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裏的隔石第二天被考古隊拖了出來,為此還拆開了廁所的一麵牆,隔壁的豬哼配合著人們抬石的吆喝,隔石抬走後豬欄的牆上出現了一道裂縫,它們瞪著驚恐萬狀的小眼從裂縫向外打量著這個新奇的世界,這個遷石工程不但引起了豬的恐慌,還引起招待所裏所有人的不滿,考古隊象土撥鼠一樣在小鎮四處亂挖,現在竟然連一個公用廁所也不放過,經他們這樣一搞,在廁所恢複原狀之前的一段時間裏他們隻有跑到很遠的小街另一頭的公廁去解決問題。“要是拉肚子,”招待所的胖廚師義憤填膺,用手裏的擀麵杖在豬欄上重重一敲:“跑到半路就得拉一褲襠!”


    但是由於龍承輝和高遠聲答應出資在小鎮修一條公路,以緩解小鎮閉塞的交通,為此鎮政府堅決支持考古隊的一切發掘行動,一位副鎮長已經趕到了現場,為考古隊協調著工作。


    招待所的院子裏三三兩兩站著很多看熱鬧的人,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其中的議論焦點當然是陳濁星,在洶湧的流言中,他已經確定了他在鎮上人心目中宋家私生子的地位。


    考古專家徹夜未眠,整晚他都在研究宋家的那本殘缺的書集,這時他睜著遍布紅絲的雙眼指揮著考古隊,被拖出來的石塊確實是一塊碑石,一麵依稀能看到“山銘”兩個字,似乎是碑石正麵,另一麵文字較多,但風化嚴重,考古隊將碑石直接拖回駐地進行研究,扔下一個敞開的廁所和滿院子的牢騷讓那位副鎮長去應付。


    朱獲真已經來了,他站在院子裏背著手曬太陽,打量著考古隊的這個臨時駐地,一大早陳濁星已經給考古隊略微透露了口風,為了讓發掘工作順利開展,當地一位精通中國民俗文化的專家從今天起全程參與這次考古發掘,並給考古隊提供必要的幫助,此時陳濁星隆重地為他給考古隊進行了介紹。


    考古隊員們驚奇地看著這個“精通中國民俗文化的專家”,朱獲真已經換了襯衣和外套,看上去幹淨了許多,他眯著眼憨厚地笑著,渾身上下洋溢著那種老實巴交的鄉土氣息。


    碑石的考證工作很快結束,這是一塊古老的殘碑,因為年月太久,碑上文字大都模糊不清,從斷續的碑文中隻發現了“天現祥瑞、八方卸甲”、“畢星隕落,四海歸心”、“可汗奉天,錫名宋山”三組較為完整文字,其餘文字已經完全無法推考,碑文末端的年代也已被風化掉,隻隱約看出“七月”兩個字。


    “對於這塊石碑的來曆,”陳濁星掏出一個黃皮小筆記本:“我問了副鎮長和招待所的同誌,包括向附近居住的當地人打聽,這個招待所始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當初是個民兵訓練基地,那個廁所也一直存在,而且一直是人畜共用,大概在十年前,當地政府對這個訓練基地進行了翻修,改為現在的招待所,廁所裏的這塊石碑,誰也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在碑麵上刷漆的人是招待所的老趙,刷漆時間是前年,廁所貼了瓷磚以後他覺得這塊隔牆不大好看,就找了桶綠漆刷了上去,在此之前,招待所很多人都見過碑上的文字,不過都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


    “從碑文的內容中我們可以推斷出,這塊碑很可能就是隋文帝當年祭祀宋山所立,根據碑麵的‘山銘’兩個字,當初應該寫的是‘宋山銘’三個字,那麽這塊碑應該殘存一半或是三分之二,看起來這塊碑形體不小,我們已經不可能再去刻意尋找另一半石碑,它也許已經消失在漫長的曆史之中,當然也有可能會在某一天象這樣神奇地再次出世,不過就算它能恢複形體上的完整,也已經不能完整地再現當初的這些文字,歲月已經磨蝕了它們……”由於石碑是陳濁星無意中發現的,所以他的語氣比平日更為抒情,剛剛獲得“中國民俗文化專家”職稱的朱獲真第一次參加考古隊的這種會議,對於陳濁星熱情的演講他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驚奇,他眯著眼認真地聽著。


    陳濁星接著道:“這塊碑的出世,印證了地方誌上的一段記載,也說明那個傳說中的宋山很可能就是我們現在正在發掘的宋氏家族的祖墳山,如果真是這樣,那麽在一千多年前的隋代,地球真的迎接了一位來自未知世界的客人!這讓我們的考古發掘工作方向更加明確,我們的重點還在宋照墓,還是在那麵奇怪的牆上,如何打開那麵牆,還需要進一步的尋找線索,當前我們先完成對宋家祠堂最後的發掘工作。”


    陳濁星接著談到那本宋家的書集,一夜下來,他已經發現了幾處疑點,他想借此機會給大家說一說。


    “這本書,內容全是作者對於家庭生活的記敘,枯燥繁瑣,不過其中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作者童年的一個回憶,很象一個夢境或是一個奇幻想象,我把其中的一段讀給大家聽聽。”陳濁星拿出宋家書集攤在桌上。


    “是夜,至中庭,父再囑‘不可睜眼耶’,乃擲杖化一龍,令餘跨之,霎時耳畔風起,刮麵如割,急以手勒龍背,糙如魚甲,不一時,聞父言‘至矣’,龍已不見,父柱杖如前,股猶戰栗,四下鹹顧,身處一山,不知何處也。


    “父緩步上山,輾轉至一穴,深不知幾許,父攜餘前行,未幾,至一壁前,父揮袖撫壁,現一門,昂然而入,為一闊室,燈火琳琅,疑為神仙府也,父繾綣良久,依前乘龍歸,至府,天未曉,問父何所往,笑不答,隻囑‘萬不可告人耶’,自此乃疑父為紫府謫仙矣。”


    陳濁星搖頭晃腦地讀完,“這個故事很象聊齋誌異,宋照將他的兒子帶到一個神秘的洞府遊曆,整個過程類於神話,甚麽騎龍而往,騎龍而歸,這些我們沒必要去深究,關鍵在於那個所謂的神仙洞府,看書中記敘,這個洞府很可能就是我們正在發掘的這座宋照墓,如果是這樣,那麽我們已經來到了文章中所說的洞府石壁前,我們最關心的是怎麽進入這個神秘的洞府,書中對於這一點也說到了,‘父揮袖撫壁,現一門’,並沒有談到甚麽念咒語,掏鑰匙等等這些較為複雜的過程,也許那麵牆使用的類似現代的指紋鎖,很多科幻片也采用了這樣的安保措施,隻要用手指輕輕一按,門就開了,這很有可能!可是主人現在已經死了,屍骨無蹤,那麽是否這扇神奇的門從此再也打不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鬼推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郭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郭往並收藏鬼推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