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心不可測。</p>
隻能硬著頭皮上了。</p>
大不了到時候遇到難事,一問三不知擺脫它。</p>
秦立夏雖然曾想象過數次登上金鑾殿的場景,但想象裏總會多一個人。</p>
如今自己走進金鑾殿,感覺文武百官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他看,說不緊張是假的。</p>
還好。</p>
走到最前方時,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p>
唐家大小姐。</p>
唐清柔朝他微微頷首,臉上帶著平時溫柔的笑意,讓他不由得放鬆了許多。</p>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p>
秦立夏不敢走到最前頭去。</p>
幹脆就在唐清柔旁邊止步,朝著玉階之上跪地叩首。</p>
他見過天子一次。</p>
一回生,二回熟。</p>
但為了符合自己地主的形象,他還是在跪地的時候,輕輕地顫抖了幾下。</p>
果然聽到人群裏,傳來竊笑聲,他也沒有在意。</p>
“愛卿平身。”</p>
“謝陛下。”</p>
秦立夏站起來,好奇地打量著四周。</p>
尋找著自己應該站的位置。</p>
“咳咳!”</p>
聽到旁邊李公公的假咳聲,他恍然想到,自己不是來找地方看熱鬧,是來謝恩的。</p>
又連忙跪了下去。</p>
“多謝陛下提拔!微臣一定不負皇命,謹守商者本分,絕不以次充好、偷稅漏稅……”</p>
“秦愛卿,你如今身為皇商,便不必再繳稅了。”</p>
天子打斷了他的話。</p>
身為皇商就不用交稅了?</p>
秦立夏仔細想想,好像是有這條恩典,但不交稅相當於從國庫掏錢,也就是掏天子兜裏的錢。</p>
總感覺不踏實。</p>
回到酒樓後,得和小滿商量一下,這件事該怎麽處理。</p>
董家不交稅上下打點,還藏了那麽多私財,他家不交稅又不打點,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惹人紅眼。</p>
再說了。</p>
拿天子的國庫的錢補貼秦家,他越想越不踏實。</p>
“秦愛卿,你的位置在左手邊倒數第二排,明日朝會記得站隊位置。”</p>
天子朝著唐丞相所站的這一隊比劃著。</p>
“謝陛下提點,微臣銘記於心。”</p>
秦立夏站起來就要往後退。</p>
大殿之上,自然是不能把屁股衝著天子的。</p>
除非想讓自己的腦袋就會掛在脖子後麵。</p>
“愛卿止步,朕有一事想請教你。”</p>
“不敢,陛下請講,微臣一定知無不言。”</p>
秦立夏扯著文鄒鄒的話,說得有些咬嘴。</p>
後悔小時候,肚子裏沒有多揣些墨水,生怕一開口顯得沒文化。</p>
“方才,姚尚書與夏愛卿為同州六城移民一事,爭吵不休。”</p>
聽到這個問題,秦立夏趕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偷偷看向還在正氣鼓鼓地互瞪對方的兩個大人。</p>
六部尚書僅次於正副丞相。</p>
站在最前麵,濃眉倒豎、頗有行伍之氣的,應該就是姚尚書了。</p>
再看另一位,站在隊伍中間,看發髻應該是一位文官。</p>
朝堂之上,文武官職互嗆是常見的事。</p>
秦立夏想要端平這碗水,可剛才聽到的隻言片語,他確實不能假裝沒聽見。</p>
</p>
“秦愛卿,你雖不是出身市井,但也不像姚尚書與夏愛卿一樣,出身名門望族,對於移民一事,朕認為你的建議更可取。”</p>
“同州六城的男丁已盡數被突厥所害,如今雙方大戰還未停歇,但同州六城也不能隻有婦孺沒有男丁,朕便想著是引入男丁還是將婦孺遷出,姚尚書說遷出免受兵害,夏愛卿說遷入固守邊疆,秦愛卿,若你是那些百姓,你更喜歡遷入還是遷出?”</p>
第一次上金鑾殿,就遇到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p>
秦立夏覺得天子讓他處理這個問題,未免太高看他了。</p>
他又不是小滿,做不到圓滑處之。</p>
“陛下,微臣認為,故土難離,那些原本在北境邊疆城池的人,並沒有因為每年可能遇到危險而離開,他們是不想走的。”</p>
秦立夏是個老實人。</p>
眾臣聽到這番回答,都在心裏得到了一致的判斷。</p>
換作旁人的話。</p>
一定和稀泥,誰也不得罪,也不必承擔責任。</p>
“秦大人,那些婦孺的丈夫兒子都死了,讓她們遷移到他處,改嫁另謀生路不是更好?”</p>
姚尚書咄咄相逼。</p>
“同州六城可不像是蜀內富陽,乃是風調雨順的地方,隻要給她們一處好去處,定會願意。”</p>
“姚大人的意思是,她們剛剛遭遇了喪親之痛,就要依靠改嫁來另謀生路?這是生路還是死路?”</p>
秦立夏不理解。</p>
在富陽,上戰場當兵死了的婦人不是沒有。</p>
相反,曆朝曆代出戰事,在劍南道征兵數量最多。</p>
他也沒見過哪家男人死了,婦人便隻能靠改嫁來過活。</p>
“姚大人此話,可真是太瞧不起這世間的女子了。”</p>
“再者說,要改嫁也不一定要遷離故土,遷入新民不是更合適嗎?六座空城,大把的田地,隻要減免賦稅,軍民一心對外,我相信不少人願意前去。”</p>
秦立夏講不出什麽高大上的理由。</p>
有地有糧有錢掙。</p>
流民那麽多,不信填不滿六座城池。</p>
“秦大人果然是商人想法,陛下,臣認為還是先將婦孺遷出,等到戰事平定,城中安排駐兵更為妥當。”</p>
“朕再想想。”</p>
天子見眾臣誰也沒有附和秦立夏的話。</p>
朝著唐丞相看去。</p>
“陛下,秦大人話糙理不糙,姚尚書擔心戰事過長,導致民心不穩也是實情,不如先行詢問當地幸存者的意願,他們是願意留下來還是願意離開,再行決定去留。”</p>
唐丞相看似和稀泥。</p>
但在場的都知道結果如何,都等著陛下決斷。</p>
“那便依丞相所言,朕讓同州刺史去調查民意,再做定論,眾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p>
“無事。”</p>
姚尚書輸人一陣,拉著長聲應了一句。</p>
“愛卿們既無事,那朕正好向大家宣布一個好消息。”</p>
天子按住扶手,身體前傾,臉上露出笑意。</p>
“昨夜,唐清柔唐愛卿找到了董家私藏秘寶之處,於國有功,朕特封她為六品互市監,掌管天下商行各業規矩與稅收。”</p>
“明日起,便可登金鑾殿上朝,眾位愛卿可有異議?”</p>
天子掃量著文武百官,目光落在王氏子弟的身上。</p>
董繼武與王氏六人的關係還說不清道不明。</p>
這個節骨眼上給唐清柔一介女流升官,他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p>
至於其他的聲音……</p>
唐丞相目光如利箭一般,誰敢說一個不字?</p>
他們來上朝的時候,都看到一箱箱金銀寶物往宮裏搬,正值國庫吃緊,立下這麽一個大功,官升三級真不多。</p>
隻能說唐清柔夠幸運,剛做官才半年,就從八品地方官升到了六品。</p>
還好隻是管商行賤業的,他們自然也就樂得做順手人情。</p>
“微臣沒有異議!”</p>
文武百官異口同聲。</p>
天子朝著唐清柔使了一個眼色。</p>
唐清柔馬上跪拜。</p>
“微臣領命,叩謝皇恩!”</p>
“唐愛卿平身,眾愛卿無事便退朝吧,秦愛卿,你留下,朕有話要與你說。”</p>
還要單獨聊聊?</p>
秦立夏想到被宣進宮裏的小滿,心裏有些著急。</p>
但也隻能聽從天子命令。</p>
待到百官散去,天子走下玉階來。</p>
正準備帶人往上書房方向走,聊聊任秦小滿為公主們的夫子一事,探探秦家有無攀龍附鳳之心。</p>
溫嬤嬤疾步而來。</p>
“陛下,娘娘請您散了朝,前去禦書房,有事相商。”</p>
皇後動作夠快的。</p>
天子伸手拍了拍秦立夏的肩膀,露出得逞的笑容。</p>
“正好朕帶上秦愛卿一起去。”</p>
天子與皇後商量事,帶上他一個外臣?</p>
秦立夏認為這很不得體。</p>
不符合常理。</p>
隻能硬著頭皮上了。</p>
大不了到時候遇到難事,一問三不知擺脫它。</p>
秦立夏雖然曾想象過數次登上金鑾殿的場景,但想象裏總會多一個人。</p>
如今自己走進金鑾殿,感覺文武百官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盯著他看,說不緊張是假的。</p>
還好。</p>
走到最前方時,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p>
唐家大小姐。</p>
唐清柔朝他微微頷首,臉上帶著平時溫柔的笑意,讓他不由得放鬆了許多。</p>
“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p>
秦立夏不敢走到最前頭去。</p>
幹脆就在唐清柔旁邊止步,朝著玉階之上跪地叩首。</p>
他見過天子一次。</p>
一回生,二回熟。</p>
但為了符合自己地主的形象,他還是在跪地的時候,輕輕地顫抖了幾下。</p>
果然聽到人群裏,傳來竊笑聲,他也沒有在意。</p>
“愛卿平身。”</p>
“謝陛下。”</p>
秦立夏站起來,好奇地打量著四周。</p>
尋找著自己應該站的位置。</p>
“咳咳!”</p>
聽到旁邊李公公的假咳聲,他恍然想到,自己不是來找地方看熱鬧,是來謝恩的。</p>
又連忙跪了下去。</p>
“多謝陛下提拔!微臣一定不負皇命,謹守商者本分,絕不以次充好、偷稅漏稅……”</p>
“秦愛卿,你如今身為皇商,便不必再繳稅了。”</p>
天子打斷了他的話。</p>
身為皇商就不用交稅了?</p>
秦立夏仔細想想,好像是有這條恩典,但不交稅相當於從國庫掏錢,也就是掏天子兜裏的錢。</p>
總感覺不踏實。</p>
回到酒樓後,得和小滿商量一下,這件事該怎麽處理。</p>
董家不交稅上下打點,還藏了那麽多私財,他家不交稅又不打點,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惹人紅眼。</p>
再說了。</p>
拿天子的國庫的錢補貼秦家,他越想越不踏實。</p>
“秦愛卿,你的位置在左手邊倒數第二排,明日朝會記得站隊位置。”</p>
天子朝著唐丞相所站的這一隊比劃著。</p>
“謝陛下提點,微臣銘記於心。”</p>
秦立夏站起來就要往後退。</p>
大殿之上,自然是不能把屁股衝著天子的。</p>
除非想讓自己的腦袋就會掛在脖子後麵。</p>
“愛卿止步,朕有一事想請教你。”</p>
“不敢,陛下請講,微臣一定知無不言。”</p>
秦立夏扯著文鄒鄒的話,說得有些咬嘴。</p>
後悔小時候,肚子裏沒有多揣些墨水,生怕一開口顯得沒文化。</p>
“方才,姚尚書與夏愛卿為同州六城移民一事,爭吵不休。”</p>
聽到這個問題,秦立夏趕緊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偷偷看向還在正氣鼓鼓地互瞪對方的兩個大人。</p>
六部尚書僅次於正副丞相。</p>
站在最前麵,濃眉倒豎、頗有行伍之氣的,應該就是姚尚書了。</p>
再看另一位,站在隊伍中間,看發髻應該是一位文官。</p>
朝堂之上,文武官職互嗆是常見的事。</p>
秦立夏想要端平這碗水,可剛才聽到的隻言片語,他確實不能假裝沒聽見。</p>
</p>
“秦愛卿,你雖不是出身市井,但也不像姚尚書與夏愛卿一樣,出身名門望族,對於移民一事,朕認為你的建議更可取。”</p>
“同州六城的男丁已盡數被突厥所害,如今雙方大戰還未停歇,但同州六城也不能隻有婦孺沒有男丁,朕便想著是引入男丁還是將婦孺遷出,姚尚書說遷出免受兵害,夏愛卿說遷入固守邊疆,秦愛卿,若你是那些百姓,你更喜歡遷入還是遷出?”</p>
第一次上金鑾殿,就遇到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p>
秦立夏覺得天子讓他處理這個問題,未免太高看他了。</p>
他又不是小滿,做不到圓滑處之。</p>
“陛下,微臣認為,故土難離,那些原本在北境邊疆城池的人,並沒有因為每年可能遇到危險而離開,他們是不想走的。”</p>
秦立夏是個老實人。</p>
眾臣聽到這番回答,都在心裏得到了一致的判斷。</p>
換作旁人的話。</p>
一定和稀泥,誰也不得罪,也不必承擔責任。</p>
“秦大人,那些婦孺的丈夫兒子都死了,讓她們遷移到他處,改嫁另謀生路不是更好?”</p>
姚尚書咄咄相逼。</p>
“同州六城可不像是蜀內富陽,乃是風調雨順的地方,隻要給她們一處好去處,定會願意。”</p>
“姚大人的意思是,她們剛剛遭遇了喪親之痛,就要依靠改嫁來另謀生路?這是生路還是死路?”</p>
秦立夏不理解。</p>
在富陽,上戰場當兵死了的婦人不是沒有。</p>
相反,曆朝曆代出戰事,在劍南道征兵數量最多。</p>
他也沒見過哪家男人死了,婦人便隻能靠改嫁來過活。</p>
“姚大人此話,可真是太瞧不起這世間的女子了。”</p>
“再者說,要改嫁也不一定要遷離故土,遷入新民不是更合適嗎?六座空城,大把的田地,隻要減免賦稅,軍民一心對外,我相信不少人願意前去。”</p>
秦立夏講不出什麽高大上的理由。</p>
有地有糧有錢掙。</p>
流民那麽多,不信填不滿六座城池。</p>
“秦大人果然是商人想法,陛下,臣認為還是先將婦孺遷出,等到戰事平定,城中安排駐兵更為妥當。”</p>
“朕再想想。”</p>
天子見眾臣誰也沒有附和秦立夏的話。</p>
朝著唐丞相看去。</p>
“陛下,秦大人話糙理不糙,姚尚書擔心戰事過長,導致民心不穩也是實情,不如先行詢問當地幸存者的意願,他們是願意留下來還是願意離開,再行決定去留。”</p>
唐丞相看似和稀泥。</p>
但在場的都知道結果如何,都等著陛下決斷。</p>
“那便依丞相所言,朕讓同州刺史去調查民意,再做定論,眾位愛卿可還有事啟奏?”</p>
“無事。”</p>
姚尚書輸人一陣,拉著長聲應了一句。</p>
“愛卿們既無事,那朕正好向大家宣布一個好消息。”</p>
天子按住扶手,身體前傾,臉上露出笑意。</p>
“昨夜,唐清柔唐愛卿找到了董家私藏秘寶之處,於國有功,朕特封她為六品互市監,掌管天下商行各業規矩與稅收。”</p>
“明日起,便可登金鑾殿上朝,眾位愛卿可有異議?”</p>
天子掃量著文武百官,目光落在王氏子弟的身上。</p>
董繼武與王氏六人的關係還說不清道不明。</p>
這個節骨眼上給唐清柔一介女流升官,他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p>
至於其他的聲音……</p>
唐丞相目光如利箭一般,誰敢說一個不字?</p>
他們來上朝的時候,都看到一箱箱金銀寶物往宮裏搬,正值國庫吃緊,立下這麽一個大功,官升三級真不多。</p>
隻能說唐清柔夠幸運,剛做官才半年,就從八品地方官升到了六品。</p>
還好隻是管商行賤業的,他們自然也就樂得做順手人情。</p>
“微臣沒有異議!”</p>
文武百官異口同聲。</p>
天子朝著唐清柔使了一個眼色。</p>
唐清柔馬上跪拜。</p>
“微臣領命,叩謝皇恩!”</p>
“唐愛卿平身,眾愛卿無事便退朝吧,秦愛卿,你留下,朕有話要與你說。”</p>
還要單獨聊聊?</p>
秦立夏想到被宣進宮裏的小滿,心裏有些著急。</p>
但也隻能聽從天子命令。</p>
待到百官散去,天子走下玉階來。</p>
正準備帶人往上書房方向走,聊聊任秦小滿為公主們的夫子一事,探探秦家有無攀龍附鳳之心。</p>
溫嬤嬤疾步而來。</p>
“陛下,娘娘請您散了朝,前去禦書房,有事相商。”</p>
皇後動作夠快的。</p>
天子伸手拍了拍秦立夏的肩膀,露出得逞的笑容。</p>
“正好朕帶上秦愛卿一起去。”</p>
天子與皇後商量事,帶上他一個外臣?</p>
秦立夏認為這很不得體。</p>
不符合常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