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這一章是重寫的,昨天發的第一版長章節不見了,所以今天又寫了一版,相對較短,抱歉啊!)


    華真行為何會與很多人有矛盾,事情還要從兩個月前說起。


    一位偉人說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一位宗師說過,真正的風水,是我如何與世界相處;心理學家則說,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第二需求是安全。


    這些書華真行都讀過,這些道理他都懂,也都運用在幾裏國的改造實踐中了,很成功。


    其實生存需求本身也是一種安全需求,人首先需要保障生命安全。但是安全需求的概念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在心理上主要體現為對未來的焦慮。


    對環境的焦慮、對自身的焦慮,其本質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假如不清楚周圍都是什麽樣的人、不知道每一件事做了之後下一步會發生什麽,那未來就有強烈的不確定性,潛意識中就會滋生對未知的恐懼,感到不安全。


    這種不安全感並不一定是有刀架在脖子上,很多看似很成功的人士也有心理方麵的安全焦慮,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法預測明天的處境。


    比如曾經的羅柴德醫生,他自認為是很成功的社會精英,本人也沒有做錯什麽,結果就因為老婆和當地學校的籃球教練搞上了……他就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有一句俗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形容年輕人的銳氣,通常越年輕膽子就越大,安全焦慮就越少。


    一方麵年輕人本就缺乏經驗,試錯的成本也很低,不會因為遇到事情與熟悉的經驗不符而不安,反倒因為未來的無限可能感到向往與好奇,。


    另一方麵,在兒童以及青少年時期,社會尤其是家庭提供了心理上安全的保障,使他們不必操心很多事情。所以越年輕的人談戀愛,考慮以及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就越少。


    怎麽才能克服安全焦慮?答案是改造自身以及改造環境。


    盡量提高自身的能力與實力,擁有強大的內心,就算不能改變大環境,也能成功改造身邊的小環境、更加適應大環境,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能自如應對。


    話雖如此說,但大多數情況下的大多數人,都隻能被大環境裹挾。所以佛家才會有個說法叫“無明”,而企圖從自我悟察的角度去尋求“正覺”。


    但是這一切,與華真行又有什麽關係呢?


    華真行從小在雜貨鋪裏被教育與保護得很好,他意識到所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座煉獄,選擇了提升自我與改造世界。


    他把整個舊幾裏國都給打碎了,給最大多數人生存保障、重建了安全秩序,這樣一個人當然會受到尊重與愛戴。在幾裏國時候,幾乎沒有人會找他的麻煩。


    華真行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內心足夠強大,他可以指導與決定幾裏國的國策,本身沒有太多安全焦慮,什麽環境不能適應?當他來到東國時,心中隻是充滿了向往與好奇。


    可是當他的身份變成東國校園裏的一名普通留學生之後,卻像初生的牛犢闖進了一家瓷器店。


    過往所熟悉的一切手段都不太好用了,他沒法也不可能在這裏用原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且是他以前沒有遇到過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問題。


    華真行還是華真行,與其說他不適應這裏,還不如說有些人不太適應他,主要是某些來自別的國家的留學生。


    華真行是標準的東國裔華族人,接受了最紮實的東國傳統文化教育,如今來到了東國的首都,在這個以華族人以絕對主體的社會中、東國最好的大學裏,感覺應該很舒服。


    隻要華真行願意,他的東國語可以與新聞聯播一樣標準,而在日常生活中,說話還帶著東國河陰省與潼西省交界處一帶的口音,這是和楊老頭學的。


    他還接受了係統的東國中小學通識教育,和東國本科生一起上課沒什麽不適應,輕鬆得很,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幾乎都完全不需要誰特意幫助。


    他平日也不會裝作不經意間透露自己的富貴背景,就算這麽說也沒人會信。他來自世界上最貧困落後的國家,整個學校也隻有他這麽一名幾裏國留學生。


    他的樸素與勤儉是肉眼可見、偽裝不了的,一看就是自然的生活習慣,甚至遠比普通的東國學生都要樸素勤儉。華真行的儉樸不僅自然而且坦然,沒有絲毫的局促感。


    東國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年輕一代看待世界的心態已有了很大改變,變得更加從容自信。


    大多數東國人的性格都含蓄內斂,總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著善意的包容心。而且普通的東國學生想考上春華可不簡單,個個都堪稱學霸。


    與這樣一批謙遜又自信學霸們在一起學習,華真行的感覺就更舒服了,他喜歡這裏,也真心喜愛這個民族與這個國家。


    所以當他遇到某些人與某些事,在破壞這座校園的秩序、傷害這個民族的情感、甚至在危害這個國家時,他也不能容忍。這也是他與不少人發生衝突的原因。


    在春華校園裏,絕大多數師生都帶著善意的包容心,既看不慣華真行的,同也令華真行反感的,隻是極少數人。


    一鍋米飯裏有幾萬粒米,假如大部分都黴變了,那隻能倒掉重做,就像曾經的幾裏國。


    假如一禍米飯明明好好的,卻混進來幾條蟲子,便會格外膈應人,這就像華真行在東國所見。


    華真行的脾氣尤其是行事風格,和身邊的很多東國同學還不太一樣,主要是因為經曆不同。


    華真行自認是個非常大度包容的人,就像那些東國同學們一樣含蓄內斂。比如整個幾裏國那麽多黑幫分子,其中絕大多數不都接受了新聯盟的改造、成為了新社會的一員嗎?


    可實際上,很多人並不認為他大度包容,對他的印象反而是又臭又硬、錙銖必較。


    華真行受到無理冒犯時,該動手絕不猶豫,該講道理也絕不慣毛病。因為家裏三個老頭從小也沒慣過他的毛病,以往在很多情況下假如一猶豫就沒命了。


    從十二歲開始到現在,他親手幹掉的人恐已有三位數了,在他的主導下,新聯盟鏟除了全國所特有的黑幫,將整個國家都砸碎了重建,這樣一個人會是什麽行事風格?


    華真行在春華校園中也有熟悉的朋友,但是這位朋友,並沒能幫他化解留學生活中可能發生矛盾衝突,反而從一開始就幫他就得罪了不少人。


    她不僅揍過同學,甚至連本校老師都給揍了,這位小姑奶奶就是石雙成。


    其實石雙成並不想惹事,更沒想過要幫華真行惹事。在華真行剛報到的時候,她就特意送來了東國的《刑法》、《民法典》、《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資料”。


    她還再度詳細解釋了昆侖修士共守的“散行戒”與“共誅戒”,目的就是提醒華真行,東國不是幾裏國,千萬要注意行止。


    假如華真行觸犯了東國法律,自有執法機關來收拾他。假如他企圖憑借修為神通逃脫法律懲處,昆侖盟也不會允許,更別提違反修行戒律了。


    可是她自己又為何把老師給揍了呢?


    石雙成比華真行高兩屆,已經大三了。今年她主動報名了當校園誌願者,要幫助華真行這位海外留學生,更好地適應這裏的學習與生活。


    但是誌願組的一位指導老師,卻很不理解她的選擇,並主動進行了勸阻。假如這位指導老師認為石雙成不適合當誌願者倒也沒什麽,但他卻是別的意思。


    這位老師姓喬,很年輕,米國哥輪大學碩士畢業,也是本校國際關係學專業的在職博士。


    喬老師“好心”勸石雙成,像她這麽出眾的姑娘,他可以“照顧”,給她介紹自己認識的另一位米國來的“高品質”留學生去幫助。


    石雙成本想告訴喬老師,自己與華真行是早就認識的朋友,她曾去過幾裏國、受到了華真行的熱情接待,所以這次才會報名當誌願者。


    但是一聽這話,她就先不著急解釋了,反問其所謂的“高品質”是什麽意思?


    喬老師卻沒琢磨出味來,接著告訴石雙成,她的自身條件這麽好,無論是交朋友還是想將來發展成伴侶,都應該找更有身份和檔次的對象,何必找一個幾裏國來的華族裔癟三呢?


    他還有很多話比較敏感,更令人反感,就不便一一細述了。喬老師也許自認是好心,也許是想“照顧”自己在米國認識的朋友。


    但這些話聽在石雙成耳中,無疑是對華真行以及她本人的羞辱。


    喬老師話還沒講完,冷不丁就被一巴掌糊臉上了,轉了個圈又帶著翻了個跟鬥。這位小姑奶奶是什麽脾氣,整個昆侖修行界都知道,可惜他不知道。


    石雙成給華真行的那些“資料”,想必她本人也仔細研究過,出手很有分寸。所以喬老師的動作雖大,但並是沒有受傷,連輕微傷都沒有。


    隻是從第二天開始,他的左臉頰上出現了一個清晰的鮮紅色掌印,直至一周後才消退。這個樣子是沒法見人的,所以他在臉上貼了七天的膏藥。


    這是高明的朱砂掌功夫,卻算不得什麽神通法術,石雙成是和她爹學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歡想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公子勝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公子勝治並收藏歡想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