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對宋家祠堂的發掘正式啟動,按陳濁星的要求,考古隊先將堆積在地麵上的雜物清理了出來,這項工作很煩難,不過一個月之後,宋家祠堂的地麵建築已被全部清空,磚瓦堆在一側,木製品被搬入一個現場搭建的簡易木棚,從這些雕刻精美的的窗欞、畫棟雕梁可以想象當初宋家的豪富,在清理過程沒有發現任何的文字資料,廢墟裏也沒有發現甚麽家俱,甚至在這個所謂的宋家祠堂裏也沒有看到宋氏家族列祖列宗的牌位。
陳濁星沮喪不已,自從來到這個小鎮,已經大半年了,先後挖了兩座空墓和一個空蕩蕩的廢墟,雖說有了極其重大的考古發現,也就是找到了那艘疑似宇宙飛船的東西,可這玩意兒一來無法證實,二來鑒於它的神秘無法對外界公布,這段時間裏他已經推掉了兩個學術研討會和一個新石器時期重要遺址的發掘,為此考古界已經在推測他發現了一個能解答曆史之謎的大墓,幾個業界的好友甚至還打電話谘詢,陳濁星當然一口否定,可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一切都讓他頭痛不已。
對於宋家祠堂的發掘在小鎮上也蕩起了軒然大波,這幫子外來人竟然如此大膽,敢去挖那個鬼出沒的地方,一時間各種流言四起,有的說宋家祠堂的地窖裏埋著很多財寶,所以考古隊才這樣冒險挖掘,現在已經挖出了一個純金的夜壺,說者口沫橫飛,用手比劃著大小形狀,宛如親眼所見,聽者張嘴吐舌,豔羨不已,還有的說考古隊裏那個瘦小的老頭本是宋家大少爺當年在城裏生的私生子,解放前逃往台灣,現在回大陸來尋根啦。當然,那個瘦小的老頭肯定是指的陳濁星。
考古專家一點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當地的風雲人物,他隻是奇怪為甚麽走在街上總是有人老遠地衝著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既然在地麵上沒有發現甚麽,一不作二不休的考古隊接著將宋家祠堂的地基也翻了個遍,果然挖出了兩個地窖,不過裏麵除了幾隻空空的酒壇,甚麽也沒有,唯一的發現是在大門數步開外的地方意外發現了很寬的石條,整齊地砌成台階狀向地下延伸,這個發現一時讓人振奮,莫非這是宋家埋藏重要東西的地點?陳濁星仔細觀察後否定了這種猜測,首先,宋家要埋藏甚麽不會挑在自家的大門口,其次,石階磨損嚴重,說明經常有人踩踏,不象是甚麽隱秘的藏物之地,沿著石階接著向下發掘不久就真相大白,地下出現了細細的砂石,這是水流衝刷形成的一條古河道,原來宋家門前多年前竟是一條河,殘存在地下的河灘很寬,可以想象這條河當年水量不小,陳濁星抓起一把細砂,他對高遠聲道:“看起來很眼熟吧?”高遠聲點頭道:“墓道中的積砂原來來源於此。”陳濁星道:“是的,墓道中填塞的那大量的積砂是從這條河中淘上來的,這條河當年應該也流經宋家的祖墳山,不過它在很多年前就改了道,這條河可不小,宋家門前無路也可以解釋了,他們並不需要路,主要的交通靠這條河,門前就可上船。”
這個發現雖說解開了墓中的一個謎題,可關於墓中那個神秘物體仍然沒有找到任何的線索,針對頭骨在梁木中發現,他們甚至把所有木料都進行了聲波探測,結果一無所獲。
這一天,陳濁星正指揮著幾個考古隊員對宋家祠堂地基向外延伸勘探,他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人正看著他們,這種現象在平時很正常,在他參與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總有這種看熱鬧的人將發掘現場圍個水泄不通,這種情形通常還需要人民警察來維持次序,保護發掘現場和文物,可在宋家祠堂卻很奇怪,雖說他們在這裏已經挖了兩個月,鄉人對於此事也是議論紛紛,可是多年來對宋家祠堂的恐懼讓他們依然不敢靠近。陳濁星看見高遠聲已經向那個人走去,可那個人並不理睬高遠聲,他向陳濁星招了招手。
陳濁星的好奇心被吸引了起來,他向那人走了過去,那個人大約四十多歲,兩隻眼眯著,好象還未睡醒,他穿著一身土黃色的西裝,沒有打領帶,汙穢的衣領向外大大地翻著,腳下穿著一雙黑色的棉鞋,這是當地常見的那種無所事事的閑漢,那個人走近兩步迎接他,象變戲法一般從西裝內袋裏掏出一張紙片,遞給陳濁星,這個外交舉動讓陳濁星有些懵了,他低頭看了看手裏的紙片,原來是一張名片,他輕聲念著名片上的字:“專業捉鬼驅魔,朱獲真先生”,下麵是這位“朱獲真”先生的聯係電話,陳濁星一時不禁有些啼笑皆非,在這地界上,巫婆神漢之流居然印著名片打著廣告搞迷信活動。
陳濁星將名片遞了回去,那人卻是不接,他用眼瞟了一下高遠聲,對陳濁星道:“宋先生,請借一步說話。”談吐居然很風雅,陳濁星搖了搖頭,他道:“我很忙,謝謝。”他將名片遞給站在身邊的高遠聲,轉身要走,那人一把拉住他:“那麽宋先生,咱們就在這兒談談。”“不,不用了,”陳濁星道,“你的職業和我的工作之間的差距,已經確定我們無話可談,還有,我並不姓宋,我姓陳。”
“哦,”那個人似乎有些驚奇,他再次打量了一下陳濁星,“那麽陳先生,我知道你們在找甚麽,我來到這裏,是希望你們離開,找到那個東西對你們沒有甚麽好處!”“是嗎?”陳濁星道,他也再次打量了一下這個人,“那你說說看,我們在找甚麽?”
那個人再次瞟了一眼高遠聲,陳濁星道:“這位高先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說的。”“既然如此,”那個人將手伸進口袋,拿出一個東西,舉在兩人麵前,“你們是不是在找它?”
兩個人定睛看過去,那是一隻小小的木製人物雕像,彎腰曲背,長袖寬袍,似乎是一位古代的老人,雕像刀筆粗劣,甚至連人物的臉也左右不對稱,就象是當地鄉人用柴刀給兒子削製的粗糙玩偶,可是陳濁星和高遠聲卻張大了嘴緊盯著這隻小小的木刻人像,讓他們吃驚的是,那隻雕像的額頭上明顯地刻著一隻大大的眼睛。
陳濁星沮喪不已,自從來到這個小鎮,已經大半年了,先後挖了兩座空墓和一個空蕩蕩的廢墟,雖說有了極其重大的考古發現,也就是找到了那艘疑似宇宙飛船的東西,可這玩意兒一來無法證實,二來鑒於它的神秘無法對外界公布,這段時間裏他已經推掉了兩個學術研討會和一個新石器時期重要遺址的發掘,為此考古界已經在推測他發現了一個能解答曆史之謎的大墓,幾個業界的好友甚至還打電話谘詢,陳濁星當然一口否定,可他們根本不相信,這一切都讓他頭痛不已。
對於宋家祠堂的發掘在小鎮上也蕩起了軒然大波,這幫子外來人竟然如此大膽,敢去挖那個鬼出沒的地方,一時間各種流言四起,有的說宋家祠堂的地窖裏埋著很多財寶,所以考古隊才這樣冒險挖掘,現在已經挖出了一個純金的夜壺,說者口沫橫飛,用手比劃著大小形狀,宛如親眼所見,聽者張嘴吐舌,豔羨不已,還有的說考古隊裏那個瘦小的老頭本是宋家大少爺當年在城裏生的私生子,解放前逃往台灣,現在回大陸來尋根啦。當然,那個瘦小的老頭肯定是指的陳濁星。
考古專家一點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當地的風雲人物,他隻是奇怪為甚麽走在街上總是有人老遠地衝著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既然在地麵上沒有發現甚麽,一不作二不休的考古隊接著將宋家祠堂的地基也翻了個遍,果然挖出了兩個地窖,不過裏麵除了幾隻空空的酒壇,甚麽也沒有,唯一的發現是在大門數步開外的地方意外發現了很寬的石條,整齊地砌成台階狀向地下延伸,這個發現一時讓人振奮,莫非這是宋家埋藏重要東西的地點?陳濁星仔細觀察後否定了這種猜測,首先,宋家要埋藏甚麽不會挑在自家的大門口,其次,石階磨損嚴重,說明經常有人踩踏,不象是甚麽隱秘的藏物之地,沿著石階接著向下發掘不久就真相大白,地下出現了細細的砂石,這是水流衝刷形成的一條古河道,原來宋家門前多年前竟是一條河,殘存在地下的河灘很寬,可以想象這條河當年水量不小,陳濁星抓起一把細砂,他對高遠聲道:“看起來很眼熟吧?”高遠聲點頭道:“墓道中的積砂原來來源於此。”陳濁星道:“是的,墓道中填塞的那大量的積砂是從這條河中淘上來的,這條河當年應該也流經宋家的祖墳山,不過它在很多年前就改了道,這條河可不小,宋家門前無路也可以解釋了,他們並不需要路,主要的交通靠這條河,門前就可上船。”
這個發現雖說解開了墓中的一個謎題,可關於墓中那個神秘物體仍然沒有找到任何的線索,針對頭骨在梁木中發現,他們甚至把所有木料都進行了聲波探測,結果一無所獲。
這一天,陳濁星正指揮著幾個考古隊員對宋家祠堂地基向外延伸勘探,他突然發現不遠處有一個人正看著他們,這種現象在平時很正常,在他參與的考古發掘過程中,總有這種看熱鬧的人將發掘現場圍個水泄不通,這種情形通常還需要人民警察來維持次序,保護發掘現場和文物,可在宋家祠堂卻很奇怪,雖說他們在這裏已經挖了兩個月,鄉人對於此事也是議論紛紛,可是多年來對宋家祠堂的恐懼讓他們依然不敢靠近。陳濁星看見高遠聲已經向那個人走去,可那個人並不理睬高遠聲,他向陳濁星招了招手。
陳濁星的好奇心被吸引了起來,他向那人走了過去,那個人大約四十多歲,兩隻眼眯著,好象還未睡醒,他穿著一身土黃色的西裝,沒有打領帶,汙穢的衣領向外大大地翻著,腳下穿著一雙黑色的棉鞋,這是當地常見的那種無所事事的閑漢,那個人走近兩步迎接他,象變戲法一般從西裝內袋裏掏出一張紙片,遞給陳濁星,這個外交舉動讓陳濁星有些懵了,他低頭看了看手裏的紙片,原來是一張名片,他輕聲念著名片上的字:“專業捉鬼驅魔,朱獲真先生”,下麵是這位“朱獲真”先生的聯係電話,陳濁星一時不禁有些啼笑皆非,在這地界上,巫婆神漢之流居然印著名片打著廣告搞迷信活動。
陳濁星將名片遞了回去,那人卻是不接,他用眼瞟了一下高遠聲,對陳濁星道:“宋先生,請借一步說話。”談吐居然很風雅,陳濁星搖了搖頭,他道:“我很忙,謝謝。”他將名片遞給站在身邊的高遠聲,轉身要走,那人一把拉住他:“那麽宋先生,咱們就在這兒談談。”“不,不用了,”陳濁星道,“你的職業和我的工作之間的差距,已經確定我們無話可談,還有,我並不姓宋,我姓陳。”
“哦,”那個人似乎有些驚奇,他再次打量了一下陳濁星,“那麽陳先生,我知道你們在找甚麽,我來到這裏,是希望你們離開,找到那個東西對你們沒有甚麽好處!”“是嗎?”陳濁星道,他也再次打量了一下這個人,“那你說說看,我們在找甚麽?”
那個人再次瞟了一眼高遠聲,陳濁星道:“這位高先生是我的好朋友,我們無話不說的。”“既然如此,”那個人將手伸進口袋,拿出一個東西,舉在兩人麵前,“你們是不是在找它?”
兩個人定睛看過去,那是一隻小小的木製人物雕像,彎腰曲背,長袖寬袍,似乎是一位古代的老人,雕像刀筆粗劣,甚至連人物的臉也左右不對稱,就象是當地鄉人用柴刀給兒子削製的粗糙玩偶,可是陳濁星和高遠聲卻張大了嘴緊盯著這隻小小的木刻人像,讓他們吃驚的是,那隻雕像的額頭上明顯地刻著一隻大大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