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正文對於每一個普通的女人來說:一個慵懶愜意的午後,坐在亮麗寬敞的別墅陽台,看著窗外怡人的景色,遙遠的喧囂,偶爾瞥見鄰居家的同款豪車靜靜地開出門去,低頭抿一口濃香的進口咖啡,隨意翻一翻這個月最名貴的時尚雜誌,隻有那麽一兩件可以入眼,大概兩三天就能送到了……
這種生活難道不是人間天堂嗎?難道不是多少人都夢想著的嗎?難道不是令所有人的羨慕的嗎?
事實上,稍微有些想法的人就知道,人最大的敵人真的不是生活所迫——至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是——而是孤獨,或者自由。
月如矽既孤獨,也沒有自由。
這種孤獨不同於汪川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形而上的孤獨,這種沒有自由,也不是汪川那種“天地為牢我為囚徒”的形而上的不自由。
就是單純的一個人對著日落日出,對著一日三餐,對著電視電腦收音機等一切遠離自己的現實而產生的孤獨。就是單純地……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那種不自由。
當然,五年前的情況比這還要糟糕……那時候她還不是一個人住在這種別墅裏,而是與華家人住在一起。
雖然在現代,未婚夫身死,未婚妻卻嫁給令牌這種恐怖惡俗之事已經很少,華家人也沒想到月如矽會做出這種事情——就算華家比起月家要強大太多,他們也沒惡毒到這種地步。
月如矽之所以提出這種對自己無比殘忍的要求,可以說是犧牲,也可以說是逼迫。
大有一種“我已經做到這份上,華明啟人死不能複生,你們還想繼續對祁岩下手?”的意思。
縱然華明啟的父母不可能因為月如矽這種近似逼迫的自我犧牲就善罷甘休,但華家的事情又不是他們夫婦二人能做決定的,甚至不是華誌民一個人能做決定的——就連月家付出代價以後,魔都的同知也是顧姓之人在坐,不是他們華家人。月如矽已經做到這種份上了,華家自己想鬧騰可以,其他家族的人就算一個派係,也不可能認認真真幫著他們報勞什子仇,頂多表麵咬牙切齒一番,背後也不會真的出什麽力。
這和普通人印象中的那種大家族真的不一樣,隱晦地說,也多虧了七十年代那場運動,華國真的再沒有形成那般大家族的土壤和底蘊了。
月如矽想來性子柔和,從不張揚,也從不顯才。放在古代,便是應了那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其真實的意思就是女子有才華而從不隨意顯露,就會令人覺得德行高尚,覺得端莊典雅,覺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但這一次事,能保住祁岩的命,有一多半都是因為她突然提出到華家守寡這種“雷霆”手段。逼得華家人縱然不甘,也無法再對祁岩形成有效的威脅,光靠著與日本的本土勢力聯係、建立信任、做出交換等等……以祁岩的能耐早就穩定住自己身邊的局勢了,哪可能讓遠在京城的華家輕易抓住。
也就是前一年,顧炳生成功任職魔都同知以後,華家人也徹底選擇了忘記華明啟的事情,也沒有繼續折磨和羞辱她的心思,她才搬到了這個稍微清淨點的別墅區。
一開始月如矽當時一直住在華明啟本來要和她結婚以後住進去的新房裏,與華明啟的父母在同一個黨委小區。最難過的那幾年,她幾乎每個月,方方麵麵都會遭到華家人的惡語相向與百般刁難。雖然那些體製內的人不會做這種專門欺負一個弱女子的事情,但華家還有很多無所事事的媳婦們,還有很多想攀華明誌這一家高枝的人,這些蟲蟲蠹蠹對月如矽的傷害比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大。
如今,那段最難熬的時光已經過去,留下的隻是一複一日平淡無味的生活,盡管在許許多多的市井小民看來,他們願意為這種奢華懶散的生活放棄任何狗屁自由和尊嚴,但月如矽怎麽可能是這樣的人。
前幾天,父母剛剛從自己這裏離開,距離下一次見麵還有一個多月……華家雖然已經不怎麽在意她,但怎麽說也不可能讓她想沒事人那樣隨意和家人團聚,隨意去創業、工作、旅遊……她就像鳥籠裏的一隻金絲雀……看似光鮮,實則悲哀而無奈。
唯一能緬懷的,也隻有回憶。
在回憶中尋找安慰,尋找寄托,尋找不在未來的光明與希望,整整五年。
月如矽發現,曾經以為將隻是自己人生中小小的一個片段——盡管有美好有青澀有回憶,但到底隻能是一個偶爾想起的片段的生活——此時竟然是自己前半生的青春歲月中,唯一值得她緬懷的東西……
那是多麽純粹、多麽淡雅清香、多麽令人淺嚐即止又欲罷不能的青春之味啊……甜澀又清涼,唯一能令她在這種絕望麻木的生活中堅持下去的東西……
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回憶,那些感傷……
她坐在陽台上,怔怔地看著窗外下午的陽光,蒼白在金黃中掙紮,哪知在人的心裏,夕陽才是最美好的景象。
低頭抿了一口茶,很苦,她苦澀的一笑。一如這一年多每一個下午,回憶,感慨,出神,喝茶,然後越來越苦澀,茶葉落到杯底,清香變成苦澀,再也回不來。
尤其最近,發生了一件令她更加煩惱的事——顧炳生下台了。
雖然顧炳生是華家派係的人,但利益關係並不等於奴隸與主子,月家的讓步也不等於自毀長城,頂多就是壯士斷腕。他顧炳生不會為了華家的人跟月家死磕到底,想當初月如矽敢於用“守寡”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去惡心華家,也是因為她調查過顧炳生的為人,調查過他們和華家之間的具體關係網,她知道顧炳生不會對月家趕盡殺絕,也自然不會讓華家一直給自己難堪。
還是那句話,雖然她不是體製內人,但能給她壓力給她痛苦給她侮辱的那些人會看體製內的某些人行事,而體製內的某些人又要看顧炳生的意思行事,而顧炳生的這種意思,勢必能傳達到月如矽那裏,也能傳達到月家那裏,所以又有一些體製內的人會因此給顧炳生方便,不給他難堪。
顧炳生剛下台的那天,華誌民的弟妹,也就是華明啟的母親就來這裏見了她一麵。
當然不可能跟她嘮嗑,隻是跟她要了鑰匙,說是魔都同知和衙尉轉遷了,最近治安可能不太好,一個人住在這裏不安全,總要時刻有人來看看“關心”一下才是。
這種屁話也隻有小孩子才會信。
生活隻會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波動,偶爾令人感到陽光明媚,更多的是看到烏雲卻不下雨,雖然不被摧殘,但足夠令人失望而痛苦。
她還有什麽可想的呢?回憶吧……
她也許已經漸漸遠離這個世界了,剩下的不過是一副空空的驅殼。
“叮咚——”
門鈴聲很清脆,但絕不悅耳,像是起床的鬧鍾,再怎麽好聽的聲音也會令人覺得厭煩可惡而心塞。月如矽慢慢起身,去開門,門後不管是誰,她都隻需淡漠地應對即可,五年來,她幾乎要水火不侵了,當然——要適時地表現出一絲憤怒和不甘,這才能令某些心理變態的人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她才能在吃飯之前消除自己對那些人產生的惡心反胃的感覺。
門後是一個不速之客,在月如矽最難熬的那段歲月裏,大半的惡心都是眼前這個婦人帶給她的。
她叫華誌淑,是華明啟的姑姑,也就是華誌民和華明啟父親的妹妹。她的一位哥哥位高權重,另一位哥哥雖然沒有大哥那麽厲害,但也足以令普通人仰望——她也是一個體製內的人,但地位不高,屬於那種隻能惡心惡心下屬,卻不會入真正的權謀人士之眼的人。
俗稱,官僚。
在華家這麽好的資源和背景下,她隻能做到這種地步,最大的障礙就是因為她善妒。不是說官場的人不能善妒,隻是她不會隱藏自己的善妒,所以縱然她的哥哥那麽高高在上,她也不可能在官場上取得什麽成績。華家雖大,但華國也不是它華家一家的。
常說善妒的女人惡毒,月如矽不知道別人怎麽看,總之她認可這句話。
“怎麽這麽慢呀,都按了半天鈴兒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家裏出事了呢。”華誌淑一邊像個與主人熟絡的客人那樣“善意”地抱怨著,一邊也不管月如矽沒有做出請進的姿態,自顧自地走進別墅,也不換鞋,站在門口四處打量了一下,像是來看房的土豪,眉頭不時皺起,顯得很不滿意。
“小月呀,房子雖然大了點兒,但你平常也沒啥事,時常打掃打掃啊,你看看這……嘖嘖……唉,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懂得生活,自以為邋遢懶惰是享受,你看看外麵那些快三十的女孩兒,都是快做媽媽的人了,做飯收拾家樣樣能行。小月呀,不是我說你,你也過門兒五年了,怎麽還這麽不懂事呢?”華誌淑一邊嘮嘮叨叨地說著,看也不看月如矽的臉色,就踏著那帶著些泥濘的高跟鞋走進客廳,踏上茶幾旁的地毯,坐在了沙發上。
月如矽還站在門口,臉色青白,不過這種話她已經聽過不知多少次了,然而她早就知道不答話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女人總能從你的話裏挑出些不對的地方,然後像個紀檢委一樣陰陽怪氣又嗓門兒大開地批判一番,配合上那種像看著一團垃圾似的表情……活脫脫一部家庭倫理大戲。
關上門,她看著那些鞋印皺了皺眉,又看到她穿著鞋坐在沙發上,隨意拿起自己的手機擺弄。
“姑姑,那是我的手機。”她皺眉道。
“我知道呀。”她頭也不抬地說道:“還有密碼誒,告訴我多少?”
月如矽不吭聲,徑自走到廚房裏去倒水。
“問你話呢你沒聽見啊?懂不懂禮貌?”華誌淑的聲音明顯比剛才尖銳起來,手機啪地往茶幾上一摔,帶著一個玻璃杯啪地摔在地攤上,沒有碎,華誌淑有些不滿。
月如矽緊緊攥了攥拳頭,知道接下來免不了一番尖酸刻薄,然而有什麽辦法呢?自己又不能揍她一頓,和她鬥嘴?且不說自己能不能鬥贏這個四十出頭正值更年期的大媽,就算鬥贏了,還不是給華家周圍那些蟲蟲蠹蠹來自己這裏百般刁難的借口?顧炳生下台,雖然她不知道為什麽,但想來是華家的人在接手了。畢竟顧家本身不是魔都的,顧炳生來這裏主要是撈資曆,為入朝做準備。
如果華家的人接手,第一個反應肯定是打壓月家的人,畢竟華家派係費那麽大勁把魔都弄下來,不可能隻給顧炳生撈個資曆就完事,這裏終究要和京城一樣,成為這一派係的根據地之一……畢竟這可是魔都啊!
誰也不知知道顧炳生轉遷的真正原因,更不知道在華誌德向華誌民說明利害以後,華家高層巴不得把魔都所有的勢力都撤出去,永遠不要和月如矽那個女人扯上關係……
知道華誌德恐怖的華誌民,更知道汪川這些人能做到多麽令人頭疼的事情……雖然華誌民不會怕他們,但也絕對不想招惹他們。
就在華誌淑馬上就要發飆,像往常一樣對月如矽一番諷刺挖苦之際,門鈴竟然再一次響起。
月如矽微微一怔,華誌淑也像一直被突然掐住脖子的鴨子,誰會在這個時候來?這種來月如矽家裏惡心她的事情,本身就沒幾個人在做,華誌淑是絕對的主力,那些個閑的沒事幹的媳婦們姑姨們裏,都知道華誌淑什麽時候會來,不可能橫插一腳的。
月如矽猶豫了一下,還是前去開了門,然而站在門口的卻不是任何一個她認識的人,而是兩名陌生又有些熟悉的男子。
自然就是汪川和鍾寧。
這種生活難道不是人間天堂嗎?難道不是多少人都夢想著的嗎?難道不是令所有人的羨慕的嗎?
事實上,稍微有些想法的人就知道,人最大的敵人真的不是生活所迫——至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是——而是孤獨,或者自由。
月如矽既孤獨,也沒有自由。
這種孤獨不同於汪川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形而上的孤獨,這種沒有自由,也不是汪川那種“天地為牢我為囚徒”的形而上的不自由。
就是單純的一個人對著日落日出,對著一日三餐,對著電視電腦收音機等一切遠離自己的現實而產生的孤獨。就是單純地……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見自己想見的人,那種不自由。
當然,五年前的情況比這還要糟糕……那時候她還不是一個人住在這種別墅裏,而是與華家人住在一起。
雖然在現代,未婚夫身死,未婚妻卻嫁給令牌這種恐怖惡俗之事已經很少,華家人也沒想到月如矽會做出這種事情——就算華家比起月家要強大太多,他們也沒惡毒到這種地步。
月如矽之所以提出這種對自己無比殘忍的要求,可以說是犧牲,也可以說是逼迫。
大有一種“我已經做到這份上,華明啟人死不能複生,你們還想繼續對祁岩下手?”的意思。
縱然華明啟的父母不可能因為月如矽這種近似逼迫的自我犧牲就善罷甘休,但華家的事情又不是他們夫婦二人能做決定的,甚至不是華誌民一個人能做決定的——就連月家付出代價以後,魔都的同知也是顧姓之人在坐,不是他們華家人。月如矽已經做到這種份上了,華家自己想鬧騰可以,其他家族的人就算一個派係,也不可能認認真真幫著他們報勞什子仇,頂多表麵咬牙切齒一番,背後也不會真的出什麽力。
這和普通人印象中的那種大家族真的不一樣,隱晦地說,也多虧了七十年代那場運動,華國真的再沒有形成那般大家族的土壤和底蘊了。
月如矽想來性子柔和,從不張揚,也從不顯才。放在古代,便是應了那句話“女子無才便是德”,其真實的意思就是女子有才華而從不隨意顯露,就會令人覺得德行高尚,覺得端莊典雅,覺得“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但這一次事,能保住祁岩的命,有一多半都是因為她突然提出到華家守寡這種“雷霆”手段。逼得華家人縱然不甘,也無法再對祁岩形成有效的威脅,光靠著與日本的本土勢力聯係、建立信任、做出交換等等……以祁岩的能耐早就穩定住自己身邊的局勢了,哪可能讓遠在京城的華家輕易抓住。
也就是前一年,顧炳生成功任職魔都同知以後,華家人也徹底選擇了忘記華明啟的事情,也沒有繼續折磨和羞辱她的心思,她才搬到了這個稍微清淨點的別墅區。
一開始月如矽當時一直住在華明啟本來要和她結婚以後住進去的新房裏,與華明啟的父母在同一個黨委小區。最難過的那幾年,她幾乎每個月,方方麵麵都會遭到華家人的惡語相向與百般刁難。雖然那些體製內的人不會做這種專門欺負一個弱女子的事情,但華家還有很多無所事事的媳婦們,還有很多想攀華明誌這一家高枝的人,這些蟲蟲蠹蠹對月如矽的傷害比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更大。
如今,那段最難熬的時光已經過去,留下的隻是一複一日平淡無味的生活,盡管在許許多多的市井小民看來,他們願意為這種奢華懶散的生活放棄任何狗屁自由和尊嚴,但月如矽怎麽可能是這樣的人。
前幾天,父母剛剛從自己這裏離開,距離下一次見麵還有一個多月……華家雖然已經不怎麽在意她,但怎麽說也不可能讓她想沒事人那樣隨意和家人團聚,隨意去創業、工作、旅遊……她就像鳥籠裏的一隻金絲雀……看似光鮮,實則悲哀而無奈。
唯一能緬懷的,也隻有回憶。
在回憶中尋找安慰,尋找寄托,尋找不在未來的光明與希望,整整五年。
月如矽發現,曾經以為將隻是自己人生中小小的一個片段——盡管有美好有青澀有回憶,但到底隻能是一個偶爾想起的片段的生活——此時竟然是自己前半生的青春歲月中,唯一值得她緬懷的東西……
那是多麽純粹、多麽淡雅清香、多麽令人淺嚐即止又欲罷不能的青春之味啊……甜澀又清涼,唯一能令她在這種絕望麻木的生活中堅持下去的東西……
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回憶,那些感傷……
她坐在陽台上,怔怔地看著窗外下午的陽光,蒼白在金黃中掙紮,哪知在人的心裏,夕陽才是最美好的景象。
低頭抿了一口茶,很苦,她苦澀的一笑。一如這一年多每一個下午,回憶,感慨,出神,喝茶,然後越來越苦澀,茶葉落到杯底,清香變成苦澀,再也回不來。
尤其最近,發生了一件令她更加煩惱的事——顧炳生下台了。
雖然顧炳生是華家派係的人,但利益關係並不等於奴隸與主子,月家的讓步也不等於自毀長城,頂多就是壯士斷腕。他顧炳生不會為了華家的人跟月家死磕到底,想當初月如矽敢於用“守寡”這種以退為進的手段去惡心華家,也是因為她調查過顧炳生的為人,調查過他們和華家之間的具體關係網,她知道顧炳生不會對月家趕盡殺絕,也自然不會讓華家一直給自己難堪。
還是那句話,雖然她不是體製內人,但能給她壓力給她痛苦給她侮辱的那些人會看體製內的某些人行事,而體製內的某些人又要看顧炳生的意思行事,而顧炳生的這種意思,勢必能傳達到月如矽那裏,也能傳達到月家那裏,所以又有一些體製內的人會因此給顧炳生方便,不給他難堪。
顧炳生剛下台的那天,華誌民的弟妹,也就是華明啟的母親就來這裏見了她一麵。
當然不可能跟她嘮嗑,隻是跟她要了鑰匙,說是魔都同知和衙尉轉遷了,最近治安可能不太好,一個人住在這裏不安全,總要時刻有人來看看“關心”一下才是。
這種屁話也隻有小孩子才會信。
生活隻會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波動,偶爾令人感到陽光明媚,更多的是看到烏雲卻不下雨,雖然不被摧殘,但足夠令人失望而痛苦。
她還有什麽可想的呢?回憶吧……
她也許已經漸漸遠離這個世界了,剩下的不過是一副空空的驅殼。
“叮咚——”
門鈴聲很清脆,但絕不悅耳,像是起床的鬧鍾,再怎麽好聽的聲音也會令人覺得厭煩可惡而心塞。月如矽慢慢起身,去開門,門後不管是誰,她都隻需淡漠地應對即可,五年來,她幾乎要水火不侵了,當然——要適時地表現出一絲憤怒和不甘,這才能令某些心理變態的人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她才能在吃飯之前消除自己對那些人產生的惡心反胃的感覺。
門後是一個不速之客,在月如矽最難熬的那段歲月裏,大半的惡心都是眼前這個婦人帶給她的。
她叫華誌淑,是華明啟的姑姑,也就是華誌民和華明啟父親的妹妹。她的一位哥哥位高權重,另一位哥哥雖然沒有大哥那麽厲害,但也足以令普通人仰望——她也是一個體製內的人,但地位不高,屬於那種隻能惡心惡心下屬,卻不會入真正的權謀人士之眼的人。
俗稱,官僚。
在華家這麽好的資源和背景下,她隻能做到這種地步,最大的障礙就是因為她善妒。不是說官場的人不能善妒,隻是她不會隱藏自己的善妒,所以縱然她的哥哥那麽高高在上,她也不可能在官場上取得什麽成績。華家雖大,但華國也不是它華家一家的。
常說善妒的女人惡毒,月如矽不知道別人怎麽看,總之她認可這句話。
“怎麽這麽慢呀,都按了半天鈴兒了,不知道的還以為家裏出事了呢。”華誌淑一邊像個與主人熟絡的客人那樣“善意”地抱怨著,一邊也不管月如矽沒有做出請進的姿態,自顧自地走進別墅,也不換鞋,站在門口四處打量了一下,像是來看房的土豪,眉頭不時皺起,顯得很不滿意。
“小月呀,房子雖然大了點兒,但你平常也沒啥事,時常打掃打掃啊,你看看這……嘖嘖……唉,你們年輕人,就是不懂得生活,自以為邋遢懶惰是享受,你看看外麵那些快三十的女孩兒,都是快做媽媽的人了,做飯收拾家樣樣能行。小月呀,不是我說你,你也過門兒五年了,怎麽還這麽不懂事呢?”華誌淑一邊嘮嘮叨叨地說著,看也不看月如矽的臉色,就踏著那帶著些泥濘的高跟鞋走進客廳,踏上茶幾旁的地毯,坐在了沙發上。
月如矽還站在門口,臉色青白,不過這種話她已經聽過不知多少次了,然而她早就知道不答話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女人總能從你的話裏挑出些不對的地方,然後像個紀檢委一樣陰陽怪氣又嗓門兒大開地批判一番,配合上那種像看著一團垃圾似的表情……活脫脫一部家庭倫理大戲。
關上門,她看著那些鞋印皺了皺眉,又看到她穿著鞋坐在沙發上,隨意拿起自己的手機擺弄。
“姑姑,那是我的手機。”她皺眉道。
“我知道呀。”她頭也不抬地說道:“還有密碼誒,告訴我多少?”
月如矽不吭聲,徑自走到廚房裏去倒水。
“問你話呢你沒聽見啊?懂不懂禮貌?”華誌淑的聲音明顯比剛才尖銳起來,手機啪地往茶幾上一摔,帶著一個玻璃杯啪地摔在地攤上,沒有碎,華誌淑有些不滿。
月如矽緊緊攥了攥拳頭,知道接下來免不了一番尖酸刻薄,然而有什麽辦法呢?自己又不能揍她一頓,和她鬥嘴?且不說自己能不能鬥贏這個四十出頭正值更年期的大媽,就算鬥贏了,還不是給華家周圍那些蟲蟲蠹蠹來自己這裏百般刁難的借口?顧炳生下台,雖然她不知道為什麽,但想來是華家的人在接手了。畢竟顧家本身不是魔都的,顧炳生來這裏主要是撈資曆,為入朝做準備。
如果華家的人接手,第一個反應肯定是打壓月家的人,畢竟華家派係費那麽大勁把魔都弄下來,不可能隻給顧炳生撈個資曆就完事,這裏終究要和京城一樣,成為這一派係的根據地之一……畢竟這可是魔都啊!
誰也不知知道顧炳生轉遷的真正原因,更不知道在華誌德向華誌民說明利害以後,華家高層巴不得把魔都所有的勢力都撤出去,永遠不要和月如矽那個女人扯上關係……
知道華誌德恐怖的華誌民,更知道汪川這些人能做到多麽令人頭疼的事情……雖然華誌民不會怕他們,但也絕對不想招惹他們。
就在華誌淑馬上就要發飆,像往常一樣對月如矽一番諷刺挖苦之際,門鈴竟然再一次響起。
月如矽微微一怔,華誌淑也像一直被突然掐住脖子的鴨子,誰會在這個時候來?這種來月如矽家裏惡心她的事情,本身就沒幾個人在做,華誌淑是絕對的主力,那些個閑的沒事幹的媳婦們姑姨們裏,都知道華誌淑什麽時候會來,不可能橫插一腳的。
月如矽猶豫了一下,還是前去開了門,然而站在門口的卻不是任何一個她認識的人,而是兩名陌生又有些熟悉的男子。
自然就是汪川和鍾寧。