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話都是小滿說的,他說食君俸祿、為君解憂,不能因為立下一些功勳,就要仗著這些功勳斂財,隻進不出,長此以往,經商者都是功勳之後,耕地者都是名門權貴,無人交稅,朝廷又如何運轉呢?”</p>
此話一出。</p>
想要反駁秦立夏的人,紛紛閉上了嘴巴。</p>
因為一旦反駁,就有可能被天子認為他們是隻進不出的人,是不想為君解憂的人。</p>
他們自是不願意秦小滿當補稅的第一人。</p>
可若是因此被天子記下一筆,很可能丟掉減稅的官身。</p>
那麽,利弊取舍之下,他們當然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
任由秦小滿借機討好天子,諂媚君王。</p>
“不愧是帝師,朕就知道,三位公主由如此忠君之人教育,來日定會成為棟梁之材!朕亦無憂了!”</p>
天子很開心。</p>
誇起人來,毫不掩飾對秦小滿的欣賞。</p>
讓剛才還質疑秦小滿是否有能力擔任帝尊之名的姚尚書,有種被人當場扇了一巴掌的感覺。</p>
姚尚書頓時惱羞成怒,再次出列。</p>
“陛下所言極是,秦先生確實深明大義,既是如此,不如從即日起,修改對皇商的征稅標準,隻有承製朝廷之物不計入納稅範圍,其他的都按照商行的征稅標準來,也好成全了秦先生的忠君為國之心!”</p>
秦小滿想借幾萬兩銀子,就坐穩帝師之位,討天子歡心?</p>
姚尚書心道:老夫成全你這個投機取巧的小兒又何妨!</p>
一個月幾萬兩,一個幾十萬兩,以後甚至更多。</p>
白花花的銀子割肉一樣,疼不死你們秦家父子倆!</p>
“是啊陛下,皇商免稅,本就是因他們為朝廷承製的東西物美價廉才免的,可除了承製品外,其他生意都賺得盆滿缽滿,卻一文錢不為朝廷奉獻。”</p>
戶部周尚書也在旁助陣,添油加醋。</p>
“比如上一任的皇商董家,打著皇商的旗號,欺行霸市十年,積累財產無數,這其中,少不了由於免稅,連賬目都無人查抄的原因。”</p>
</p>
“周大人說得對,難得秦先生願意為朝廷著想,臣認為應當如此,皇商承製與日常生意必須分開!”</p>
“臣附議!”</p>
多得是羨慕嫉妒秦家成為皇商、瞧不得秦小滿成為帝師的人。</p>
出聲推波助瀾。</p>
一時間。</p>
秦家淪為活靶子,人人都想來插上一箭。</p>
大家全部奉承著根本不在殿裏的秦小滿,實際上卻是在宰大戶。</p>
朝堂裏一下子熱鬧極了。</p>
天子冷眼瞧著那些幸災樂禍的人們,怎能不明白他們的陰險心思。</p>
對比起願意主動補稅的秦小滿與秦家,也無怪他覺得秦家更投緣也更對他胃口。</p>
有此一事。</p>
日後但凡宮裏和朝廷能讓秦家做的生意,他不會再考慮第二者。</p>
“秦愛卿,你對愛卿們的話,有無不同的意見?”</p>
天子早已心中有數。</p>
但還是願意給秦立夏一個表現的機會。</p>
“回陛下,微臣沒有不同的意見,微臣願意服從陛下的安排,絕無怨言。”</p>
“好,那麽朕便下旨,從今往後,秦家的賬目以及稅款查抄都由唐市監負責整理與處置,愛卿們可有異議?”</p>
這件事算不上好差事。</p>
逼著秦家交稅,自然不會拿到“過路費”。</p>
眾臣誰也不會與唐清柔爭搶。</p>
“既然諸位愛卿沒有異議,此事便這麽定下來了,唐市監,你還有本啟奏嗎?”</p>
天子向來不喚其職,一口一個愛卿喊得親切。</p>
如今秦小滿願意交稅,他們也同意了。</p>
卻還問唐清柔有無本奏。</p>
讓不少人都意識到,事情有些反常。</p>
姚尚書更是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似乎冥冥之中,事態即將不受控製。</p>
“陛下,臣還有本啟奏。”</p>
唐清柔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p>
一切進行得太順利了!</p>
她原打算利用秦公子補稅當作引子,淡化秦家的影響力,以防成為別人的靶子,引來文武百官的不滿。</p>
認為這個頭是秦家開的。</p>
沒料到,朝中對秦家不滿而落井下石的人這麽多。</p>
不僅沒有反對秦家補稅,反倒連皇商不納稅這一條都給改了。</p>
既然如此。</p>
那麽她接下來要做的事,有了前車之鑒,也有成功的可能性!</p>
“說!”</p>
天子金口一開。</p>
唐清柔馬上從寬大的官服袖子裏,掏出厚厚的一遝奏折。</p>
“陛下,微臣在厘清各地商行收益時,發現大乾近三成的商戶都是不納稅的……”</p>
她的話還沒說完。</p>
周尚書馬上伸手指著她大喝一聲。</p>
“唐市監,你不要信口開河!互市司隸屬戶部,你所掌管的資料,最終都在戶部借調查看,可各地送來的賬目,都是籠統的一個數額,你說三成商戶不納稅,是從何得知的?”</p>
周尚書警告她。</p>
“你才當了幾天的互市監,門路都沒摸到竟敢當眾胡說八道!”</p>
對於商戶掛名的情況,周尚書自然是早就知曉。</p>
但周家掛名也不少。</p>
光是他每年的孝敬就有三五萬兩,怎能讓唐清柔斷了他的財路。</p>
“陛下,這封奏折上,是微臣通過各地匯總的商戶開契目錄、民生消耗以及繳稅情況進行的比對,微臣並非沒由來得找一個數字胡說,微臣是有依據的。”</p>
麵對周尚書的質問,唐清柔淡定自若,對答如流。</p>
天子在昨日的奏折上,便知她有依據了。</p>
但根據天子的猜測,以為是因為唐家的原因,唐清柔掌握了商戶掛名的證據。</p>
萬萬沒想到。</p>
所謂的依據是全憑唐清柔自己核算出來的。</p>
“快呈上來!”</p>
天子急宣。</p>
李公公連忙走下玉階,將奏折遞到天子的手裏。</p>
天子接過,雙手便感覺一沉。</p>
打開一看,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數目,他粗略地掃了一眼。</p>
太多太繁雜,根本算不過來。</p>
“唐市監,你確認你核算無誤?”</p>
他打小看到這些數目就頭疼。</p>
因此。</p>
戶部要錢的批示,有許多他都是請皇後或者長姐幫忙核算的。</p>
戶部也沒少在這上麵做文章。</p>
“回陛下,既然您有疑問,不如請一位算學大師前來當場核算,便能證實。”</p>
唐清柔提出一個中肯的建議。</p>
避免由於她的核算,導致當場的朝臣們不認賬。</p>
“算學大師?秦先生就是算學大師,不如朕請他來……”</p>
“陛下萬萬不可!”</p>
周尚書脫口而出,急聲打斷了天子的話。</p>
“為何不可?”</p>
天子笑吟吟地追問。</p>
渾身散發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p>
令周尚書不敢與之逼視。</p>
周尚書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胡扯。</p>
“陛下,秦先生……他、他雖在算學之道確實有建樹,但他與唐市監關係匪淺,臣擔心受此影響,發生誤判。”</p>
言外之意。</p>
是擔心秦小滿向著唐清柔說話。</p>
周尚書算是看出來了,唐清柔這是有備而來,但天子靜觀其變,未予幫腔,說明他還有反擊唐清柔的機會。</p>
若是秦小滿這個時候再橫插一杠子。</p>
有剛才秦小滿送錢,天子正看重秦小滿這件事。</p>
隻要秦小滿幫唐清柔說幾句好話,情勢於他就是大大地不利了!</p>
“陛下,不如先請人核算清楚此事,稍後再議。”</p>
周尚書深知“一而再、再而竭”的道理,用起了拖字訣。</p>
“陛下,這麽多數目一時半會兒也算不完,不如改日再議。”</p>
“臣附議!”</p>
“臣等附議!”</p>
此話一出。</p>
想要反駁秦立夏的人,紛紛閉上了嘴巴。</p>
因為一旦反駁,就有可能被天子認為他們是隻進不出的人,是不想為君解憂的人。</p>
他們自是不願意秦小滿當補稅的第一人。</p>
可若是因此被天子記下一筆,很可能丟掉減稅的官身。</p>
那麽,利弊取舍之下,他們當然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
任由秦小滿借機討好天子,諂媚君王。</p>
“不愧是帝師,朕就知道,三位公主由如此忠君之人教育,來日定會成為棟梁之材!朕亦無憂了!”</p>
天子很開心。</p>
誇起人來,毫不掩飾對秦小滿的欣賞。</p>
讓剛才還質疑秦小滿是否有能力擔任帝尊之名的姚尚書,有種被人當場扇了一巴掌的感覺。</p>
姚尚書頓時惱羞成怒,再次出列。</p>
“陛下所言極是,秦先生確實深明大義,既是如此,不如從即日起,修改對皇商的征稅標準,隻有承製朝廷之物不計入納稅範圍,其他的都按照商行的征稅標準來,也好成全了秦先生的忠君為國之心!”</p>
秦小滿想借幾萬兩銀子,就坐穩帝師之位,討天子歡心?</p>
姚尚書心道:老夫成全你這個投機取巧的小兒又何妨!</p>
一個月幾萬兩,一個幾十萬兩,以後甚至更多。</p>
白花花的銀子割肉一樣,疼不死你們秦家父子倆!</p>
“是啊陛下,皇商免稅,本就是因他們為朝廷承製的東西物美價廉才免的,可除了承製品外,其他生意都賺得盆滿缽滿,卻一文錢不為朝廷奉獻。”</p>
戶部周尚書也在旁助陣,添油加醋。</p>
“比如上一任的皇商董家,打著皇商的旗號,欺行霸市十年,積累財產無數,這其中,少不了由於免稅,連賬目都無人查抄的原因。”</p>
</p>
“周大人說得對,難得秦先生願意為朝廷著想,臣認為應當如此,皇商承製與日常生意必須分開!”</p>
“臣附議!”</p>
多得是羨慕嫉妒秦家成為皇商、瞧不得秦小滿成為帝師的人。</p>
出聲推波助瀾。</p>
一時間。</p>
秦家淪為活靶子,人人都想來插上一箭。</p>
大家全部奉承著根本不在殿裏的秦小滿,實際上卻是在宰大戶。</p>
朝堂裏一下子熱鬧極了。</p>
天子冷眼瞧著那些幸災樂禍的人們,怎能不明白他們的陰險心思。</p>
對比起願意主動補稅的秦小滿與秦家,也無怪他覺得秦家更投緣也更對他胃口。</p>
有此一事。</p>
日後但凡宮裏和朝廷能讓秦家做的生意,他不會再考慮第二者。</p>
“秦愛卿,你對愛卿們的話,有無不同的意見?”</p>
天子早已心中有數。</p>
但還是願意給秦立夏一個表現的機會。</p>
“回陛下,微臣沒有不同的意見,微臣願意服從陛下的安排,絕無怨言。”</p>
“好,那麽朕便下旨,從今往後,秦家的賬目以及稅款查抄都由唐市監負責整理與處置,愛卿們可有異議?”</p>
這件事算不上好差事。</p>
逼著秦家交稅,自然不會拿到“過路費”。</p>
眾臣誰也不會與唐清柔爭搶。</p>
“既然諸位愛卿沒有異議,此事便這麽定下來了,唐市監,你還有本啟奏嗎?”</p>
天子向來不喚其職,一口一個愛卿喊得親切。</p>
如今秦小滿願意交稅,他們也同意了。</p>
卻還問唐清柔有無本奏。</p>
讓不少人都意識到,事情有些反常。</p>
姚尚書更是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似乎冥冥之中,事態即將不受控製。</p>
“陛下,臣還有本啟奏。”</p>
唐清柔掩飾不住臉上的笑意。</p>
一切進行得太順利了!</p>
她原打算利用秦公子補稅當作引子,淡化秦家的影響力,以防成為別人的靶子,引來文武百官的不滿。</p>
認為這個頭是秦家開的。</p>
沒料到,朝中對秦家不滿而落井下石的人這麽多。</p>
不僅沒有反對秦家補稅,反倒連皇商不納稅這一條都給改了。</p>
既然如此。</p>
那麽她接下來要做的事,有了前車之鑒,也有成功的可能性!</p>
“說!”</p>
天子金口一開。</p>
唐清柔馬上從寬大的官服袖子裏,掏出厚厚的一遝奏折。</p>
“陛下,微臣在厘清各地商行收益時,發現大乾近三成的商戶都是不納稅的……”</p>
她的話還沒說完。</p>
周尚書馬上伸手指著她大喝一聲。</p>
“唐市監,你不要信口開河!互市司隸屬戶部,你所掌管的資料,最終都在戶部借調查看,可各地送來的賬目,都是籠統的一個數額,你說三成商戶不納稅,是從何得知的?”</p>
周尚書警告她。</p>
“你才當了幾天的互市監,門路都沒摸到竟敢當眾胡說八道!”</p>
對於商戶掛名的情況,周尚書自然是早就知曉。</p>
但周家掛名也不少。</p>
光是他每年的孝敬就有三五萬兩,怎能讓唐清柔斷了他的財路。</p>
“陛下,這封奏折上,是微臣通過各地匯總的商戶開契目錄、民生消耗以及繳稅情況進行的比對,微臣並非沒由來得找一個數字胡說,微臣是有依據的。”</p>
麵對周尚書的質問,唐清柔淡定自若,對答如流。</p>
天子在昨日的奏折上,便知她有依據了。</p>
但根據天子的猜測,以為是因為唐家的原因,唐清柔掌握了商戶掛名的證據。</p>
萬萬沒想到。</p>
所謂的依據是全憑唐清柔自己核算出來的。</p>
“快呈上來!”</p>
天子急宣。</p>
李公公連忙走下玉階,將奏折遞到天子的手裏。</p>
天子接過,雙手便感覺一沉。</p>
打開一看,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數目,他粗略地掃了一眼。</p>
太多太繁雜,根本算不過來。</p>
“唐市監,你確認你核算無誤?”</p>
他打小看到這些數目就頭疼。</p>
因此。</p>
戶部要錢的批示,有許多他都是請皇後或者長姐幫忙核算的。</p>
戶部也沒少在這上麵做文章。</p>
“回陛下,既然您有疑問,不如請一位算學大師前來當場核算,便能證實。”</p>
唐清柔提出一個中肯的建議。</p>
避免由於她的核算,導致當場的朝臣們不認賬。</p>
“算學大師?秦先生就是算學大師,不如朕請他來……”</p>
“陛下萬萬不可!”</p>
周尚書脫口而出,急聲打斷了天子的話。</p>
“為何不可?”</p>
天子笑吟吟地追問。</p>
渾身散發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p>
令周尚書不敢與之逼視。</p>
周尚書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卻也隻能硬著頭皮胡扯。</p>
“陛下,秦先生……他、他雖在算學之道確實有建樹,但他與唐市監關係匪淺,臣擔心受此影響,發生誤判。”</p>
言外之意。</p>
是擔心秦小滿向著唐清柔說話。</p>
周尚書算是看出來了,唐清柔這是有備而來,但天子靜觀其變,未予幫腔,說明他還有反擊唐清柔的機會。</p>
若是秦小滿這個時候再橫插一杠子。</p>
有剛才秦小滿送錢,天子正看重秦小滿這件事。</p>
隻要秦小滿幫唐清柔說幾句好話,情勢於他就是大大地不利了!</p>
“陛下,不如先請人核算清楚此事,稍後再議。”</p>
周尚書深知“一而再、再而竭”的道理,用起了拖字訣。</p>
“陛下,這麽多數目一時半會兒也算不完,不如改日再議。”</p>
“臣附議!”</p>
“臣等附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