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縣令本是洛陽城的正五品的縣令,因無辜卷入賑災糧貪汙一案受到牽連,捋了官職。</p>
後因章慎升遷,富陽空缺縣令,經由唐丞相舉薦前來頂上七品縣令的職缺。</p>
這位張縣令在任期間也是愛民如子。</p>
興修水利、增產增收、開墾荒地、安置流民……是一個實幹家。</p>
“李叔,走,隨我一同去迎一迎這位張縣令。”</p>
為新官送的第一份厚禮,李叔也能錦上添花一番。</p>
“我也要去?”</p>
李大福手裏捏著牙刷,不太樂意舍棄賺錢的時機去陪張縣令拉官腔。</p>
再說了。</p>
今日縣令上任,慶賀者眾多。</p>
去了縣令也記不住他。</p>
“李叔不去的話,日後可別埋怨我不帶你發財。”</p>
秦小滿露出一個高深的笑容,闊步前行。</p>
“發財?見縣令不送禮舍財還能發財?”</p>
李大福如今對秦小滿的話沒有任何懷疑,雙眼放光地追了上去。</p>
“小滿你慢些走!”</p>
出了大街。</p>
簇擁著官差隊伍的人們,正議論著這位新縣令往日的功過。</p>
“聽說新來的縣令比章縣令對待咱老百姓還要好。”</p>
“胡說八道,新來的縣令可是因為貪汙賑災糧才從州府洛陽一路貶來富陽,說是連降五六階呢。”</p>
“連賑災糧都貪,真是喪了良心的,可是章縣令替新縣令做了保,指不定是被冤枉的?”</p>
秦小滿聽到大家的議論。</p>
知道新縣令想獲得富陽百姓的人心,必要做出一番實績來才行。</p>
他跟著人群走過一條街,來到衙前大街。</p>
隔著老遠,便看到站在縣衙前麵等候的方占河,登時笑了。</p>
“姓方的手腳可真夠快的,小滿,他也是你找來跟著發財的?”</p>
李大福試探著問。</p>
“不是我找來的。”</p>
秦小滿不等李大福鬆一口氣,補充著。</p>
“但可以一起發財。”</p>
世上錢財那麽多,他一個人又賺不完。</p>
當然是大家一起賺。</p>
這次賺錢的機會不止一人兩人、百人千人。</p>
而是萬人,甚至更多的人。</p>
“恭迎縣令大人!”</p>
縣衙前,衙役們呼聲震天。</p>
鑼鼓喧天,紅綢旌展。</p>
騎在黑馬上的張敦儒朝著四下張望,目光定格在人群中一個深藍長衫的少年身上。</p>
</p>
傳聞中發現再生稻和石灰方,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的富陽第一敗家子——</p>
秦小滿。</p>
也是那位叮嚀他照拂和保護的“國之重器”。</p>
少年麵帶笑容,察覺到他的視線,隔著人海朝他拱手一拜。</p>
“究竟是第一草包敗家子,還是國之重器,本官慢慢接觸必能試探出真偽。”</p>
張縣令坐在馬上,拱手相拜,還了一禮。</p>
正準備下馬時,從街頭巷尾突然湧出一大群衣裳襤褸的流民,將縣衙門前團團圍住。</p>
“姓張的,洛陽鬧了水災,我們一路南逃到蜀內討口飯吃,沒想到你這喪盡天良的縣令也跟來了!”</p>
“老天爺你不長眼!不給我們活路啊!”</p>
一群流民跪在縣衙門前,拍著大腿拍著地,哭聲震天,壓下了鑼鼓的響聲。</p>
馬背上的張縣令,麵沉如水沒有作聲。</p>
這時,人群裏有人大吼一聲。</p>
“姓張的坑害百姓,不配當富陽的縣令!”</p>
“滾出富陽去!”</p>
“滾出富陽去!”</p>
人群裏站著的幾個人有組織地振臂齊呼。</p>
帶動著一些不知情的百姓們,也跟著義憤填膺喊了起來。</p>
“哦豁。”</p>
秦小滿望著依舊淡定地坐在馬背上的張縣令,非常佩服。</p>
“不遭人妒是庸才,也不知道安排這些托的人是誰,非得趕在別人新官上任時鬧事不可。”</p>
不出意外。</p>
是貪汙賑災糧時,甩鍋者的鍋。</p>
“小滿,咱們還要上去湊一腳嗎?”</p>
李大福眼看人群激憤,為張縣令的狀況感到擔憂。</p>
更難想象,一個被排擠的新縣令,如何能夠讓他和小滿有發財的機會。</p>
“不著急,等新縣令處理完這批假流民再說。”</p>
“流民是假的?”</p>
李大福踮起腳尖往前看去。</p>
他看到在地上撒潑打滾、衙役趕都趕不動的健壯流民,恍然大悟。</p>
再看觀察細致入微的秦小滿,心裏更加篤定。</p>
留下來。</p>
等發財!</p>
“小滿……”</p>
“說起來,這個時候唐大人應該到京城了。”</p>
秦小滿嘀咕一聲,看向欲言又止的李大福。</p>
“李叔,你想和我說什麽?”</p>
“沒撒子,接著看熱鬧。”</p>
李大福聽到“唐大人”這三個字,馬上咽下了想給秦小滿介紹自家女子的話,悻然一笑。</p>
傳聞秦小滿看中了唐丞相的千金,他還以為秦小滿是癩蛤蟆吃天鵝肉。</p>
如今看來。</p>
還真有可能吃一口。</p>
“……”</p>
秦小滿看到李大福曖昧的眼神,感覺很莫名其妙。</p>
想到之前李大福好像提起婚約的事,腦中蹦出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p>
李大福總不會想和他家結親吧?</p>
……</p>
京城。</p>
城南。</p>
授命迎接車隊的王副丞站在城樓上,看到遠處出現的黑點,定睛一看。</p>
一隊兵馬拉著板車,走在寬敞的官道上。</p>
哪怕站在城樓上往下望,也是一眼望不到頭。</p>
“五十多萬石捐糧加上六萬石查抄的囤糧,實物比奏折上的數字更加震撼。”</p>
王副丞想到那六萬石囤糧,本該是屬於王氏一族的功勞。</p>
如今卻成了王氏一族的恥辱,麵色微嘲。</p>
再想到先斬後奏斬殺榮州王氏一族的肖成樞,如今連升三級,成了神機營炙手可熱的兵官,主掌馬蹄鐵一樣,天子每日召見,風頭無兩。</p>
王副丞望向車隊領頭的那匹棗紅大馬,隻覺得格外刺眼。</p>
隊伍近了。</p>
王副丞才不急不慢地走下城樓。</p>
差不多與唐清舟先後腳抵達了城門前方。</p>
“副丞相。”</p>
唐清舟在三丈外下馬,行了一禮。</p>
“不敢不敢,唐大人乃欽差身份,該是我大禮迎接才是。”</p>
王副丞還了一禮,望向後麵的車隊。</p>
“天子將榮州王氏囤糧一案交給我來複審,相關卷宗先拉去政事堂。”</p>
王副丞比劃著城門內。</p>
“天子今日去了神機營查看馬蹄鐵使用一事,待我將卷宗分門別類後,再按輕重緩急上奏天子。”</p>
此話合情合理,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p>
唐清舟聞言卻麵露急切之色。</p>
“副丞相,其中富陽秦家與榮州商戶租契的卷宗,與天子下達的預訂來年再生稻旨意相關,人命關天,還請先行查閱。”</p>
唐清舟再次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p>
予以請求。</p>
來的路上他緊趕慢趕,原計劃中秋節前抵京,卻由於入秋下了幾場雨,拖延了五六日。</p>
想必此時聖旨早到了富陽。</p>
他既擔心清柔妹妹完成不了天子的旨意,更擔心因此為秦公子帶來殺身之禍。</p>
假如王副丞不答應急奏天子,他也隻能僭越上官,越階上奏。</p>
或是直接去神機營見天子。</p>
“唐大人莫急,我必定優先查看富陽的卷宗。”</p>
王副丞一本正色地應下。</p>
唐清舟見狀,鬆了一口氣。</p>
他知道因榮州王家一事,王副丞可能會遷怒秦家。</p>
還想過怎樣說服對方。</p>
好在王副丞雖是王氏一族族長,但也是當朝副丞相,拎得清輕重。</p>
唐清舟心裏重石落地,對著王副丞又是一番拱手道謝。</p>
翻身上馬朝著城中而去。</p>
誰知……</p>
後因章慎升遷,富陽空缺縣令,經由唐丞相舉薦前來頂上七品縣令的職缺。</p>
這位張縣令在任期間也是愛民如子。</p>
興修水利、增產增收、開墾荒地、安置流民……是一個實幹家。</p>
“李叔,走,隨我一同去迎一迎這位張縣令。”</p>
為新官送的第一份厚禮,李叔也能錦上添花一番。</p>
“我也要去?”</p>
李大福手裏捏著牙刷,不太樂意舍棄賺錢的時機去陪張縣令拉官腔。</p>
再說了。</p>
今日縣令上任,慶賀者眾多。</p>
去了縣令也記不住他。</p>
“李叔不去的話,日後可別埋怨我不帶你發財。”</p>
秦小滿露出一個高深的笑容,闊步前行。</p>
“發財?見縣令不送禮舍財還能發財?”</p>
李大福如今對秦小滿的話沒有任何懷疑,雙眼放光地追了上去。</p>
“小滿你慢些走!”</p>
出了大街。</p>
簇擁著官差隊伍的人們,正議論著這位新縣令往日的功過。</p>
“聽說新來的縣令比章縣令對待咱老百姓還要好。”</p>
“胡說八道,新來的縣令可是因為貪汙賑災糧才從州府洛陽一路貶來富陽,說是連降五六階呢。”</p>
“連賑災糧都貪,真是喪了良心的,可是章縣令替新縣令做了保,指不定是被冤枉的?”</p>
秦小滿聽到大家的議論。</p>
知道新縣令想獲得富陽百姓的人心,必要做出一番實績來才行。</p>
他跟著人群走過一條街,來到衙前大街。</p>
隔著老遠,便看到站在縣衙前麵等候的方占河,登時笑了。</p>
“姓方的手腳可真夠快的,小滿,他也是你找來跟著發財的?”</p>
李大福試探著問。</p>
“不是我找來的。”</p>
秦小滿不等李大福鬆一口氣,補充著。</p>
“但可以一起發財。”</p>
世上錢財那麽多,他一個人又賺不完。</p>
當然是大家一起賺。</p>
這次賺錢的機會不止一人兩人、百人千人。</p>
而是萬人,甚至更多的人。</p>
“恭迎縣令大人!”</p>
縣衙前,衙役們呼聲震天。</p>
鑼鼓喧天,紅綢旌展。</p>
騎在黑馬上的張敦儒朝著四下張望,目光定格在人群中一個深藍長衫的少年身上。</p>
</p>
傳聞中發現再生稻和石灰方,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的富陽第一敗家子——</p>
秦小滿。</p>
也是那位叮嚀他照拂和保護的“國之重器”。</p>
少年麵帶笑容,察覺到他的視線,隔著人海朝他拱手一拜。</p>
“究竟是第一草包敗家子,還是國之重器,本官慢慢接觸必能試探出真偽。”</p>
張縣令坐在馬上,拱手相拜,還了一禮。</p>
正準備下馬時,從街頭巷尾突然湧出一大群衣裳襤褸的流民,將縣衙門前團團圍住。</p>
“姓張的,洛陽鬧了水災,我們一路南逃到蜀內討口飯吃,沒想到你這喪盡天良的縣令也跟來了!”</p>
“老天爺你不長眼!不給我們活路啊!”</p>
一群流民跪在縣衙門前,拍著大腿拍著地,哭聲震天,壓下了鑼鼓的響聲。</p>
馬背上的張縣令,麵沉如水沒有作聲。</p>
這時,人群裏有人大吼一聲。</p>
“姓張的坑害百姓,不配當富陽的縣令!”</p>
“滾出富陽去!”</p>
“滾出富陽去!”</p>
人群裏站著的幾個人有組織地振臂齊呼。</p>
帶動著一些不知情的百姓們,也跟著義憤填膺喊了起來。</p>
“哦豁。”</p>
秦小滿望著依舊淡定地坐在馬背上的張縣令,非常佩服。</p>
“不遭人妒是庸才,也不知道安排這些托的人是誰,非得趕在別人新官上任時鬧事不可。”</p>
不出意外。</p>
是貪汙賑災糧時,甩鍋者的鍋。</p>
“小滿,咱們還要上去湊一腳嗎?”</p>
李大福眼看人群激憤,為張縣令的狀況感到擔憂。</p>
更難想象,一個被排擠的新縣令,如何能夠讓他和小滿有發財的機會。</p>
“不著急,等新縣令處理完這批假流民再說。”</p>
“流民是假的?”</p>
李大福踮起腳尖往前看去。</p>
他看到在地上撒潑打滾、衙役趕都趕不動的健壯流民,恍然大悟。</p>
再看觀察細致入微的秦小滿,心裏更加篤定。</p>
留下來。</p>
等發財!</p>
“小滿……”</p>
“說起來,這個時候唐大人應該到京城了。”</p>
秦小滿嘀咕一聲,看向欲言又止的李大福。</p>
“李叔,你想和我說什麽?”</p>
“沒撒子,接著看熱鬧。”</p>
李大福聽到“唐大人”這三個字,馬上咽下了想給秦小滿介紹自家女子的話,悻然一笑。</p>
傳聞秦小滿看中了唐丞相的千金,他還以為秦小滿是癩蛤蟆吃天鵝肉。</p>
如今看來。</p>
還真有可能吃一口。</p>
“……”</p>
秦小滿看到李大福曖昧的眼神,感覺很莫名其妙。</p>
想到之前李大福好像提起婚約的事,腦中蹦出一個不切實際的念頭。</p>
李大福總不會想和他家結親吧?</p>
……</p>
京城。</p>
城南。</p>
授命迎接車隊的王副丞站在城樓上,看到遠處出現的黑點,定睛一看。</p>
一隊兵馬拉著板車,走在寬敞的官道上。</p>
哪怕站在城樓上往下望,也是一眼望不到頭。</p>
“五十多萬石捐糧加上六萬石查抄的囤糧,實物比奏折上的數字更加震撼。”</p>
王副丞想到那六萬石囤糧,本該是屬於王氏一族的功勞。</p>
如今卻成了王氏一族的恥辱,麵色微嘲。</p>
再想到先斬後奏斬殺榮州王氏一族的肖成樞,如今連升三級,成了神機營炙手可熱的兵官,主掌馬蹄鐵一樣,天子每日召見,風頭無兩。</p>
王副丞望向車隊領頭的那匹棗紅大馬,隻覺得格外刺眼。</p>
隊伍近了。</p>
王副丞才不急不慢地走下城樓。</p>
差不多與唐清舟先後腳抵達了城門前方。</p>
“副丞相。”</p>
唐清舟在三丈外下馬,行了一禮。</p>
“不敢不敢,唐大人乃欽差身份,該是我大禮迎接才是。”</p>
王副丞還了一禮,望向後麵的車隊。</p>
“天子將榮州王氏囤糧一案交給我來複審,相關卷宗先拉去政事堂。”</p>
王副丞比劃著城門內。</p>
“天子今日去了神機營查看馬蹄鐵使用一事,待我將卷宗分門別類後,再按輕重緩急上奏天子。”</p>
此話合情合理,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p>
唐清舟聞言卻麵露急切之色。</p>
“副丞相,其中富陽秦家與榮州商戶租契的卷宗,與天子下達的預訂來年再生稻旨意相關,人命關天,還請先行查閱。”</p>
唐清舟再次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p>
予以請求。</p>
來的路上他緊趕慢趕,原計劃中秋節前抵京,卻由於入秋下了幾場雨,拖延了五六日。</p>
想必此時聖旨早到了富陽。</p>
他既擔心清柔妹妹完成不了天子的旨意,更擔心因此為秦公子帶來殺身之禍。</p>
假如王副丞不答應急奏天子,他也隻能僭越上官,越階上奏。</p>
或是直接去神機營見天子。</p>
“唐大人莫急,我必定優先查看富陽的卷宗。”</p>
王副丞一本正色地應下。</p>
唐清舟見狀,鬆了一口氣。</p>
他知道因榮州王家一事,王副丞可能會遷怒秦家。</p>
還想過怎樣說服對方。</p>
好在王副丞雖是王氏一族族長,但也是當朝副丞相,拎得清輕重。</p>
唐清舟心裏重石落地,對著王副丞又是一番拱手道謝。</p>
翻身上馬朝著城中而去。</p>
誰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