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肖成棟起草、知章先生修改與校對後,最終版的征兵詞。</p>
從內容上來看行雲流水,又通俗易懂,確實不錯。</p>
反正秦小滿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p>
可看到這樣的征兵詞,他沒有什麽熱血上頭想要去參加的衝動。</p>
也不是不接地氣的問題,而是……總有種差點什麽的意思。</p>
“李公公,知章先生把這個給我看是何意?”</p>
秦小滿將信紙折疊起來,就要塞回去。</p>
李公公見狀,連忙從他手裏奪過信封,沒讓他得逞。</p>
雖然隻是出了一招,但秦小滿也明白了,這位禦側的太監總管,是個高手。</p>
既然不能假裝沒看過,隻能再問。</p>
“知章先生是想請我給他改改?可我對這種事情也不擅長啊。”</p>
不是他推托。</p>
而是這種公告都有專門的格式和措辭。</p>
他別說修改了,他連書寫的基本規則都不懂。</p>
那不是班門弄斧嗎?</p>
“這……知章先生的意思是,他總感覺這裏麵少些什麽,若是秦公子您看出來了,煩請告知一聲。”</p>
李公公說到這裏,又朝四周張望,壓低聲音。</p>
“陛下也看過,總感覺缺少一些振奮人心的感覺,能夠讓大家主動去參軍的意願。”</p>
古時的征兵和秦小滿所經曆的不同。</p>
想讓大家主動去參軍,確實有些困難。</p>
但保家衛國誰也不去填補這個空缺,一旦突厥大軍真的揮師南下,打入關內,死的人會更多。</p>
</p>
“我才疏學淺,倒也指點不了什麽,但有一句話加上去,可能會有效果。”</p>
秦小滿略一思忖。</p>
便將信紙重新打開。</p>
再次瀏覽了一遍征兵詞裏的內容後,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p>
他拿著信紙走到屋裏,提筆寫下一句話後,吹幹墨跡,再次將信紙折疊好,交到李公公手裏。</p>
“還請陛下過目,看看這樣行不行,不行……我也沒辦法了。”</p>
秦小滿認為他寫的是點睛之筆。</p>
但征兵詞這種東西,各花入各眼。</p>
他也不知道行不行,所以謙虛還是要有的。</p>
“秦公子隻管寫,陛下自有定奪。”</p>
李公公寬了一下他的心,好奇地朝著端坐在椅子上,奮筆疾書的二公主與三公主。</p>
這都快到飯點了。</p>
每逢這個時候,公主們早就停下學習,去禦膳房等著開飯。</p>
今日竟都伏案寫字與作畫,實在是難得。</p>
陛下讓秦公子來當公主們的夫子,果然是一個正確的選擇。</p>
“我送李公公……”</p>
“秦公子不必客氣,老奴自己走,辛苦秦公子了。”</p>
李公公看了眼兩個安安靜靜的殿下,一語雙關地說著。</p>
“應該的。”</p>
送走了李公公。</p>
也快到飯點了。</p>
秦小滿看了一眼連李公公進來,都沒能吸引她們注意力的二公主和三公主,有些無奈。</p>
“她們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不嫌累還不會餓?”</p>
依舊沒有人理他。</p>
看來。</p>
做事情太過專注,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p>
“看來我也隻能陪著她們,等禦膳房主動送菜了。”</p>
秦小滿又走出了屋子。</p>
繼續盯著空中盤旋的老鷹,想著自己養在天府的信鷹,隻活了兩隻。</p>
這次肖成棟要入京,正好順路帶來。</p>
“遲早有一天,這片領空上飛的信鷹要姓秦。”</p>
秦小滿輕描淡寫的說著,靠在椅背上,繼續悠閑自得地翹著腿哼著歌。</p>
等著吃午飯。</p>
……</p>
禦書房。</p>
“陛下,陛下,寫了,秦公子在信紙上寫了一些字。”</p>
李公公歡天喜地衝進殿內。</p>
天子馬上將手裏批閱完的奏折扔到一邊,站起來迎上前。</p>
一把接過李公公呈上的信封,將其拆開後,仔細地瀏覽了一遍。</p>
瞳孔猛地一縮。</p>
“對!就是要這種感覺!”</p>
天子驚喜不已,反複念叨著秦小滿加上的那句話。</p>
“要是我們不去結束這場戰爭,就要由我們的子孫去……”</p>
他們這一代負重前行能夠完成的事,絕對不能拖累下一代。</p>
天子想到自己勤儉節約十年,才敢增加兵力,要與突厥決一死戰,再看這一句話。</p>
隻覺得它說到了心窩子裏。</p>
再配合著原文,娓娓道來再來一句點睛之筆,更具煽動性。</p>
天子等到心情平靜後,親筆抄寫了一份,經過校對無誤後,遞給李公公。</p>
“小李子,你把它交給唐丞相,讓唐丞相傳到各州縣征兵處,讓整個大乾的子民都知道,這場仗不隻是為我們自己打的,更是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太平盛世打的!”</p>
拋頭顱灑熱血又有何懼?</p>
做到平定北境,讓突厥不敢再次來犯。</p>
獲利的不是在戰場上斬敵立功的將士們,更是大乾和百姓們。</p>
“諾。”</p>
……</p>
榮州城東。</p>
一輛馬車正快馬加鞭而來。</p>
當路人看到趕車的,是一個獨臂少年時,都驚訝不已。</p>
“大師兄,前麵就是榮州城了,吃了晌午飯再趕路吧。”</p>
“石頭,我記得榮州城裏,有一家洛陽饅頭,就在東街,你進了城走慢些找一找。”</p>
斷臂少年正是當初秦小滿在富陽集市上買的孩子之一。</p>
他和妹妹被父母賣給了人牙子,原以為此生要當奴作馬。</p>
可自從被救下後,妹妹和他進入了學堂,讀書識字學算學,都是秦家出錢。</p>
他們隻需要長大了留在秦家做事來抵生活費即可,還請縣令大人為他們落了佃戶的戶籍。</p>
他便和妹妹改名換姓,舍棄了過往的身份,如今名為秦石頭。</p>
隻是他年紀大了,不適合再與妹妹一起上學堂,便做工掙錢。</p>
在做工掙錢時,肖府老爺見他武功底子不錯,便收他為徒。</p>
一番指點,他的武功也是突飛猛進。</p>
如今肖成棟要進京,他將妹妹托付給師父照顧,一來護送大師兄,二來也想去京城曆練曆練,見識一下京城那些臥虎藏龍的高手們。</p>
“大師兄,我當日說想吃洛陽饅頭是說著玩兒的,趕路要緊。”</p>
他知道大師兄緊趕慢趕,是想趕在二師兄離京去北境前,見上一麵。</p>
哪怕師父都不是二師兄的對手,可戰場危機重重,不是論單打獨鬥厲害,就能夠穩贏的。</p>
許多時候。</p>
送別的那一麵,可能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麵。</p>
比起他要吃的饅頭來,當然是趕路更加重要。</p>
“總歸是要吃午飯的,就去饅頭坊,臨行前父親不是說過,讓你聽我的?”</p>
秦石頭知道大師兄是麵冷心熱的人,也不再與他爭辯。</p>
馬車進了城。</p>
便能看到城牆上貼著的告示欄前,站著許多人,對著貼出來的征兵告示,爭論不休。</p>
“這突厥兵又打不到咱蜀內來,征兵征不夠數,總不能隨便拿人去充數。”</p>
“你這是說得撒子話,淨給咱榮州人丟臉,這仗開始打了,你覺得他打不到蜀內來,別人覺得他打不到嶺南去,還有人覺得打不到自己家門口就不參軍,大家都這麽想,榔個行嘛。”</p>
“那就打得突厥差不多了,讓他們進獻談和嘛,這都快過年了,大家也好過個安生年。”</p>
從內容上來看行雲流水,又通俗易懂,確實不錯。</p>
反正秦小滿挑不出任何的毛病來。</p>
可看到這樣的征兵詞,他沒有什麽熱血上頭想要去參加的衝動。</p>
也不是不接地氣的問題,而是……總有種差點什麽的意思。</p>
“李公公,知章先生把這個給我看是何意?”</p>
秦小滿將信紙折疊起來,就要塞回去。</p>
李公公見狀,連忙從他手裏奪過信封,沒讓他得逞。</p>
雖然隻是出了一招,但秦小滿也明白了,這位禦側的太監總管,是個高手。</p>
既然不能假裝沒看過,隻能再問。</p>
“知章先生是想請我給他改改?可我對這種事情也不擅長啊。”</p>
不是他推托。</p>
而是這種公告都有專門的格式和措辭。</p>
他別說修改了,他連書寫的基本規則都不懂。</p>
那不是班門弄斧嗎?</p>
“這……知章先生的意思是,他總感覺這裏麵少些什麽,若是秦公子您看出來了,煩請告知一聲。”</p>
李公公說到這裏,又朝四周張望,壓低聲音。</p>
“陛下也看過,總感覺缺少一些振奮人心的感覺,能夠讓大家主動去參軍的意願。”</p>
古時的征兵和秦小滿所經曆的不同。</p>
想讓大家主動去參軍,確實有些困難。</p>
但保家衛國誰也不去填補這個空缺,一旦突厥大軍真的揮師南下,打入關內,死的人會更多。</p>
</p>
“我才疏學淺,倒也指點不了什麽,但有一句話加上去,可能會有效果。”</p>
秦小滿略一思忖。</p>
便將信紙重新打開。</p>
再次瀏覽了一遍征兵詞裏的內容後,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p>
他拿著信紙走到屋裏,提筆寫下一句話後,吹幹墨跡,再次將信紙折疊好,交到李公公手裏。</p>
“還請陛下過目,看看這樣行不行,不行……我也沒辦法了。”</p>
秦小滿認為他寫的是點睛之筆。</p>
但征兵詞這種東西,各花入各眼。</p>
他也不知道行不行,所以謙虛還是要有的。</p>
“秦公子隻管寫,陛下自有定奪。”</p>
李公公寬了一下他的心,好奇地朝著端坐在椅子上,奮筆疾書的二公主與三公主。</p>
這都快到飯點了。</p>
每逢這個時候,公主們早就停下學習,去禦膳房等著開飯。</p>
今日竟都伏案寫字與作畫,實在是難得。</p>
陛下讓秦公子來當公主們的夫子,果然是一個正確的選擇。</p>
“我送李公公……”</p>
“秦公子不必客氣,老奴自己走,辛苦秦公子了。”</p>
李公公看了眼兩個安安靜靜的殿下,一語雙關地說著。</p>
“應該的。”</p>
送走了李公公。</p>
也快到飯點了。</p>
秦小滿看了一眼連李公公進來,都沒能吸引她們注意力的二公主和三公主,有些無奈。</p>
“她們一坐就是一個多時辰,不嫌累還不會餓?”</p>
依舊沒有人理他。</p>
看來。</p>
做事情太過專注,有時候也不是一件好事。</p>
“看來我也隻能陪著她們,等禦膳房主動送菜了。”</p>
秦小滿又走出了屋子。</p>
繼續盯著空中盤旋的老鷹,想著自己養在天府的信鷹,隻活了兩隻。</p>
這次肖成棟要入京,正好順路帶來。</p>
“遲早有一天,這片領空上飛的信鷹要姓秦。”</p>
秦小滿輕描淡寫的說著,靠在椅背上,繼續悠閑自得地翹著腿哼著歌。</p>
等著吃午飯。</p>
……</p>
禦書房。</p>
“陛下,陛下,寫了,秦公子在信紙上寫了一些字。”</p>
李公公歡天喜地衝進殿內。</p>
天子馬上將手裏批閱完的奏折扔到一邊,站起來迎上前。</p>
一把接過李公公呈上的信封,將其拆開後,仔細地瀏覽了一遍。</p>
瞳孔猛地一縮。</p>
“對!就是要這種感覺!”</p>
天子驚喜不已,反複念叨著秦小滿加上的那句話。</p>
“要是我們不去結束這場戰爭,就要由我們的子孫去……”</p>
他們這一代負重前行能夠完成的事,絕對不能拖累下一代。</p>
天子想到自己勤儉節約十年,才敢增加兵力,要與突厥決一死戰,再看這一句話。</p>
隻覺得它說到了心窩子裏。</p>
再配合著原文,娓娓道來再來一句點睛之筆,更具煽動性。</p>
天子等到心情平靜後,親筆抄寫了一份,經過校對無誤後,遞給李公公。</p>
“小李子,你把它交給唐丞相,讓唐丞相傳到各州縣征兵處,讓整個大乾的子民都知道,這場仗不隻是為我們自己打的,更是為了我們子孫後代的太平盛世打的!”</p>
拋頭顱灑熱血又有何懼?</p>
做到平定北境,讓突厥不敢再次來犯。</p>
獲利的不是在戰場上斬敵立功的將士們,更是大乾和百姓們。</p>
“諾。”</p>
……</p>
榮州城東。</p>
一輛馬車正快馬加鞭而來。</p>
當路人看到趕車的,是一個獨臂少年時,都驚訝不已。</p>
“大師兄,前麵就是榮州城了,吃了晌午飯再趕路吧。”</p>
“石頭,我記得榮州城裏,有一家洛陽饅頭,就在東街,你進了城走慢些找一找。”</p>
斷臂少年正是當初秦小滿在富陽集市上買的孩子之一。</p>
他和妹妹被父母賣給了人牙子,原以為此生要當奴作馬。</p>
可自從被救下後,妹妹和他進入了學堂,讀書識字學算學,都是秦家出錢。</p>
他們隻需要長大了留在秦家做事來抵生活費即可,還請縣令大人為他們落了佃戶的戶籍。</p>
他便和妹妹改名換姓,舍棄了過往的身份,如今名為秦石頭。</p>
隻是他年紀大了,不適合再與妹妹一起上學堂,便做工掙錢。</p>
在做工掙錢時,肖府老爺見他武功底子不錯,便收他為徒。</p>
一番指點,他的武功也是突飛猛進。</p>
如今肖成棟要進京,他將妹妹托付給師父照顧,一來護送大師兄,二來也想去京城曆練曆練,見識一下京城那些臥虎藏龍的高手們。</p>
“大師兄,我當日說想吃洛陽饅頭是說著玩兒的,趕路要緊。”</p>
他知道大師兄緊趕慢趕,是想趕在二師兄離京去北境前,見上一麵。</p>
哪怕師父都不是二師兄的對手,可戰場危機重重,不是論單打獨鬥厲害,就能夠穩贏的。</p>
許多時候。</p>
送別的那一麵,可能就是此生的最後一麵。</p>
比起他要吃的饅頭來,當然是趕路更加重要。</p>
“總歸是要吃午飯的,就去饅頭坊,臨行前父親不是說過,讓你聽我的?”</p>
秦石頭知道大師兄是麵冷心熱的人,也不再與他爭辯。</p>
馬車進了城。</p>
便能看到城牆上貼著的告示欄前,站著許多人,對著貼出來的征兵告示,爭論不休。</p>
“這突厥兵又打不到咱蜀內來,征兵征不夠數,總不能隨便拿人去充數。”</p>
“你這是說得撒子話,淨給咱榮州人丟臉,這仗開始打了,你覺得他打不到蜀內來,別人覺得他打不到嶺南去,還有人覺得打不到自己家門口就不參軍,大家都這麽想,榔個行嘛。”</p>
“那就打得突厥差不多了,讓他們進獻談和嘛,這都快過年了,大家也好過個安生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