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呢?
陳逢根本抓不住這種機會了。
甚至於,他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如果去打宛城,誰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支援。
如果連這些東西都沒有掌握,還怎麽敢打仗啊?
埋頭苦打嗎?
那一定會是劉表那樣的下場。
當初的劉表,勢力方麵雖然比現在的劉備稍差一些,可實際上來說,他當時麾下的力量其實也還行。
更為關鍵的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也都還不錯。
比如文聘、比如蔡冒、比如劉磐、比如……
這些人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差的。
可他偏偏就是打不出去。
每次到了宛城一帶,最終都會折戟沉沙。
這裏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劉表根本不知道曹操當時的力量是什麽樣的,一旦進行攻擊,又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由於不知道這些信息,劉表自然也就每次去打,每次都輸了。
最終,也就變成了隻能窩在荊州一帶。
當然了,劉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也沒想擺爛來著。
可問題在於,他派遣出去的好幾撥人,最後都突然變成了曹吹。
比如韓嵩。
曆史記載,劉表曾派他前往許都探聽曹操虛實。
然後呢?
這貨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劉表派一個質子過去,然後不跟對方發生衝突。
妥妥的投降派啊。
怪不得劉表會發怒,換了旁人,誰又能一點都不惱火呢?
明明是派遣出去探查虛實的,可特麽轉了一圈回來……哎,幾乎已經成了曹操的模樣。
還有傅巽。
曆史上也有類似的記載。
然後呢?
然後傅巽就成為了降曹派,最終甚至到了威逼劉琮的地步。
類似的例子,劉表曾經派出去過很多。
可最終,他都沒有收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反而是一步步看著曹操壯大了。
從這些消息就能看得出來了,劉表壓根就不是沒有進取心,隻不過他的進取心,早就已經在那些二五仔的影響下,漸漸地消失了。
或者說,已經不敢再有什麽進取心了。
派了幾次,最後都變成了對方的人,這要是把蔡冒派出去溜達一圈……
劉表的腦袋還能不能在脖子上,估計都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劉表也不是沒有機會。
比如說劉備之前的一番諫言,那就是一次妥妥的機會,真要是利用的好了,說不得就能逆反頹勢,徹底在這亂世站穩腳跟。
便是曹操,他估計也不會懼怕,甚至可以跟對方打擂台。
但一切終歸還是太晚了。
劉備勸諫的時候,劉表已經垂垂老矣,老到已經不敢再有其他的想法了。
他真的害怕,萬一出現了錯誤,到時候劉琮跟劉琦還能不能活下來。
因此,他選擇了繼續擺爛。
曆史證明,他的這種選擇大錯特錯。
但是對於劉表來說,他的選擇又何嚐有過哪怕一點的錯誤呢?
他隻是想保住基業,保住兒子繼承基業的可能罷了。
畢竟,當時真要是聽了劉備的話,那麽誰會是第一個殺向北方的?
劉備啊!
萬一到時候劉備不可製了呢?
大半個南陽,再加上一個汝南郡……
聽起來好像不大。
但請別忘了,這是大漢人口最多的兩個郡!
多到堪比大半個荊州。
劉表看到這些的時候,會不會去想,萬一劉備真的成功了,是不是就會掉頭來打他了?
劉表覺得自己會這麽做。
因此,他便當完全沒有聽過劉備的諫言,甚至還說,自己內外都對得起天下人。
這何嚐不是一次退縮宣言呢?
“玄德公現在麵對的局麵,就如當初的劉表一樣,不進則退。”
訴說完了曆史之後,陳逢真誠地看著劉備道:“所以,您是要跟他做一樣的選擇嗎?”
“……”
劉備愕然。
他根本沒有想到,陳逢居然會把前麵的劉表拉出來鞭屍。
更加沒有想到的是,說的還這麽有道理。
他已經相信了,而且無比確定,自己如果不能再進一步的話,說不得就是劉表當初的下場。
兒孫難以自保,基業一朝成灰。
這是他萬萬不想看到的局麵。
可是,如果他真的如劉表一樣,根本看不出曹操的弱點在哪裏,無法將勢力推進到中原一帶,也許再有個幾年時間,他也就會落得跟劉表一樣的下場了。
甚至比那還慘!
因為陳逢剛剛已經隱晦地說了,現在的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地位很滿意,但這不代表以後也是如此。
劉備知道,這是一句實話。
因為他雖然堅信,陳逢、諸葛亮、徐庶……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不會這麽做,可他無法相信其他人也不這麽做。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萬一要是真的出現了那種人呢?
一個這樣的人,對於他現下的基業來說,絕對擁有著毀滅性的破壞力。
所以,劉備陷入了沉默。
諸葛亮此時,則是忍不住地打量起了陳逢。
就在剛才,他的內心裏已經再度刷新了對眼前這人的看法。
因為陳逢所說的這些東西,他雖然考慮過,但卻完全沒有那麽的全麵。
更不會去想,劉表為什麽會失敗。
這實在是一個大工程,如果隻是靠他自己的話,也許他得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方才可以慢慢地發掘出來。
然而,陳逢卻是直接就將其挖了出來。
雖然這是因為陳逢之前跟過劉表,但這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這裏,諸葛亮難以自製地揉了揉太陽穴。
隻因為陳逢又給他帶來了全新的觀點。
而他對此感到很是驚訝。
如果他不是諸葛亮,他一定會說一句:明明你天天都在睡覺,你到底是怎麽發現的這些東西?
幸好他是諸葛亮,他隻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
因此,諸葛亮很快就把這一切的理由,歸咎到了陳逢喜歡看書這件事上。
讀書可以明智嘛。
‘我也許該多讀些書,總不能繼續埋頭桉牘之間了,否則……我與他之間的差距,定然會越來越大。’
想到最後,諸葛亮便在內心裏給自己設下了一個限製。
是的,他也要開始讀書了。
最起碼不會像是之前一樣,天天都埋首在桉牘之間了。
陳逢並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最終給諸葛亮帶去了全新的想法。
如果他知道的話,他一定會很開心。
就該這樣嘛。
天天把精力都浪費在桉牘之間,早晚得短壽。
所謂晚年不詳,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陳逢根本抓不住這種機會了。
甚至於,他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如果去打宛城,誰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支援。
如果連這些東西都沒有掌握,還怎麽敢打仗啊?
埋頭苦打嗎?
那一定會是劉表那樣的下場。
當初的劉表,勢力方麵雖然比現在的劉備稍差一些,可實際上來說,他當時麾下的力量其實也還行。
更為關鍵的是,他手下的那些將領,也都還不錯。
比如文聘、比如蔡冒、比如劉磐、比如……
這些人那是真的一點都不差的。
可他偏偏就是打不出去。
每次到了宛城一帶,最終都會折戟沉沙。
這裏麵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劉表根本不知道曹操當時的力量是什麽樣的,一旦進行攻擊,又會作出怎樣的反應。
由於不知道這些信息,劉表自然也就每次去打,每次都輸了。
最終,也就變成了隻能窩在荊州一帶。
當然了,劉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也沒想擺爛來著。
可問題在於,他派遣出去的好幾撥人,最後都突然變成了曹吹。
比如韓嵩。
曆史記載,劉表曾派他前往許都探聽曹操虛實。
然後呢?
這貨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讓劉表派一個質子過去,然後不跟對方發生衝突。
妥妥的投降派啊。
怪不得劉表會發怒,換了旁人,誰又能一點都不惱火呢?
明明是派遣出去探查虛實的,可特麽轉了一圈回來……哎,幾乎已經成了曹操的模樣。
還有傅巽。
曆史上也有類似的記載。
然後呢?
然後傅巽就成為了降曹派,最終甚至到了威逼劉琮的地步。
類似的例子,劉表曾經派出去過很多。
可最終,他都沒有收到自己想要的消息,反而是一步步看著曹操壯大了。
從這些消息就能看得出來了,劉表壓根就不是沒有進取心,隻不過他的進取心,早就已經在那些二五仔的影響下,漸漸地消失了。
或者說,已經不敢再有什麽進取心了。
派了幾次,最後都變成了對方的人,這要是把蔡冒派出去溜達一圈……
劉表的腦袋還能不能在脖子上,估計都是一個未知數。
當然,劉表也不是沒有機會。
比如說劉備之前的一番諫言,那就是一次妥妥的機會,真要是利用的好了,說不得就能逆反頹勢,徹底在這亂世站穩腳跟。
便是曹操,他估計也不會懼怕,甚至可以跟對方打擂台。
但一切終歸還是太晚了。
劉備勸諫的時候,劉表已經垂垂老矣,老到已經不敢再有其他的想法了。
他真的害怕,萬一出現了錯誤,到時候劉琮跟劉琦還能不能活下來。
因此,他選擇了繼續擺爛。
曆史證明,他的這種選擇大錯特錯。
但是對於劉表來說,他的選擇又何嚐有過哪怕一點的錯誤呢?
他隻是想保住基業,保住兒子繼承基業的可能罷了。
畢竟,當時真要是聽了劉備的話,那麽誰會是第一個殺向北方的?
劉備啊!
萬一到時候劉備不可製了呢?
大半個南陽,再加上一個汝南郡……
聽起來好像不大。
但請別忘了,這是大漢人口最多的兩個郡!
多到堪比大半個荊州。
劉表看到這些的時候,會不會去想,萬一劉備真的成功了,是不是就會掉頭來打他了?
劉表覺得自己會這麽做。
因此,他便當完全沒有聽過劉備的諫言,甚至還說,自己內外都對得起天下人。
這何嚐不是一次退縮宣言呢?
“玄德公現在麵對的局麵,就如當初的劉表一樣,不進則退。”
訴說完了曆史之後,陳逢真誠地看著劉備道:“所以,您是要跟他做一樣的選擇嗎?”
“……”
劉備愕然。
他根本沒有想到,陳逢居然會把前麵的劉表拉出來鞭屍。
更加沒有想到的是,說的還這麽有道理。
他已經相信了,而且無比確定,自己如果不能再進一步的話,說不得就是劉表當初的下場。
兒孫難以自保,基業一朝成灰。
這是他萬萬不想看到的局麵。
可是,如果他真的如劉表一樣,根本看不出曹操的弱點在哪裏,無法將勢力推進到中原一帶,也許再有個幾年時間,他也就會落得跟劉表一樣的下場了。
甚至比那還慘!
因為陳逢剛剛已經隱晦地說了,現在的很多人,都對自己的地位很滿意,但這不代表以後也是如此。
劉備知道,這是一句實話。
因為他雖然堅信,陳逢、諸葛亮、徐庶……關羽、張飛、趙雲等人都不會這麽做,可他無法相信其他人也不這麽做。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萬一要是真的出現了那種人呢?
一個這樣的人,對於他現下的基業來說,絕對擁有著毀滅性的破壞力。
所以,劉備陷入了沉默。
諸葛亮此時,則是忍不住地打量起了陳逢。
就在剛才,他的內心裏已經再度刷新了對眼前這人的看法。
因為陳逢所說的這些東西,他雖然考慮過,但卻完全沒有那麽的全麵。
更不會去想,劉表為什麽會失敗。
這實在是一個大工程,如果隻是靠他自己的話,也許他得花上很長的一段時間,方才可以慢慢地發掘出來。
然而,陳逢卻是直接就將其挖了出來。
雖然這是因為陳逢之前跟過劉表,但這也太恐怖了吧?
想到這裏,諸葛亮難以自製地揉了揉太陽穴。
隻因為陳逢又給他帶來了全新的觀點。
而他對此感到很是驚訝。
如果他不是諸葛亮,他一定會說一句:明明你天天都在睡覺,你到底是怎麽發現的這些東西?
幸好他是諸葛亮,他隻會在自己身上找問題。
因此,諸葛亮很快就把這一切的理由,歸咎到了陳逢喜歡看書這件事上。
讀書可以明智嘛。
‘我也許該多讀些書,總不能繼續埋頭桉牘之間了,否則……我與他之間的差距,定然會越來越大。’
想到最後,諸葛亮便在內心裏給自己設下了一個限製。
是的,他也要開始讀書了。
最起碼不會像是之前一樣,天天都埋首在桉牘之間了。
陳逢並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話,最終給諸葛亮帶去了全新的想法。
如果他知道的話,他一定會很開心。
就該這樣嘛。
天天把精力都浪費在桉牘之間,早晚得短壽。
所謂晚年不詳,大抵也就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