火山噴發和造山運動中形成的礦物,早期火山運動越是劇烈的地方,各種金屬礦產就越豐富,比如雲貴高原和南美地區都是如此。
而原子量越大的金屬礦物,則表示產生的時間越早。
鐵礦屬於元素衰變最末期的產物,因此在地殼中含量最大,也分布最廣,而像金銀銅鉛這些原子量比較高的穩定金屬,基本上都是地殼活動最劇烈時期的產物。
徐晨很遺憾這次可能沒機會找到迫切需要的錫了。
站在一處小山頂上,看著蜿蜒曲折繼續往東南而去的烏龍江和四周的環境,徐晨微微歎口氣。
不過這次意外找到鹽,卻又算是一個強大的收獲。
相對於迫切需要的青銅器之外,鹽的意義實際上更大。
沒有青銅器,石器也勉強很夠維持眼下的發展,但沒有鹽,他大規模的農耕計劃就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所以總體來說,這次出門的收獲遠大於遺憾。
根據行進的時間和距離推算,他們眼下即將進入另外一個強大族群的生活區域。
這個族群應該有好幾個部落,屬於和五鬼族有些近親關係的種族,據五鬼族大巫說,其實他們這些部落也並非古老就在這附近生活,他們遠古的祖先也是從很遠的地方遷徙而來,隻是時間太過久遠,就連大巫傳承都沒有記錄,隻有一些簡單的口口相傳的傳說。
據說,五鬼族和東南這些部落最早的的祖先,因為天神和惡魔之間的戰鬥引發了巨大的災難,地麵震蕩開裂,大山崩塌森林毀滅,大量動物紛紛往東南奔逃,他們的祖先也不得不逃離祖居地,流浪漂泊無數年之後到了這裏。
他們到這片區域生活的時間,遠比拱火族更早。
雖然五鬼族、拱火族、羽公族、巴族這些部落流傳下來的說法都不太一樣,尤其是五鬼族和拱火族,明顯與巴族、羽公族是有區別的,但他們無論是記錄還是傳說,都提到地麵震蕩開裂,大山崩塌這些內容。
因此徐晨輕易就能判斷出,當初在西北方向,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劇烈的大地震。
五鬼族的祖先最早在地震之中往東南方向遷徙。
繼而才是拱火族。
再然後是烏族和羽公族。
烏族的遷徙時間應該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間,而且還準確的記錄了天降火球,大地燃燒的情況。
那麽烏族祖先遭遇的可能是隕石降落或者是火山噴發。
若是從地震角度來看,火山噴發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境內有兩大岩漿活動劇烈區域,也是中國境內火山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一是吉林長白山,二是雲南騰衝。
而像長白山這種規模的火山噴發,一次性可以毀滅直徑上百公裏的區域,麵積近八千平方公裏內的原始森林和動植物毀滅殆盡。
對於這個時代的原始野人來說,若是生活在火山附近,遭遇到這種規模的噴發和引起的地震,必然會認為是天神或者惡魔的震怒或者戰爭,除開驚恐四散奔逃之外,不會有任何多餘的心思去觀察和判斷。
而根據這個時代的人類遷徙的能力來判斷,這種逃亡距離不可能太遠,或許幾百裏,上千裏可能就是極限,畢竟一個部落不過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到處都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在極度缺少食物和安全生存的環境下,拖兒帶女扶老攜幼不可能流浪幾千幾萬裏尋找新的家園。
也就是說,五鬼族、拱火族、烏族和羽公族,這四個不同的部落族群在不同的地質活動時期從西北方向如同潮水一般接連往東南遷徙。
它們遷徙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為地震或者火山活動。
但遷徙時間可能相隔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不等。
最終都在這一片比較安全的區域陸續紮根下來繁衍生存,成為了新鄰居的同時,生活習性也從原始古老的深山密林之中逐漸往低矮的丘陵山區轉移。
因為還沒有學會建造房子,因此他們暫時還無法擺脫山的束縛。
但越往東南,實際上因地製宜居住環境都在發生變化。
河對岸的南方土著是模仿動物挖掘地穴居住生存。
而五鬼族是利用大樹和地形挖掘樹洞生存。
因為越往南方,地形越發平坦,山洞越發難以尋找,人工開掘洞穴或者搭建窩棚就成了必然。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越早往丘陵平原方向遷徙的種族,在生存適應和動手能力上就越強,進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這個結論也符合曾經地球各族文明發展的規律。
特別是在中國表現的最為明顯。
華夏從炎黃部落開始,從黃河上遊高原地區往關中平原擴展遷徙,逐步開啟了農耕文明,然後發展出來燦爛輝煌的秦漢文化,而那些停留在大山和高原不曾往平原遷徙的種族,比如羌族和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之中的一些古老部落,到了秦漢時期還處在半蠻荒階段,即便是到了宋明時期還處在采集遊牧階段,生存方式依舊停留在石器時代。
所以,樹挪死人挪活。
老祖宗這句話總結的非常具有生存哲理。
人類隻有不斷的遷徙運動,尋找更加合適的生存環境,才能一步一步發展到更加高級的文明。
從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到最終散布到全世界每個角落,探索和遷徙運動一直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大動力。
而那些不喜歡遷徙運動的種族,最終要不滅絕了,要不都變成了非洲那種好吃懶做的落後麵貌。
因此麵對即將進入的這片區域,徐晨激動的同時又有些緊張。
這些和五鬼族同一個祖先的部落,應該比此前的拱火族和烏族更加先進和強大,他們的巫,應該更積累了更多生存的手段和方法。
至少在徐晨看來,五鬼族的大巫明顯要比拱火族和烏族此前的大巫更加睿智一些,也更具智慧,懂得審時度勢。
缺少食物是非常急迫和現實的問題,必須作為頭等大事解決。
一頓不吃餓得慌,三天不吃死光光。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本來就缺少禦寒的獸皮的情況下身體就需要更多的熱量維持體溫,大人或許可以勉強抗三天,孩子估計一兩天就凍死餓死了。
因為看五鬼族準備的物品,也不是儲備了大量食物的樣子,甚至他們連藤筐都還不會製作,就用一些獸皮包裹了一點兒幹魚幹肉和一些雜糧幹糧,最多也就能堅持七八天的樣子,吃完之後就全靠狩獵捕魚,收獲難以預料。
拱火族都堅持不住,更別說這些人生地不熟的部落。
經過一番思量之後,徐晨吩咐古和舉準備筆墨,並且拿出一張裁剪好的獸皮,刷刷幾下很快就寫了一封信,又取下出自己的巫王戒指就著墨汁在上麵蓋了一個印鑒遞給雷。
“你讓人拿著這封書信去巴族找大巫和母巴,她們會安排人給你們送來三千斤糧食,這些糧食作為儲備,由你們負責對外借貸,拱火族、五鬼族和其他幾個部落都可以,等到明年入秋收獲之後歸還,當然,有利息,借三還四,到時候總共要還巴族四千斤……”
“謝嘎謝嘎,到時候我們一定會還!”
徐晨還沒說完,拿著獸皮書信的雷就激動的有些語無倫次了,一個巨熊般的鐵塔壯漢此時眼圈竟然有些發紅,感動的近乎於落淚。
糧食就是各部落最大的財富,一直都處於稀缺狀態。
三千斤糧食足夠滿足一個中小型家族幾個月的生存。
尤其是在極度缺糧的狀況下,混合一些野菜根莖煮成雜糧粥,一人一天吃上半碗一碗也勉強能夠維持生存,隻要熬過冬春兩季,入夏之後食物豐富起來就好過多了。
自古以來,部落之間雖然互有來往交流,但從未有過對外借貸糧食的舉動。
巴族這算是首開先河,而且如同及時雨一般,解決了雷族等幾個部落眼下的燃眉之急。
“另外,讓人給拱火族的大巫帶個口信,告訴她仔細安排這些五鬼族的人,並且指導他們建房墾荒盡快安置下來,若是這件事做好了,剩下還在勞改的人員贖金和以後十年的懲罰性賠償將一筆勾銷!”
“好,我一定把巫王陛下的口令轉達給大巫!”雷趕緊點頭。
“你去安排吧,弄完這裏的事,我們還得繼續前行!”
“遵令!”
雷趕緊拱手離開,很快大聲吆喝著開始安排回去的人手。
五鬼聯盟五個家族部落,人數質量參差不齊,喜歡往身上塗抹鉛礦石的白鬼和黑鬼部落人數最少,幾乎已經找不出來一個正常的族人,最後勉強也隻選出來不到二十人,也都是些容貌醜陋身體存在少量缺陷的個體。
另外青、黃、赤三個部落情況要好一些。
最終五個部落選了一百二十人規模的龐大遷徙團隊。
等送走這批人之後,五鬼族一下人口減少三分之一,留下的幾乎全都是身體和智力有缺陷的族人。
這些人也都知道自己以後將會長久留在這裏生存,一直到死,因此在哭泣送別去拱火盆地尋找新生族人的同時,也都有一種視死如歸的悲壯,讓他們去了拱火盆地,一定要遵守拱火族的規矩,不要給巫王陛下添麻煩等等。
徐晨也在和五鬼族大巫進行了一次簡短的交流之後,帶上幾個五鬼族的向導,拜別五鬼族老老少少,踏上了繼續向東的探索旅程。
按照從五鬼族得到的消息,在烏龍江北岸,繼續往東五到十天的範圍內,還有一個強大的族群存在,以前五鬼族在沒有受到詛咒之前,和那些部落也常年有來往,後來被驅趕遷徙到這個山穀之中後才斷絕了往來,百餘年下來幾乎都處於隔絕生存狀態,隻和夾族偶爾有些交易。
而讓徐晨非常感興趣的那顆猛獁象牙,並不是五鬼族從哪裏交換來,而是當初遷徙到這裏之前就從下遊帶來財富,已經一百多年了。
因為已經過去了好幾代人,也沒有文字記載,具體情況已經無法還原,但據大巫根據前幾代大巫留下的傳承推測,這顆巨大的野獸牙齒來源於下遊一片湖泊沼澤區域,應該是一頭巨大的野獸陷入沼澤死亡之後留下的。
而這個說法也和徐晨的推測不謀而合。
下遊地勢更加平坦,應該有猛獁、大象甚至犀牛等超大型食草類野獸活動,畢竟後世都沒滅絕的物種,現在應該到處都是。
相對於地球的大小來說,現在自己活動的範圍不過半個山區縣的規模,還遠遠無法了解外界的信息。
不過隨著探索的範圍越大,距離越遠,危險也就越大。
猛獁都能失足陷進去的死亡沼澤,人進去之後一樣可能死翹翹。
而越是往平原地區,河流、湖泊、沼澤、荒原之中隱藏的未知危險也就越多,遠比森林之中的情況更加複雜。
……
接下來的幾天,徐晨帶人跋山涉水,翻山越嶺,觀星辯日,一路順著烏龍江往東南方向探索。
五鬼族已經上百年沒有和下遊的部落打過交到了,因此對下遊的情形根本就不了解,不過根據其前幾代大巫留下的傳承,他還是從五鬼族大巫口中得到了一些簡單的地理信息,按照這些信息摸索前進,中途雖然走過幾次回頭路,但大致方向和探索範圍並沒有走錯。
而隨著越往東南方向,山嶺也越發低矮,慢慢進入了大片高度不過百米的丘陵山區。
站在這些丘陵地區回望西北方向,就會發現遠山層巒疊嶂,山峰林立,漸遠漸高,最終有一種聳入雲天的感覺,甚至在最遠的天邊,似乎還能看到最高峰頂之上有一片微微的瑩白,卻不知是雲霧還是積雪。
從地質學來分析,繼續往南找到更多金屬礦物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更多偏向於非金屬類礦產,比如煤、石膏、高嶺土等。
大部分金屬都是在太古時期的火山噴發和造山運動中形成的礦物,早期火山運動越是劇烈的地方,各種金屬礦產就越豐富,比如雲貴高原和南美地區都是如此。
而原子量越大的金屬礦物,則表示產生的時間越早。
鐵礦屬於元素衰變最末期的產物,因此在地殼中含量最大,也分布最廣,而像金銀銅鉛這些原子量比較高的穩定金屬,基本上都是地殼活動最劇烈時期的產物。
徐晨很遺憾這次可能沒機會找到迫切需要的錫了。
站在一處小山頂上,看著蜿蜒曲折繼續往東南而去的烏龍江和四周的環境,徐晨微微歎口氣。
不過這次意外找到鹽,卻又算是一個強大的收獲。
相對於迫切需要的青銅器之外,鹽的意義實際上更大。
沒有青銅器,石器也勉強很夠維持眼下的發展,但沒有鹽,他大規模的農耕計劃就會受到極大的阻礙。
所以總體來說,這次出門的收獲遠大於遺憾。
根據行進的時間和距離推算,他們眼下即將進入另外一個強大族群的生活區域。
這個族群應該有好幾個部落,屬於和五鬼族有些近親關係的種族,據五鬼族大巫說,其實他們這些部落也並非古老就在這附近生活,他們遠古的祖先也是從很遠的地方遷徙而來,隻是時間太過久遠,就連大巫傳承都沒有記錄,隻有一些簡單的口口相傳的傳說。
據說,五鬼族和東南這些部落最早的的祖先,因為天神和惡魔之間的戰鬥引發了巨大的災難,地麵震蕩開裂,大山崩塌森林毀滅,大量動物紛紛往東南奔逃,他們的祖先也不得不逃離祖居地,流浪漂泊無數年之後到了這裏。
他們到這片區域生活的時間,遠比拱火族更早。
雖然五鬼族、拱火族、羽公族、巴族這些部落流傳下來的說法都不太一樣,尤其是五鬼族和拱火族,明顯與巴族、羽公族是有區別的,但他們無論是記錄還是傳說,都提到地麵震蕩開裂,大山崩塌這些內容。
因此徐晨輕易就能判斷出,當初在西北方向,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劇烈的大地震。
五鬼族的祖先最早在地震之中往東南方向遷徙。
繼而才是拱火族。
再然後是烏族和羽公族。
烏族的遷徙時間應該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間,而且還準確的記錄了天降火球,大地燃燒的情況。
那麽烏族祖先遭遇的可能是隕石降落或者是火山噴發。
若是從地震角度來看,火山噴發的可能性更大。
中國境內有兩大岩漿活動劇烈區域,也是中國境內火山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一是吉林長白山,二是雲南騰衝。
而像長白山這種規模的火山噴發,一次性可以毀滅直徑上百公裏的區域,麵積近八千平方公裏內的原始森林和動植物毀滅殆盡。
對於這個時代的原始野人來說,若是生活在火山附近,遭遇到這種規模的噴發和引起的地震,必然會認為是天神或者惡魔的震怒或者戰爭,除開驚恐四散奔逃之外,不會有任何多餘的心思去觀察和判斷。
而根據這個時代的人類遷徙的能力來判斷,這種逃亡距離不可能太遠,或許幾百裏,上千裏可能就是極限,畢竟一個部落不過數十上百人的規模,到處都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在極度缺少食物和安全生存的環境下,拖兒帶女扶老攜幼不可能流浪幾千幾萬裏尋找新的家園。
也就是說,五鬼族、拱火族、烏族和羽公族,這四個不同的部落族群在不同的地質活動時期從西北方向如同潮水一般接連往東南遷徙。
它們遷徙的原因大致相同,都是因為地震或者火山活動。
但遷徙時間可能相隔數百年甚至數千年不等。
最終都在這一片比較安全的區域陸續紮根下來繁衍生存,成為了新鄰居的同時,生活習性也從原始古老的深山密林之中逐漸往低矮的丘陵山區轉移。
因為還沒有學會建造房子,因此他們暫時還無法擺脫山的束縛。
但越往東南,實際上因地製宜居住環境都在發生變化。
河對岸的南方土著是模仿動物挖掘地穴居住生存。
而五鬼族是利用大樹和地形挖掘樹洞生存。
因為越往南方,地形越發平坦,山洞越發難以尋找,人工開掘洞穴或者搭建窩棚就成了必然。
由此也能看得出來,越早往丘陵平原方向遷徙的種族,在生存適應和動手能力上就越強,進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這個結論也符合曾經地球各族文明發展的規律。
特別是在中國表現的最為明顯。
華夏從炎黃部落開始,從黃河上遊高原地區往關中平原擴展遷徙,逐步開啟了農耕文明,然後發展出來燦爛輝煌的秦漢文化,而那些停留在大山和高原不曾往平原遷徙的種族,比如羌族和東北長白山大興安嶺之中的一些古老部落,到了秦漢時期還處在半蠻荒階段,即便是到了宋明時期還處在采集遊牧階段,生存方式依舊停留在石器時代。
所以,樹挪死人挪活。
老祖宗這句話總結的非常具有生存哲理。
人類隻有不斷的遷徙運動,尋找更加合適的生存環境,才能一步一步發展到更加高級的文明。
從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到最終散布到全世界每個角落,探索和遷徙運動一直就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大動力。
而那些不喜歡遷徙運動的種族,最終要不滅絕了,要不都變成了非洲那種好吃懶做的落後麵貌。
因此麵對即將進入的這片區域,徐晨激動的同時又有些緊張。
這些和五鬼族同一個祖先的部落,應該比此前的拱火族和烏族更加先進和強大,他們的巫,應該更積累了更多生存的手段和方法。
至少在徐晨看來,五鬼族的大巫明顯要比拱火族和烏族此前的大巫更加睿智一些,也更具智慧,懂得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