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自己作(讀一聲zuo)的。反正把近幾年的軍報看完我是這麽認為的。
老劉家自劉邦起就有兔死狗烹的傳統,漢靈帝也不例外。當然漢靈帝沒劉邦流氓,所以不打算要董卓的命,隻想解除他的兵權。
中平五年董卓隨黃埔嵩擊潰西涼叛軍,穩定三輔。
轉過年來,到中平六年,靈帝傳來旨意,董卓戰功卓絕從前將軍升任少府。少府是個好職位啊,九卿之一,掌管禦衣、寶貨、珍膳之類。不僅位高,而且屬於天子身邊的親信重臣。
漢靈帝對董卓真的很照顧,知道董卓打了一輩子仗很辛苦,特意安排這麽一個尊貴、清閑,又能隨時入宮和皇帝嘮嗑的好職位,讓董卓安心養老。當然了少府是文職,自然不能帶兵,不過這也是為了讓董卓安心養老嘛!
可惜董卓不理解漢靈帝的苦心,上書表示將士們舍不得自己離開,甚至有不穩的跡象,不得已,老臣隻能留下來穩定軍心雲雲。
漢靈帝拿到董卓的上表,覺得少府確實不太適合董卓,想想一隻老熊捏著筆杆登記各種珍膳,而且隻能看不能吃的場景……似乎有虐待動物的嫌疑啊!於是漢靈帝很爽快地決定改正錯誤。
不久董卓接漢靈帝的正式聖旨,被任命並州牧。
並州,西、南兩麵有黃河環繞,東傍太行,北依長城,地勢易守難攻,物產也算豐富。唯一的問題是並州這個時候有批時令特產——白波黃巾,白波黃巾從白波穀一路攻破並州首府太原聲勢正盛,董卓想真正掌控並州得先費神把太原奪過來。
當然,並州得局勢緊張,可是西北同樣是不太平滴,所以並州要去,可是軍隊需要交給黃埔嵩來穩定西北局勢……看架勢漢靈帝似乎打算讓董卓一個人去平定白波黃巾……
董卓怎麽想的不得而知。總之,看過聖旨董卓二話沒說就帶著軍隊往並州趕,同時上書靈帝表示自己願意為帝國效力邊疆——當然隻是說說而已。
軍隊剛剛渡過黃河到達河東,董卓就停下腳步,打算觀望一陣。
麵對董卓消極怠工,靈帝也沒有生氣,隻是把黃埔嵩彈劾董卓私調軍隊有謀反嫌疑的上表送了過去。
要知道靈帝的聖旨是給董卓和黃埔嵩兩個人的。第一條董卓任並州牧,這條和皇甫嵩沒什麽關係。更重要的是第二條,董卓把軍隊交給皇甫嵩指揮。現在董卓連招呼都沒打就帶著軍隊跑了,哪怕僅僅出於理清責任避免背黑鍋的角度出發,皇甫嵩也必須彈劾董卓。
靈帝把皇甫嵩的上表交給董卓有兩個意思。第一條,朕對戰功赫赫的老臣還是有所信任的,否則這個時候來到你董卓麵前的就不是皇甫嵩彈劾你謀反的奏疏而應該是朝廷的平叛大軍。第二條,董將軍需要做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忠誠,否則朝廷的議論朕一個人也是壓不住的。
董卓突然發現自己走到了絕境,擺在自己麵前隻有兩條死路。要麽現在把軍隊交出來,然後隻身到洛陽請罪,少府肯定是不用想了,至於會不會掉腦袋要就看靈帝的心情好不好。要麽帶兵北上和白波黃巾死磕,等到嫡係軍隊死的七七八八再看靈帝心情怎麽樣。
留在河東觀望風險也不小,一旦靈帝失去耐心宣布董卓叛亂,到時候別說和平叛大軍作戰,隻要靈帝的旨意傳到軍中,軍隊就有立刻嘩變的可能。
就在董卓板著指頭算自己還有幾天好活的時候,一條驚雷引爆整個大漢——東漢帝國的掌舵人漢靈帝突然患病,僅僅一個月不治身亡!
董卓很是舒了口氣,短時間內朝廷是沒空找自己的麻煩了——至少在皇權順利交接之前。如果看準時機運作一番說不定還能保住軍權。
董卓的心還是小了一點,命運對董卓的眷顧遠遠不止於此。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辨是何皇後所生,何皇後兄長何進為大將軍弟弟何苗官至車騎將軍;次子劉協為寵姬王美人所生,王美人早死,劉協由靈帝生母董太後撫養長大,董太後的弟弟董重任驃騎將軍。黃巾之亂中大將軍何進兵權日重,靈帝為了分何進兵權設立西園軍,由宦官謇碩統領,謇碩為西園八校尉之首,袁紹、曹操、淳於瓊都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靈帝生前有意立劉協為太子,但猶豫未決。
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病逝,臨死之前把劉協托付給謇碩,謇碩打算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帝,不想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與何太後親近,暗中向何進告變,何進躲過暗殺,劉辨順利登基稱帝。當月西園軍上軍校尉謇碩下獄被殺,何進順利接管西園軍。
五月靈帝生母董太後的弟弟驃騎將軍董重下獄被殺。
六月董太後暴斃,死因不明。
劉辨徹底坐穩皇位。
皇位歸屬塵埃落定,可是皇帝還小,沒能力行使皇權。圍繞皇權執行歸屬,何進張讓這對臨時盟友展開生死較量。在袁紹的攛掇下,何進打算誅殺張讓等人,除去宦官勢力。張讓等人得到消息,立刻向何太後求救:“大將軍專殺左右,以弱社稷。”一句話讓何太後冷汗直冒——皇權麵前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相比起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完全寄生於皇權的宦官更加忠誠。何太後嚴詞拒絕誅殺十常侍,並把張讓等人藏在皇宮裏。
何進不敢攻打皇宮,自然沒了主意,袁紹又給何進出了個更餿的主意——召董卓入京,威逼太後。何進手下二十多萬大軍不用來威脅太後,偏偏要掉外鎮入京,怎麽說都是沒道理的。除非是想殺太後然後讓董卓背鍋,可是這樣做更沒有道理——說到底何進的權力就來源於這個做太後的妹妹。
不管再怎麽令人費解,事實就是何進召董卓入京。
董卓接到密令欣喜若狂,即刻開拔進軍洛陽。
中平六年八月,董卓還沒到,何進召董卓進京威逼太後誅殺宦官的消息泄露。張讓、段圭等人決定先下手為強,假傳太後命令召何進入宮,何進信以為真隻身進入皇宮,被殺。
袁紹、袁術等人聽說何進被殺,率兵殺入皇城火燒皇宮,屠殺宦官,不問老幼賢愚,凡白麵無髯者盡殺之。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因為平時和宦官關係好,被認為參與誘殺何進的陰謀,也被亂兵殺死。
等到董卓進入洛陽,赫然發現整個洛陽亂了。到處是亂兵和衝天火光,洛陽城裏居然找不出一個能收拾局麵的高級將領,隻有幾個中郎將和校尉率領自己的屬下努力救火。
董卓先是找到小皇帝劉辨和陳留王劉協,隨後大軍入城迅速平定騷亂。何進、何苗兄弟先後身死,留下近二十萬不知所措的部曲,這個時候紛紛投到前將軍董卓麾下。
董卓又指使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強行收編執金吾,完全控製洛陽的武裝力量。隨後董卓找理由罷免司空劉弘,自己取而代之成為名正言順的三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按照正常劇本董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架空皇帝,控製朝臣,然後逐步派遣親信控製地方。最後再找個合適的機會逼迫小皇帝禪位或者殺死皇帝直接登基,搞定!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曹操、朱溫等人給出篡位的標準程序,但大致方向還是有的。
可是董卓偏偏不想篡位,隻想大權獨攬。不篡位卻大權獨攬,有這樣的事嗎?
有,其實還很多!從霍光到王莽,從跋扈將軍梁翼到剛剛被殺的何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外戚。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是自己嶽父呂老爺子一手幫扶起來的,兩個小叔子呂澤和呂釋之也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將領,再加上呂後本人素來強勢,劉邦生前呂後就權柄極重。等到劉邦身死,兒子劉盈繼位,呂後成為漢朝的實際掌權人,大肆殘害劉家子孫,提拔呂氏。雖然等到呂後身死,呂家立刻被殘酷清算,但後族參與執政卻成為有漢一朝的傳統。
問題是雖然每個皇帝都有媽有老婆,但是呂後這樣的政治女強人卻是一千年才出一個。大部分皇後、太後即不懂政治也缺乏執政能力,於是她們的親兄弟、本家叔伯、父親之類的男性親人自然成為幫助執政的第一人選,也就是外戚。
董卓顯然沒有一個做皇後或者太後的親戚,身邊大概也沒有合適的女兒或者孫女送給小皇帝做皇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讓董卓很苦悶。
有句話叫思路有多廣,路就有多寬。當然,你也可以說腦洞有多大,路就有多寬。董卓突然發現,漢靈帝的生母董太後和自己一樣都姓董……
在這條奇葩思路的指引下,董卓做出了無數匪夷所思的行為,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糟糕,最後鬧出關東群雄討伐董卓的局麵。
老劉家自劉邦起就有兔死狗烹的傳統,漢靈帝也不例外。當然漢靈帝沒劉邦流氓,所以不打算要董卓的命,隻想解除他的兵權。
中平五年董卓隨黃埔嵩擊潰西涼叛軍,穩定三輔。
轉過年來,到中平六年,靈帝傳來旨意,董卓戰功卓絕從前將軍升任少府。少府是個好職位啊,九卿之一,掌管禦衣、寶貨、珍膳之類。不僅位高,而且屬於天子身邊的親信重臣。
漢靈帝對董卓真的很照顧,知道董卓打了一輩子仗很辛苦,特意安排這麽一個尊貴、清閑,又能隨時入宮和皇帝嘮嗑的好職位,讓董卓安心養老。當然了少府是文職,自然不能帶兵,不過這也是為了讓董卓安心養老嘛!
可惜董卓不理解漢靈帝的苦心,上書表示將士們舍不得自己離開,甚至有不穩的跡象,不得已,老臣隻能留下來穩定軍心雲雲。
漢靈帝拿到董卓的上表,覺得少府確實不太適合董卓,想想一隻老熊捏著筆杆登記各種珍膳,而且隻能看不能吃的場景……似乎有虐待動物的嫌疑啊!於是漢靈帝很爽快地決定改正錯誤。
不久董卓接漢靈帝的正式聖旨,被任命並州牧。
並州,西、南兩麵有黃河環繞,東傍太行,北依長城,地勢易守難攻,物產也算豐富。唯一的問題是並州這個時候有批時令特產——白波黃巾,白波黃巾從白波穀一路攻破並州首府太原聲勢正盛,董卓想真正掌控並州得先費神把太原奪過來。
當然,並州得局勢緊張,可是西北同樣是不太平滴,所以並州要去,可是軍隊需要交給黃埔嵩來穩定西北局勢……看架勢漢靈帝似乎打算讓董卓一個人去平定白波黃巾……
董卓怎麽想的不得而知。總之,看過聖旨董卓二話沒說就帶著軍隊往並州趕,同時上書靈帝表示自己願意為帝國效力邊疆——當然隻是說說而已。
軍隊剛剛渡過黃河到達河東,董卓就停下腳步,打算觀望一陣。
麵對董卓消極怠工,靈帝也沒有生氣,隻是把黃埔嵩彈劾董卓私調軍隊有謀反嫌疑的上表送了過去。
要知道靈帝的聖旨是給董卓和黃埔嵩兩個人的。第一條董卓任並州牧,這條和皇甫嵩沒什麽關係。更重要的是第二條,董卓把軍隊交給皇甫嵩指揮。現在董卓連招呼都沒打就帶著軍隊跑了,哪怕僅僅出於理清責任避免背黑鍋的角度出發,皇甫嵩也必須彈劾董卓。
靈帝把皇甫嵩的上表交給董卓有兩個意思。第一條,朕對戰功赫赫的老臣還是有所信任的,否則這個時候來到你董卓麵前的就不是皇甫嵩彈劾你謀反的奏疏而應該是朝廷的平叛大軍。第二條,董將軍需要做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的忠誠,否則朝廷的議論朕一個人也是壓不住的。
董卓突然發現自己走到了絕境,擺在自己麵前隻有兩條死路。要麽現在把軍隊交出來,然後隻身到洛陽請罪,少府肯定是不用想了,至於會不會掉腦袋要就看靈帝的心情好不好。要麽帶兵北上和白波黃巾死磕,等到嫡係軍隊死的七七八八再看靈帝心情怎麽樣。
留在河東觀望風險也不小,一旦靈帝失去耐心宣布董卓叛亂,到時候別說和平叛大軍作戰,隻要靈帝的旨意傳到軍中,軍隊就有立刻嘩變的可能。
就在董卓板著指頭算自己還有幾天好活的時候,一條驚雷引爆整個大漢——東漢帝國的掌舵人漢靈帝突然患病,僅僅一個月不治身亡!
董卓很是舒了口氣,短時間內朝廷是沒空找自己的麻煩了——至少在皇權順利交接之前。如果看準時機運作一番說不定還能保住軍權。
董卓的心還是小了一點,命運對董卓的眷顧遠遠不止於此。
漢靈帝有兩個兒子,長子劉辨是何皇後所生,何皇後兄長何進為大將軍弟弟何苗官至車騎將軍;次子劉協為寵姬王美人所生,王美人早死,劉協由靈帝生母董太後撫養長大,董太後的弟弟董重任驃騎將軍。黃巾之亂中大將軍何進兵權日重,靈帝為了分何進兵權設立西園軍,由宦官謇碩統領,謇碩為西園八校尉之首,袁紹、曹操、淳於瓊都是西園八校尉之一。
靈帝生前有意立劉協為太子,但猶豫未決。
中平六年四月漢靈帝病逝,臨死之前把劉協托付給謇碩,謇碩打算先殺何進,再立劉協為帝,不想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與何太後親近,暗中向何進告變,何進躲過暗殺,劉辨順利登基稱帝。當月西園軍上軍校尉謇碩下獄被殺,何進順利接管西園軍。
五月靈帝生母董太後的弟弟驃騎將軍董重下獄被殺。
六月董太後暴斃,死因不明。
劉辨徹底坐穩皇位。
皇位歸屬塵埃落定,可是皇帝還小,沒能力行使皇權。圍繞皇權執行歸屬,何進張讓這對臨時盟友展開生死較量。在袁紹的攛掇下,何進打算誅殺張讓等人,除去宦官勢力。張讓等人得到消息,立刻向何太後求救:“大將軍專殺左右,以弱社稷。”一句話讓何太後冷汗直冒——皇權麵前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相比起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完全寄生於皇權的宦官更加忠誠。何太後嚴詞拒絕誅殺十常侍,並把張讓等人藏在皇宮裏。
何進不敢攻打皇宮,自然沒了主意,袁紹又給何進出了個更餿的主意——召董卓入京,威逼太後。何進手下二十多萬大軍不用來威脅太後,偏偏要掉外鎮入京,怎麽說都是沒道理的。除非是想殺太後然後讓董卓背鍋,可是這樣做更沒有道理——說到底何進的權力就來源於這個做太後的妹妹。
不管再怎麽令人費解,事實就是何進召董卓入京。
董卓接到密令欣喜若狂,即刻開拔進軍洛陽。
中平六年八月,董卓還沒到,何進召董卓進京威逼太後誅殺宦官的消息泄露。張讓、段圭等人決定先下手為強,假傳太後命令召何進入宮,何進信以為真隻身進入皇宮,被殺。
袁紹、袁術等人聽說何進被殺,率兵殺入皇城火燒皇宮,屠殺宦官,不問老幼賢愚,凡白麵無髯者盡殺之。何進的弟弟車騎將軍何苗因為平時和宦官關係好,被認為參與誘殺何進的陰謀,也被亂兵殺死。
等到董卓進入洛陽,赫然發現整個洛陽亂了。到處是亂兵和衝天火光,洛陽城裏居然找不出一個能收拾局麵的高級將領,隻有幾個中郎將和校尉率領自己的屬下努力救火。
董卓先是找到小皇帝劉辨和陳留王劉協,隨後大軍入城迅速平定騷亂。何進、何苗兄弟先後身死,留下近二十萬不知所措的部曲,這個時候紛紛投到前將軍董卓麾下。
董卓又指使呂布殺死執金吾丁原,強行收編執金吾,完全控製洛陽的武裝力量。隨後董卓找理由罷免司空劉弘,自己取而代之成為名正言順的三公。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按照正常劇本董卓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架空皇帝,控製朝臣,然後逐步派遣親信控製地方。最後再找個合適的機會逼迫小皇帝禪位或者殺死皇帝直接登基,搞定!
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曹操、朱溫等人給出篡位的標準程序,但大致方向還是有的。
可是董卓偏偏不想篡位,隻想大權獨攬。不篡位卻大權獨攬,有這樣的事嗎?
有,其實還很多!從霍光到王莽,從跋扈將軍梁翼到剛剛被殺的何進,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外戚。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是自己嶽父呂老爺子一手幫扶起來的,兩個小叔子呂澤和呂釋之也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將領,再加上呂後本人素來強勢,劉邦生前呂後就權柄極重。等到劉邦身死,兒子劉盈繼位,呂後成為漢朝的實際掌權人,大肆殘害劉家子孫,提拔呂氏。雖然等到呂後身死,呂家立刻被殘酷清算,但後族參與執政卻成為有漢一朝的傳統。
問題是雖然每個皇帝都有媽有老婆,但是呂後這樣的政治女強人卻是一千年才出一個。大部分皇後、太後即不懂政治也缺乏執政能力,於是她們的親兄弟、本家叔伯、父親之類的男性親人自然成為幫助執政的第一人選,也就是外戚。
董卓顯然沒有一個做皇後或者太後的親戚,身邊大概也沒有合適的女兒或者孫女送給小皇帝做皇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讓董卓很苦悶。
有句話叫思路有多廣,路就有多寬。當然,你也可以說腦洞有多大,路就有多寬。董卓突然發現,漢靈帝的生母董太後和自己一樣都姓董……
在這條奇葩思路的指引下,董卓做出了無數匪夷所思的行為,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糟糕,最後鬧出關東群雄討伐董卓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