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這幾日寢食難安,深刻體會到了一國之君不是好當的呀。首先就要求你必須具備過硬的心裏素質、堅強的意誌品質。劉哲就親身經曆了一次這樣的真刀真槍的曆練,雖然他不在第一線,可在帷幄之中的指揮也是一種致命的煎熬。
劉哲看了看身邊的諸葛亮,也是幾天無眠,兩眼深陷。誰說大神就不用操心了,誰說運籌帷幄就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殘酷的戰爭考驗麵前,一視同仁,隻不過強者更有韌性,不易表露而已。
劉哲喝了一口甘甜爽潤的蒙頂茶,吩咐道:“備禦膳,朕要和丞相痛飲幾杯。”好長時間不喝酒,劉哲的酒癮犯了。
諸葛亮笑道:“陛下,莫急,還有出戲要陛下去演。”
諸葛亮這些日子總愛開些玩笑,一會是山人自有妙計,一會是且請陛下放心觀山景,今天又出主意讓劉哲演出戲,諸葛丞相還真是個很風趣的人啊。
仗既然已然開打,那劉哲也就沒有必要再躲在永安宮裏裝死了,是該向東吳攤牌的時候了。劉哲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
劉哲道:“是,朕得意的早了,仗還未打完呐,來,抬朕的雙股劍來,朕要禦駕親征。”劉哲到現在還沒見過自己的雙股劍什麽模樣的,他總想著自己親自上陣殺敵,建功立業,光照千古。
諸葛亮忙止住道:“哎,哎,陛下,臣不是要陛下親冒刀矢,上陣殺敵。”
“哦,”劉哲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狡黠地笑道:“臣是想讓陛下去氣氣東吳君臣。”人逢喜事精神爽,諸葛亮好像一下年輕了十歲,不,十五歲,二十六歲剛出茅廬的諸葛亮,清秀的臉龐上帶著些揶揄的壞笑,劉哲欣慰,看來由於自己在三國時空的橫空出世,三國曆史必將改寫,不,已經開始改寫,這不,諸葛亮已變年輕了。
秭歸,劉哲帶鳳翅金冠,披黃金鎖子連環甲,外罩團龍赭黃袍,騎一匹大宛良馬,身後黃羅傘蓋,禦林衛士,持戈仗戟。
李嚴率眾將士列方陣等待皇帝陛下檢閱軍容。劉哲第一次經曆此種大場麵,略微有些心慌,不由斜眼看向身後的諸葛亮,劉哲現在還缺少一種君臨天下的自信,他內心深處還有很頑固的惰性和較強的依賴性。
劉哲很快被震撼了,皇帝的車駕經過方陣時,軍中的歡呼聲聲震天地,撼山摧嶽。
“吾皇萬歲!”
“蜀漢威武!”
“興複漢室!”
口號聲整齊劃一,發自肺腑。
這是皇帝近一年來首次在軍中露麵,特別是前一段傳說陛下已駕崩,士卒無不痛哭流涕,皇帝一死,蜀漢又當如何?這個時代國家的命運都是維係在至高無上的帝王身上的,蜀漢更是一個建立在劉備個人威信之上的特殊政權。
皇帝無恙,如果不是一部花白的胡須,看皇帝的精神狀態,堪比二十歲的年輕人。
劉哲是個天生喜歡大場麵的人,麵對眼前的宏大場景,他不怯場,他有一種莫名的興奮與衝動,這就是朕的士卒,絕對忠於朕的衛士,朕的江山社稷!
劉哲精神亢奮,一掃多日以來的病容,整個人歡得好似風中旗、浪中魚。皇帝的亢奮狀態明顯感染了士卒的情緒,不少人已是淚流滿麵,不能自已了。
李嚴也是無比的振奮,他在永安宮覲見皇帝時,還親眼目睹過那時皇帝憔悴的病容,為皇帝的健康而夙夜憂歎,一個月,僅僅一個月,皇帝大愈,就以這副天容道貌神奇地出現閱兵場上。
李嚴緊握韁繩的手心裏滲出了汗水,激動,亢奮,淚眼模糊,遠遠看見皇帝的車駕好似有一片紫氣東來,國之將興,必有禎祥,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檢閱過後,劉哲立即下詔,肅清殘敵,準備增援宜都的趙雲,畢竟那裏才是主戰場,趙雲麵對優勢之敵,攻城作戰,宜都一定打得異常激烈。
戰報呈上:收複秭歸,斬首兩千,歸降兩千,活捉賊將李異、劉阿。
魏延要拿二將頭顱祭旗,劉哲急止,勸降二將,畢竟現在蜀中缺人,這二人雖無大能,做為偏副將佐還是有用的。
劉哲率左右護軍關興、張苞坐鎮秭歸,命李嚴率一支偏師,盯住襄陽的曹魏,魏延率主力馳援趙雲。廖化、鄧芝從蜀中催運糧草。董允為丞相府參軍,在諸葛亮回cd前,暫署丞相事,蔣琬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調吳懿、吳班守漢中,這兩位是劉備的大舅哥,貼心可靠。
安排完畢,魏延軍剛出發。探馬來報:趙雲已取了宜都,請陛下移師宜都城。
“好一個常山趙子龍!”劉哲對趙雲隻有讚歎。
原來,潘璋在宜都久守,不見援軍到來,又聽聞秭歸已失,遂自作主張,出城決戰,被趙雲一槍挑於馬下。潘璋比原著中多活了幾天,最終還是一命嗚呼,看來這赤兔馬可不是好騎的。
劉哲聞訊大喜過望,和諸葛亮一起帶兵入宜都。
劉哲和諸葛亮、趙雲立於宜都城頭。這城高不過數丈,土石砌成,一番激戰過後,已是殘垣斷壁,滿目蕭索。
劉哲這些日子沒少惡補軍事地理,宜都的重要性他早已了然於胸,這裏一定要建成一個經得起衝擊的堅固堡壘。關羽接手荊州,隻顧向北方發展,忽視了和蜀中相連的這條生命線,才被東吳鑽了空子。
劉哲一進城就立即查看地形,增補城池。他根據自己的一些記憶,畫了一張宜都新城圖,新城包括內城、外城兩道防禦,內外城都設有敵樓、箭樓,外有甕城和馬麵牆,安裝了蜀漢最先進的弩機,做到城池全方位無死角防禦。
劉哲又命引入水源,一麵供給城中用水,一麵加寬護城河,即所謂深溝壁壘。
劉哲看看城防再沒有什麽問題了,稍微放下心來。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溝通宜都與cd的聯係,這件事已經在劉哲心中盤算很久了。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權能橫跨荊、益這兩大州,原因是什麽呢?交通!山路難行,通訊不便。
這是蜀漢政權打出四川的硬傷。
解決運輸問題,既要快捷又要方便。
劉哲知道,每次打仗西蜀的糧草運輸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牽扯了蜀軍很大的精力,有時不得不留下最得力的大將來專門做運輸大隊長,十萬人在前方打仗,後方的補給部隊最少也要八萬。每每出現糧草不濟的情況,那隻有一招:撤軍。
劉哲自信,以目前宜都這種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無論魏、吳出動多少人馬,打個三年兩載不成問題,可前提是一定要有糧!
這是蜀國在東西兩線作戰都繞不開的一個嚴重的製約。劉哲決定必須先把這個問題優先解決。
劉哲首先問計諸葛亮,諸葛亮略想了想道:“這裏山路的確崎嶇難行,但不像劍閣蜀道險峰絕壁,臣根據這裏地形地貌特征設計了一種運輸糧草的車輛,但願能暫時緩解一下糧草輸送的問題,想請陛下一觀。”
“木牛流馬!”劉哲喜道。
諸葛亮微微一驚,笑道:“想不到陛下也聽說過這種小玩意,臣在漢中使用過這種車輛輸送糧草,很是好用,希望可以起到奇效。”
木牛流馬的確是個小玩意,它做工精巧,諸葛亮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山地的特性,這車是車身狹窄,前後兩輪,輪不固定,類似後世的所謂萬向輪,可以依山勢不斷變換方向,方向的控製全在牛頭,操作是一人在前牽牛,一人在後推車,確實比一般車輛省力不少。
別看這車車身窄,實際載重量可不比一般車輛少,因為它所裝載的貨物不是在車廂裏,而是搭載在牛背上的。
更令劉哲叫絕的是,這車還有一個製動裝置,山路行走最怕的是下坡時車輛失穩滑落,輕者貨物散落,重者車毀人亡。這木牛流馬在牛舌頭上有一個緊急製動裝置,隻要一按牛舌,車就不動了,真是量身定做的“山地車”。
有了木牛流馬,運輸效率的確大幅提高了,可這還不是解決問題的終極手段,
根本出路是:修路。
修好了暢通無阻的大路,才能最終打出四川,才能問鼎中原。當劉哲把這個瘋狂的想法告訴諸葛亮時,一向做事果斷的諸葛丞相犯了難了。
諸葛亮道:“這裏山巒起伏不定,要修一條暢通無阻的大道幾乎不可能,修一條像蜀中那樣的棧道要耗費數十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且這裏並不是絕壁險峰,修棧道也完全沒有必要,”諸葛亮講的一點也不錯,修路這可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啊,費時費力。魏延督軍修路,軍民人等手持槌斧從山岩上把一塊塊大石頭費勁的鑿下來,一塊塊搬運到山下,士卒叫苦連天。
劉哲緊急叫停。這般效率,路沒修通,蜀漢也滅亡了。
怎麽辦?劉哲最依賴的諸葛丞相也沒有辦法了,劉哲隻有靠自己,親力親為。
劉哲要製作黑火藥,開山炸石!
劉哲看了看身邊的諸葛亮,也是幾天無眠,兩眼深陷。誰說大神就不用操心了,誰說運籌帷幄就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在殘酷的戰爭考驗麵前,一視同仁,隻不過強者更有韌性,不易表露而已。
劉哲喝了一口甘甜爽潤的蒙頂茶,吩咐道:“備禦膳,朕要和丞相痛飲幾杯。”好長時間不喝酒,劉哲的酒癮犯了。
諸葛亮笑道:“陛下,莫急,還有出戲要陛下去演。”
諸葛亮這些日子總愛開些玩笑,一會是山人自有妙計,一會是且請陛下放心觀山景,今天又出主意讓劉哲演出戲,諸葛丞相還真是個很風趣的人啊。
仗既然已然開打,那劉哲也就沒有必要再躲在永安宮裏裝死了,是該向東吳攤牌的時候了。劉哲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
劉哲道:“是,朕得意的早了,仗還未打完呐,來,抬朕的雙股劍來,朕要禦駕親征。”劉哲到現在還沒見過自己的雙股劍什麽模樣的,他總想著自己親自上陣殺敵,建功立業,光照千古。
諸葛亮忙止住道:“哎,哎,陛下,臣不是要陛下親冒刀矢,上陣殺敵。”
“哦,”劉哲看著諸葛亮。
諸葛亮狡黠地笑道:“臣是想讓陛下去氣氣東吳君臣。”人逢喜事精神爽,諸葛亮好像一下年輕了十歲,不,十五歲,二十六歲剛出茅廬的諸葛亮,清秀的臉龐上帶著些揶揄的壞笑,劉哲欣慰,看來由於自己在三國時空的橫空出世,三國曆史必將改寫,不,已經開始改寫,這不,諸葛亮已變年輕了。
秭歸,劉哲帶鳳翅金冠,披黃金鎖子連環甲,外罩團龍赭黃袍,騎一匹大宛良馬,身後黃羅傘蓋,禦林衛士,持戈仗戟。
李嚴率眾將士列方陣等待皇帝陛下檢閱軍容。劉哲第一次經曆此種大場麵,略微有些心慌,不由斜眼看向身後的諸葛亮,劉哲現在還缺少一種君臨天下的自信,他內心深處還有很頑固的惰性和較強的依賴性。
劉哲很快被震撼了,皇帝的車駕經過方陣時,軍中的歡呼聲聲震天地,撼山摧嶽。
“吾皇萬歲!”
“蜀漢威武!”
“興複漢室!”
口號聲整齊劃一,發自肺腑。
這是皇帝近一年來首次在軍中露麵,特別是前一段傳說陛下已駕崩,士卒無不痛哭流涕,皇帝一死,蜀漢又當如何?這個時代國家的命運都是維係在至高無上的帝王身上的,蜀漢更是一個建立在劉備個人威信之上的特殊政權。
皇帝無恙,如果不是一部花白的胡須,看皇帝的精神狀態,堪比二十歲的年輕人。
劉哲是個天生喜歡大場麵的人,麵對眼前的宏大場景,他不怯場,他有一種莫名的興奮與衝動,這就是朕的士卒,絕對忠於朕的衛士,朕的江山社稷!
劉哲精神亢奮,一掃多日以來的病容,整個人歡得好似風中旗、浪中魚。皇帝的亢奮狀態明顯感染了士卒的情緒,不少人已是淚流滿麵,不能自已了。
李嚴也是無比的振奮,他在永安宮覲見皇帝時,還親眼目睹過那時皇帝憔悴的病容,為皇帝的健康而夙夜憂歎,一個月,僅僅一個月,皇帝大愈,就以這副天容道貌神奇地出現閱兵場上。
李嚴緊握韁繩的手心裏滲出了汗水,激動,亢奮,淚眼模糊,遠遠看見皇帝的車駕好似有一片紫氣東來,國之將興,必有禎祥,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檢閱過後,劉哲立即下詔,肅清殘敵,準備增援宜都的趙雲,畢竟那裏才是主戰場,趙雲麵對優勢之敵,攻城作戰,宜都一定打得異常激烈。
戰報呈上:收複秭歸,斬首兩千,歸降兩千,活捉賊將李異、劉阿。
魏延要拿二將頭顱祭旗,劉哲急止,勸降二將,畢竟現在蜀中缺人,這二人雖無大能,做為偏副將佐還是有用的。
劉哲率左右護軍關興、張苞坐鎮秭歸,命李嚴率一支偏師,盯住襄陽的曹魏,魏延率主力馳援趙雲。廖化、鄧芝從蜀中催運糧草。董允為丞相府參軍,在諸葛亮回cd前,暫署丞相事,蔣琬為侍中,兼領虎賁中郎將,統率宮中宿衛親兵。調吳懿、吳班守漢中,這兩位是劉備的大舅哥,貼心可靠。
安排完畢,魏延軍剛出發。探馬來報:趙雲已取了宜都,請陛下移師宜都城。
“好一個常山趙子龍!”劉哲對趙雲隻有讚歎。
原來,潘璋在宜都久守,不見援軍到來,又聽聞秭歸已失,遂自作主張,出城決戰,被趙雲一槍挑於馬下。潘璋比原著中多活了幾天,最終還是一命嗚呼,看來這赤兔馬可不是好騎的。
劉哲聞訊大喜過望,和諸葛亮一起帶兵入宜都。
劉哲和諸葛亮、趙雲立於宜都城頭。這城高不過數丈,土石砌成,一番激戰過後,已是殘垣斷壁,滿目蕭索。
劉哲這些日子沒少惡補軍事地理,宜都的重要性他早已了然於胸,這裏一定要建成一個經得起衝擊的堅固堡壘。關羽接手荊州,隻顧向北方發展,忽視了和蜀中相連的這條生命線,才被東吳鑽了空子。
劉哲一進城就立即查看地形,增補城池。他根據自己的一些記憶,畫了一張宜都新城圖,新城包括內城、外城兩道防禦,內外城都設有敵樓、箭樓,外有甕城和馬麵牆,安裝了蜀漢最先進的弩機,做到城池全方位無死角防禦。
劉哲又命引入水源,一麵供給城中用水,一麵加寬護城河,即所謂深溝壁壘。
劉哲看看城防再沒有什麽問題了,稍微放下心來。接下來還有一件大事要做,那就是溝通宜都與cd的聯係,這件事已經在劉哲心中盤算很久了。曆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權能橫跨荊、益這兩大州,原因是什麽呢?交通!山路難行,通訊不便。
這是蜀漢政權打出四川的硬傷。
解決運輸問題,既要快捷又要方便。
劉哲知道,每次打仗西蜀的糧草運輸都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牽扯了蜀軍很大的精力,有時不得不留下最得力的大將來專門做運輸大隊長,十萬人在前方打仗,後方的補給部隊最少也要八萬。每每出現糧草不濟的情況,那隻有一招:撤軍。
劉哲自信,以目前宜都這種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無論魏、吳出動多少人馬,打個三年兩載不成問題,可前提是一定要有糧!
這是蜀國在東西兩線作戰都繞不開的一個嚴重的製約。劉哲決定必須先把這個問題優先解決。
劉哲首先問計諸葛亮,諸葛亮略想了想道:“這裏山路的確崎嶇難行,但不像劍閣蜀道險峰絕壁,臣根據這裏地形地貌特征設計了一種運輸糧草的車輛,但願能暫時緩解一下糧草輸送的問題,想請陛下一觀。”
“木牛流馬!”劉哲喜道。
諸葛亮微微一驚,笑道:“想不到陛下也聽說過這種小玩意,臣在漢中使用過這種車輛輸送糧草,很是好用,希望可以起到奇效。”
木牛流馬的確是個小玩意,它做工精巧,諸葛亮在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山地的特性,這車是車身狹窄,前後兩輪,輪不固定,類似後世的所謂萬向輪,可以依山勢不斷變換方向,方向的控製全在牛頭,操作是一人在前牽牛,一人在後推車,確實比一般車輛省力不少。
別看這車車身窄,實際載重量可不比一般車輛少,因為它所裝載的貨物不是在車廂裏,而是搭載在牛背上的。
更令劉哲叫絕的是,這車還有一個製動裝置,山路行走最怕的是下坡時車輛失穩滑落,輕者貨物散落,重者車毀人亡。這木牛流馬在牛舌頭上有一個緊急製動裝置,隻要一按牛舌,車就不動了,真是量身定做的“山地車”。
有了木牛流馬,運輸效率的確大幅提高了,可這還不是解決問題的終極手段,
根本出路是:修路。
修好了暢通無阻的大路,才能最終打出四川,才能問鼎中原。當劉哲把這個瘋狂的想法告訴諸葛亮時,一向做事果斷的諸葛丞相犯了難了。
諸葛亮道:“這裏山巒起伏不定,要修一條暢通無阻的大道幾乎不可能,修一條像蜀中那樣的棧道要耗費數十甚至上百年的時間,且這裏並不是絕壁險峰,修棧道也完全沒有必要,”諸葛亮講的一點也不錯,修路這可是一個浩大的工程啊,費時費力。魏延督軍修路,軍民人等手持槌斧從山岩上把一塊塊大石頭費勁的鑿下來,一塊塊搬運到山下,士卒叫苦連天。
劉哲緊急叫停。這般效率,路沒修通,蜀漢也滅亡了。
怎麽辦?劉哲最依賴的諸葛丞相也沒有辦法了,劉哲隻有靠自己,親力親為。
劉哲要製作黑火藥,開山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