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陳濁星抓耳撓腮對著那堵墓壁傷透了心的同時,風塵仆仆的高遠聲和龍承輝趕到了縣圖書館,圖書館的館長親自接待了他們,對於這兩個國際知名的大實業家,館長早已如雷貫耳,他把他們接進了他的辦公室,並泡上了他最好的茶。


    圖書館長的臉上有四條長長的血痕,這是昨晚他醉迷糊後和一直等著他回家的老婆一場激戰後光榮掛的彩,不過他麵不改色地坦言昨兒晚上走夜路時不小心摔入了灌木叢。


    當然圖書館長的家事與高遠聲和龍承輝無關,簡單的客套話之後,圖書館長很直接地詢問他們的來意是否與小鎮宋家古墓的發掘有關,因為他當初也參與了縣上組織的考古發掘協調會,他也風聞眼前這兩位大商人也摻和在這件事之中。


    既然館長也是一位知情者,那麽他們也就坦誠地說明了來意,對古墓的發掘進度已經進入了墓室,但是沒有發現墓誌,現在為了確定這座古墓的建造年代,有必要查證一下當地的地方誌之類文獻。


    圖書館長當即令人取來了縣誌,他也很自然地參與在對縣誌的察考之中,對於縣誌的察考倒是很快,因為幾乎沒有甚麽關於宋家的記載,館長輕輕撫摸臉上的傷疤,他的神情似乎把這當作了一種光榮的象征:“自從聽說陳濁星陳專家要帶領考古隊伍來這裏對宋家那座大墓進行保護發掘,我也查找了一下有關宋家建墓的相關史料,沒有找到,這也很正常,宋家當年是外地遷入此地,宋照不久就死了,然後宋家就在山上選了塊地葬了他,這在當時也不算甚麽了不得的大事。”館長把縣誌翻了幾下,然後指給高遠聲和龍承輝看,縣誌上這一頁短短的記載了宋家永樂四年遷到這裏,當年就建造了那座宋宅,也就是宋家祠堂,但是關於宋照墓,沒有半點記載。


    館長又笑道:“這個宋氏家族,來龍去脈就是一本理不清的糊塗帳,山上那座宋照墓,我去看過,除了他的墓有碑,其他的都沒有碑,所以有人說這並不是宋家的墳山,宋家的墳山另有地方。”高遠聲道:“另有地方?在哪裏?”館長搖頭道:“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兩個人有些失望,不過館長又道:“縣文物管理所的呂副所長知道這件事,當時好象是有人報告一件盜墓案甚麽的,我聽他說過這件事。”高遠聲道:“這位呂副所長,能聯係到他麽?”


    撥通了呂副所長的電話,事不湊巧,呂副所長回老家探親去了,不過他一聽說高遠聲打聽這事,就笑了,“兩年前確實有人報案,說縣南一座明代墓葬被人盜掘,當時我們趕到現場的時候,確有一座明代墓,我們也組織了發掘,那個墓全是盜洞,早已被人盜掘一空了,墓主人的屍骨都不見了,除了一盒墓誌,甚麽也沒有,那墓誌上寫著,墓主人是個女人,姓陳,不過丈夫倒是好象姓宋,有人牽強附會,就說這墓才是宋家的祖墓,這不是子虛烏有的事嗎?哈哈。”高遠聲道:“那個墓誌,現在在哪裏?”


    “那墓誌很大,重得很,當時也沒有就手的起重設備,墓誌就留在了墓裏,考慮就是一個普通的墓,再說也被盜空了,也沒有甚麽考古價值,我們直接就回填了。”呂副所長道,高遠聲接著道:“那墓,你還記得具體位置麽?我們想去看一看。”呂副所長遲疑道:“具體位置嘛,這倒是不大容易說得清楚,我一時半會又趕不回來,這樣吧,你去找當時參與此案的一個警察,讓他帶你們去看看。”呂副所長說了一個名字,這個警察竟然就是現在鎮派出所的,那個象山神一樣的便衣。


    既然找到了能帶路的人,而且還是熟人,兩個人也不急了,他們慢慢翻看縣誌,原來這個小小的縣城來頭不小,在隋代即已經建為縣,圖書館長看起來對當地的方史研究頗深:“開皇十年,嶺下諸郡共推附冼夫人,都總管洸阻於徐璒,滯達二月,乃遣使入嶺,是時嶺南大旱,數月未雨,洗夫人曰,‘如使求雨,應則降’,使乃持節拜廟,是夜畢星墜地,錄山一峰墳起,遂雨,冼夫人驚曰:‘天下歸於隋矣’,又見後主兵符,乃遣次孫魂迎洸,嶺南遂平,天下一統,文帝喜,於星墜之處建縣,曰伏陳。”館長搖頭晃腦,如數家珍,高遠聲和龍承輝對於這個傳說也極感興趣,館長接著道:“伏陳縣,這個名字的意思很明了,隋代滅陳,平定了嶺南這才一統天下,當時冼夫人據守嶺南,是為陳國守節,後來楊廣派人送去陳後主的兵符信物,冼夫人這才相信陳國已經滅亡,這才依附了隋,縣誌上說當時嶺南大旱,使節求雨,畢星墜地,天降大雨甚麽的,這是曆代君王數見不鮮的鼓吹‘君權天授’、‘神佑正統’之類的把戲,不足為奇。”


    高遠聲點了點頭,他道:“當時說畢星墜地,錄山甚至因此多了一座山峰,這座錄山,是在哪裏?”館長搖頭道:“關於這座錄山,自從那個墜星的傳說以後,縣誌中記載,隋代曾經定下春秋兩祀,由當地府縣官員主祭,煬帝南巡時,據說還來過錄山,立有一碑,可惜年深日久,早已失落無考了,唐代隋之後,對於這個墜星降星的傳說進行了打壓,伏陳縣改名宋縣,錄山也改名宋山,這座宋山,有人說就是現在宋家祖墳那座山的主山,具體是不是,誰也說不清楚,沒有證據,也可能是因為宋家祖墳在那裏,因名附意。”


    “看起來宋家對於當地,倒是民望很深,隻要聽到一點和宋字有聯係的,大家都很自然地聯想到了宋家。”高遠聲道,館長點頭道:“宋家聽說曆代都沒有人作官,世代經商,可說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貢獻,”館長道,“不過在封建時代,對於商人很歧視,所以縣誌裏對於宋家唯一的記載就是當年他家建了那個很大的祠堂,說到宋家的民望,這座祠堂倒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知道從甚麽時候起,鄉裏就一直傳說著宋家祠堂鬧鬼的事。”


    高遠聲再次點頭同意,“關於當地的傳說,你還知道甚麽與宋家有關的鄉聞傳言麽?”館長凝思了一會,搖了搖頭,“這個宋家,當年經商有成,大概是在清末民初就搬出了這個鎮子,那座祠堂基本上就荒廢了,鬧鬼的傳說應該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對於其他的甚麽有關的傳言,我在這兒也呆了有些年頭了,倒是沒有聽說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推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往並收藏鬼推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