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帝都,無窮的財富。【零↑九△小↓說△網】我迫不及待想要開始整備軍隊。關中的人口本就有近百萬,董卓秉政的三年時間,從各地遷移、擄掠來的人口最終全部匯集到關中,現在關中的人口超過兩百萬。
兩百多萬人口,青壯占一半(遷徙來的人中老弱大多死在路上),供養三十萬軍隊問題不大。現在手裏戰馬隻有五萬多匹,不過附近涼州和河套地區都產馬,再弄來五萬匹戰馬不難。模仿唐高祖李淵花五年時間組建十萬鐵騎,配上馬鎧和鐵甲,訓練純熟,攜漢室正統之威,一舉出關蕩平天下,這個時候小皇帝十七八歲這是好玩的時候,外出途中很不小心出了點意外……呼呼呼,我的未來不是夢。
還沒等我借助想象的翅膀飛上碧藍的天空(所謂天天yy,你咋不上天累),賈詡就把我一棍子打在地上:“主公,擴軍的事還是等以後再說吧你還是先想想怎麽解決財政問題。”
財政問題?怎麽可能有財政問題?“董卓不是洛陽的國庫全都搬到長安了嗎?還把兗州、豫州兩個大州洗劫一空。長安的錢庫和糧庫裏應該堆積如山才對。”
賈詡苦笑著拿出本新近整理的賬冊:“那是董卓入長安以前。董卓入長安以後生活奢靡,大肆封賞董氏親族。又動用幾十萬青壯日夜修築築眉塢,半年建成,城牆高七丈厚七丈,比長安城城牆還要高還要厚。短短一年時間,錢糧已經被董卓揮霍大半。”
“那剩下的小半錢糧呢?”按照董卓的花法,賬冊上這點錢糧連一個月都撐不住,加兩倍也不夠董卓三個月造的。
賈詡說:“呂布戰敗之前還有……其他倒還好說,五十萬難民現在還指望朝廷養活,這點錢糧隻夠他們半個月食用,不想辦法,很快就會發生暴亂。”
看來那群老油條急著把王允軟禁起來主要不是因為怕死,是想趁機撈好處。混蛋啊!搶到老子頭上了。讓我查出來是誰一定弄死你:“庫管呢?把庫管叫過來問問清楚。”
賈詡沒動地方,說:“庫管在我們進城前兩天喝醉酒,第二天一早被人發現摔死在陰溝裏。守倉庫的士兵都說庫管死前幾天他們都被庫管支開了,不知道是誰搬空大半倉庫。”
明白了,幕後黑手承諾庫管不會有人追究,然後這倒黴孩子信了,於是被殺了滅口。“董卓在眉塢囤積了足夠兩萬人食用三十年的糧食,還有大筆金銀珠寶,先取出來救急吧。”想查清楚究竟是那個或者那些人偷空官倉恐怕不是一時半會能搞明白的,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危機吧。
賈詡用類似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我說:“眉塢的金銀早就運抵長安。呂布戰敗第三天,眉塢起火,據說所有糧食都被燒光,皇甫嵩留在眉塢的三百士兵也全部不知所蹤。”
……我x!看來長安城裏盜竊官倉的人還算克製,眉塢才是真正的喪心病狂……我真的是打進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明明是一腳掉進了糞坑,除了一點政治優勢,得到的財物可能還沒一座空城多,卻背上了大量財務負擔——難民要養,官員要發俸祿,還有一大堆不知所謂公侯找我要食邑收入。問題是我沒錢——原來全國各州向朝廷解送賦稅滿足如此龐大的支出,現在朝廷能收上賦稅的地方就隻有關中了,這麽點收入還有人偷錢。
我鬱悶、我抓狂、我一縷一縷往下薅頭發:“幹脆派兵把長安城裏的官員一家一家搶過去,得到的錢糧一定比倉庫損失的要多得多!”還可以順便賴工資,節省一大筆支出(明朝以前高級官員的俸祿很高。)。
“真的?”許褚高興壞了,“我從西向東,典韋從西向東,保準一家不會拉下……”
唉——!我頹然坐下,把許褚臭罵一頓。許褚很委屈,明明是積極的工作態度啊,咋不表彰反而挨罵咧?
罵完人工作還得繼續。賈詡無奈的建議道:“不如以朝廷的名義找官員們借貸吧。他們一定也不希望難民暴動……”
我搖頭:“問題不在這,問題在於關中的收入很難支撐整個朝廷的花銷。以前董卓手裏有曆年積蓄和劫掠所得,矛盾還不明顯,現在這些積蓄全部耗盡,朝廷缺錢的地方會越來越多,難道一直借?”
“主公的意思是?”賈詡問我。
“還是要借,但不要以朝廷的名義借,以我個人名義借。要向難民們廣泛宣傳是偉大又仁愛的司空大人,也就是我四處借糧,他們才有飯吃的。”還是先顧眼前,以後,會有辦法的。
賈詡有些鬱悶:“這樣一來大人怎麽還呢?”
“當然是秋收以後用稅負還了。”賈詡愣了一下,剛要說話,我打斷他:“他們借給我,我再借給朝廷嘛!當然這個就不用宣傳了,重點要讓難民們知道是我!我!為他們借來了保命的糧食。”
賈詡半晌無語。
“當然,借東西也是有技巧的。”我搖頭晃腦地傳授道:“先找一家豪門去借,記住隻找一家。肯借最好,如果不肯借,模仿王允的筆跡寫份供詞,就說這家參與謀殺董太師。拿著這份供詞直接操家,男的為奴,女的為娼。他們家的財物自然全部收歸國庫。我估計最多這樣搞上三家,你的借糧肯定會無比順利。”
賈詡改成翻白眼,不還是明搶嗎?隻是聽起來好聽一點。不過長安的人知道怎麽回事,其他地方倒還真不一定清楚……
佩服就佩服,不用這樣的,我繼續說:“除了借糧,向各州傳旨,要求他們解送賦稅,就說朝廷考慮各地實際困難,今年特地推出一當三活動,隻要交了今年的賦稅就免除前兩年的積欠。重點宣傳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賈詡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麽表情來應對這個更不靠譜的主意,憋了半天說出來一句:“會有用嗎?”
我用偉大的能回答世間所有問題的三個字來回應:“不知道!”末了又加一句:“試試唄……”
兩百多萬人口,青壯占一半(遷徙來的人中老弱大多死在路上),供養三十萬軍隊問題不大。現在手裏戰馬隻有五萬多匹,不過附近涼州和河套地區都產馬,再弄來五萬匹戰馬不難。模仿唐高祖李淵花五年時間組建十萬鐵騎,配上馬鎧和鐵甲,訓練純熟,攜漢室正統之威,一舉出關蕩平天下,這個時候小皇帝十七八歲這是好玩的時候,外出途中很不小心出了點意外……呼呼呼,我的未來不是夢。
還沒等我借助想象的翅膀飛上碧藍的天空(所謂天天yy,你咋不上天累),賈詡就把我一棍子打在地上:“主公,擴軍的事還是等以後再說吧你還是先想想怎麽解決財政問題。”
財政問題?怎麽可能有財政問題?“董卓不是洛陽的國庫全都搬到長安了嗎?還把兗州、豫州兩個大州洗劫一空。長安的錢庫和糧庫裏應該堆積如山才對。”
賈詡苦笑著拿出本新近整理的賬冊:“那是董卓入長安以前。董卓入長安以後生活奢靡,大肆封賞董氏親族。又動用幾十萬青壯日夜修築築眉塢,半年建成,城牆高七丈厚七丈,比長安城城牆還要高還要厚。短短一年時間,錢糧已經被董卓揮霍大半。”
“那剩下的小半錢糧呢?”按照董卓的花法,賬冊上這點錢糧連一個月都撐不住,加兩倍也不夠董卓三個月造的。
賈詡說:“呂布戰敗之前還有……其他倒還好說,五十萬難民現在還指望朝廷養活,這點錢糧隻夠他們半個月食用,不想辦法,很快就會發生暴亂。”
看來那群老油條急著把王允軟禁起來主要不是因為怕死,是想趁機撈好處。混蛋啊!搶到老子頭上了。讓我查出來是誰一定弄死你:“庫管呢?把庫管叫過來問問清楚。”
賈詡沒動地方,說:“庫管在我們進城前兩天喝醉酒,第二天一早被人發現摔死在陰溝裏。守倉庫的士兵都說庫管死前幾天他們都被庫管支開了,不知道是誰搬空大半倉庫。”
明白了,幕後黑手承諾庫管不會有人追究,然後這倒黴孩子信了,於是被殺了滅口。“董卓在眉塢囤積了足夠兩萬人食用三十年的糧食,還有大筆金銀珠寶,先取出來救急吧。”想查清楚究竟是那個或者那些人偷空官倉恐怕不是一時半會能搞明白的,還是先解決眼前的危機吧。
賈詡用類似關愛智障的眼神看著我說:“眉塢的金銀早就運抵長安。呂布戰敗第三天,眉塢起火,據說所有糧食都被燒光,皇甫嵩留在眉塢的三百士兵也全部不知所蹤。”
……我x!看來長安城裏盜竊官倉的人還算克製,眉塢才是真正的喪心病狂……我真的是打進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明明是一腳掉進了糞坑,除了一點政治優勢,得到的財物可能還沒一座空城多,卻背上了大量財務負擔——難民要養,官員要發俸祿,還有一大堆不知所謂公侯找我要食邑收入。問題是我沒錢——原來全國各州向朝廷解送賦稅滿足如此龐大的支出,現在朝廷能收上賦稅的地方就隻有關中了,這麽點收入還有人偷錢。
我鬱悶、我抓狂、我一縷一縷往下薅頭發:“幹脆派兵把長安城裏的官員一家一家搶過去,得到的錢糧一定比倉庫損失的要多得多!”還可以順便賴工資,節省一大筆支出(明朝以前高級官員的俸祿很高。)。
“真的?”許褚高興壞了,“我從西向東,典韋從西向東,保準一家不會拉下……”
唉——!我頹然坐下,把許褚臭罵一頓。許褚很委屈,明明是積極的工作態度啊,咋不表彰反而挨罵咧?
罵完人工作還得繼續。賈詡無奈的建議道:“不如以朝廷的名義找官員們借貸吧。他們一定也不希望難民暴動……”
我搖頭:“問題不在這,問題在於關中的收入很難支撐整個朝廷的花銷。以前董卓手裏有曆年積蓄和劫掠所得,矛盾還不明顯,現在這些積蓄全部耗盡,朝廷缺錢的地方會越來越多,難道一直借?”
“主公的意思是?”賈詡問我。
“還是要借,但不要以朝廷的名義借,以我個人名義借。要向難民們廣泛宣傳是偉大又仁愛的司空大人,也就是我四處借糧,他們才有飯吃的。”還是先顧眼前,以後,會有辦法的。
賈詡有些鬱悶:“這樣一來大人怎麽還呢?”
“當然是秋收以後用稅負還了。”賈詡愣了一下,剛要說話,我打斷他:“他們借給我,我再借給朝廷嘛!當然這個就不用宣傳了,重點要讓難民們知道是我!我!為他們借來了保命的糧食。”
賈詡半晌無語。
“當然,借東西也是有技巧的。”我搖頭晃腦地傳授道:“先找一家豪門去借,記住隻找一家。肯借最好,如果不肯借,模仿王允的筆跡寫份供詞,就說這家參與謀殺董太師。拿著這份供詞直接操家,男的為奴,女的為娼。他們家的財物自然全部收歸國庫。我估計最多這樣搞上三家,你的借糧肯定會無比順利。”
賈詡改成翻白眼,不還是明搶嗎?隻是聽起來好聽一點。不過長安的人知道怎麽回事,其他地方倒還真不一定清楚……
佩服就佩服,不用這樣的,我繼續說:“除了借糧,向各州傳旨,要求他們解送賦稅,就說朝廷考慮各地實際困難,今年特地推出一當三活動,隻要交了今年的賦稅就免除前兩年的積欠。重點宣傳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賈詡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麽表情來應對這個更不靠譜的主意,憋了半天說出來一句:“會有用嗎?”
我用偉大的能回答世間所有問題的三個字來回應:“不知道!”末了又加一句:“試試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