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賊已死,爾等還不早降!”還沒等我感慨完,龐德的部下居然挑著曹操的腦袋來了。
我知道龐德在上遊埋伏,但這支伏兵是等待大隊潰兵的,他們不認識曹操,正常來說不大可能因為一個“逃兵”發動。後來我才知道,開始龐德確實沒把一個“逃兵”當回事,但身邊一個傳令兵對龐德說,聽到有人喊“不要走了穿白色絲綢睡衣的曹賊”。龐德知道敵軍主將姓曹,當下無可無不可,一箭射死這個穿白色絲綢睡衣的倒黴鬼,然後派人砍了腦袋挑過來,看是不是敵軍主將……
曹操居然真的死了!我高興,我興奮,我樂得想翻跟頭,我輩果然是創造曆史的人,一瞬間我滿腦子都是虎軀一震,八方跪拜的路數。據身邊的親衛說,當時我的表情既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整個人不斷抽搐,跟中風似得,好半天才緩過來……
最先反應過來是曹洪,眼見曹操已死,殺我報仇也是無望。曹洪當機立斷,搶過一匹戰馬奪路而逃。
隨著主帥曹操身死,潰兵最後的膽氣徹底崩塌,紛紛跪地投降。夏侯惇、夏侯淵分別帶少量士兵渡河逃走,曹仁率領剩餘騎兵殺出重圍,竟然無人敢擋。曹家、夏侯家果然出人才啊,不知道曹操身死以後,他們還能走多遠?當然我是希望他們早日和曹操團聚的……
此次汴水之戰擊潰關東叛軍七千餘人,包括敵主將曹操在內共殺敵二千餘人,其中一千餘人死在潰逃過程中,俘虜敵軍逾四千人,但沒有高級將領。我軍戰死三百六十七人,其中一百八十六人死在曹仁手上。我本部三千精騎戰死九十六人,其中二十一人由於曹洪亡命撞擊落馬而死,曹洪及三十名騎兵隻有六人活了下來。
……
“嗚嗚,卿本佳人,奈何從賊。孟德吾兄,雖未會麵,但小弟與你神交已久,當年洛陽城中置五色棒,不畏強權棒殺謇碩之叔,名動天下。黃巾亂起,兄長披堅執銳……”我正在祭奠曹操,我把曹操的腦袋和身子重新縫在一起,葬在離汴水不遠的一處小山坡上。好歹是名動天下的魏武帝,雖然其他人已經沒可能知道了,但祭奠一下還是應該的。更何況我還想和曹操商量點事:
孟德兄啊,死都死了,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運借我用用唄。我一定實現孟德兄的願望早日一統天下,還世間以太平。放心不白借,有機會我一定把劉備孫權什麽的送過去陪你玩。如果三缺一很痛苦……我可以把袁紹一塊送下去……
我覺得吧,既然神仙都存在了(雖然醜了點),那人死後也很可能有靈。
曹操怎麽想的不清楚,就是聽到墳墓裏傳出來“啪啦啪啦”的響聲,好像有什麽東西在踢棺材板……
……
汴水之戰以後,部隊繼續無聊至極的“打劫”生活。
這人啊,一閑下來就容易生事……
“聽說了嗎,那個馬超把敵軍主將曹操埋了,還嚎哭祭拜,聽說哭得特別傷心。”一個怪現象引起了閑人們的興趣。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馬超是天水太守馬騰的兒子,地道的公子哥,可是身邊連個女人都沒有。很明顯,這位馬大少,他好男風!”閑人甲號稱名推理。
“就是就是,我聽說呀,那個馬超一眼就被曹操迷住了,跟在人家身後窮追不舍,非要生擒過來斷袖分桃,嚇得曹操玩命跑。看到曹操被伏擊部隊砍了腦袋,馬大少當場坐在地上又是哭又是笑,不停地抽搐,大半天才緩過來。”閑人乙消息來源廣博,站出來補充某甲的結論。
“不能吧,那個曹操我見了,長得又黑又瘦又醜,年齡還大。再怎麽好男風也不能喜歡這口啊。”閑人丙同樣見多識廣,提出不同意見。
“人家口味獨特不行嗎?”閑人乙對某丙的質疑表示不滿。
“你們知道什麽?!這個馬超狩獵男色的範圍廣得很,不光喜歡又黑又瘦又醜又老的,我聽說他用五十副明光甲從並州軍換來一個身材修長的白臉肌肉猛男。”閑人丁帶來最完整的消息。
“哦!這樣啊!”閑人們還原了事情原貌,很開心。
……
“聽說了嗎?咱們西涼軍有個叫馬超的小白臉,好男風!”
“知道知道。我聽說那個馬超不論老少美醜,隻要是男的就強行推倒。”
“太可怕了,聽說那個馬超還是個大官,要是對我用強怎麽辦!”某豬臉塗粉女裝癖男尖叫,放出高能生化病毒——口臭。
“呃!”對麵的人觸不及防,捂住嘴艱難地說:“那說明……他敬…呃……敬業……呃”
……
謠言像風,無孔不入,無處不興。
這股風很快吹進董卓耳朵裏。
“關東叛軍畢竟有敢戰之人,馬超身份特殊容不得半點閃失,還是讓他去長安吧。”董卓越想越覺得馬超在宴會上看自己的眼神不正常(被董卓熏得),還是保持距離更安全。
李儒有不同意見:“長安離西涼太近,相國又不在,若馬家父子心懷不軌裏應外合,隻怕長安危矣。望相國三思。”這股風一樣吹到了李儒耳朵裏,但謠言止於智者——馬超寧願放棄五十副明光甲也要把那個叫張遼的俊俏肌肉男要過來,當時不理解,現在看來,馬超有龍陽之癖是一定的。但肯定不是生冷不忌,而且對自己沒性趣,否則自己多次出入馬超軍營,這小身板早就應該被用強了……
長安城駐軍不少,但都屬二流,真未必能擋住馬家父子裏應外合,放在長安確實不合適。可是也不能留在身邊啊!董卓滿臉憂愁,馬超既然能喜歡曹操那種又黑又瘦又醜又老的,就難保不會盯上我這種又黑又胖又醜又老的……董某人口味雖重,但我的菊花不容侵犯!
董卓昧著良心說:“白波黃巾最近還算安靜,既然長安不合適就讓馬超去首陽山聽從牛輔調遣吧。”
不是吧。白波黃巾可比關東那群叛軍能打多了。相國您沒忘吧!牛輔才被他們打了個大敗!李儒在心裏狂翻白眼。
翻白眼歸翻白眼,如果相國執意要把馬超遷出洛陽戰場,除了河東大概真沒有合適的地方,李儒想了想說:“相國,汴水一戰殲滅關東叛軍七千人,偽奮武將軍曹操授首,有功將士尚未封賞。”
“恩?”李儒的話題跳躍性太大,讓董卓愣了一下,回過神來說道:“八千精銳騎兵擊潰七千烏合之眾本就在情理之中,更何況戰事尚未結束,便是封賞也該是打完仗以後的事……”
李儒說:“相國,白波賊十餘萬大軍與牛鋪八萬大軍對峙於首陽山,隨時可能爆發大戰,馬超身份特殊不宜冒險。更何況李傕、郭汜乃我西涼軍中猛將,素來看不起王國、韓遂、馬騰等反賊,若是他們與馬超同屬牛鋪麾下,難免生出齷蹉,反而給白波賊可乘之機。”
董卓問:“那你的意思呢?”
李儒答道:“目前看來白波黃巾沒有西渡黃河的打算,不如以首勝之功升馬超為河東太守,主持蒲阪防務,也免得小股賊寇不斷騷擾三輔之地。”
董卓雖然很想讓馬超去死永除後患,但仔細想想,這個家夥不僅是馬騰長子,還代表了整個西北地方實力派的誠意,終究大意不得。
“河東重地,太守一職…罷了,如今河東在白波黃巾手中,給他個虛名,也算給西涼那些叛軍樹個榜樣。”董卓斟酌片刻,下令道:“徐榮所部首戰大勝,依戰功皆有升賞。前軍校尉馬超,其部斬殺敵首偽奮武將軍曹操,記為此戰首功,升任河東太守,並轉巡河校尉,負責蒲阪至渭水段黃河防務,恩…,黃河以西二十裏內亦為其轄區,若敵軍勢大,準許其放棄黃河以東,憑河固守。”
“如何?”董卓詢問李儒的意見。
“此次大勝通報全軍,令諸軍奮勇作戰。”
“也好!”董卓雖然覺得這一戰獲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實在沒什麽好說,但想想自從白波軍起便事事不順,趁機提振一下士氣也是好的。
董卓思慮已畢,卻意外發現李儒沒有去草擬命令,問道:“文優還有事?”
“是!”李儒稟報:“還有一事好叫相國知曉。荊州刺史王睿身死,江南宗賊橫行,朝中諸公擬派劉表劉景升繼任荊州刺史,安定地方。”
董卓皺眉:“袁術、孫堅尚在荊北魯陽,朝廷軍力已然不足,哪有餘力平定荊州?”
李儒猶豫一下,說:“朝廷諸公是擬派劉表入荊州。”李儒著重強調“劉表”兩個字。
董卓一愣,隨即樂了:“前任荊州刺史王睿剛剛被孫堅殺了,就急不可耐的把劉表派過去,看來有人想借刀殺人啊。”
李儒躬身行禮沒有接話。
“罷了!”董卓想了一會,搖搖頭:“隨他們去吧。”
李儒再行禮,說道:“相國與朝中諸公多有不和,不宜再起衝突……”
我知道龐德在上遊埋伏,但這支伏兵是等待大隊潰兵的,他們不認識曹操,正常來說不大可能因為一個“逃兵”發動。後來我才知道,開始龐德確實沒把一個“逃兵”當回事,但身邊一個傳令兵對龐德說,聽到有人喊“不要走了穿白色絲綢睡衣的曹賊”。龐德知道敵軍主將姓曹,當下無可無不可,一箭射死這個穿白色絲綢睡衣的倒黴鬼,然後派人砍了腦袋挑過來,看是不是敵軍主將……
曹操居然真的死了!我高興,我興奮,我樂得想翻跟頭,我輩果然是創造曆史的人,一瞬間我滿腦子都是虎軀一震,八方跪拜的路數。據身邊的親衛說,當時我的表情既像是在哭又像是在笑,整個人不斷抽搐,跟中風似得,好半天才緩過來……
最先反應過來是曹洪,眼見曹操已死,殺我報仇也是無望。曹洪當機立斷,搶過一匹戰馬奪路而逃。
隨著主帥曹操身死,潰兵最後的膽氣徹底崩塌,紛紛跪地投降。夏侯惇、夏侯淵分別帶少量士兵渡河逃走,曹仁率領剩餘騎兵殺出重圍,竟然無人敢擋。曹家、夏侯家果然出人才啊,不知道曹操身死以後,他們還能走多遠?當然我是希望他們早日和曹操團聚的……
此次汴水之戰擊潰關東叛軍七千餘人,包括敵主將曹操在內共殺敵二千餘人,其中一千餘人死在潰逃過程中,俘虜敵軍逾四千人,但沒有高級將領。我軍戰死三百六十七人,其中一百八十六人死在曹仁手上。我本部三千精騎戰死九十六人,其中二十一人由於曹洪亡命撞擊落馬而死,曹洪及三十名騎兵隻有六人活了下來。
……
“嗚嗚,卿本佳人,奈何從賊。孟德吾兄,雖未會麵,但小弟與你神交已久,當年洛陽城中置五色棒,不畏強權棒殺謇碩之叔,名動天下。黃巾亂起,兄長披堅執銳……”我正在祭奠曹操,我把曹操的腦袋和身子重新縫在一起,葬在離汴水不遠的一處小山坡上。好歹是名動天下的魏武帝,雖然其他人已經沒可能知道了,但祭奠一下還是應該的。更何況我還想和曹操商量點事:
孟德兄啊,死都死了,你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氣運借我用用唄。我一定實現孟德兄的願望早日一統天下,還世間以太平。放心不白借,有機會我一定把劉備孫權什麽的送過去陪你玩。如果三缺一很痛苦……我可以把袁紹一塊送下去……
我覺得吧,既然神仙都存在了(雖然醜了點),那人死後也很可能有靈。
曹操怎麽想的不清楚,就是聽到墳墓裏傳出來“啪啦啪啦”的響聲,好像有什麽東西在踢棺材板……
……
汴水之戰以後,部隊繼續無聊至極的“打劫”生活。
這人啊,一閑下來就容易生事……
“聽說了嗎,那個馬超把敵軍主將曹操埋了,還嚎哭祭拜,聽說哭得特別傷心。”一個怪現象引起了閑人們的興趣。
“這你們就不知道了吧?馬超是天水太守馬騰的兒子,地道的公子哥,可是身邊連個女人都沒有。很明顯,這位馬大少,他好男風!”閑人甲號稱名推理。
“就是就是,我聽說呀,那個馬超一眼就被曹操迷住了,跟在人家身後窮追不舍,非要生擒過來斷袖分桃,嚇得曹操玩命跑。看到曹操被伏擊部隊砍了腦袋,馬大少當場坐在地上又是哭又是笑,不停地抽搐,大半天才緩過來。”閑人乙消息來源廣博,站出來補充某甲的結論。
“不能吧,那個曹操我見了,長得又黑又瘦又醜,年齡還大。再怎麽好男風也不能喜歡這口啊。”閑人丙同樣見多識廣,提出不同意見。
“人家口味獨特不行嗎?”閑人乙對某丙的質疑表示不滿。
“你們知道什麽?!這個馬超狩獵男色的範圍廣得很,不光喜歡又黑又瘦又醜又老的,我聽說他用五十副明光甲從並州軍換來一個身材修長的白臉肌肉猛男。”閑人丁帶來最完整的消息。
“哦!這樣啊!”閑人們還原了事情原貌,很開心。
……
“聽說了嗎?咱們西涼軍有個叫馬超的小白臉,好男風!”
“知道知道。我聽說那個馬超不論老少美醜,隻要是男的就強行推倒。”
“太可怕了,聽說那個馬超還是個大官,要是對我用強怎麽辦!”某豬臉塗粉女裝癖男尖叫,放出高能生化病毒——口臭。
“呃!”對麵的人觸不及防,捂住嘴艱難地說:“那說明……他敬…呃……敬業……呃”
……
謠言像風,無孔不入,無處不興。
這股風很快吹進董卓耳朵裏。
“關東叛軍畢竟有敢戰之人,馬超身份特殊容不得半點閃失,還是讓他去長安吧。”董卓越想越覺得馬超在宴會上看自己的眼神不正常(被董卓熏得),還是保持距離更安全。
李儒有不同意見:“長安離西涼太近,相國又不在,若馬家父子心懷不軌裏應外合,隻怕長安危矣。望相國三思。”這股風一樣吹到了李儒耳朵裏,但謠言止於智者——馬超寧願放棄五十副明光甲也要把那個叫張遼的俊俏肌肉男要過來,當時不理解,現在看來,馬超有龍陽之癖是一定的。但肯定不是生冷不忌,而且對自己沒性趣,否則自己多次出入馬超軍營,這小身板早就應該被用強了……
長安城駐軍不少,但都屬二流,真未必能擋住馬家父子裏應外合,放在長安確實不合適。可是也不能留在身邊啊!董卓滿臉憂愁,馬超既然能喜歡曹操那種又黑又瘦又醜又老的,就難保不會盯上我這種又黑又胖又醜又老的……董某人口味雖重,但我的菊花不容侵犯!
董卓昧著良心說:“白波黃巾最近還算安靜,既然長安不合適就讓馬超去首陽山聽從牛輔調遣吧。”
不是吧。白波黃巾可比關東那群叛軍能打多了。相國您沒忘吧!牛輔才被他們打了個大敗!李儒在心裏狂翻白眼。
翻白眼歸翻白眼,如果相國執意要把馬超遷出洛陽戰場,除了河東大概真沒有合適的地方,李儒想了想說:“相國,汴水一戰殲滅關東叛軍七千人,偽奮武將軍曹操授首,有功將士尚未封賞。”
“恩?”李儒的話題跳躍性太大,讓董卓愣了一下,回過神來說道:“八千精銳騎兵擊潰七千烏合之眾本就在情理之中,更何況戰事尚未結束,便是封賞也該是打完仗以後的事……”
李儒說:“相國,白波賊十餘萬大軍與牛鋪八萬大軍對峙於首陽山,隨時可能爆發大戰,馬超身份特殊不宜冒險。更何況李傕、郭汜乃我西涼軍中猛將,素來看不起王國、韓遂、馬騰等反賊,若是他們與馬超同屬牛鋪麾下,難免生出齷蹉,反而給白波賊可乘之機。”
董卓問:“那你的意思呢?”
李儒答道:“目前看來白波黃巾沒有西渡黃河的打算,不如以首勝之功升馬超為河東太守,主持蒲阪防務,也免得小股賊寇不斷騷擾三輔之地。”
董卓雖然很想讓馬超去死永除後患,但仔細想想,這個家夥不僅是馬騰長子,還代表了整個西北地方實力派的誠意,終究大意不得。
“河東重地,太守一職…罷了,如今河東在白波黃巾手中,給他個虛名,也算給西涼那些叛軍樹個榜樣。”董卓斟酌片刻,下令道:“徐榮所部首戰大勝,依戰功皆有升賞。前軍校尉馬超,其部斬殺敵首偽奮武將軍曹操,記為此戰首功,升任河東太守,並轉巡河校尉,負責蒲阪至渭水段黃河防務,恩…,黃河以西二十裏內亦為其轄區,若敵軍勢大,準許其放棄黃河以東,憑河固守。”
“如何?”董卓詢問李儒的意見。
“此次大勝通報全軍,令諸軍奮勇作戰。”
“也好!”董卓雖然覺得這一戰獲勝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實在沒什麽好說,但想想自從白波軍起便事事不順,趁機提振一下士氣也是好的。
董卓思慮已畢,卻意外發現李儒沒有去草擬命令,問道:“文優還有事?”
“是!”李儒稟報:“還有一事好叫相國知曉。荊州刺史王睿身死,江南宗賊橫行,朝中諸公擬派劉表劉景升繼任荊州刺史,安定地方。”
董卓皺眉:“袁術、孫堅尚在荊北魯陽,朝廷軍力已然不足,哪有餘力平定荊州?”
李儒猶豫一下,說:“朝廷諸公是擬派劉表入荊州。”李儒著重強調“劉表”兩個字。
董卓一愣,隨即樂了:“前任荊州刺史王睿剛剛被孫堅殺了,就急不可耐的把劉表派過去,看來有人想借刀殺人啊。”
李儒躬身行禮沒有接話。
“罷了!”董卓想了一會,搖搖頭:“隨他們去吧。”
李儒再行禮,說道:“相國與朝中諸公多有不和,不宜再起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