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你膽子真大
空間存千億物資,後娘帶崽去逃荒 作者:米花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柳盼兒不徐不疾,不卑不亢回答:“回將軍,欽差大人,那是我們村的一個叫李大壯的青年發現的,他不小心胳膊碰到之後,疼痛無比。</p>
後來我們做了試驗,嚴重的可致命,不嚴重的,也會疼痛難忍。麵對那些土匪,我們手無寸鐵,所以我們就想辦法用土坷垃夾著一片金皮樹葉,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用上了。”</p>
此時的李村長嚇得不敢說話,擔心說錯話,沒想到這侄媳婦元青家的,居然膽子這麽大。</p>
欽差顧邵一愣,沒想到居然有如此厲害的東西,“可還有整株?”</p>
柳盼兒伸手指向右邊,回答:“回大人,那邊距離這裏一百丈的距離,就有很多。這些樹葉上有一層細密的白色毛茸茸的刺,這個刺有毒。</p>
它就是這個刺讓人痛苦不堪。去采摘樹葉的時候,最好用棉球堵住鼻孔,閉上嘴巴,否則吸入到身體裏,更加痛苦。”</p>
顧邵點頭,拱拱手,“多謝小娘子,你們也快點收拾東西,趕緊去大渡口。”</p>
柳盼兒感謝,“多謝欽差大人!”</p>
該說的,柳盼兒已經說了,快速從大石堆上下來,往回走。</p>
李村長麵色複雜,心有餘悸,“元青家的,那可是欽差啊,你怎麽敢說話呢?”</p>
柳盼兒一愣,想到了這是禮教森嚴的古代,而不是現代,訕訕笑笑,“村長大叔,你不想想大家都不說話,萬一有更多的官兵被金皮樹葉傷著了,豈不是咱們的錯處?</p>
尤其是那些土坷垃,是我和大嫂做的,要是問罪,還不得先問我的罪啊?所以不管如何,我都得先提醒官兵,減少受傷,撇清咱們的責任。我看那個欽差顧大人,對金皮樹葉感興趣,我說明情況,也隻不過是順手推舟的事情。”</p>
李村長撓撓頭,麵露慶幸,“元青家的,幸虧你大膽,及時說了,要不然有更多的官兵出事,到時候咱們倒黴。”</p>
劉氏一直擔心,想出來看看,但也知道山洞裏隻有孩子,她不能離開。</p>
這一次,李大寶、李蓉等人雖然緊張害怕,但再也不擔心繼母不要他們。</p>
劉氏看到柳盼兒遠遠地跑過來,還以為出大事兒,嚇得兩腿發軟。</p>
柳盼兒快速跑回來,麵帶喜悅,“大嫂,快點帶著孩子收拾東西,官府的人把土匪全部射殺了。咱們快點去大渡口,那邊免費坐船去南方。”</p>
原本還以為沒有退路的劉氏,在聽到柳盼兒的話之後,目瞪口呆,驚喜萬分,“三弟妹,咱們······咱們真的可以過河了嗎?”</p>
“是的,聽我的沒錯。”柳盼兒回答,看到幾個孩子傻乎乎的,愣在邊上,“你們幾個也別傻愣愣站著了,快點收拾東西,咱們就能早點過河,去南方。”</p>
李大寶撓頭,“是,娘,我現在就收拾。”</p>
其實在柳盼兒去跟村裏人一起抵擋土匪的時候,劉氏已經帶人把東西都收拾好了,就等著萬一守不住,她們必須鑽入密林躲避。</p>
才不過半刻時間,柳盼兒一家已經收拾妥當。</p>
李大寶牽著家裏的老黃牛,李小寶和李楠坐在牛背上,一些重物,盡量放在老黃牛的身上。大人背著一些輕的包裹,輕裝上陣。</p>
李村長家的動作也不慢,把能帶的東西都帶上了。</p>
周翠花拎著滿滿一口袋的糧食,給柳盼兒送過來,“元青家的,這是咱們村裏那些人逃跑沒帶上的糧食。這都好幾天了,他們沒回來,估計也回不來了。這些糧食咱們帶走,留在這邊,也是浪費。你家的糧食沒了,我給你送點。”</p>
柳盼兒一愣,麵露猶豫,“嬸子,咱們這些糧食,我不要,到了南方,物產豐富,總能找到吃的。咱們留一些糧食在山洞裏,放置在高處,我再留封信,告訴他們能過河了。”</p>
周翠花聽到這話,微微一愣,訕訕回答:“這些糧食留下來,也不一定吃到他們的嘴裏,說不定還會被其他人拿走。現在天氣潮濕,這些糧食再放幾天就生蟲了,也會壞掉。</p>
我知道你是好心,擔心那些逃跑的村民回來之後沒糧食。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在這麽茂密的樹林裏,總能找到吃的,餓不死人。</p>
再者,村裏人除了你公公識字,就是你識字,你寫信,他們估計也看不懂。白費功夫,別折騰了。”</p>
</p>
劉氏也覺得村長嬸子說得對,覺得沒必要留下來糧食,浪費糧食,“三弟妹,我知道你是好心,但留下這些糧食,多數是浪費了。如果將來還能遇到村裏人,咱們再把糧食還回去。”</p>
周翠花點頭,“對,到時候隻要咱們有口吃的,就拉拔村民一把,這樣你心裏就舒坦了。”</p>
柳盼兒見大嬸和大嫂都這麽說,於是點了點頭,“那行,就這麽定下來。嬸子,村民不識字,那我在山洞的牆壁上,用木炭畫畫,他們一看就知道我們過河了,也會從密林裏出來。隻要過了河,到了南方,說不定以後還能遇上。”</p>
柳盼兒雖然急著趕路,但既然拿了別人的糧食,也不能什麽也不做。</p>
於是柳盼兒從滅了的火堆裏拿出來幾根燒黑了的樹枝,在還沒回來的那七家村民的山洞裏牆壁上畫了坐船過河的畫。</p>
寥寥幾筆,惟妙惟肖。</p>
李村長稱讚,“元青家的,你想得真周到,鄉親們如果回來,一定會來山洞看看,就能看到這些畫。”</p>
柳盼兒笑容恬淡,“都是一個村的,同宗同族,互相幫助。一路上,跟著村民一起趕路,更加安全,我心裏一直記著呢。”</p>
“對,人多就力量大。”李村長點頭,對柳盼兒的印象更好,看來以前誤會柳氏了,“畫好了,咱們趕緊走,別耽擱了。”</p>
李家村和趙家村,還有劉家村的人再次匯合在一起,一起原路返回。</p>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現在的人隻有原來的七成。那天夜裏逃跑,很多人死了傷了,甚至沒有回來。</p>
大家心情低落,默默不語。</p>
李大寶一邊牽著牛,一邊哭。</p>
柳盼兒見狀,走過來,小聲問:“大寶,你是不是累了?要不我和大嫂背著小寶和李楠,你到老黃牛背上坐一會兒?”</p>
後來我們做了試驗,嚴重的可致命,不嚴重的,也會疼痛難忍。麵對那些土匪,我們手無寸鐵,所以我們就想辦法用土坷垃夾著一片金皮樹葉,以備不時之需,沒想到用上了。”</p>
此時的李村長嚇得不敢說話,擔心說錯話,沒想到這侄媳婦元青家的,居然膽子這麽大。</p>
欽差顧邵一愣,沒想到居然有如此厲害的東西,“可還有整株?”</p>
柳盼兒伸手指向右邊,回答:“回大人,那邊距離這裏一百丈的距離,就有很多。這些樹葉上有一層細密的白色毛茸茸的刺,這個刺有毒。</p>
它就是這個刺讓人痛苦不堪。去采摘樹葉的時候,最好用棉球堵住鼻孔,閉上嘴巴,否則吸入到身體裏,更加痛苦。”</p>
顧邵點頭,拱拱手,“多謝小娘子,你們也快點收拾東西,趕緊去大渡口。”</p>
柳盼兒感謝,“多謝欽差大人!”</p>
該說的,柳盼兒已經說了,快速從大石堆上下來,往回走。</p>
李村長麵色複雜,心有餘悸,“元青家的,那可是欽差啊,你怎麽敢說話呢?”</p>
柳盼兒一愣,想到了這是禮教森嚴的古代,而不是現代,訕訕笑笑,“村長大叔,你不想想大家都不說話,萬一有更多的官兵被金皮樹葉傷著了,豈不是咱們的錯處?</p>
尤其是那些土坷垃,是我和大嫂做的,要是問罪,還不得先問我的罪啊?所以不管如何,我都得先提醒官兵,減少受傷,撇清咱們的責任。我看那個欽差顧大人,對金皮樹葉感興趣,我說明情況,也隻不過是順手推舟的事情。”</p>
李村長撓撓頭,麵露慶幸,“元青家的,幸虧你大膽,及時說了,要不然有更多的官兵出事,到時候咱們倒黴。”</p>
劉氏一直擔心,想出來看看,但也知道山洞裏隻有孩子,她不能離開。</p>
這一次,李大寶、李蓉等人雖然緊張害怕,但再也不擔心繼母不要他們。</p>
劉氏看到柳盼兒遠遠地跑過來,還以為出大事兒,嚇得兩腿發軟。</p>
柳盼兒快速跑回來,麵帶喜悅,“大嫂,快點帶著孩子收拾東西,官府的人把土匪全部射殺了。咱們快點去大渡口,那邊免費坐船去南方。”</p>
原本還以為沒有退路的劉氏,在聽到柳盼兒的話之後,目瞪口呆,驚喜萬分,“三弟妹,咱們······咱們真的可以過河了嗎?”</p>
“是的,聽我的沒錯。”柳盼兒回答,看到幾個孩子傻乎乎的,愣在邊上,“你們幾個也別傻愣愣站著了,快點收拾東西,咱們就能早點過河,去南方。”</p>
李大寶撓頭,“是,娘,我現在就收拾。”</p>
其實在柳盼兒去跟村裏人一起抵擋土匪的時候,劉氏已經帶人把東西都收拾好了,就等著萬一守不住,她們必須鑽入密林躲避。</p>
才不過半刻時間,柳盼兒一家已經收拾妥當。</p>
李大寶牽著家裏的老黃牛,李小寶和李楠坐在牛背上,一些重物,盡量放在老黃牛的身上。大人背著一些輕的包裹,輕裝上陣。</p>
李村長家的動作也不慢,把能帶的東西都帶上了。</p>
周翠花拎著滿滿一口袋的糧食,給柳盼兒送過來,“元青家的,這是咱們村裏那些人逃跑沒帶上的糧食。這都好幾天了,他們沒回來,估計也回不來了。這些糧食咱們帶走,留在這邊,也是浪費。你家的糧食沒了,我給你送點。”</p>
柳盼兒一愣,麵露猶豫,“嬸子,咱們這些糧食,我不要,到了南方,物產豐富,總能找到吃的。咱們留一些糧食在山洞裏,放置在高處,我再留封信,告訴他們能過河了。”</p>
周翠花聽到這話,微微一愣,訕訕回答:“這些糧食留下來,也不一定吃到他們的嘴裏,說不定還會被其他人拿走。現在天氣潮濕,這些糧食再放幾天就生蟲了,也會壞掉。</p>
我知道你是好心,擔心那些逃跑的村民回來之後沒糧食。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在這麽茂密的樹林裏,總能找到吃的,餓不死人。</p>
再者,村裏人除了你公公識字,就是你識字,你寫信,他們估計也看不懂。白費功夫,別折騰了。”</p>
</p>
劉氏也覺得村長嬸子說得對,覺得沒必要留下來糧食,浪費糧食,“三弟妹,我知道你是好心,但留下這些糧食,多數是浪費了。如果將來還能遇到村裏人,咱們再把糧食還回去。”</p>
周翠花點頭,“對,到時候隻要咱們有口吃的,就拉拔村民一把,這樣你心裏就舒坦了。”</p>
柳盼兒見大嬸和大嫂都這麽說,於是點了點頭,“那行,就這麽定下來。嬸子,村民不識字,那我在山洞的牆壁上,用木炭畫畫,他們一看就知道我們過河了,也會從密林裏出來。隻要過了河,到了南方,說不定以後還能遇上。”</p>
柳盼兒雖然急著趕路,但既然拿了別人的糧食,也不能什麽也不做。</p>
於是柳盼兒從滅了的火堆裏拿出來幾根燒黑了的樹枝,在還沒回來的那七家村民的山洞裏牆壁上畫了坐船過河的畫。</p>
寥寥幾筆,惟妙惟肖。</p>
李村長稱讚,“元青家的,你想得真周到,鄉親們如果回來,一定會來山洞看看,就能看到這些畫。”</p>
柳盼兒笑容恬淡,“都是一個村的,同宗同族,互相幫助。一路上,跟著村民一起趕路,更加安全,我心裏一直記著呢。”</p>
“對,人多就力量大。”李村長點頭,對柳盼兒的印象更好,看來以前誤會柳氏了,“畫好了,咱們趕緊走,別耽擱了。”</p>
李家村和趙家村,還有劉家村的人再次匯合在一起,一起原路返回。</p>
令人感到難過的是,現在的人隻有原來的七成。那天夜裏逃跑,很多人死了傷了,甚至沒有回來。</p>
大家心情低落,默默不語。</p>
李大寶一邊牽著牛,一邊哭。</p>
柳盼兒見狀,走過來,小聲問:“大寶,你是不是累了?要不我和大嫂背著小寶和李楠,你到老黃牛背上坐一會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