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族休息一夜。
第二天一早,徐晨帶著一隊獵人騎馬沿著季蒼河而下,沿途仔細考察蒼恰段的具體施工線路,在交通規劃圖上做出完整的標注和規劃,並且在恰族召集恰族和已經到達的曲族交代了他們的修建任務之後,休息一夜再次返回蒼族。
而此時,巴盟六族所有參加修路的人員全部到達,徐晨召集幾個部落的首領進行任務分配,並且還帶領這些部落的隊伍到達指定位置,針對其中一些比較困難的地段做出一些修建指導之後,留下五位獵人在工地負責來回巡邏監督的同時,另外安排蒼族和恰族也各自派出部分獵人配合維護工地安全,並且沿途狩獵為各部落提供一些肉食供應。
前後忙碌五六天,所有工作安排完畢之後,徐晨騎馬去了一趟拱火族,發現拱火族通往季蒼河口的馬路已經開工,包括雷族、五鬼族在內五個部落數百人,同樣已經熱熱鬧鬧的在季蒼河沿岸已經幹的熱火朝天。
老巫婆看起來氣色還不錯,似乎比上次去巴族參加故母節還要好一些。
穿著藍色的鬥篷舉著嶄新的大巫權杖,有一種精神煥發的模樣。
老巫婆的變化讓徐晨輕鬆了不少。
雖然老巫婆不一定對巴族的大巫傳承十分認同,但她對待工作的態度還是讓人敬佩,隻要有她在,就能把拱火族的任務安排的井井有條,這是連小女巫都趕不上的能力。
至於五鬼族的小女巫和烏族的雙胞胎妹妹,在徐晨眼中,隻不過如同吉祥物一般隻能供人瞻仰膜拜,真正帶領部落發展的,還是那些年長的族長首領。
在拱火族呆了兩天之後,徐晨回到巴族,然後一頭紮進造船工坊,化身為一個蹩腳木匠,開始第二輪的木船打造。
時間已經進入八月,天氣不冷不熱已經十分幹爽清涼,這應該是一年中最為舒適的時光。
距離烏族大會已經隻剩一個多月時間。
無論是山穀小河還是烏龍江的水,都已經下降到比較正常的水位,裸露出來大片河灘,大大小小的野獸,又開始出現在河灘覓食。
徐晨每日和幾個木匠在工棚舞刀弄斧叮叮當當,風帶著一群獵人每天劃船在烏龍江南岸來回狩獵捕魚,生活看似簡單,但卻十分熱鬧愜意。
八月中旬,又一艘嶄新的木船下水。
這首木船更大做工更好,長十米寬兩米的船體,就算是乘坐十人也能穩穩的浮在水麵上。
船上不僅安裝有欄杆,而且都采用了固定位置的大槳,船尾還裝有櫓,整艘船可以由七個人同時操作,在平緩的河灣之中試驗的時候速度非常不錯,操作掉頭轉彎也非常靈活。
徐晨親自帶人進行了第一次下水試驗,感覺非常滿意。
木船說白了,就是一個不漏水的木盒子而已。
因此最大的難點就在於不漏水。
做的再好看,漏水也是白搭,劃得快不如沉得快,那還不如木筏。
因此徐晨造船自始至終的目標,就是先要保證不漏水,然後再去考慮外形。
眼下沒有後世那些粘合度高的防水膠,因此處理漏水的方法就比較野蠻原始。
首先要用足夠厚實的木板將結合部位刨平到幾乎沒有縫隙的地步,船越小,這個難度便越小,而船越大,處理起來難度也就越大,漏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光是刨平木板還沒用,還必須讓木板接縫能夠牢牢的固定在一起。
因此在造船的的時候,徐晨隻能盡量減少木頭接縫的數量,就是盡可能選擇大樹製作木板,第二就是加入木釘,在木板和木板結合麵,用手鑽打孔之後釘入結實的木釘,第三就是在結合麵塗刷一層加熱融化的鬆脂,然後趁熱將兩塊木板拚合在一起。
如此第一遍木縫就算處理結束,等到木船全部拚接打造完成,進行外觀刨平處理之後,再用鬆脂和石灰加熱混合而成的泥膏對縫隙再次進行一遍填充刮平。
因為技術原因和材料原因,因此這也不能絕對杜絕漏水,但木船下水隨著浸泡之後木頭吸水發脹,有些看似漏水的縫隙也會慢慢停止漏水。
當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這種反複的浸泡膨脹和出水幹燥的過程中,木板會不斷伸縮開裂變形,時間長了這船慢慢也就廢了。
尤其是在眼下還沒有對木板進行放水防腐處理的前提下。
這些打造的新船幾乎就是原木和水接觸,這種變形腐爛的速度會更快。
不過徐晨也沒有太多辦法。
本來已經在夾族找到油桐樹,去年秋天夾族也收集送來百把斤油桐果,但徐晨嫌少就懶得忙活,於是便一直還丟在窯廠的庫房。
榨油方法其實徐晨知道,隻不過比較麻煩。
以前跟著勘察隊在雲貴一帶考察的時候,一些山區苗寨還能見到古老的榨油作坊,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木質堅硬的大樹中間挖空並切削打磨形成一個凹槽,然後將油料作物進行清理、晾曬、烘幹、破碎、蒸熟之後做成油餅放進木槽之中,然後不斷打入木楔擠壓油餅,慢慢就能將裏麵的油脂擠出來。
這種榨油方法據說延續了幾千年,從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
而油桐就是雲貴一帶苗寨比較常見的油料作物,當地人習慣用桐子榨油,用來處理吊腳樓和各種家具漁船漁網等。
雖然知道方法,但這個東西非常費時費力,需要一整套的設備。
采摘、清理、晾曬這些都好說,但烘幹就得專門建造一座烘幹爐,破碎還得專門準備大型石磨甚至石碾,隻有破碎的越細,出油才會越多,這東西不是吃飯,粗細隻要咽得下去就行,破碎不夠好的話,最終可能大半的油脂都擠不出來。
而蒸熟的過程也很麻煩,必須製作一口大鍋和專門的蒸籠。
至於最後一道工序,製作油餅榨油也是非常麻煩,徐晨在苗寨看到他們使用一圈一圈的鐵箍將稻草和蒸熟的桐子粉末踩平箍緊才放進去,因為不斷打入木楔的過程擠壓力會非常大,普通材料根本經不起這麽大的壓力就會崩斷。
而用巨木製作的榨油機也非常占地方,需要專門建造榨油作坊。
正是因為看著簡單但實則工序繁多設備複雜,因此徐晨也便沒有急著去搞桐油。
更何況眼下夾族收集的油桐果太少,百把斤不值得他大動幹戈。
另外眼下打造的木船都很小,而且木頭也不值錢,隻要保證能夠用上一兩年就行了,徐晨也沒指望這些船用七八年甚至幾代人,壞了爛了就再打造。
隻等過兩年,需要打造能夠乘坐數十人規模的大型帆船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考慮各種防腐防潮防水的油漆了。
實際上漆他也已經找到,而且數量巨大,就在刺叉族附近,隻是采集比較麻煩,而且來去也非常麻煩。
如今地廣人稀,道路不通,野獸橫行,許多事就算想幹也力不從心,更何況他現在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手和精力來大規模的開發這些資源,隻能慢慢等待時機成熟。
八月轉瞬即逝,進入九月。
修路工程進展順利,巡邏監督的獵人每隔五天左右回來稟報一次工程進展,眼下大部分路段都已經完工,隻剩下最後幾處比較困難的地方還在進行收尾。
雖然說是困難地段,但實則也就是一些溝穀溪流或者比較陡峭崎區之處,需要填埋抬升路基或者修建橋墩搭建木橋,隻是工程量大一些而已,這些工程在此前修建各部落之間的道路的時候基本上也都遇到過。
最近已經有完工的部落陸續回家,剩下這幾處收尾工作也會在數日之內完成。
整個修路其間,各部落都就進行過一次人員輪換,因此勞動強度也並不是太高,而各部落負責的工段,也都和當初修建巴烏大道一樣,沿途用砍伐的木頭搭建了一些住宿飲食休息的木屋。
因此這條路修通之後,沿途這些木屋也會慢慢成為獵人或者來回通行路人的歇腳場所,而根據故母節時候徐晨對各部落分散於大道沿途居住的指導方針,其中一些地方或許很快就會有人開始定居墾荒變得熱鬧起來。
眼下的情況就是各部落之間獨立性太強,而且相隔太遠。
以前拉開距離是因為適合居住的山洞和環境不好找,不得不往深山老林裏麵鑽,另外各部落主要靠狩獵和采集為生,吃飽穿暖全靠看老天眼色行事,需要很大的領地才能保證部落生存。
但眼下時代已經完全變了。
住靠建房,吃靠耕種,穿可以用麻布,雖然冬天依舊還是要靠獸皮禦寒,但獸皮絕對隻能算是補充。
何況這個時代的冬天非常短,也就隻有一個月會寒冷到下雪的地步,而且幾率也非常小,連續五年下來,徐晨一次大雪封山的情形都沒看到過,甚至寒冷到結冰的次數都很少看到。
因此獸皮主要是為婦孺老幼保暖,年輕體壯的基本上靠麻布衣服也能挺過去。
82中文網
第二天一早,徐晨帶著一隊獵人騎馬沿著季蒼河而下,沿途仔細考察蒼恰段的具體施工線路,在交通規劃圖上做出完整的標注和規劃,並且在恰族召集恰族和已經到達的曲族交代了他們的修建任務之後,休息一夜再次返回蒼族。
而此時,巴盟六族所有參加修路的人員全部到達,徐晨召集幾個部落的首領進行任務分配,並且還帶領這些部落的隊伍到達指定位置,針對其中一些比較困難的地段做出一些修建指導之後,留下五位獵人在工地負責來回巡邏監督的同時,另外安排蒼族和恰族也各自派出部分獵人配合維護工地安全,並且沿途狩獵為各部落提供一些肉食供應。
前後忙碌五六天,所有工作安排完畢之後,徐晨騎馬去了一趟拱火族,發現拱火族通往季蒼河口的馬路已經開工,包括雷族、五鬼族在內五個部落數百人,同樣已經熱熱鬧鬧的在季蒼河沿岸已經幹的熱火朝天。
老巫婆看起來氣色還不錯,似乎比上次去巴族參加故母節還要好一些。
穿著藍色的鬥篷舉著嶄新的大巫權杖,有一種精神煥發的模樣。
老巫婆的變化讓徐晨輕鬆了不少。
雖然老巫婆不一定對巴族的大巫傳承十分認同,但她對待工作的態度還是讓人敬佩,隻要有她在,就能把拱火族的任務安排的井井有條,這是連小女巫都趕不上的能力。
至於五鬼族的小女巫和烏族的雙胞胎妹妹,在徐晨眼中,隻不過如同吉祥物一般隻能供人瞻仰膜拜,真正帶領部落發展的,還是那些年長的族長首領。
在拱火族呆了兩天之後,徐晨回到巴族,然後一頭紮進造船工坊,化身為一個蹩腳木匠,開始第二輪的木船打造。
時間已經進入八月,天氣不冷不熱已經十分幹爽清涼,這應該是一年中最為舒適的時光。
距離烏族大會已經隻剩一個多月時間。
無論是山穀小河還是烏龍江的水,都已經下降到比較正常的水位,裸露出來大片河灘,大大小小的野獸,又開始出現在河灘覓食。
徐晨每日和幾個木匠在工棚舞刀弄斧叮叮當當,風帶著一群獵人每天劃船在烏龍江南岸來回狩獵捕魚,生活看似簡單,但卻十分熱鬧愜意。
八月中旬,又一艘嶄新的木船下水。
這首木船更大做工更好,長十米寬兩米的船體,就算是乘坐十人也能穩穩的浮在水麵上。
船上不僅安裝有欄杆,而且都采用了固定位置的大槳,船尾還裝有櫓,整艘船可以由七個人同時操作,在平緩的河灣之中試驗的時候速度非常不錯,操作掉頭轉彎也非常靈活。
徐晨親自帶人進行了第一次下水試驗,感覺非常滿意。
木船說白了,就是一個不漏水的木盒子而已。
因此最大的難點就在於不漏水。
做的再好看,漏水也是白搭,劃得快不如沉得快,那還不如木筏。
因此徐晨造船自始至終的目標,就是先要保證不漏水,然後再去考慮外形。
眼下沒有後世那些粘合度高的防水膠,因此處理漏水的方法就比較野蠻原始。
首先要用足夠厚實的木板將結合部位刨平到幾乎沒有縫隙的地步,船越小,這個難度便越小,而船越大,處理起來難度也就越大,漏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光是刨平木板還沒用,還必須讓木板接縫能夠牢牢的固定在一起。
因此在造船的的時候,徐晨隻能盡量減少木頭接縫的數量,就是盡可能選擇大樹製作木板,第二就是加入木釘,在木板和木板結合麵,用手鑽打孔之後釘入結實的木釘,第三就是在結合麵塗刷一層加熱融化的鬆脂,然後趁熱將兩塊木板拚合在一起。
如此第一遍木縫就算處理結束,等到木船全部拚接打造完成,進行外觀刨平處理之後,再用鬆脂和石灰加熱混合而成的泥膏對縫隙再次進行一遍填充刮平。
因為技術原因和材料原因,因此這也不能絕對杜絕漏水,但木船下水隨著浸泡之後木頭吸水發脹,有些看似漏水的縫隙也會慢慢停止漏水。
當然,這也是一把雙刃劍,這種反複的浸泡膨脹和出水幹燥的過程中,木板會不斷伸縮開裂變形,時間長了這船慢慢也就廢了。
尤其是在眼下還沒有對木板進行放水防腐處理的前提下。
這些打造的新船幾乎就是原木和水接觸,這種變形腐爛的速度會更快。
不過徐晨也沒有太多辦法。
本來已經在夾族找到油桐樹,去年秋天夾族也收集送來百把斤油桐果,但徐晨嫌少就懶得忙活,於是便一直還丟在窯廠的庫房。
榨油方法其實徐晨知道,隻不過比較麻煩。
以前跟著勘察隊在雲貴一帶考察的時候,一些山區苗寨還能見到古老的榨油作坊,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木質堅硬的大樹中間挖空並切削打磨形成一個凹槽,然後將油料作物進行清理、晾曬、烘幹、破碎、蒸熟之後做成油餅放進木槽之中,然後不斷打入木楔擠壓油餅,慢慢就能將裏麵的油脂擠出來。
這種榨油方法據說延續了幾千年,從秦漢時期就已經有了。
而油桐就是雲貴一帶苗寨比較常見的油料作物,當地人習慣用桐子榨油,用來處理吊腳樓和各種家具漁船漁網等。
雖然知道方法,但這個東西非常費時費力,需要一整套的設備。
采摘、清理、晾曬這些都好說,但烘幹就得專門建造一座烘幹爐,破碎還得專門準備大型石磨甚至石碾,隻有破碎的越細,出油才會越多,這東西不是吃飯,粗細隻要咽得下去就行,破碎不夠好的話,最終可能大半的油脂都擠不出來。
而蒸熟的過程也很麻煩,必須製作一口大鍋和專門的蒸籠。
至於最後一道工序,製作油餅榨油也是非常麻煩,徐晨在苗寨看到他們使用一圈一圈的鐵箍將稻草和蒸熟的桐子粉末踩平箍緊才放進去,因為不斷打入木楔的過程擠壓力會非常大,普通材料根本經不起這麽大的壓力就會崩斷。
而用巨木製作的榨油機也非常占地方,需要專門建造榨油作坊。
正是因為看著簡單但實則工序繁多設備複雜,因此徐晨也便沒有急著去搞桐油。
更何況眼下夾族收集的油桐果太少,百把斤不值得他大動幹戈。
另外眼下打造的木船都很小,而且木頭也不值錢,隻要保證能夠用上一兩年就行了,徐晨也沒指望這些船用七八年甚至幾代人,壞了爛了就再打造。
隻等過兩年,需要打造能夠乘坐數十人規模的大型帆船的時候,可能就需要考慮各種防腐防潮防水的油漆了。
實際上漆他也已經找到,而且數量巨大,就在刺叉族附近,隻是采集比較麻煩,而且來去也非常麻煩。
如今地廣人稀,道路不通,野獸橫行,許多事就算想幹也力不從心,更何況他現在也沒有足夠多的人手和精力來大規模的開發這些資源,隻能慢慢等待時機成熟。
八月轉瞬即逝,進入九月。
修路工程進展順利,巡邏監督的獵人每隔五天左右回來稟報一次工程進展,眼下大部分路段都已經完工,隻剩下最後幾處比較困難的地方還在進行收尾。
雖然說是困難地段,但實則也就是一些溝穀溪流或者比較陡峭崎區之處,需要填埋抬升路基或者修建橋墩搭建木橋,隻是工程量大一些而已,這些工程在此前修建各部落之間的道路的時候基本上也都遇到過。
最近已經有完工的部落陸續回家,剩下這幾處收尾工作也會在數日之內完成。
整個修路其間,各部落都就進行過一次人員輪換,因此勞動強度也並不是太高,而各部落負責的工段,也都和當初修建巴烏大道一樣,沿途用砍伐的木頭搭建了一些住宿飲食休息的木屋。
因此這條路修通之後,沿途這些木屋也會慢慢成為獵人或者來回通行路人的歇腳場所,而根據故母節時候徐晨對各部落分散於大道沿途居住的指導方針,其中一些地方或許很快就會有人開始定居墾荒變得熱鬧起來。
眼下的情況就是各部落之間獨立性太強,而且相隔太遠。
以前拉開距離是因為適合居住的山洞和環境不好找,不得不往深山老林裏麵鑽,另外各部落主要靠狩獵和采集為生,吃飽穿暖全靠看老天眼色行事,需要很大的領地才能保證部落生存。
但眼下時代已經完全變了。
住靠建房,吃靠耕種,穿可以用麻布,雖然冬天依舊還是要靠獸皮禦寒,但獸皮絕對隻能算是補充。
何況這個時代的冬天非常短,也就隻有一個月會寒冷到下雪的地步,而且幾率也非常小,連續五年下來,徐晨一次大雪封山的情形都沒看到過,甚至寒冷到結冰的次數都很少看到。
因此獸皮主要是為婦孺老幼保暖,年輕體壯的基本上靠麻布衣服也能挺過去。
82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