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族雖然暫時擺脫了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困窘,但絕對算不上豐衣足食,僅僅隻是滿足最基本的溫飽不餓肚子而已。
隨著部落人口越來越多,肉食供應也並不能保證人人都能每天吃到。
尤其是隨著鹽的出現,儲備的大量麥豆糧食就漸漸成為了主糧,而肉食開始成為了輔食,加上冬春捕獵困難,吃飯的時候,每人能夠分到一勺肉糜湯汁就算滿足。
而在強大的勞動量下,雖然充足的鹽分能夠保證身體電解質平衡,但若是沒有充足的肉食補充,熱量消耗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補充。
但沒有油水的糧食吃的再多都感覺吃不飽。
因此吃的植物類糧食越多,人體對肉食的渴望也就越明顯。
臘魚臘肉這種鹹香兼顧的肉食,就是所有人公認最好吃的食物,尤其是用臘肉燉煮幹蘑菇和木耳等山貨,光是氣味都能讓人欲罷不能,每次陶罐陶鍋都能被人用水涮好幾遍喝湯才罷休。
徐晨說的醃菜竟然和鹹魚臘肉味道一樣好吃,瞬間所有人都站不穩了,尤其是一群女人,很多都嚷嚷著提著藤筐背簍,就要出門去采集野菜。
眼下已經一月底,河灘上繁花似錦野草嫩綠,山坡丘陵之中,各種植物也都開始開花發芽,正是一年中野菜最為鮮嫩可口之時。
往年,剛剛開春女人們就會每天早出晚歸大量采集野菜補充食物,但今年明顯反應很遲鈍,基本上沒有人專門幹這個,大家都有小組分配的農田需要照顧。
農田的收獲巨大,給部落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因此不用母巴和阿母反複提醒,所有的女人每天都很自覺的去各自小組負責的農田巡邏除草,驅趕野獸和鳥雀。
偶爾遇到鮮嫩的野菜,她們也會順路采摘一些帶回來,做一些菜湯菜羹作為食物補充,但就像憶苦思甜一樣,野菜的味道和麥豆糧食比起來,那完全不一樣,沒有人會想著天天去吃,因為大部分野菜實際上味道並不好,苦澀者居多,以前要吃是因為要活命,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急切的需求了。
不過就像徐晨所說,春天的確是各種野菜最為鮮嫩的時候。
不管脆嫩也好,苦澀也好,若是能存儲下來放在秋冬時節沒有菜蔬瓜果的時節,那必然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更何況用鹽醃製之後還能和鹹魚臘肉一樣美味,那就更加不能視而不見了。
於是兩個大院的女人,幾乎都成群結隊出門采集野菜去了,徐晨也感覺到有些口水滴答。
醃菜、鹹菜、泡菜、酸菜、醬菜,實際上都是利用鹽進行醃漬處理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菜肴。
這些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必須要有鹽才行。
因為處理方法略微不同,因此種類繁多,味道也五花八門豐富無比,有些人一日三頓吃都不膩,或者說一天不吃就感覺不得勁。
徐晨也是,穿越前特別喜歡吃泡菜,特別是老媽泡的豆角和辣椒,清脆爽口,酸辣適中,隻可惜上了大學之後,幾乎就沒怎麽吃過了,一年到頭在家呆不了幾天,參加工作之後,老媽的泡菜,更是隻在夢裏出現過。
而穿越之後,泡菜,完全就像神話故事裏的神仙食物一樣,仿佛隔了幾個世界的距離,可想而不可及。
以前部落沒鹽,最多可以晾曬一些幹菜,但那時生活窘迫,糧食奇缺,每天都能吃個半飽就算故母神保佑,又何來精力和時間將野菜晾曬成為幹菜。
不過眼下一切條件都成熟了。
各種大大小小的陶器陶罐琳琅滿目,鹽也開始充裕,糧食富足到幾乎不需要采集野菜充饑的地步,而且部落的女人除開照顧家庭農田和紡紗織布之外,已經無需整天忙碌尋找糧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些事情,為秋冬儲備更多豐富的食物,補充和調劑飲食生活。
接下來的幾天,部落兩個家族的女人整天早出晚歸,挖掘和采集回來大量鮮嫩的野菜。
有薺菜、婆婆丁、刺芽、馬齒莧等徐晨小時候也吃過的野菜,但更多的卻是這個時代獨有的後世已經滅絕的品種,而且這些野菜都長的非常鮮嫩。
當然,若是光用來和麥豆煮成菜粥做成菜餅,美味絕對說不上好,隻能說能吃,可以飽肚子,而且吃多了腸胃油水刮的厲害,每個人都是滿臉菜色。
部落的女人都不會製作醃菜鹹菜,因此徐晨自然隻能再次進階成為原始版家庭主婦,點開這項新的技能,轉職成為醃菜氏,開始手把手教一群女人學習處理醃製野菜。
先將采摘回來的野菜簡單分類清理掉老葉枯草,然後在水渠之中淘洗幹淨,用藤匾攤開晾曬,藤匾不夠就直接紮才成小把掛在晾曬麻皮和魚肉的木架上風幹。
等到晾曬到表麵開始微微打蔫的時候,就放在陶盆之中撒上鹽粒用手揉搓一遍,放置半天等到醃漬出水之後,用手擠幹水分直接入壇,蓋上蓋子用陶泥封口,放到房間保存。
這就是最常見的鹹菜製作方法。
徐晨小時候經常見到老媽和奶奶這樣做鹹菜,實際上農村家家戶戶祖祖輩給都是這樣做的,放很長時間都不會壞,想吃的時候隨時都能抓一些出來,可素可葷,可炒可燉,直接涼拌吃也沒問題。
當然,若是想盡快吃到酸菜,也可以不用這麽麻煩,直接將清洗幹淨的新鮮野菜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放入陶罐用鹽水密封後泡上十天左右就能食用了,這樣做出來的泡菜酸爽脆嫩,吃的時候撈出來瀝水切丁,放一點兒辣椒蒜末香油拌一下,就算是一道美味的下飯菜。
穿越前徐晨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自己做過鹹菜酸菜,但小時候也親自給老媽打過下手,自然還是略微記得一些程序。
因此在他這個醃菜氏的指揮下,忙碌幾天下來,廚房和庫房裏麵,就擺放了大大小小十幾壇醃菜。
眼下才初春,野菜也才剛開始大量出現,等到仲春二月,氣溫身高雨水進一步增多,野菜漲勢會更加猛烈,到時候才是大規模收獲之時。
因此製作了一批之後,徐晨就讓女人們暫時停下采集野菜,他需要等一段時間,看看自己製作的鹹菜酸菜到底能不能成功,要是都做壞了,那才叫白忙活。
而在忙著指點部落的女人製作醃菜的同時,徐晨也抽空開始製作第四批青銅刀具。
因為這一次的器型都比較特殊,因此他需要提前做好模具之後,再開始冶煉金屬,不然到時候恐怕會手忙腳亂。
而且這批刀具和刀斧完全不同。
一是他要為風等一群經常外出的獵人配備更加犀利的兵刃。
二是也要用一種武器體現出各部落軍官不同的身份。
一支軍隊想要有嚴格的紀律和戰鬥力,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必須清晰,軍官該有的地位和威嚴必須得到尊重,命令才能夠有效執行。
而裝備就是體現身份的最好方法。
給軍官配備最好的盔甲武器和戰馬,這樣才能刺激普通兵卒積極上進,英勇拚搏獲得軍階提升。
若是沒有太多好處,光靠紀律管理和簡單的食物傾斜,時間長了士兵也會慢慢倦怠。
因此,這次徐晨打算澆鑄一批真正武器級別的製式刀劍配發給各部落的軍官和一些訓練積極打仗勇敢的獵人。
不過為了讓製作出來的刀劍符合這些原始野人的力量和使用習慣,就需要先製作出來一批樣品讓他們挑選最合適的重量和樣式,然後依照這些樣式,製作出來一批陶範才能進行大規模的批量澆鑄生產。
因為這些刀劍器型都比較大,對平直度也要求比較高,因此製作起來非常慢,前前後後用了六天時間,他才終於完成了六把長短大小不同規格的泥模,等快要完工的時候,才讓冶煉工坊開始冶煉第四爐青銅。
而在冶煉青銅的同時,徐晨又帶著幾個木工開始策劃馬車的製作。
車架簡單,找兩根丈餘長大腿粗細已經晾幹的木頭,用斧頭將其劈削成為四四方方的木方,然後用繩索和木尺進行測量之後挖孔開榫。
榫頭以前修建門窗和木犁田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不過以前用石斧製作的都非常簡陋,但眼下有了鋒利的刀斧和鑿子之後,這些都已經不是問題,隻是對這些方方正正的榫頭和孔洞幾個木工都沒有經驗,需要徐晨仔細指點慢慢去鑿挖,進度很緩慢。
實際上挖孔開榫都算是力氣活兒,難度不大,隻需要按著畫好墨線的位置仔細一點兒就能完成。
對於一群剛剛從茹毛飲血睡山洞穿皮草進化到耕種時代不過兩年的原始野人來說,如何設計這些榫頭和孔洞的位置才是最困難的事。
因為這需要遠超他們時代和知識的數學和幾何知識。
不過好在這些木工跟著徐晨也前後混了三四年,雖然沒有製作過馬車如此複雜的木質器具,但卻都非常聽話,並不問為什麽,隻需要按照徐晨的指導進行輔助完成就行了。
徐晨也知道,就算這架馬車製作成功,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這群所謂的木工也照樣不會製作馬車,每次都還得他親自指導才行。
至於其他的部落,那就更別提了,就算手把手都教不會,圖紙畫好拿給他們,估計也和後世的科學家拿到光速飛行器的生產手冊一樣懵逼,因為根本就看不懂,絕對屬於天書範疇。
隨著部落人口越來越多,肉食供應也並不能保證人人都能每天吃到。
尤其是隨著鹽的出現,儲備的大量麥豆糧食就漸漸成為了主糧,而肉食開始成為了輔食,加上冬春捕獵困難,吃飯的時候,每人能夠分到一勺肉糜湯汁就算滿足。
而在強大的勞動量下,雖然充足的鹽分能夠保證身體電解質平衡,但若是沒有充足的肉食補充,熱量消耗就需要更多的食物才能補充。
但沒有油水的糧食吃的再多都感覺吃不飽。
因此吃的植物類糧食越多,人體對肉食的渴望也就越明顯。
臘魚臘肉這種鹹香兼顧的肉食,就是所有人公認最好吃的食物,尤其是用臘肉燉煮幹蘑菇和木耳等山貨,光是氣味都能讓人欲罷不能,每次陶罐陶鍋都能被人用水涮好幾遍喝湯才罷休。
徐晨說的醃菜竟然和鹹魚臘肉味道一樣好吃,瞬間所有人都站不穩了,尤其是一群女人,很多都嚷嚷著提著藤筐背簍,就要出門去采集野菜。
眼下已經一月底,河灘上繁花似錦野草嫩綠,山坡丘陵之中,各種植物也都開始開花發芽,正是一年中野菜最為鮮嫩可口之時。
往年,剛剛開春女人們就會每天早出晚歸大量采集野菜補充食物,但今年明顯反應很遲鈍,基本上沒有人專門幹這個,大家都有小組分配的農田需要照顧。
農田的收獲巨大,給部落帶來的變化有目共睹,因此不用母巴和阿母反複提醒,所有的女人每天都很自覺的去各自小組負責的農田巡邏除草,驅趕野獸和鳥雀。
偶爾遇到鮮嫩的野菜,她們也會順路采摘一些帶回來,做一些菜湯菜羹作為食物補充,但就像憶苦思甜一樣,野菜的味道和麥豆糧食比起來,那完全不一樣,沒有人會想著天天去吃,因為大部分野菜實際上味道並不好,苦澀者居多,以前要吃是因為要活命,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急切的需求了。
不過就像徐晨所說,春天的確是各種野菜最為鮮嫩的時候。
不管脆嫩也好,苦澀也好,若是能存儲下來放在秋冬時節沒有菜蔬瓜果的時節,那必然也是一道難得的美味,更何況用鹽醃製之後還能和鹹魚臘肉一樣美味,那就更加不能視而不見了。
於是兩個大院的女人,幾乎都成群結隊出門采集野菜去了,徐晨也感覺到有些口水滴答。
醃菜、鹹菜、泡菜、酸菜、醬菜,實際上都是利用鹽進行醃漬處理可以長時間保存的菜肴。
這些菜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必須要有鹽才行。
因為處理方法略微不同,因此種類繁多,味道也五花八門豐富無比,有些人一日三頓吃都不膩,或者說一天不吃就感覺不得勁。
徐晨也是,穿越前特別喜歡吃泡菜,特別是老媽泡的豆角和辣椒,清脆爽口,酸辣適中,隻可惜上了大學之後,幾乎就沒怎麽吃過了,一年到頭在家呆不了幾天,參加工作之後,老媽的泡菜,更是隻在夢裏出現過。
而穿越之後,泡菜,完全就像神話故事裏的神仙食物一樣,仿佛隔了幾個世界的距離,可想而不可及。
以前部落沒鹽,最多可以晾曬一些幹菜,但那時生活窘迫,糧食奇缺,每天都能吃個半飽就算故母神保佑,又何來精力和時間將野菜晾曬成為幹菜。
不過眼下一切條件都成熟了。
各種大大小小的陶器陶罐琳琅滿目,鹽也開始充裕,糧食富足到幾乎不需要采集野菜充饑的地步,而且部落的女人除開照顧家庭農田和紡紗織布之外,已經無需整天忙碌尋找糧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些事情,為秋冬儲備更多豐富的食物,補充和調劑飲食生活。
接下來的幾天,部落兩個家族的女人整天早出晚歸,挖掘和采集回來大量鮮嫩的野菜。
有薺菜、婆婆丁、刺芽、馬齒莧等徐晨小時候也吃過的野菜,但更多的卻是這個時代獨有的後世已經滅絕的品種,而且這些野菜都長的非常鮮嫩。
當然,若是光用來和麥豆煮成菜粥做成菜餅,美味絕對說不上好,隻能說能吃,可以飽肚子,而且吃多了腸胃油水刮的厲害,每個人都是滿臉菜色。
部落的女人都不會製作醃菜鹹菜,因此徐晨自然隻能再次進階成為原始版家庭主婦,點開這項新的技能,轉職成為醃菜氏,開始手把手教一群女人學習處理醃製野菜。
先將采摘回來的野菜簡單分類清理掉老葉枯草,然後在水渠之中淘洗幹淨,用藤匾攤開晾曬,藤匾不夠就直接紮才成小把掛在晾曬麻皮和魚肉的木架上風幹。
等到晾曬到表麵開始微微打蔫的時候,就放在陶盆之中撒上鹽粒用手揉搓一遍,放置半天等到醃漬出水之後,用手擠幹水分直接入壇,蓋上蓋子用陶泥封口,放到房間保存。
這就是最常見的鹹菜製作方法。
徐晨小時候經常見到老媽和奶奶這樣做鹹菜,實際上農村家家戶戶祖祖輩給都是這樣做的,放很長時間都不會壞,想吃的時候隨時都能抓一些出來,可素可葷,可炒可燉,直接涼拌吃也沒問題。
當然,若是想盡快吃到酸菜,也可以不用這麽麻煩,直接將清洗幹淨的新鮮野菜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放入陶罐用鹽水密封後泡上十天左右就能食用了,這樣做出來的泡菜酸爽脆嫩,吃的時候撈出來瀝水切丁,放一點兒辣椒蒜末香油拌一下,就算是一道美味的下飯菜。
穿越前徐晨雖然沒有正兒八經的自己做過鹹菜酸菜,但小時候也親自給老媽打過下手,自然還是略微記得一些程序。
因此在他這個醃菜氏的指揮下,忙碌幾天下來,廚房和庫房裏麵,就擺放了大大小小十幾壇醃菜。
眼下才初春,野菜也才剛開始大量出現,等到仲春二月,氣溫身高雨水進一步增多,野菜漲勢會更加猛烈,到時候才是大規模收獲之時。
因此製作了一批之後,徐晨就讓女人們暫時停下采集野菜,他需要等一段時間,看看自己製作的鹹菜酸菜到底能不能成功,要是都做壞了,那才叫白忙活。
而在忙著指點部落的女人製作醃菜的同時,徐晨也抽空開始製作第四批青銅刀具。
因為這一次的器型都比較特殊,因此他需要提前做好模具之後,再開始冶煉金屬,不然到時候恐怕會手忙腳亂。
而且這批刀具和刀斧完全不同。
一是他要為風等一群經常外出的獵人配備更加犀利的兵刃。
二是也要用一種武器體現出各部落軍官不同的身份。
一支軍隊想要有嚴格的紀律和戰鬥力,上下級之間的關係必須清晰,軍官該有的地位和威嚴必須得到尊重,命令才能夠有效執行。
而裝備就是體現身份的最好方法。
給軍官配備最好的盔甲武器和戰馬,這樣才能刺激普通兵卒積極上進,英勇拚搏獲得軍階提升。
若是沒有太多好處,光靠紀律管理和簡單的食物傾斜,時間長了士兵也會慢慢倦怠。
因此,這次徐晨打算澆鑄一批真正武器級別的製式刀劍配發給各部落的軍官和一些訓練積極打仗勇敢的獵人。
不過為了讓製作出來的刀劍符合這些原始野人的力量和使用習慣,就需要先製作出來一批樣品讓他們挑選最合適的重量和樣式,然後依照這些樣式,製作出來一批陶範才能進行大規模的批量澆鑄生產。
因為這些刀劍器型都比較大,對平直度也要求比較高,因此製作起來非常慢,前前後後用了六天時間,他才終於完成了六把長短大小不同規格的泥模,等快要完工的時候,才讓冶煉工坊開始冶煉第四爐青銅。
而在冶煉青銅的同時,徐晨又帶著幾個木工開始策劃馬車的製作。
車架簡單,找兩根丈餘長大腿粗細已經晾幹的木頭,用斧頭將其劈削成為四四方方的木方,然後用繩索和木尺進行測量之後挖孔開榫。
榫頭以前修建門窗和木犁田耙就已經開始使用了,不過以前用石斧製作的都非常簡陋,但眼下有了鋒利的刀斧和鑿子之後,這些都已經不是問題,隻是對這些方方正正的榫頭和孔洞幾個木工都沒有經驗,需要徐晨仔細指點慢慢去鑿挖,進度很緩慢。
實際上挖孔開榫都算是力氣活兒,難度不大,隻需要按著畫好墨線的位置仔細一點兒就能完成。
對於一群剛剛從茹毛飲血睡山洞穿皮草進化到耕種時代不過兩年的原始野人來說,如何設計這些榫頭和孔洞的位置才是最困難的事。
因為這需要遠超他們時代和知識的數學和幾何知識。
不過好在這些木工跟著徐晨也前後混了三四年,雖然沒有製作過馬車如此複雜的木質器具,但卻都非常聽話,並不問為什麽,隻需要按照徐晨的指導進行輔助完成就行了。
徐晨也知道,就算這架馬車製作成功,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這群所謂的木工也照樣不會製作馬車,每次都還得他親自指導才行。
至於其他的部落,那就更別提了,就算手把手都教不會,圖紙畫好拿給他們,估計也和後世的科學家拿到光速飛行器的生產手冊一樣懵逼,因為根本就看不懂,絕對屬於天書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