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各方勢力的反應!
神話三國領主:從山賊開始無敵 作者:開心的小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烏屠城。</p>
城主府。</p>
“已經有兩路大軍停止前進,分別位於甘峰山與鄂多城!”</p>
“這兩地相距不到三十裏!”</p>
“剩下三路主力軍,最快一路約在三天後抵達,最慢的還需要七天時間!”</p>
白起放下手中的情報。</p>
這幾天他們並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p>
依舊是待在烏屠城裏。</p>
隻要他們沒有任何的動作。</p>
便依舊能夠吸引烏桓大軍的到來。</p>
敵人的警惕性也是非常之高。</p>
雖有兩路大軍接近烏屠城,但是,並沒有對他們發起戰爭。</p>
而是選擇等待所有大軍到來,保證已方擁有碾壓性的兵力,再對秦淵軍動手。</p>
秦淵他們也知曉敵人的意圖。</p>
可是同樣保持著沉默。</p>
因為這也是他們所要看到的。</p>
雙方都十分默契,保持著一種難得的安寧。</p>
這也是暴風雨到來前的寧靜。</p>
“他們的行軍速度還真是慢啊!”</p>
李存孝吐嘈道。</p>
“這也正常,之前他們幾乎是全速趕路,想要趕在我們攻破烏屠城之前到來!”</p>
“可烏屠城被攻破之後,他們自然不需要再全速支援,反而是將速度降了下來!”</p>
“何況,我方在此之後,沒有采取更多的軍事行動,他們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充足的準備,而不是將時間都用在行軍上麵!”</p>
秦淵說道。</p>
“那我們是不是給他們一點壓力?”</p>
羅成問道。</p>
“不,給他們的時間越多,準備就越充分,才能夠將對方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我們身上。”</p>
白起搖了搖頭。</p>
時間方麵,秦淵一方反倒是比烏桓軍更不急。</p>
甚至給對方的時間越多,他們所召集起來的軍隊數量就越多。</p>
相比於之前的情報,敵軍的數量可能達到了一千三百萬之上。</p>
這是烏桓族內大半的兵力。</p>
而烏桓族的部落人員,則不斷的朝北部遷徙。</p>
最終,形成了軍隊南下,平民北上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麵。</p>
同時還導致了中部露出一大片的空曠地帶,方圓百裏之內難以看到一人。</p>
秦淵選擇的直取烏桓王庭一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奇襲。</p>
若是行蹤被敵人所發現的話,那效果將大打折扣。</p>
唯一擔憂的人,便是楊銘。</p>
不過他的師兄們都並非常人,雖然處於危機之中,可這些天裏,並沒有再有人死去。</p>
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p>
楊銘也很清楚軍隊的特殊性。</p>
總不可能要求秦淵他們提前行動。</p>
那樣的話,反倒是可能暴露了行蹤,導致行動失敗。</p>
所以,他也隻能慢慢等著。</p>
這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p>
“攻破烏桓王庭,覆滅烏桓政權,同時再將異獸燭九陰鎮壓下去,北方的危機將徹底解決!”</p>
秦淵坐於主位之上,喜怒不形於色。</p>
他並沒有因為楊銘的原因,而決定提前行動。</p>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不可能因為楊銘一人的原因,而破壞了原有的行動計劃。</p>
雖然楊銘以及楊銘幾位師兄十分重要,但鏟除烏桓族這一威脅,更為重要。</p>
甚至,為了攻占烏桓王庭,秦淵都放棄了原有大肆獲取積分的打算。</p>
除了之前的原因之外,還出現了許多外來因素。</p>
若之前有白起的三種計策可以選擇,可在幾天之後,他隻能選擇最後一種。</p>
“主公,如今烏桓王庭隻是我們所麵對的威脅之一!”</p>
白起徐徐道來。</p>
自秦淵進入塞外之後,連戰連勝,已然成為烏桓族的心腹大患。</p>
可當消息傳開,感到威脅的並不僅僅隻是烏桓族。</p>
不少勢力都感覺到了恐懼不安。</p>
東部北部的鮮卑,是塞外異族政權之一。</p>
所擁有的地盤與人口,都比烏桓族要大得多。</p>
可鮮卑與烏桓族乃是一對難兄難弟。</p>
一旦中原王朝強盛之時,他們便會遭受到侵襲。</p>
要麽選擇臣服,成為附屬勢力。</p>
要麽是抵抗到底,家破人亡。</p>
當他們發現來自於漢朝的軍隊,攻襲烏桓族,並取得輝煌的戰績之後,鮮卑族要是沒有任何一點反應,那才是怪事。</p>
雖說這一場戰事,是由秦淵所發起的。</p>
可他的身價,乃是平雲縣縣令,征虜將軍,是東漢朝廷正式冊封的。</p>
對於異族而言,秦淵便是漢朝的代言人。</p>
目的便是為了消滅他們塞外異族的政權。</p>
烏桓族隻是第一個目標。</p>
若是烏桓族被消滅之後,那接下來輪到的將是鮮卑族。</p>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又怎麽會不懂。</p>
鮮卑族的高層一番討論之後,甚至以為漢朝主動發起戰爭,是準備將內部矛盾,轉移向外部的原因。</p>
畢竟通過戰爭轉移矛盾,讓內部團結一致,可是穩固政權最好的方式之一。</p>
隻不過有巨大的風險。</p>
若是勝利了之後,得到更多的利益,可以化解內部的矛盾,讓衰敗的漢朝繼續續命幾十年,完全沒有問題。</p>
可一旦征戰失敗的話,那便會讓矛盾激化,加速王朝的滅亡。</p>
鮮卑政權高層得到的情報有限,並不知道秦淵的特殊性,隻以為這是東漢朝廷的決策。</p>
所以,哪怕在烏桓族沒有求援的情況下,鮮卑感到了極度的危機,派遣出數百萬大軍於烏桓與鮮卑的邊境之處。</p>
並且向烏桓單於丘力居提出入境增援的請求。</p>
隻不過,丘力居對於這一提議拒絕了。</p>
雖然秦淵的威脅非常之大,可丘力居自認為已方派出的千萬大軍,足以將之覆滅。</p>
反倒是鮮卑的增援,恐怕居心叵測。</p>
塞外異族有許多個政權,彼此之間的競爭與地盤的爭奪可是非常激烈的。</p>
他們之間的戰爭並不少。</p>
鮮卑甚至一直都有吞並烏桓族的想法。</p>
所以,丘力居又怎麽可能會引入鮮卑的大軍呢。</p>
這豈不是剛出剛出虎口又入狼窩!</p>
除非烏桓族真到了滅族之日,才可能引入外援。</p>
可是,鮮卑將數百萬大軍布置於邊境之處,同樣給烏桓族與秦淵帶來了不小的壓力。</p>
誰也不清楚,在他們爆發戰爭之時,鮮卑會不會趁虛而入,坐收漁翁之利。</p>
除了鮮卑蠢蠢欲動之外。</p>
東部的匈奴一族的想法與動作,跟鮮卑如出一轍。</p>
匈奴對於漢朝而言,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威脅。</p>
同樣的,匈奴一直覬覦著中原王朝的富裕之地,可惜數百年以來,一直被大漢壓在地上摩擦。</p>
甚至時不時的派遣大軍,討伐匈奴。</p>
對於漢朝的異常動作,實則秦淵攻伐烏桓族的行為,十分之擔憂。</p>
匈奴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p>
絕不能夠讓漢軍一直戰勝下去,否則下一個目標將會是自己。</p>
同時,若能夠讓烏桓族與漢軍兩敗俱傷,這絕對是他們最樂意見到的。</p>
最後,要是能夠趁機,奪取烏桓族的地盤,那再好不過了。</p>
畢竟這世界,便是弱肉強食,隻有強者才有說話的資格。</p>
無法打敗占據中原的漢朝,侵吞烏桓族的疆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p>
烏桓是幾大異族政權中最小的一個。</p>
以及都是處於漢朝,鮮卑,匈奴的夾縫中求生。</p>
不論任何時期,都是謀一方勢力的附屬。</p>
這一次試圖複活燭九陰,奪取漢朝的國運。</p>
陰謀雖沒有徹底暴露,激怒了大漢朝廷。</p>
可是,卻也引來了秦淵這個大敵,殺得烏桓族連連敗退。</p>
烏桓族可謂是搬起自己的石頭,砸自己的腳。</p>
可是,丘力居依舊沒有放棄。</p>
隻要能夠複活燭九陰,便可讓烏桓走上巔峰。</p>
當然,烏桓族並非沒有隊友。</p>
“從玩家方麵傳來的消息,漁陽郡有大量的軍隊調動情況!”</p>
“甚至有多方消息證實,漁陽境內的燕山山脈已被官府封鎖,隻容許軍隊進入!”</p>
“根據推測,至少有兩百萬的軍隊越過燕山,進入了塞外!”</p>
白起有些凝重的說道。</p>
相比於匈奴與鮮卑大軍威脅,他們倒不是很在乎。</p>
隻要烏桓政權還在,那首先頭疼的便是烏桓族,而不是他們。</p>
可來自於幽州漁陽郡的軍隊,卻是一個巨大的威脅。</p>
漁陽太守張純,與丘力居關係匪淺。</p>
甚至當初謀劃平雲縣一事,張家可是幕後指使。</p>
秦淵破壞了他們的計劃,從張家與公孫家手中奪得了平雲縣,張家自然是不可能放過他。</p>
而此次出兵的行為,自然是為了支援烏桓族。</p>
並且出現的位置,是在秦淵的後方。</p>
後方可是秦淵的補給生命線,一旦被切斷,那可是十分嚴重的。</p>
若是與烏桓族來個前後包夾,那秦淵大軍必然會倒在塞外。</p>
“張家張純,真是陰雲不散!”</p>
秦淵眉頭微皺,“等我解決了烏桓族,看我不滅了他!”</p>
“這張家隻不過是幽州官場的代表之一而已!”</p>
“他們既然敢明目張膽的行動,調動大量的軍隊,意味著,得到了更高層勢力的認可!”</p>
白起則是想到了更多。</p>
“看來許多人不樂意見到我方壯大!”</p>
秦淵立即明白過來。</p>
他畢竟屬於異軍突起的一方勢力。</p>
不屬於幽州任何一個派係。</p>
背後自然也沒有任何背景。</p>
若秦淵乖乖守著一個平雲縣,保持著平衡,那各方勢力拿秦淵沒辦法,也不會特意針對於他。</p>
可是,自秦淵掌控平雲縣之後,大肆發展灰色經濟,搜刮錢財,購買糧食,甚至與玩家群體一同打造販賣軍火生意,這已經侵犯到了幽州士族的利益。</p>
甚至隱隱的,將許多玩家群體都聚攏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集體,越做做大。</p>
若這隻是利益上衝突的,那秦淵在烏桓族境內發動戰爭,消滅了烏桓族數百萬的軍隊,更是讓許多勢力感覺到了秦淵在武力上的威脅。</p>
以秦淵目前的實力,若秦淵想要做的話,足以在極短時間內,衝出平雲縣,拿下整個上穀郡,威脅整個幽州。</p>
</p>
這其中最不安的,自然是作為上穀郡太守的公孫孚,以及他背後的公孫家。</p>
雖然公孫家與秦淵達到了一致和解。</p>
可秦淵的壯大,再次讓公孫家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p>
“從劉伯溫傳來的消息,公孫瓚於北平邊境陳兵百萬,公孫孚調動各郡約一百五十萬大軍於平雲縣邊境處!”</p>
“一方跟張家一樣,威脅我方在塞外的大軍!”</p>
“另一方,則是隨時都有可能殺入平雲縣!”</p>
白起又說道。</p>
儼然,秦淵攻打烏桓族一事,看似與各方勢力無關。</p>
卻是讓各方勢力產生了利益衝突與武力威脅。</p>
要是換成秦淵的話,恐怕他也會做出激烈的反應。</p>
畢竟誰也不願意看著鄰居日益強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p>
烏桓族的出兵,理所當然,畢竟他們已然是全麵開戰了,對方不可能坐以待斃。</p>
至於鮮卑與匈奴,則是覬覦著烏桓族的地盤,同時防止來自於漢朝的威脅。</p>
雖然秦淵進攻烏桓族,不是來自於朝廷的授意,但在鮮卑匈奴看來,這兩者並沒有什麽區別,都是來自於中原的危機,不得不提前做出準備。</p>
至於境內的威脅,則分為兩種。</p>
一個是朝廷方麵,因為秦淵進攻烏桓族,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屬於私自調動軍隊,並且秦淵成為平雲縣縣令,讓朝廷兩大派係失去立功的機會,早就看秦淵不爽了,恨不得早點將秦淵鏟除掉。</p>
另一方麵則是幽州官場,主要是張家與公孫家,這兩家的恩怨同樣是源自於平雲縣。</p>
張家又是烏桓族的同盟。</p>
而公孫家方麵,同樣不願看到秦淵做大。</p>
秦淵發展壯大的話,首當其衝便是公孫孚所在的上穀郡。</p>
至於公孫瓚,上一次敗於秦淵之手,損失慘重。</p>
其從弟公孫越,死在秦淵手中。</p>
雖驗屍顯示是自殺,可也是因為秦淵的原因才死的。</p>
從玩家中得到的情況,公孫越確實是死了,並沒有因為名將的原因而複活過來。</p>
所以,公孫瓚對秦淵的仇恨可想而知。</p>
並且擊敗公孫瓚之後,俘獲的幾十萬大軍,並沒有歸還一人,這也是公孫瓚痛恨秦淵的一點。</p>
再加上,秦淵在塞外大展神威,逆天的戰績甚至蓋過了讓人聞風喪膽的白馬將軍,這也讓公孫瓚感到十分不爽。</p>
“淦,我是不是天生的吸仇恨體質啊!”</p>
秦淵聽完白起的述說後,翻了翻白眼。</p>
沒想到自己放棄在幽州境內的擴張,選擇對烏桓族下手,竟然引起了這麽多勢力的關注。</p>
仿佛自己就是個大反派,無論是誰都不願意看到他壯大一般。</p>
事實也是如此。</p>
除了各方勢力過度的反應之外,連黃巾軍也向他傳來了一則信息。</p>
城主府。</p>
“已經有兩路大軍停止前進,分別位於甘峰山與鄂多城!”</p>
“這兩地相距不到三十裏!”</p>
“剩下三路主力軍,最快一路約在三天後抵達,最慢的還需要七天時間!”</p>
白起放下手中的情報。</p>
這幾天他們並沒有任何的軍事行動。</p>
依舊是待在烏屠城裏。</p>
隻要他們沒有任何的動作。</p>
便依舊能夠吸引烏桓大軍的到來。</p>
敵人的警惕性也是非常之高。</p>
雖有兩路大軍接近烏屠城,但是,並沒有對他們發起戰爭。</p>
而是選擇等待所有大軍到來,保證已方擁有碾壓性的兵力,再對秦淵軍動手。</p>
秦淵他們也知曉敵人的意圖。</p>
可是同樣保持著沉默。</p>
因為這也是他們所要看到的。</p>
雙方都十分默契,保持著一種難得的安寧。</p>
這也是暴風雨到來前的寧靜。</p>
“他們的行軍速度還真是慢啊!”</p>
李存孝吐嘈道。</p>
“這也正常,之前他們幾乎是全速趕路,想要趕在我們攻破烏屠城之前到來!”</p>
“可烏屠城被攻破之後,他們自然不需要再全速支援,反而是將速度降了下來!”</p>
“何況,我方在此之後,沒有采取更多的軍事行動,他們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做更充足的準備,而不是將時間都用在行軍上麵!”</p>
秦淵說道。</p>
“那我們是不是給他們一點壓力?”</p>
羅成問道。</p>
“不,給他們的時間越多,準備就越充分,才能夠將對方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我們身上。”</p>
白起搖了搖頭。</p>
時間方麵,秦淵一方反倒是比烏桓軍更不急。</p>
甚至給對方的時間越多,他們所召集起來的軍隊數量就越多。</p>
相比於之前的情報,敵軍的數量可能達到了一千三百萬之上。</p>
這是烏桓族內大半的兵力。</p>
而烏桓族的部落人員,則不斷的朝北部遷徙。</p>
最終,形成了軍隊南下,平民北上這種兩極分化的局麵。</p>
同時還導致了中部露出一大片的空曠地帶,方圓百裏之內難以看到一人。</p>
秦淵選擇的直取烏桓王庭一計,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奇襲。</p>
若是行蹤被敵人所發現的話,那效果將大打折扣。</p>
唯一擔憂的人,便是楊銘。</p>
不過他的師兄們都並非常人,雖然處於危機之中,可這些天裏,並沒有再有人死去。</p>
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p>
楊銘也很清楚軍隊的特殊性。</p>
總不可能要求秦淵他們提前行動。</p>
那樣的話,反倒是可能暴露了行蹤,導致行動失敗。</p>
所以,他也隻能慢慢等著。</p>
這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p>
“攻破烏桓王庭,覆滅烏桓政權,同時再將異獸燭九陰鎮壓下去,北方的危機將徹底解決!”</p>
秦淵坐於主位之上,喜怒不形於色。</p>
他並沒有因為楊銘的原因,而決定提前行動。</p>
正所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p>
不可能因為楊銘一人的原因,而破壞了原有的行動計劃。</p>
雖然楊銘以及楊銘幾位師兄十分重要,但鏟除烏桓族這一威脅,更為重要。</p>
甚至,為了攻占烏桓王庭,秦淵都放棄了原有大肆獲取積分的打算。</p>
除了之前的原因之外,還出現了許多外來因素。</p>
若之前有白起的三種計策可以選擇,可在幾天之後,他隻能選擇最後一種。</p>
“主公,如今烏桓王庭隻是我們所麵對的威脅之一!”</p>
白起徐徐道來。</p>
自秦淵進入塞外之後,連戰連勝,已然成為烏桓族的心腹大患。</p>
可當消息傳開,感到威脅的並不僅僅隻是烏桓族。</p>
不少勢力都感覺到了恐懼不安。</p>
東部北部的鮮卑,是塞外異族政權之一。</p>
所擁有的地盤與人口,都比烏桓族要大得多。</p>
可鮮卑與烏桓族乃是一對難兄難弟。</p>
一旦中原王朝強盛之時,他們便會遭受到侵襲。</p>
要麽選擇臣服,成為附屬勢力。</p>
要麽是抵抗到底,家破人亡。</p>
當他們發現來自於漢朝的軍隊,攻襲烏桓族,並取得輝煌的戰績之後,鮮卑族要是沒有任何一點反應,那才是怪事。</p>
雖說這一場戰事,是由秦淵所發起的。</p>
可他的身價,乃是平雲縣縣令,征虜將軍,是東漢朝廷正式冊封的。</p>
對於異族而言,秦淵便是漢朝的代言人。</p>
目的便是為了消滅他們塞外異族的政權。</p>
烏桓族隻是第一個目標。</p>
若是烏桓族被消滅之後,那接下來輪到的將是鮮卑族。</p>
唇亡齒寒的道理,他們又怎麽會不懂。</p>
鮮卑族的高層一番討論之後,甚至以為漢朝主動發起戰爭,是準備將內部矛盾,轉移向外部的原因。</p>
畢竟通過戰爭轉移矛盾,讓內部團結一致,可是穩固政權最好的方式之一。</p>
隻不過有巨大的風險。</p>
若是勝利了之後,得到更多的利益,可以化解內部的矛盾,讓衰敗的漢朝繼續續命幾十年,完全沒有問題。</p>
可一旦征戰失敗的話,那便會讓矛盾激化,加速王朝的滅亡。</p>
鮮卑政權高層得到的情報有限,並不知道秦淵的特殊性,隻以為這是東漢朝廷的決策。</p>
所以,哪怕在烏桓族沒有求援的情況下,鮮卑感到了極度的危機,派遣出數百萬大軍於烏桓與鮮卑的邊境之處。</p>
並且向烏桓單於丘力居提出入境增援的請求。</p>
隻不過,丘力居對於這一提議拒絕了。</p>
雖然秦淵的威脅非常之大,可丘力居自認為已方派出的千萬大軍,足以將之覆滅。</p>
反倒是鮮卑的增援,恐怕居心叵測。</p>
塞外異族有許多個政權,彼此之間的競爭與地盤的爭奪可是非常激烈的。</p>
他們之間的戰爭並不少。</p>
鮮卑甚至一直都有吞並烏桓族的想法。</p>
所以,丘力居又怎麽可能會引入鮮卑的大軍呢。</p>
這豈不是剛出剛出虎口又入狼窩!</p>
除非烏桓族真到了滅族之日,才可能引入外援。</p>
可是,鮮卑將數百萬大軍布置於邊境之處,同樣給烏桓族與秦淵帶來了不小的壓力。</p>
誰也不清楚,在他們爆發戰爭之時,鮮卑會不會趁虛而入,坐收漁翁之利。</p>
除了鮮卑蠢蠢欲動之外。</p>
東部的匈奴一族的想法與動作,跟鮮卑如出一轍。</p>
匈奴對於漢朝而言,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威脅。</p>
同樣的,匈奴一直覬覦著中原王朝的富裕之地,可惜數百年以來,一直被大漢壓在地上摩擦。</p>
甚至時不時的派遣大軍,討伐匈奴。</p>
對於漢朝的異常動作,實則秦淵攻伐烏桓族的行為,十分之擔憂。</p>
匈奴的想法其實也很簡單。</p>
絕不能夠讓漢軍一直戰勝下去,否則下一個目標將會是自己。</p>
同時,若能夠讓烏桓族與漢軍兩敗俱傷,這絕對是他們最樂意見到的。</p>
最後,要是能夠趁機,奪取烏桓族的地盤,那再好不過了。</p>
畢竟這世界,便是弱肉強食,隻有強者才有說話的資格。</p>
無法打敗占據中原的漢朝,侵吞烏桓族的疆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p>
烏桓是幾大異族政權中最小的一個。</p>
以及都是處於漢朝,鮮卑,匈奴的夾縫中求生。</p>
不論任何時期,都是謀一方勢力的附屬。</p>
這一次試圖複活燭九陰,奪取漢朝的國運。</p>
陰謀雖沒有徹底暴露,激怒了大漢朝廷。</p>
可是,卻也引來了秦淵這個大敵,殺得烏桓族連連敗退。</p>
烏桓族可謂是搬起自己的石頭,砸自己的腳。</p>
可是,丘力居依舊沒有放棄。</p>
隻要能夠複活燭九陰,便可讓烏桓走上巔峰。</p>
當然,烏桓族並非沒有隊友。</p>
“從玩家方麵傳來的消息,漁陽郡有大量的軍隊調動情況!”</p>
“甚至有多方消息證實,漁陽境內的燕山山脈已被官府封鎖,隻容許軍隊進入!”</p>
“根據推測,至少有兩百萬的軍隊越過燕山,進入了塞外!”</p>
白起有些凝重的說道。</p>
相比於匈奴與鮮卑大軍威脅,他們倒不是很在乎。</p>
隻要烏桓政權還在,那首先頭疼的便是烏桓族,而不是他們。</p>
可來自於幽州漁陽郡的軍隊,卻是一個巨大的威脅。</p>
漁陽太守張純,與丘力居關係匪淺。</p>
甚至當初謀劃平雲縣一事,張家可是幕後指使。</p>
秦淵破壞了他們的計劃,從張家與公孫家手中奪得了平雲縣,張家自然是不可能放過他。</p>
而此次出兵的行為,自然是為了支援烏桓族。</p>
並且出現的位置,是在秦淵的後方。</p>
後方可是秦淵的補給生命線,一旦被切斷,那可是十分嚴重的。</p>
若是與烏桓族來個前後包夾,那秦淵大軍必然會倒在塞外。</p>
“張家張純,真是陰雲不散!”</p>
秦淵眉頭微皺,“等我解決了烏桓族,看我不滅了他!”</p>
“這張家隻不過是幽州官場的代表之一而已!”</p>
“他們既然敢明目張膽的行動,調動大量的軍隊,意味著,得到了更高層勢力的認可!”</p>
白起則是想到了更多。</p>
“看來許多人不樂意見到我方壯大!”</p>
秦淵立即明白過來。</p>
他畢竟屬於異軍突起的一方勢力。</p>
不屬於幽州任何一個派係。</p>
背後自然也沒有任何背景。</p>
若秦淵乖乖守著一個平雲縣,保持著平衡,那各方勢力拿秦淵沒辦法,也不會特意針對於他。</p>
可是,自秦淵掌控平雲縣之後,大肆發展灰色經濟,搜刮錢財,購買糧食,甚至與玩家群體一同打造販賣軍火生意,這已經侵犯到了幽州士族的利益。</p>
甚至隱隱的,將許多玩家群體都聚攏在一起,形成一個利益集體,越做做大。</p>
若這隻是利益上衝突的,那秦淵在烏桓族境內發動戰爭,消滅了烏桓族數百萬的軍隊,更是讓許多勢力感覺到了秦淵在武力上的威脅。</p>
以秦淵目前的實力,若秦淵想要做的話,足以在極短時間內,衝出平雲縣,拿下整個上穀郡,威脅整個幽州。</p>
</p>
這其中最不安的,自然是作為上穀郡太守的公孫孚,以及他背後的公孫家。</p>
雖然公孫家與秦淵達到了一致和解。</p>
可秦淵的壯大,再次讓公孫家感覺到了巨大的威脅。</p>
“從劉伯溫傳來的消息,公孫瓚於北平邊境陳兵百萬,公孫孚調動各郡約一百五十萬大軍於平雲縣邊境處!”</p>
“一方跟張家一樣,威脅我方在塞外的大軍!”</p>
“另一方,則是隨時都有可能殺入平雲縣!”</p>
白起又說道。</p>
儼然,秦淵攻打烏桓族一事,看似與各方勢力無關。</p>
卻是讓各方勢力產生了利益衝突與武力威脅。</p>
要是換成秦淵的話,恐怕他也會做出激烈的反應。</p>
畢竟誰也不願意看著鄰居日益強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p>
烏桓族的出兵,理所當然,畢竟他們已然是全麵開戰了,對方不可能坐以待斃。</p>
至於鮮卑與匈奴,則是覬覦著烏桓族的地盤,同時防止來自於漢朝的威脅。</p>
雖然秦淵進攻烏桓族,不是來自於朝廷的授意,但在鮮卑匈奴看來,這兩者並沒有什麽區別,都是來自於中原的危機,不得不提前做出準備。</p>
至於境內的威脅,則分為兩種。</p>
一個是朝廷方麵,因為秦淵進攻烏桓族,並沒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屬於私自調動軍隊,並且秦淵成為平雲縣縣令,讓朝廷兩大派係失去立功的機會,早就看秦淵不爽了,恨不得早點將秦淵鏟除掉。</p>
另一方麵則是幽州官場,主要是張家與公孫家,這兩家的恩怨同樣是源自於平雲縣。</p>
張家又是烏桓族的同盟。</p>
而公孫家方麵,同樣不願看到秦淵做大。</p>
秦淵發展壯大的話,首當其衝便是公孫孚所在的上穀郡。</p>
至於公孫瓚,上一次敗於秦淵之手,損失慘重。</p>
其從弟公孫越,死在秦淵手中。</p>
雖驗屍顯示是自殺,可也是因為秦淵的原因才死的。</p>
從玩家中得到的情況,公孫越確實是死了,並沒有因為名將的原因而複活過來。</p>
所以,公孫瓚對秦淵的仇恨可想而知。</p>
並且擊敗公孫瓚之後,俘獲的幾十萬大軍,並沒有歸還一人,這也是公孫瓚痛恨秦淵的一點。</p>
再加上,秦淵在塞外大展神威,逆天的戰績甚至蓋過了讓人聞風喪膽的白馬將軍,這也讓公孫瓚感到十分不爽。</p>
“淦,我是不是天生的吸仇恨體質啊!”</p>
秦淵聽完白起的述說後,翻了翻白眼。</p>
沒想到自己放棄在幽州境內的擴張,選擇對烏桓族下手,竟然引起了這麽多勢力的關注。</p>
仿佛自己就是個大反派,無論是誰都不願意看到他壯大一般。</p>
事實也是如此。</p>
除了各方勢力過度的反應之外,連黃巾軍也向他傳來了一則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