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兩夜的火車,對於旅途中的人們來說雖然是一種煎熬,但是每當看到軌道邊美麗的風景,回憶起自己故鄉的樣子,人們也總會覺得這等待是值得的。
母親的腦袋靠在父親的肩膀上,父親則看著窗外,火車鳴笛聲告訴他們火車就要到站了,父親不願意吵醒正在熟睡的妻子,勉強聳了聳肩。
母親睜開了眼睛,睡眼惺忪的她看了看窗戶外麵,進入的站台上寫著“三川省”三個大字,看到這一幕的她瞬間醒了過來,時隔三年,自己終於回到了家鄉,離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遠了。
火車慢慢的停在了三川站,父親把行李箱拿了下來,牽著母親的手下了火車。
坐過火車的人都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從擁擠的車廂下來後呼吸一口外麵的空氣就會神清氣爽,父親和母親下車後立即拋下了一路上的疲憊,結伴出了站,尋找去大山的汽車。
因為母親住的山村比較偏遠,隻能坐客車到縣城然後趁著小三輪車到街上,下車後還得爬一段山路才能。
但是為了回鄉,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川人說話不說普通話,所以父親在一路上跟人溝通成為了一個問題。就算他指手畫腳對著一個餐館老板要碗麵,老板也隻會對臉懵逼。
這個時候,母親起了很大的作用,流利的地方話貼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仿佛母親一開口就會獲得周圍所有人友好的對待。
墊了墊肚子之後,夫妻兩個找到了去縣城的客車,買完票之後,父親就拉著他的妻子坐在位子上,坐上回娘家的車,就算幾乎兩天沒有睡著的兩個人也不願意放過路邊的每一個美景。
父親的家鄉很少有山,基本都是平地,他年少時也去過很多地方,但來到了母親的家鄉,卻依舊為大山的美景所癡迷。
他幾乎是一直睜著眼看著窗外,如果可以讓他選擇,他寧願在大山中出生,過著無憂無慮的農民生活,至少不用像現在這樣一塌糊塗。
但是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後悔也沒用,不如多看兩眼美好的東西,把這些記憶帶回自己的家鄉,把故事講給朋友聽。
從火車站到母親故鄉的縣城要四個小時,對其他人來說百無聊賴的一段路程在我父母眼裏卻充滿著無限的樂趣。
到縣城的時候,已經是正午了,一路顛簸過來,兩人的胃表明了並不像消化任何東西,於是兩個人沒有吃任何東西,上了個廁所買了瓶水就找三輪車去了。
在這樣地方,有很多這樣的三輪車,基本上都是中年人騎得,一般都是農民閑來無事賺點外快,這個季節農田裏並不忙,所以這樣的三輪車在縣城大街上真的是隨處可見。
母親給老家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快要到了,外婆就趕緊召集了很多人到村口等著了。
三輪車走山路非常顛婆,一路上除了父親留下唯一的記憶就是屁股很疼。
有些地方,父親一輩子也忘不了,三輪車師傅甚至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三路上騎行,那掉下去可就是萬丈深淵,父親在下車後多給了師傅二十塊錢,雖然父親也算不上是城裏人,要說他這輩子佩服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這個無名又樸實的師傅。
街上的人不算多,因為已經是正午了,買東西的都已經回家吃飯了,母親領著父親走了一段山路,就走到了母親老家的村口。
這一幕是父親和母親此生最感動的畫麵之一,母親的所有親戚鄰居還有自己兒時的玩伴全都赤著腳卷起褲管站在泥濘的山路上,等待著父親和母親的到來。
外婆站在隊伍的最前麵,看到母親的那一刻,直接就走上來抱住了母親。
時隔三年,母女相見,沒有什麽特別的話要說,唯一最真實的表達就是兩人此時眼眶上的淚水。
父親微笑看著擁抱在一起的母女兩,看著外婆身後的中年男人眼眶也有些紅潤便明白了那個應該是自己的嶽父。
父親走上前,握住了外公伸出來的手:
“爸,我是民豐,張樺的丈夫。”
外婆裂開嘴笑了笑:
“我知道,我知道,小夥子長得蠻精神的嘛,看來我們家張樺眼光還不錯啊。”
父親也迎合著笑了起來。
男人和男人之間的交流不會像女人那樣如膠似漆,但往往很真實,很實在。
母親幫外婆擦了擦眼淚,外婆幫母親也擦了一下,就拉著父親和母親的手,把他們領回了家裏。
父親的老家是那種很複古的木頭房子,主梁還有支杆都是原木,其他的是泥土砌出來的,在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房子但是少之又少。
聽父親說那種房子冬暖夏涼,內部構造十分精妙,同樣是從事建築業的,他很欽佩那個造房子的人。
三川是個出了名的能吃辣的地方,任何菜都能讓味蕾來一次烈火中燒。外婆還沒來得及跟母親敘舊就直接帶著幾個婦人走進了廚房準備起了飯菜,父親和母親則坐在院子裏和外公還有那些親戚朋友們說長道短。
山裏的人很向往父親說的那些城市,父親也很羨慕山裏的人那種安靜祥和的日子。
聊了快好一會兒了,父親和母親因為長時間坐車的不良反應也消失了,頓時覺得肚子裏有些饑餓,正好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山裏的人總是很好客,給我的父母準備的飯菜都是各家各戶拿出來的東西做成的,做了滿滿一桌子。很多人圍在一張大桌子上,其中有大舅舅,小舅舅,大舅媽,外公和外婆,還有一些看著母親長大的人。
大舅婆此時也懷有身孕,她聯合著外婆一直在餐桌上聊起了孩子,父親則和兩個舅舅還有外公聊起了男人的一些話題。其實父親是不怎麽能吃辣的,但是為了入鄉隨俗,父親也嚐了嚐。
他不得不感歎大山裏的子民,母親的家鄉菜雖然辣出了一種境界,但是卻十分的美味。
然而,晚上的父親一直在拉肚子。
吃完飯後,婦人們去收拾東西了,外婆則拉著母親到門口坐著邊嗑瓜子邊聊起了家常。外公則領著父親到茶田裏去看看。
父親聽母親提起過家裏是種茶的,在父親的家鄉也有茶田,但是這大山裏的茶田確實讓父親十分驚豔:漫山遍野全都是茶田,一片綠色從山頂到山底,因為剛下過雨,就接近春天了,這個時候的茶葉其實也算不錯,有幾個茶農正在田埂間采茶。
這樣的場景確實感染了父親,得虧自己腦袋一熱想著來來三川這一出,不然怎麽能看到這麽美的大山。
因為父親聽不懂外公在講什麽,所以兩個人一直都是在看風景很少說話,父親抽著帶濾嘴的香煙,外公則拿著跟煙管吸食土煙草。
外公在我的印象裏也是這樣一個形象,總是拿著一根煙杆子搬著一張臉跟誰都欠了他錢似的,但實際上是因為外公當赤腳醫生當了幾十年看遍了這個大山裏的病痛才變成了這個樣子。
父親剛走到梯田上,就聽到遠方傳來了一陣歌聲,父親想起來大山裏的子民會唱山歌,是一個小姑娘唱的,旋律很優美,雖然聽不懂歌詞內容,伴著歌聲看著美景,這三川一行在父親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小舅舅是個老師,全村子隻有他一個人能完全聽懂父親在說些什麽,父親也挺願意跟小舅舅聊天。
“姐夫,你們那是不是條件不錯,隨處可以看見汽車和高樓。”
“不是啊,姐夫其實也是個農村裏,隻是離城市比較近罷了。”
小舅舅裸遊所悟的點了點頭,父親看著梯田裏遊動著的小魚,好像拋開了所有煩惱,忘掉了之前的所有不愉快,想把自己的一切投身到這大山中。
很快,天色就不早了,外公領著父親回了家,一下午,母親把自己這幾年的所有經曆都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外婆有些心疼自己的女人,但是看見自己女婿對自己的閨女還不錯,也露出了欣慰的顏色。
……
奶奶騎著自行車到了自己的娘家:
“弟弟,我回來了。”
大舅公從家裏出來,看著背著個小包的奶奶:
“阿姐,你怎麽來了啊。”
“他們小兩口到三川去了,就留我一個人在家,我尋思來你這住兩天。”
“行。
大舅公幫奶奶把包放到了屋子裏,把自行車也推進了家裏。
大舅公是個老實的養豬的,雖然收入不多,但為人樸實,有個女兒,日子過的也還算不錯。
母親回了自己的老家,無比的開心。奶奶回了自己的娘家,心裏卻有說不完的委屈想跟自己的弟兄傾訴。
母親的腦袋靠在父親的肩膀上,父親則看著窗外,火車鳴笛聲告訴他們火車就要到站了,父親不願意吵醒正在熟睡的妻子,勉強聳了聳肩。
母親睜開了眼睛,睡眼惺忪的她看了看窗戶外麵,進入的站台上寫著“三川省”三個大字,看到這一幕的她瞬間醒了過來,時隔三年,自己終於回到了家鄉,離自己的父母已經不遠了。
火車慢慢的停在了三川站,父親把行李箱拿了下來,牽著母親的手下了火車。
坐過火車的人都應該都有這樣的感受,從擁擠的車廂下來後呼吸一口外麵的空氣就會神清氣爽,父親和母親下車後立即拋下了一路上的疲憊,結伴出了站,尋找去大山的汽車。
因為母親住的山村比較偏遠,隻能坐客車到縣城然後趁著小三輪車到街上,下車後還得爬一段山路才能。
但是為了回鄉,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三川人說話不說普通話,所以父親在一路上跟人溝通成為了一個問題。就算他指手畫腳對著一個餐館老板要碗麵,老板也隻會對臉懵逼。
這個時候,母親起了很大的作用,流利的地方話貼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仿佛母親一開口就會獲得周圍所有人友好的對待。
墊了墊肚子之後,夫妻兩個找到了去縣城的客車,買完票之後,父親就拉著他的妻子坐在位子上,坐上回娘家的車,就算幾乎兩天沒有睡著的兩個人也不願意放過路邊的每一個美景。
父親的家鄉很少有山,基本都是平地,他年少時也去過很多地方,但來到了母親的家鄉,卻依舊為大山的美景所癡迷。
他幾乎是一直睜著眼看著窗外,如果可以讓他選擇,他寧願在大山中出生,過著無憂無慮的農民生活,至少不用像現在這樣一塌糊塗。
但是事情都已經這樣了,後悔也沒用,不如多看兩眼美好的東西,把這些記憶帶回自己的家鄉,把故事講給朋友聽。
從火車站到母親故鄉的縣城要四個小時,對其他人來說百無聊賴的一段路程在我父母眼裏卻充滿著無限的樂趣。
到縣城的時候,已經是正午了,一路顛簸過來,兩人的胃表明了並不像消化任何東西,於是兩個人沒有吃任何東西,上了個廁所買了瓶水就找三輪車去了。
在這樣地方,有很多這樣的三輪車,基本上都是中年人騎得,一般都是農民閑來無事賺點外快,這個季節農田裏並不忙,所以這樣的三輪車在縣城大街上真的是隨處可見。
母親給老家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快要到了,外婆就趕緊召集了很多人到村口等著了。
三輪車走山路非常顛婆,一路上除了父親留下唯一的記憶就是屁股很疼。
有些地方,父親一輩子也忘不了,三輪車師傅甚至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三路上騎行,那掉下去可就是萬丈深淵,父親在下車後多給了師傅二十塊錢,雖然父親也算不上是城裏人,要說他這輩子佩服幾個人,其中一個就是這個無名又樸實的師傅。
街上的人不算多,因為已經是正午了,買東西的都已經回家吃飯了,母親領著父親走了一段山路,就走到了母親老家的村口。
這一幕是父親和母親此生最感動的畫麵之一,母親的所有親戚鄰居還有自己兒時的玩伴全都赤著腳卷起褲管站在泥濘的山路上,等待著父親和母親的到來。
外婆站在隊伍的最前麵,看到母親的那一刻,直接就走上來抱住了母親。
時隔三年,母女相見,沒有什麽特別的話要說,唯一最真實的表達就是兩人此時眼眶上的淚水。
父親微笑看著擁抱在一起的母女兩,看著外婆身後的中年男人眼眶也有些紅潤便明白了那個應該是自己的嶽父。
父親走上前,握住了外公伸出來的手:
“爸,我是民豐,張樺的丈夫。”
外婆裂開嘴笑了笑:
“我知道,我知道,小夥子長得蠻精神的嘛,看來我們家張樺眼光還不錯啊。”
父親也迎合著笑了起來。
男人和男人之間的交流不會像女人那樣如膠似漆,但往往很真實,很實在。
母親幫外婆擦了擦眼淚,外婆幫母親也擦了一下,就拉著父親和母親的手,把他們領回了家裏。
父親的老家是那種很複古的木頭房子,主梁還有支杆都是原木,其他的是泥土砌出來的,在我的家鄉也有這樣的房子但是少之又少。
聽父親說那種房子冬暖夏涼,內部構造十分精妙,同樣是從事建築業的,他很欽佩那個造房子的人。
三川是個出了名的能吃辣的地方,任何菜都能讓味蕾來一次烈火中燒。外婆還沒來得及跟母親敘舊就直接帶著幾個婦人走進了廚房準備起了飯菜,父親和母親則坐在院子裏和外公還有那些親戚朋友們說長道短。
山裏的人很向往父親說的那些城市,父親也很羨慕山裏的人那種安靜祥和的日子。
聊了快好一會兒了,父親和母親因為長時間坐車的不良反應也消失了,頓時覺得肚子裏有些饑餓,正好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
山裏的人總是很好客,給我的父母準備的飯菜都是各家各戶拿出來的東西做成的,做了滿滿一桌子。很多人圍在一張大桌子上,其中有大舅舅,小舅舅,大舅媽,外公和外婆,還有一些看著母親長大的人。
大舅婆此時也懷有身孕,她聯合著外婆一直在餐桌上聊起了孩子,父親則和兩個舅舅還有外公聊起了男人的一些話題。其實父親是不怎麽能吃辣的,但是為了入鄉隨俗,父親也嚐了嚐。
他不得不感歎大山裏的子民,母親的家鄉菜雖然辣出了一種境界,但是卻十分的美味。
然而,晚上的父親一直在拉肚子。
吃完飯後,婦人們去收拾東西了,外婆則拉著母親到門口坐著邊嗑瓜子邊聊起了家常。外公則領著父親到茶田裏去看看。
父親聽母親提起過家裏是種茶的,在父親的家鄉也有茶田,但是這大山裏的茶田確實讓父親十分驚豔:漫山遍野全都是茶田,一片綠色從山頂到山底,因為剛下過雨,就接近春天了,這個時候的茶葉其實也算不錯,有幾個茶農正在田埂間采茶。
這樣的場景確實感染了父親,得虧自己腦袋一熱想著來來三川這一出,不然怎麽能看到這麽美的大山。
因為父親聽不懂外公在講什麽,所以兩個人一直都是在看風景很少說話,父親抽著帶濾嘴的香煙,外公則拿著跟煙管吸食土煙草。
外公在我的印象裏也是這樣一個形象,總是拿著一根煙杆子搬著一張臉跟誰都欠了他錢似的,但實際上是因為外公當赤腳醫生當了幾十年看遍了這個大山裏的病痛才變成了這個樣子。
父親剛走到梯田上,就聽到遠方傳來了一陣歌聲,父親想起來大山裏的子民會唱山歌,是一個小姑娘唱的,旋律很優美,雖然聽不懂歌詞內容,伴著歌聲看著美景,這三川一行在父親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小舅舅是個老師,全村子隻有他一個人能完全聽懂父親在說些什麽,父親也挺願意跟小舅舅聊天。
“姐夫,你們那是不是條件不錯,隨處可以看見汽車和高樓。”
“不是啊,姐夫其實也是個農村裏,隻是離城市比較近罷了。”
小舅舅裸遊所悟的點了點頭,父親看著梯田裏遊動著的小魚,好像拋開了所有煩惱,忘掉了之前的所有不愉快,想把自己的一切投身到這大山中。
很快,天色就不早了,外公領著父親回了家,一下午,母親把自己這幾年的所有經曆都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外婆有些心疼自己的女人,但是看見自己女婿對自己的閨女還不錯,也露出了欣慰的顏色。
……
奶奶騎著自行車到了自己的娘家:
“弟弟,我回來了。”
大舅公從家裏出來,看著背著個小包的奶奶:
“阿姐,你怎麽來了啊。”
“他們小兩口到三川去了,就留我一個人在家,我尋思來你這住兩天。”
“行。
大舅公幫奶奶把包放到了屋子裏,把自行車也推進了家裏。
大舅公是個老實的養豬的,雖然收入不多,但為人樸實,有個女兒,日子過的也還算不錯。
母親回了自己的老家,無比的開心。奶奶回了自己的娘家,心裏卻有說不完的委屈想跟自己的弟兄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